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角峰风电场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915********114571N | 建设单位法人:张继全 |
沈德刚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 |
**省****市碑格乡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风电场项目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090-陆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不含居民家用光伏发电);其他电力生产(不含海上的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发电)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15-D4415-风力发电 |
建设地点: | **省****市 **州****和营镇、乐百道街道 |
经度:103.4117 纬度: 23.73425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2-07-08 |
红环审〔2022〕70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163886.76 |
1402.52 | 运营单位名称:**** |
915********114571N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云****评估中心 |
125********151783M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915********2261590 | 竣工时间:2023-06-30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10-14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1-08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云****评估中心网站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项目建设性质未发生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项目位于****和营镇、乐百道街道一带山脊及山顶台地。拟投资182985.1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295.67万元,布设总容量为300兆瓦的59台风电机组和59套箱式变压器,配套建设1座110千伏升压站,依托当地森林防火通道建设项目、中和营镇乡村道路改扩建项目、中和营镇田间道路建设项目进行等运输。项目总占地面积40.38公顷(其中,永久占地3.23公顷,临时占地37.15公顷)。 | 实际建设情况:剑角峰风电项目在**州**市东部,中和营镇、乐百道街道一带山脊及山顶台地,混装27台5.0MW机组和32台5.2MW机组,共布置59台风机,装机规模301.4MW,年平均上网电量为82931.2万k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2751.5h,容量系数0.314。 项目配套建设一座110kV升压站,风机所发电能通过**的14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升压站,升压站以2回110kV送出线路分别接入220kV**变(T接至110kV开松线)和220kV朋普变,送出工程单独立项,不包含在本项目中。本工程占地面积23.09公顷(其中,永久占地3.48公顷,临时占地19.61公顷)。 |
与环评阶段相比,本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按需对部分风机机位、装机容量、升压站平面布置、进场道路、集线电路进行了优化调整。 (1)装机容量调整及变化情况 ****风电场装机规模为风力发电机59台,其中5.0MW风机34台,5.2MW风机25台,装机容量300MW,工程总占地40.38hm2;调整后,风力发电机59台,风装机规模301.4MW,其中5.0MW风机27台,5.2MW风机32台,风机机位均位于原环评阶段拟建的风机区域内,未重新选址,工程总占地23.09hm2;总占地较环评阶段减少17.29hm2。 (2)升压站变化情况 与环评阶段相比,升压站建设位置不变;实际建设过程中按需对站内东南侧的建构筑物进行了优化布局和调整,取消了环评阶段规划建设的辅助楼,原辅助楼规划建设位置用于建设生产楼1栋、****泵站1座、辅助房及存储间1座,建构筑物布局优化调整后,升压站总建筑面积由环评阶段的1603.32m2变为1465.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减少了137.82平方米;占地面积由环评阶段的1.07公顷变为1.2公顷,增加了0.13公顷。 (3)进场道路及场内道路变化情况 环评阶段场内交通道路采用施工主线与施工支线相结合的方式、依托相关森林防火通道、田间道路、乡村公路改扩建工程进行布置,道路总长73.75km,其中,包括风电场施工检修道路约68.75km,另有场内改造道路5km。实际建设中,充分依托利用防火通道的基础上,实际场内道路总长75.41km,场内道路总长度较环评阶段增加1.66km。 (4)集电线路变化情况 环评阶段,35kV集电线路采用地埋电缆和架空相互结合的方式,共14回138km;工程实际建设集电线路长112.15km,其中直填沟82km,架空线路30.15km,比环评阶段减少25.85km。 集线电路与环评阶段相比长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为估算的线路长度,但实际建设过程中,集线电路仅使用了112.15km,线路缩短了25.85km,但配套的塔基未发生变化,都是97座。 (5)弃渣场变化情况 环评阶段,共规划设置9个弃渣场,占地面积为17.48公顷,设计库容为135.4万立方;实际建设中,仅使用了3个弃渣场,这3个弃渣场属于已批9个弃渣场中的其中3个,未重新选址,剥离的表土临时堆存于风机平台或支线道路临时占地内,用于平台回填覆土,弃渣场总占地面积减少15.64公顷。 (7)施工生产生活区变化情况 环评阶段,规划设置有施工生产生活区,集中布置于进场道路途经的G323国道边,施工结束后拆除;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住****村委会、派出所及民房的形式解决。施工场地****石料厂作为运输施工材料临时堆存、转运的场地。 (8)工程占地变化情况 环评阶段,风电场设计总占地面积40.38公顷,其中永久占地面积3.23公顷,临时占地面积37.15公顷。 (9)进度变化情况 环评报告设计的工程进度为:总工期12个月。工程实际进度为:2022年7月开工,2023年6月主体完工,于2023年10月投入试运行,总工期12个月。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本项目不涉及生产工艺 | 实际建设情况:本项目不涉及生产工艺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一)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本着科学选址、合理布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风机和场内交通布局,尽量避让林地,减少风电场建设对植被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及时做好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工作。尽量减少土地硬化面积,选用当地树种,加强场区周围绿化。项目开工建设前,应依法取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林地征占用行政许可。 (二)加强鸟类保护,优化施工方式,尽量减少对鸟类生境的破坏。加强场区巡视和鸟类观测,对观测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受伤鸟类须及时报告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并记录存档。 (三)认真落实施工道路、渣场等的水保措施及生态修复措施,弃渣场须严格按照“先挡后弃”的原则进行堆渣,禁止随意弃渣。做好渣场植被恢复、拦挡及截排水设计,渣场箐沟口上游须设置挡墙,堆渣过程应避免较大石块对溢流道造成破坏,避免强降雨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泥石流隐患。 四)加强运营期污染物排放的管理。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20)后回用于绿化,禁止外排;在风电机组附近设置乔灌草噪声隔离绿化带,对周边受噪声影响较大的居民点采取设置隔声带、加强风机运行维护等措施,减少噪声对居民点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分类收集各类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定期清运处置,废润滑油、油泥等危险废物须用专门容器收集后暂存于规范的危废贮存间,建立进、出管理台账,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安全妥善处置。 (五)加强施工期污染物排放管理,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物料覆盖等措施,降低扬尘污染。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或其他工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运输路线,防止噪声扰民。施工固废及时妥善处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六)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强化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使公众科学认识工频电磁场的环境影响。 | 实际建设情况:(一)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风机和场内交通布局选址合理,尽量避让了林地,减少了临时占地面积,****风电场建设对植被的影响;项目已对临时占地进行了植被恢复工作,并严格选用当地树种,加强了场区周围绿化。建设单位已依法取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林地征占用行政许可。 (二)建设单位施工期间已尽量优化施工方式,尽可能的减少了对鸟类生境的破坏,并****协会开展了运行期鸟类监测工作。****风电场内巡查工作,到目前为止,未发现鸟类撞机事件。 (三)项目施工期间严格落实了施工道路、渣场等的水保措施及生态修复措施,弃渣场严格按照“先挡后弃”的原则进行堆渣,未随意弃渣。 工程按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要求,采取了临时防护、排水及拦挡设计、植被恢复等措施;完善了生态保护工程措施和植被恢复工作,并规范了场内道路两旁截排水沟建设、弃渣场挡土墙建设及排水措施。 (四)升压站已采取雨污分流措施,站内污水收集系统采用地埋布设。站内已设置隔油池、化粪池及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为接触氧化工艺+MBR,处理规模为5m3/d;升压站内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经运行期环境监测,处理后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城市绿化和道路清扫用水水质要求后,全部回用于站内绿化浇灌,不外排。 建设单位已在风电机组附近设置了乔灌草绿化带,并加强了风机运行维护等措施,减少了噪声对居民点和野生动物的影响。 升压站内各类固体废物分类收集,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委托定期清运处置。 升压站落实了分区防控措施,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相关要求设置危废贮存间,并按照《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要求设置贮存设施及设备的标识标牌,建设单位已与**源润****公司和******公司签订了危险废物处置协议,并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总局令第5号)进行管理,规范记录台账。 (五)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防尘措施,场内道路定时进行洒水,土石方工程避免在大风季节进行,并采取低尘湿法作业;工程开挖造成的裸地使用大量无纺布进行覆盖,减少扬尘污染。临时材料场四周设有围栏;粉料运输车辆加盖篷布,避免了尘粒沿途散落;施工期适时对各施工作业面进行洒水降尘。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施工中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采取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等措施,确保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施工期环境监测结果标明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施工期未设置临时施工营地,施工中产生的零散生活垃圾收集在施工现场设置的垃圾堆放点,统一收集后运至附近乡镇的垃圾收集点处置,施工期固废已得到合理处置。 (六)建设单位认真落实了《报告表》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运行期加强2台主变的运行维护管理,根据运行期环境监测结果,升压站厂界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频率为50Hz时的要求(电场强度限值4kV/m,磁感应强度限值0.1mT)。 |
