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千伏深中大桥输变电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914********179428T | 建设单位法人:汤寿泉 |
隋禹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市**区深南东路4020号电力调度通信大楼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110千伏深中大桥输变电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 |
经度:113.81449 纬度: 22.60263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0-11-01 |
深环宝备〔2022〕1476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23034.92 |
110 | 运营单位名称:**** |
914********179428T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勘察院 |
914********978055B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0101MA5AUCEHX1 | 竣工时间:2024-06-15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10-14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1-08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www.****.cn/WrdF_N1I0AOnfsGe4pNp0jVxIrY4MBzHiQKANzD4L%2Bbnv_mZD6DT%2BnpjSeKpLKW3?encrypt=1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一、变电站工程:2×63MVA,为全户内布置。二、线路工程:①110 千伏深中大桥至佳伟单回电缆线路工程:线路长约 5.35km。②110 千伏固戍至深中大桥单回电缆线路工程:线路长约 7.47km。 | 实际建设情况:一、变电站工程:2×63MVA,为全户内布置。二、线路工程:①110千伏深中大桥至佳伟单回电缆线路工程:全长5.066km。②110千伏固戍至深中大桥单回电缆线路工程:全长7.11km。 |
变动情况:①本工程110千伏佳伟至深中大桥站实际建设线路及路径与环评一致;110千伏固戍至深中大桥站有一小段线路与环评阶段相比向西偏移约104m。②110千伏佳伟至深中大桥线路路径总长度较环评阶段路径总长度减少0.284km,110千伏固戍至深中大桥线路路径总长度较环评阶段总减少0.36km,线路路径缩短的原因为施工阶段对线路路径的轻微优化,缩短线路长度。 变动原因:根据相关设计资料及现场调查,本工程验收阶段110千伏佳伟至深中大桥线路路径总长度较环评阶段路径总长度减少0.284km,110千伏固戍至深中大桥线路路径总长度较环评阶段路径总长度减少0.36km,线路路径缩短的原因为施工阶段对线路路径的轻微优化。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一、施工期:生态影响:土地利用保护措施 (1)在初步设计阶段,结合最新勘探资料,严格控制电缆线路开挖范围,避免在**西湾红树林湿地自然公园范围内新征占地。 (2)变电站基础开挖及线路电缆管沟开挖多余的土石方禁止随意堆置,应设置专门的处置场所并修筑护坡、排水沟,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地貌进行恢复,并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3)工程施工期临时用地应永临结合,优先利用荒地、劣地。 (4)工程施工占用草地,应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 (5)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 植被保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在施工中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和监督,严禁施工人员随意踩踏植被,禁止向项目周边及线路沿线随意弃置废弃物,避免对植被自然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项目施工时应将开挖处的上层熟土和下层生土分开堆放、保存,回填时应按照原土层的顺序回填,缩短植被恢复时间和增加恢复效果。 (3)植被恢复时,应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当地乡土植物进行恢复,尽量避免采用外来物种。 (4)施工临时道路应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以减少临时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6)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 施工期**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禁止在**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保护范围内设置临时堆料场、临时弃土弃渣场等。 (2)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定期检修,避免机械器具发生油料的跑、冒、滴、漏等现象,避免对当地土壤或水体造成不良影响。 (3)禁止在**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保护范围内设置临时道路,避免因新开临时道路造成水土流失。 (4)禁止雨季及大风天气期间在**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范围内及较近区域内施工,避免因水土流失及扬尘逸散对湿地自然公园造成不良影响。 (5)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在施工**行人员安全知识及环保知识培训,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破坏**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生态环境,禁止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捕杀兽类、鸟类以及捕鱼捉蛙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 噪声:(1)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环境保护部门监督管理,施工过程中场界环境噪声排放应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中的要求。(2)加强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施工期需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4403/T63-2020)中相关要求开展工作,距离敏感区较近区域施工时,禁止使用蒸汽桩机、锤击桩基等噪声严重超标的设备;结合施工现场环境条件、高噪声施工工艺和设备使用情况、周边噪声敏感建筑物分布情况,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平面布局。(3)施工单位应采用满足国家相应噪声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并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栏或围墙以减小施工噪声影响,同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4)施工单位应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时,则应取得相关部门证明并公告附近公众。(5)施工单位在进行线路工程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制定施工计划,在施工区周围设置围栏,严格控制施工时间。(6)运输车辆在经过线路附近环境保护目标时,应减速慢行并禁止鸣笛,防止噪声扰民。(7)装卸材料时应做到轻拿轻放,尽量减小装卸时产生的噪声。(8)挖掘机、推土机等产生噪声的施工机械进场必须先试车,确定润滑良好,各紧固件无松动,无不良噪声后方可投入使用,运行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保养,不准带“病”运转。