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环境局**分局
关于2024年11月14日对华能**箐门口光伏发电项目(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作出审批意见的
公 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对以下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按照《建设****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要求,现将拟作出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项目名称:华能**箐门口光伏发电项目(重新报批)
建设地点:**县乔甸**稍村、新街村
建设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公司
一、项目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县乔甸**稍村、新街村。本工程采用585Wp单晶硅光伏组件进行开发,光伏电站安装容量74.35MWp、额定容量60MW。根据场址地形地貌进行布置,工程布置23个光伏阵列,其中3200kW方阵10个,2600kW方阵5个,2000kW方阵8个,配置320kW组串式逆变器188台,箱式变压器23台,项目建成后年平均上网电量为10375万kW﹒h。**一座220kV变电站,主变台数1台,规模为180MVA,汇集箐门口、小**山、芭蕉箐、大村四个项目所有电力后,以1回220kV线路接入220kV****电站,接入系统方案将在下阶段设计中进一步研究,并服从于电网整体规划。升压站内预留1台180MVA的主变位置和谐波治理场地。
本工程不包含农光互补的建设内容。箐门口升压站220KV输出线路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单独另行评价。项目总投资26544.08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377.27万元,占总投资的5.19%。
二、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主要环境影响: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产生的粉尘、噪声、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二)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施工期:
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植物保护措施
①植物保护的一般原则为:首先应尽量保存剥离表土,对于建设中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耕作土,复耕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
②在植被恢复及绿化过程中,应选择乡土树种及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并注意乔、灌、草搭配的原则,同时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统一。根据评价区土壤、水热等立地条件,本评价建议绿化树种选用狗牙根、黄茅、西南野古草等适应区域生境的乡土种类。
(2)施工管理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在施工阶段,应加强施工管理,禁止随意扩大占地范围,禁止任意砍伐施工区周边植被以作施工使用,加强生产生活用火用电安全的管理,提高消防意识,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
(3)施工迹地的生态恢复
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用于施工结束后施工迹地的绿化恢复。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整场地,恢复土层,采用当地植物进行“恢复性”种植,然后采取“封育”手段,促进自然恢复。
(4)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管理,提高管理者的消防意识,注意管理巡查,避免山林火灾的发生。
(5)评价区范围内现有植被多为喜阳耐旱的灌木林地和草地,项目实施后,由于电池板的遮挡,必然导致减少其种类和数量,因此要求入驻项目须根据其特点种植喜阴植物。绿化可考虑选取乡土树种为主,易于存活,并注意乔、灌、花、草结合。太阳能电池组件区域及电池板正下方部**布置喜阴的低小植物或草坪,且尽量保留原有的低矮植被,太阳电池方阵附近的绿化以低矮灌木为主,以阴影不遮挡光伏板为前提。
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1)工程施工期间尤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禁止非法狩猎和捕杀陆生脊椎动物,减少工程建设对动物的影响。
(2)保护栖息地。在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中,最有力的一条就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好了栖息地,就等于保护好了野生动物,就要求认真保护好森林和环境,合理安排施工规划,减少对动物生境的破坏。因此,工程建设中应尽量避让长势较好的森林植被,严禁破坏占地区外的森林植被。
(3)工程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开兽类的繁殖季节。
3.预防保护措施
(1)项目实施前,必须对当地群众和施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有助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禁止超计划占地;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时序安排,尽量减少施工开挖和降低施工噪声,尽可能将工程施工对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2)项目进场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
(3)严禁引入外来物种,降低生态入侵风险。
(4)植被恢复时,尽量注意乔、灌、草的结合。
4.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措施
本项目不用地范围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在计划红线内实施,不得越线施工,不得超范围占地。