严格落实了环评报告表及其批复中提出的各项对策措施及要求,未发生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公司应****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在项目确定的350米防护距离内,不规划建设居民区、医院、学校等。 (二)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须纳入工程监理内容一并实施,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报告及监测报告应作为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依据之一。 | 实际建设情况:(一)建设单位已按要求向相****风电场机位坐标,根据项目确定的机位坐标,项目350m噪声防护距离内,不规划建设居民区、****学校等。 (二)建设单位施工期按要求严格落实了环境监理制度,并委托****开展了施工期环境监理,环境监理总结报告显示:本工程落实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意见和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环保机构基本健全,制定了环境管理制度。项目噪声防治措施、固废防治措施措施均落实到位,污染物能达标排放。 本工程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在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进行了相关环保工程的设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环保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建设,并做到了与主体工程同步投入运行,较好地执行了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 |
严格落实了环评报告表及其批复中提出的各项对策措施及要求,未发生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城市绿化和道路清扫用水标准 | 升压站内建设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套,理规模为5m3/d,采用MBR工艺。 | 2023年12月,调查单位云****评估中心委托******公司****风电场升压站运营期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出水口进行了监测。 | |
2 | 临时沉砂池 | 无 | 项目建设期间在施工场设置临时沉砂池,施工废水通过临时沉砂池收集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 | 无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1 | 油烟净化设施和油烟排气管 |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21) | 升压站内厨房设置油烟净化设施和油烟排气管,餐饮油烟经抽油烟机抽排至综合楼楼顶排放。 | 无 | |
2 | 洒水车洒水降尘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施工期间配备洒水车等洒水设备对施工场地、交通运输道路、渣场等洒水降尘; | 无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风机机舱加装隔音棉、机组周边设置绿化、升压站设置围墙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 建设单位已在风电机组附近设置了乔灌草绿化带,并加强了风机运行维护等措施,减少了噪声对居民点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升压站设置围墙,对主要产噪设备采取降噪措施。 | 2023年12月,****评估中心委托******公司进行运营期敏感点声环境、升压站厂界噪声监测。 | |
2 | 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 施工期间加强了对各类施工设备的噪声控制,尽量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大型机械设备施工,减轻了设备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升压站时禁止夜间施工,施工噪声未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 2022年11月,****评估中心委托******公司进行施工期敏感点声环境监测。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分类收集各类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定期清运处置,废润滑油、油泥等危险废物须用专门容器收集后暂存于规范的危废暂存间,建立进、出管理台账,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安全妥善处置。 | 升压站内各类固体废物分类收集,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委托定期清运处置。 升压站落实了分区防控措施,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相关要求设置危废贮存间,并按照《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要求设置贮存设施及设备的标识标牌,建设单位已与**源润****公司和******公司签订了危险废物处置协议,并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总局令第5号)进行管理,规范记录台账。 | |
