昌吉吉木萨尔变电站进线补强220千伏线路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916********211156W | 建设单位法人:温刚 |
王博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维吾尔自治区** |
****州**市建国西路31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电站进线补强220千伏线路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维吾尔自治区****县,**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 |
经度:89.12593,89.14077 纬度: 44.66748,43.99194 | ****机关:****生态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1-09-30 |
昌州环评〔2021〕122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10189 |
117 | 运营单位名称:**** |
916********211156W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 (******中心) |
125********69375X5 | 验收监测单位:**国环****公司 |
****0103MA****619T | 竣工时间:2024-04-23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10-15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1-11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www.****.cn/html/xj/gb/tzgg/****1015/432********015****000011.s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未发生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1)**五彩湾750kV变电站至**220kV变电站220kV架空线路,线路路径长度约84km,其中单回路架设82.2km,**变出线1.8km与现有幸吉一线同塔双回架设(需改造幸吉一线2.0km。全线**杆塔237基,其中单回路塔231基,双回路塔6基。拆除220kV幸吉一线杆塔7基),配套建设光纤通信工程; (2)五彩湾750kV变电站扩建1回220kV出线间隔; (3)**220kV变电站扩建2回220kV出线间隔。 | 实际建设情况:(1)**五彩湾750kV变电站至**220kV变电站220kV架空线路(运行名称为“220kV彩吉木一线”),线路路径长度82.762km,单、双回路混合架设,其中单回路段路径长81.013km;双回路段路径长1.749km(与220kV吉镇一线同杆塔架设),全线杆塔共231基,其中单回路杆塔224基,双路杆塔7基(**6基,利旧1基),配套建设光纤通信工程;拆除220kV幸吉一线杆塔7基; (2)五彩湾750kV变电站扩建1回220kV出线间隔; (3)**220kV变电站扩建2回220kV出线间隔。 |
(1)本项目220kV输电线路实际建成路径长度减少1.238km;塔基数量和占地面积相应有所减少。主要变动原因为线路后期进行了优化设计。(2)环评阶段提出的“**变出线1.8km与现有幸吉一线同塔双回架设(需改造幸吉一线2.0km)”,实际建设内容为“双回路段1.749km与220kV吉镇一线同塔架设”。“220kV吉镇一线”与环评阶段提出的“需改造幸吉一线2.0km”同属于“**东部光伏升压汇集站220千伏送出工程”的建设内容,并已通过竣工环保验收。故幸吉一线改造部分不纳入本次验收范围。变动原因为设计进行了变更。(3)彩吉木一线杆塔152#~161#段路径发生偏移,偏移的路径长度约3.1km,最大偏移距离约165m。变动原因为施工图阶段因征地问题与地主“****公司”未协商一致。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电力输送 | 实际建设情况:电力输送 |
未发生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1)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施工临时占地布设在划定的区域范围内,施工弃土、弃渣全部用于场地平整或塔基护坡;施工完毕后及时对扰动地表进行平整和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2)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有效防尘、降噪措施;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分类集中堆放,及时清运;产生的废水应收集处理,不得外排;在建设临时道路、牵张场等时,应尽量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扰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3)严格落实控制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4)确保五彩湾750kV变电站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348-2008)中的3类标准,**220kV变电站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348-2008)中的2类标准,220kV线路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线路跨越公路区域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5)线路经过林地时,应采取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档距加大等措施,选择影响较小区域通过,以减少占地,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 实际建设情况:(1)施工场地设置围栏限界,施工临时占地均在征地范围内施工,未发生超范围施工的现象。线路施工中开挖土方按要求对塔基进行回填覆土,多余土方在塔基基础表面及周边进行平整夯实。施工结束后已及时对扰动地表进行平整和洒水增湿措施。农田段已全部恢复农业种植;林地段、草地段以自然恢复为主,目前植被恢复情况良好;沙地段全部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2****公司****中心,由专人负责本项目环水保工作,施工前对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防尘及降噪措施有效。