5.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总数量为:
(1)主体工程已列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
①工程措施:升压站区C20砼排水沟275.00m;道路工程区C20砼排水沟13900m,排水涵管330m。
②植物措施:升压站站区绿化500m2。
(2)水保方案对项目提出了工程措施、临时措施及植物措施,措施如下:
①工程措施:DN200PE管16m,DN200排沙阀8个。
②植物措施:定值狗牙根584.20kg,白三叶584.20kg,需苗木草种量为狗牙根613.41kg,白三叶613.41kg,抚育管理14.61hm2。
③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14455m,临时沉沙池2口,临时拦挡4361m,临时苫盖29830m2。
(3)水保方案对设置的弃渣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下:
①工程措施:浆砌石挡墙26m,截水沟532m,马道排水沟68m,沉砂池2座。
②植物措施:植被恢复1.0hm2,定植车桑子2500 株,撒播狗牙根 30.00kg、白三叶30.00kg,抚育管理1.0hm2。
③临时措施:临时拦挡85m,临时苫盖2100m2。
采取上述水土保持措施后,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9%,土壤流失控制比达1.05,渣土防护率达98%,表土保护率98%,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9%,林草覆盖率达94.38%,各项指标均达到并超过目标值,能有效防止水土,改善建设区及周边生态环境。
只要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措施,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工的建设不会造成大的水土流失及对当地水土**造成大的不利影响,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2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营地内生活废水进入旱厕,旱厕内的含水粪渣定期由当地农户清掏作为肥料还田。根据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情况,本评价要求旱厕每半个月清掏一次,旱厕储粪池的总容积不得小于30m3。
(2)施工废水采用沉淀池收集、澄清回用,产生的施工废水全部收集于废水沉淀池内,收集后回用于其他施工工序或者洒水降尘。
(3)施工前,应先按主体设计及水土保持方案完成截排水沟及临时沉淀池的挖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初期雨水经临时排水沟引入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可回用于施工过程及场地洒水降尘,回用不完的部分再顺流至附近沟渠。
(4)加强管理,粉状物料尽量袋装后搭设防雨工棚存放,做好施工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尽量减小施工期降雨冲刷场地产生的影响。
3 施工期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间,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标志牌。
(2****车行驶的路面应坚持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每日约4~5次,遇大风起尘天气,还应增加洒水频率。
(3)施工期间剥离表土、开挖产生的待运土石方及工地内的散体材料应采取集中堆存、土工布覆盖等防护措施,防止施工中产生的尘土飞扬及废弃物、杂物飘散;土石方运输禁止超载,装高不得超过车厢板,并盖篷布,严禁沿途洒落;
(4)为抑制尘土飞扬和降尘,晴天利用水管、洒水车等对堆积表面进行喷洒,以保护环境。
(5)施工场地应设专职人员负责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和监督,负责逸散性材料、渣土、裸露地面的遮蔽、覆盖和洒水作业。
(6)严格控制施工期间运输车辆的装载量,避免超载运输;运输车辆的车厢应当确保牢固、严密,严禁在装运过程中沿途抛、洒、滴、漏。运输车辆经过沿途居民点时注意控制车速,减速慢行,防止高速行车时产生大量扬尘。
(7)施工方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坚持文明科学施工。
(8)弃渣场堆存的土石方分台阶摊铺,应及时回填压实。
(9)施工期禁止大开挖、推平台等作业方式进行光伏打桩作业。
(10)建设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当拆除工地围挡、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四周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洁。
(11)合理安排施工和运输时间,项目区所需物料及废弃土石方的运输车辆夜间禁止运输。
4 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机械同时使用的频次,尽可能采用交互作业,减少施工时间。
(2)合理布置机械设备,高噪作业设备应根据作业半径及现场条件,优先设置于远离场界的部位;移动式高噪设备应尽量安排优先完成场界近点作业,避免长期作业。
(3)施工期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保证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
(4)运输车辆在通过村庄路段时要减慢车速,禁止鸣笛,同时禁止在夜间运输材料。
(5)文明施工,建立健全现场噪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
5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1)废弃土石方
本项目设置2个弃渣场(1#、2#弃渣场),用于堆存废弃土石方,据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弃渣场选址合理。
目前弃渣场****人民政府、林草局、自然**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和环保部门的选址意见,均同意项目弃渣场的选址。
1#弃渣场占地面积为3200m2,弃渣堆存量为0.8万m3;2#弃渣场占地面积为6800m2,弃渣堆存量为2.1万m3。两个弃渣场总容量为2.9万m3,根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本项目开挖土石方28.85万m3,回填土石方26.65万m3,弃渣量2.2万m3,弃渣场容量大于项目产生的弃渣量,故从容量上看,项目弃渣场设计是可行的。