2 | 施工期开挖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剩余的弃渣及时运至指定渣场堆放,对临时堆土点的弃土弃渣应尽快回填利用或运至弃渣场,暂时不能利用的,应采取临时遮盖措施,减少风蚀产生的扬尘。 | 施工期开挖的土石方,已按要求及时回填,剩余的弃渣已及时运至规划渣场堆放并采取了临时遮盖措施,减少了风蚀产生的扬尘。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本着科学选址、合理布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风机和场内交通布局,尽量避让林地,减少风电场建设对植被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及时做好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工作。尽量减少土地硬化面积,选用当地树种,加强场区周围绿化。项目开工建设前,应依法取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林地征占用行政许可。认真落实施工道路、渣场等的水保措施及生态修复措施,弃渣场须严格按照“先挡后弃”的原则进行堆渣,禁止随意弃渣。做好渣场植被恢复、拦挡及截排水设计,渣场箐沟口上游须设置挡墙,堆渣过程应避免较大石块对溢流道造成破坏,避免强降雨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泥石流隐患。 |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风机和场内交通布局选址合理,尽量避让了林地,减少了临时占地面积,****风电场建设对植被的影响;项目已对临时占地进行了植被恢复工作,并严格选用当地树种,加强了场区周围绿化。建设单位已按照施工期实际临时占地类型和面积,针对性的对临时占地进行了复耕、复绿。施工期占用的坡耕地已采用栽种玉米、苦荞、万寿菊、南瓜等作物进行了复耕,施工期占用的林地和草地已采用栽种水冬瓜、湿地松、五爪金龙、金冠女贞、竹子、猪屎豆、油麦藤、高丹草、象草、高羊茅、狗尾巴草等植物进行了植被恢复。建设单位已依法取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林地征占用行政许可。项目施工期间严格落实了施工道路、渣场等的水保措施及生态修复措施,弃渣场严格按照“先挡后弃”的原则进行堆渣,未随意弃渣。 工程按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要求,采取了临时防护、排水及拦挡设计、植被恢复等措施;完善了生态保护工程措施和植被恢复工作,并规范了场内道路两旁截排水沟建设、弃渣场挡土墙建设及排水措施。 |
表7 风险设施
1 | 风机及箱变检修含油废水通过设置于每个吊装平台的隔油沉淀池收集后进行油水分离处置,分离的油污与变压器油一同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 | 每台风机均设置监控设备,随时检查风机及箱变运行状态,每台箱变均设置事故油池,项目59台风机工设置了59个事故油池,到目前为止未发生漏油事故。 升压站设置危废贮存间,并按相关要求进行防渗设计,检修废油集中收集后暂存于危废贮存间,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目前已与******公司签订危废处置合同,定期处置检修废油等危险废物,并规范记录台账。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依托当地森林防火通道建设项目、中和营镇乡村道路改扩建项目、中和营镇田间道路建设项目进行等运输。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进场道路从国道G323****风电场各规划区域,部分道路为改扩建现有乡村道路或**道路,****风电场重大件设备。改扩建现有乡村道路,依托**市森林防火通道建设项目、中和营镇乡村道路改扩建项目、中和营镇田间道路建设项目进行。 |
/ |
环保搬迁
不涉及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不涉及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一)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本着科学选址、合理布局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风机和场内交通布局,尽量避让林地,减少风电场建设对植被的影响;施工结束后及时做好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工作。尽量减少土地硬化面积,选用当地树种,加强场区周围绿化。项目开工建设前,应依法取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林地征占用行政许可。 (二)认真落实施工道路、渣场等的水保措施及生态修复措施,弃渣场须严格按照“先挡后弃”的原则进行堆渣,禁止随意弃渣。做好渣场植被恢复、拦挡及截排水设计,渣场箐沟口上游须设置挡墙,堆渣过程应避免较大石块对溢流道造成破坏,避免强降雨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泥石流隐患。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一)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风机和场内交通布局选址合理,尽量避让了林地,减少了临时占地面积,****风电场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建设单位已按照施工期实际临时占地类型和面积,针对性的对临时占地进行了复耕、复绿。施工期占用的坡耕地已采用栽种玉米、苦荞、万寿菊、南瓜等作物进行了复耕,施工期占用的林地和草地已采用栽种水冬瓜、湿地松、五爪金龙、金冠女贞、竹子、猪屎豆、油麦藤、高丹草、象草、高羊茅、狗尾巴草等植物进行了植被恢复。项目施工期间严格落实了施工道路、渣场等的水保措施及生态修复措施,弃渣场严格按照“先挡后弃”的原则进行堆渣,未随意弃渣。 (二)工程按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复要求,采取了临时防护、排水及拦挡设计、植被恢复等措施;完善了生态保护工程措施和植被恢复工作,并规范了场内道路两旁截排水沟建设、弃渣场挡土墙建设及排水措施。 |
/ |
功能置换
不涉及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不涉及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