按照“**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落实各类固体废物收集、综合利用及处置。变电站间隔扩建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土方****政府****垃圾场处置,塔基开挖临时土方用于回填及周边平整。包装袋由施工单位统一回收,****回收站。施工期废水依托租赁民房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未造成地表水体污染。本项目牵张场、施工道路选择在沿线空地或植被相对稀疏的地带,耕地段未在农田中间设置施工道路、牵张场,减少了农业损失。临时道路充分依托现有道路,减少**施工便道,施工结束后对各类施工扰动区域采取了土地平整、洒水增湿等生态恢复措施。(3)根据调查,线路途经电磁环境敏感区域采取高跨型杆塔,提高了导线对地高度。根据验收监测报告,变电站出线间隔扩建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监测结果均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离地1.5m高度处频率50Hz时电场强度≤4000V/m、磁感应强度≤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220kV输电线路监测断面工频电场强度测量值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值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离地1.5m高度处频率50Hz时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电场强度≤10kV/m、磁感应强度≤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电站围墙外及杆塔上方均安装了警示标志。(4)变电站出线间隔建设不涉及高噪声设备,噪声贡献值很小。****电站现有围墙隔声降噪措施,五彩湾750kV变电站出线间隔处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220kV变电站出线间隔处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输电线路沿线及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要求。线路跨越S239公路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项目投运至今,未发生噪声投诉。(5)线路经过林地段,杆塔选用根开较小(平均根开不超6m)、呼高较高(平均呼高超过27m)、档距加大(直线塔垂直档距大于360m)等措施,塔位及临时占地选择在林木相对稀疏的区域,最大程度减少了占地及生态环境破坏。 |
未发生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 | 实际建设情况:/ |
/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对于沙漠风积沙地区塔位,基础型式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板柱基础和桩基础。可能发生风蚀的塔位可采用格状沙障内种植植物、砾石覆盖与格状沙障组合、砾石网格等固沙措施。方格沙障宜按1m×1m布置,可就地取材。草方格采用麦秆、稻草、棉秆、芦苇芨芨草或苏丹草等,外露高度20cm~50cm。石方格外露高度应不小于20cm。 | 本项目线路**的002#~129#塔基位于**北部沙漠地带,基础型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式斜柱基础、板式直柱基础、台阶基础和挖掏基础。施工结束后,对位于沙化土地区域的128基杆塔全部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草方格采用芦苇,外露高度约30cm,防风固沙效果良好。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1)施工时应在工期安排上合理有序,先设置围栏措施,后进行工程建设,尽量减少对地表和植被的破坏,除施工必须不得不铲除或碾压植被外,不允许以其它任何理由铲除植被,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塔基开挖时要将表层熟土分装在编织袋内,堆放在临时堆土场的周围,用于施工结束后基坑回填,临时堆土采取四周拦挡、上铺下盖的措施,回填后及时整平。施工中要严格控制临时占地,减少破坏原地貌、植被的面积。(3)基坑开挖尽量保持坑壁成型完好,并做好临时堆土的挡护及苫盖,基础坑开挖好后应尽快浇筑混凝土。(4)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应尽量控制作业面,施工后期对各类施工临时占地予以土地整治,植被自然恢复。(5)塔基和临时道路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开梭梭、麻黄分布区域。如不能避让,则对植被进行迁地保护,进行移栽,同时建设单位在施工建设前需办理相关合法手续后,方可进行开工;建设单位对破坏的区域需进行生态恢复、生态补偿。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1)施工工期安排基本合理,塔基施工场地均设置围栏限定施工范围,未发生超出临时占地范围砍伐或破坏植被的行为,避免或减少了对周边植被及农作物的破坏。(2)经调查,农田区域、林地及草地段土壤肥力较好的区域,塔基开挖将表土单独剥离和存放,回填时将表土回填至最上方。临时堆土均采取集中堆存和防尘网苫盖。施工结束后,已对塔基周边临时占地进行平整和迹地恢复。施工单位对塔基施工区先设置围栏措施,后进行工程建设,严格控制施工范围,避免或减少了对周边扰动和植被破坏。(3)基坑底板及四周采用支模,避免了基坑坍塌,临时堆土按施工要求进行了压实及苫盖,基础坑开挖好后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现场布料浇筑,振动棒进行振捣,最后进行混凝土养护及基坑回填。(4)所有施工场地均设置围栏,已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施工后期对牵张场、塔基周边临时施工场地已进行土地平整,耕地段已恢复农业种植,其他段采取洒水增湿措施,促进植被自然恢复。(5)由于**北部沙漠区域,梭梭等植物分布较密集,塔基定位及临时占地不能完全避让梭梭。塔基和临时道路在设计阶段已选择在梭梭分布相对稀疏的区域,并在施工前办理相关手续并缴纳补偿费用,由林草部门进行梭梭补植工作。据调查,林草部门在**北部沙漠区域,本工程周边已采用“免灌溉管件防护荒漠造林技术”实施梭梭幼苗栽植,进行生态恢复、生态补偿工作。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