(2)剥离表土
本项目光伏场区、升压站区、道路工程区、集电线路区、弃渣场、施工生产区占地范围内表土进行剥离及收集,本工程表土剥离量为3.53万m3(松方)。本项目依据就近堆置的原则,光伏场区和箱变所剥离的表土,就近堆放在周边区域;升压站所剥离的表土集中堆存在升压站场地一角;道路工程区所剥离的表土在道路周边光伏场区较为平缓区域设置表土堆场进行堆存;集电线路区剥离的表土就近堆存在电缆沟旁施工场地,并采取临时覆盖,不作集中堆存;施工生产区所剥离的表土就近堆存在本区域内;弃渣场堆存在弃渣场一角。剥离表土后期用于各区域的植被恢复绿化覆土。
(3)建筑垃圾在可再生利用部分回收后,不可回收利用的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加强对施工承包商的管理,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包装袋等建筑垃圾,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回收,清运,并将此纳入施工合同的相应条款中。
(4)在施工场地设置垃圾收集桶,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运至海稍村垃圾收集点处置。
(5)施工场地的旱厕定期委托周围农户定期清掏。
运营期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项目运行期,****电站工作人员捕杀野生动物;注意保护评价区域内陆栖脊椎动物,发现异常应向林业部门报告,遇到受伤或死亡动物应将其交予林业部门,并排查原因。
(2)结**土保持措施对道路等区域内破坏的植被进行植被恢复,加强管理保护好项目区内现有植被,严禁员工破坏周边植被及农作物等。
(3)对升压站区、太阳能电池板、场内道路、逆变器等场所周围空地进行人工绿化。绿化可考虑选取乡土树种为主,易于存活。
(4)禁止违法开荒耕地种植农作物,只允许在项目征地范围内种植,不破坏项目范围外的植被。
(5)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6)服务期满后生态恢复
光伏项目服务期满后,须拆除光伏组件及区域内的建筑,恢复区域生态环境。服务期满后,通过采取积极的对策,即可避免一系列的社会与环境负面影响,使区域发展趋于正常化。针对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服务期满后的生态恢复情况,现提出如下措施:
1)项目区场地内所有建筑物全部拆除,并对场地进行平整,然后覆土进行植被恢复。
2)采用本地乡土树种、按照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对拆除光伏组件及区内建筑物后的场地进行生态恢复,具体恢复措施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进行;生态恢复须因地制宜,旱地进行土地复垦,荒草地进行植被恢复。植被恢复宜就地采集当地植物的种子、幼苗进行种植,不能采用外来入侵物种。植被恢复力求创造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条件,尽可能利用自然条件,包括土壤、种子,避免过于单一化和人工化,须注意乔、灌、草的结合,避免“园林化”恢复倾向。进行植被恢复时可采用当地乡土树种,采用多种植物进行植被恢复,避免恢复区植物单一化。
3)植被恢复区须采取封育措施进行恢复,对较难恢复区域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进行重点恢复治理。植被恢复期须加强监督管理,在周边设立警示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该区域活动。
(7)生态红线保护措施
****电站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可能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区范围内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区造成影响。因此,运****电站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在项目区周边设置生态保护警示牌,告知工作人员生态保护红线区的位置及范围,尽量减少工作人员进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内活动。
2 水污染防治措施
(1)由于电池板清洗为**清洗,不需添加清洗剂,太阳能电池板的清洗废水性质与雨水基本相同,清洗废水污染物主要为SS,分散于各个片区,不含有毒物质,水质预计可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中旱地作物水质标准要求,因此,太阳能电池板的清洗废水可直接顺着流在太阳能电池组件下的林地上,作为林地灌溉补充水,不外排;太阳能光伏板清洗频率为每年1次。
(2)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与其他生活废水一起进入化粪池预处理,后统一进****处理站(处理规模为3m3/d)进行处理,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标准后排入**池(1座、容积为10m3)作为升压站场区晴天绿化降尘用水回用,雨天储存,不外排。食堂隔油池容积≥0.5m3;化粪池容积≥3m3。
(3)在升压站内建设雨污分流系统,雨水经截排水沟排出站外。
(4)应定期对化粪池、隔油池进行清掏;定期检****处理站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制度,以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
(5)禁止向地表水排放任何废水,定期巡逻检查,加强监管及宣传教育。
3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实施后,****职工食堂应使用电或液化气为燃料、不燃煤,食堂烹饪****设备处理后(处理效率应≥60%),经综合楼楼顶的专用烟道排出。
4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建设单位建设升压站厂界围墙。
(2)建设单位在设备选型上应尽量选择低噪设备。
(3)加强升压站内绿化。
(4)合理规划升压站平面布置,主变等噪声源布置在升压站中间区域,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尽可能将高噪声设备设置在密闭房间内,水泵夜间不运行。
(5)合理布局站区,设计时考虑把低噪声或无噪声的建筑布置在外围,增加对高噪声源的声屏障效果。
(6)加强升压站运营管理。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杜绝因设备不正常运转时产生的高噪声现象。
5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更换下来的废旧光伏****公司直接带走回收,不在项目区暂存;平时如有碎裂的废旧光伏电池板,贮存于一般废物储存间(保持干燥通风,建筑面积为20m2),****公司处理。
(2)更换下来的废铅蓄电池经收集后,放置在危废暂存间暂存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3)升压站内工作人员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运至海稍村垃圾收集点处置。
(4))升压站内化粪池含水污泥定期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掏后清运及处置。
(5****处理站污泥定期委托环卫部门清掏后清运及处置。
(6)箱式变压器事故废油应按危险废物要求进行管理。按可研要求一个箱式变压器配备一个事故油池(本项目设置23个箱变事故油池,容积均为2.0m3);事故油池中的变压器油大部分能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废油用矿物油收集桶收集,存放在升压站危险废物暂存间内,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及处置。
(7)升压站事故废油按危险废物要求进行管理,升压站主变场地内应按可研要求设置有效容积为50m3的事故油池一座,主变漏油时,变压器废油经排油管道进入事故油池,废油大部分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废油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应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及处置。
(8)箱变事故油池、升压站事故油池及危废暂存间面积10m2,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设计建设:防渗工程需满足GB18597-2023要求。
危废收集、贮存、管理、转运、处置等全过程的环保要求:
1)危废暂存间必须要封闭建设,门口内侧设立围堰,地面应做好硬化及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措施。
2)危废暂存间需张贴标准规范的危险废物标识,张贴企业《危险废物管理制度》。
3)产生的危险废物,都必须分类好,存放在指定的暂存区内。
4)将危险废物运往危废暂存间时必须使用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的台车;不同种类危险废物一起运输时,必须将每种废弃物进行安全性处置;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5)危废暂存区内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灭火器与安全防护设备,暂存区人员必须经过应急救援的训练,定期参与应急演练。
6)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回收危险废物,必须有相关资质的单位签订回收合同。
7)现场工作人员对危险废物进行收集及危险废物厂商进厂装车时,人员必须穿好防护用具,设定警戒范围,不允许其它人进入。
8)危险废物台帐并悬挂于危废暂存间内,转入及转出需要填写危废种类、数量、时间及负责人员姓名。
6 光污染
(1)项目需选用合格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尽可能选用绒面太阳能电池组件。
(2)合理设计和安装太阳能光伏阵列,项目根据地形设计,调整合理的角度,将放设角度错开周围的村庄。
7 电磁辐射防治措施
(1)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要求,变电站围墙外延伸3米所形成的区域为安全防护距离,应严格按照《**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
(2)合理设计并保证设备及配件加工精良
工程220kV升压站为**工程,因此,在设计中应将主变压器尽量布置在升压站的中间位置,尽量远离围墙。升压站设备的金属附件,如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和接头等。设计时,应考虑确定合理的外形和尺寸,避免存在尖角和凸出物。升压站内电气设备应采取集中布置方式,采用逆相序排列,配电装置采用GIS;在设计中应按有关规程采取系列的控制过电压、电磁感应场强水平的措施,如保证导体和电气设备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选用具有低辐射、抗干扰能力的设备,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屏蔽层接地等,将可以有效的降低电磁环境影响;
(3)控制绝缘与表面放电
合理选用各种电气设备及金属配件(如保护环、垫片、接头等),以减少高电位梯度点引起的放电;使用合理、优良的绝缘子来减少绝缘子的表面放电,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
(4)减少因接触不良或表面锈蚀而产生的火花放电
在安装高压设备时,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加弹簧垫后,可靠拧紧,导电元件尽可能接地,以减少因接触不良引起火花放电。
(5)采用良好的屏蔽体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遮蔽,有效降低电磁环境影响;
(6)升压站附近高压危险区域应设置相应的警告牌。升压站四周应修建围墙,禁止在输变电设施防护区内建设、搭建民房。
(7)优化施工图设计,合理规划升压站位置及进出线布局。
8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1 变压器油环境风险防护措施
①变压器冷却油只在事故时排放,含油废水通过排油管道排入事故油池,经过油水分离后回收利用,不可回用的部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清运及处置,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23号)、《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危废十条)》(国办函〔2021〕4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2〕230号)的规定进行分类管理、存放、运输和处理处置。
②升压站事故油池有效容积为50m3,可存油量约为44.75t,本项目设有1个180MVA主变压器,主变内冷却油量约42吨,能满足主变压器事故状态下100%的排油量,能保证事故排油不外排;升压站主变与事故油池有排油管道连接,主变漏油时,变压器废油经排油管道进入事故油池,而且上述事故油池不与雨水系统相通,不会对周边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项目升压站总事故油池均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和基础防渗层,地面无裂隙;设施底部高于地下水高水位。加强升压站场地内用油管理,制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严防升压站漏油事故影响区域水体。
③箱变事故油池、升压站事故油池及危废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设计、运行和管理,基础防渗工程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进行建设。
④站区设置监控系统,升压站设置一套遥视系统,对站内的电气设备及运行环境进行图像监视,并能向各级调度传送遥信、遥测、遥控、遥调等信息。因此,可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事故发生,并按相关规定建立了事故应急预案。
9 火灾风险防护措施
A、风险事故发生对地表水环境的应急处理措施
①建设单位在雨水管网的升压站出口处设置一个转化阀,发生事故时及时关闭闸门,防止消防废水流出升压站,将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控制在升压站之内。
②发生火灾事故时,在事故发生位置四周用装满沙土的袋子围成围堰拦截消防废液,并在升压站内采取导流方式将消防废液、泡沫等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消除安全隐患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③升压站地面必须作水泥硬底化防渗处理,发生泄漏时,泄漏液体不会通过地面渗入地下而污染地下水。
④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要制定污染监测计划,对可能污染进行监测,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直止无异常方可停止监测工作。
B、风险事故发生对大气环境的应急处理措施
①项目生产车间、办公室及宿舍等各建筑物均应严格按照消防要求进行规划设计,配置相应的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发生火灾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应及时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并疏散升压站内员工,必要时启动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及时疏散最近环境敏感点周围的居民。
②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要制定污染监测计划,对可能污染进行监测,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直至无异常方可停止监测工作。
10六氟化硫(SF6)防护措施
①用过的电气设备解体时应先检测气体再拆解,防止有害分解物质的危害,拆解现场应强制通风。
②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外泄的六氟化硫可能在通风不良处沉积造成局部缺氧;在封闭或狭小空间工作,现场必须有人监护并定时通风,操作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③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④升压站配备SF6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⑤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⑥配备一些常规检修器具及堵漏密封备件,应对SF6污染事故,应配备SF6气体回收充放装置,存储用的钢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上应急救援物资应存放在升压站内指定位置,便于救援。
1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建设单位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实施,安排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及风险污染处置演练,进行应急处置宣传、教育。
12服务期满后环境保护措施
光伏电站服务期满后(营运时间25年)的主要污染物为固废,太阳能电池板寿命达到使用年限,报废后的电池板属一般工业固废,不属于危险废物,太阳能电池板,最终由专业回收厂家回收。
本项目在服务期满后,将全部拆除各类建(构)筑物。本项目主要建(构)筑物有光伏组件基础,大部分为混凝土结构。拆除后尽量用于场地平整和对场地进行原地貌恢复,对环境影响较小。****电站占用土地应恢复植被。
废变压器油及废蓄电池等危险废物由拥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运输和处置时,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23号)、《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危废十条)》(国办函〔2021〕47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函〔2022〕230号)的规定进行分类管理、存放、运输和处理处置。
三、建设单位所作出的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承诺文件:建设单位已签定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和竣工环保验收承诺书。
公众参与情况及相关部门意见:项目已经取得投资项目备案证,******局出具的项目不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各部门的选址意见。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公众反馈意见的联系方式
公示期间联系电话:0872-****076
电子信箱:****@qq.com
通讯地址:****环境局**分局(**镇建青巷33号)
联系人:周爱军 孔敬玲
公示期满无异议,我局将依法按程序审批。
特此公示
****环境局**分局
2024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