(9)混凝土振捣时,采用低噪声振捣器,禁止振钢筋或模板,做到快插慢拔,并配备相应人员控制电源线及电源开关,防止振捣器空转产生的噪声。振捣器使用完后,应及时清理干净并进行保养。 大气:(1)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控制要实现个“100%”要求,即施工围挡及外架100%全封闭、****车行道100%硬底化、出入口100%安装冲洗设施、易起尘作业面100%湿法施工、裸露土及易起尘物料100%覆盖、出入口100%安装TSP 在线监测设备。(2)施工时,应集中配制或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用罐装车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3)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控制扬尘污染。(4)施工临时中转土方以及弃土弃渣等要合理堆放,应定期洒水或覆盖。(5)变电站场地平整、电缆管沟建设等施工现场应设置硬质、连续的封闭围挡,围挡高度不低于2.5m,并设置洒水降尘设施定期洒水。(6)施工单位应当建立扬尘防治公示制度,在施工现场将工程概况、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建设各方责任单位名称及项目负责人姓名、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向社会公示。(7)合理安排工期,对未开工或临时停工的建设用地,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防尘覆盖;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8)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焚烧。 废水:(1)在不影响主设备区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合理施工组织,先行修筑简易沉砂池,施工废水,施工期雨水收集后用于场地降尘,各清洗水则集中收集,经过设置的简易沉砂池处理后回用,严禁施工废污水乱排、乱流,避免污染环境。(2)沉砂池泥浆应及时固化,用于基坑回填,并及时绿化。(3)本项目施工营地范围内不单独设置生活区及食堂,施工人员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租住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固戍水质净化厂处理,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4)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同时要落实文明施工原则,不漫排施工废水。(5****养护所需自来水需采用罐车运送,养护方法为先用吸水材料覆盖混凝土,再在吸水材料上洒水,根据吸收和蒸发情况,适时补充。在养护过程中,大部分养护水被混凝土吸收或被蒸发,不会因养护水漫流而污染周围环境。 固废:(1)通过土石方平衡尽量减少临时中转土方。(2)施工产生的临时弃土弃渣及时覆盖,用于周边回填复绿,多余弃土应集中堆放保持并覆盖,及时转运至受纳场。(3)为避免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前应作好施工机构及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4)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收集堆放,及时清理,以免污染周围的环境;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管理部门妥善处理,****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安全处置。(5)禁止在道路、桥梁、公共场地、公共绿地、供排水设施、水域、农田水利设施以及其他非指定场地倾倒建筑废弃物。(6)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迹地清理工作。 二、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期,生态影响:噪声:(1)变电站工程噪声控制设计应首先从噪声源强上进行控制,选择低噪声设备;对于声源上无法根治的噪声,应采用隔声、吸声、消声、防振、减振等降噪措施,确保厂界排放噪声分别满足相应标准评价要求。(2)变电站工程应采取降低低频噪声影响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噪声扰民。(3****电站内电气设备进行合理布置,同时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厂界环境噪声排放符合标准。(4)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保障发挥环境保护作用。 废水:拟建110****电站为“无人值班、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期一般无生活污水产生。但变电站不定期有巡维人员进行巡查,因此,站内设有卫生间,并修建污水处理装置,巡维人员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入站外污水管网。220 千伏固戍站间隔扩建工程运行期不新增工作人员,不新增生活污水产生量。输电线路运行期无废水排放。 固废:(1)拟建110****电站为“无人值班、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期不产生生活垃圾,220千伏固戍站间隔扩建工程本期不新增工作人员,不新增生活垃圾产生量。输电线路运行期无生活垃圾产生。(2)废旧蓄电池属危险废物,在使用寿命到期更换前及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在站内暂存。(3)废变压器油属危险废物,主变下方设有卵石层、集油坑,用以收集废变压器油,发生事故时,事故废油经地下排油管进入事故油池暂存,变电站事故油池为全地下设计,地面仅有通气弯管,以保证空气流通,亦可防止雨水流入事故油池,变电站事故油池等地下结构采用C40抗渗混凝土,防渗等级为P6。事故处理完毕后,废变压器油及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电磁:(1)工程设计应对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等电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验算,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确保电磁环境影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2)变电站工程的布置设计应考虑进出线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3)本项目采用全封闭GIS配电装置、全电缆出线,主变压器户内布置,可以对产生工频电磁场主要来源的变压器、断路器、电流电压互感器等电器设备进行有效屏蔽,减少工程可能带来的电磁环境影响。(4)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电气设备,对高压一次设备采用均压措施。(5)对站内电气设备进行合理布局,保证导线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距离,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6****电站设备定货时,要求导线、母线、均压环、管母线终端球和其它金具等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降低静电感应的影响。(7)在安装高压设备时,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拧紧,导电元件尽可能接地、或连接导线电位,提高屏蔽效果。(8)**输电线路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屏蔽层接地,采用埋地电缆型式敷设,从源头降低电磁环境影响。(9)运行期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保障发挥环境保护作用。 | 实际建设情况:一、施工期:生态影响:土地利用保护措施: (1)本工程在靠近**西湾红树林湿地自然公园段电缆线路利用原有电缆沟进行线路敷设,工程在**西湾红树林湿地自然公园范围内没有占地。 (2)变电站及电缆线路沿途施工时设置了专门的土石方堆放场所,使用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地貌进行了恢复,现场目前已无施工痕迹。工程在**西湾红树林湿地自然公园段电缆线路施工过程中利用原有电缆沟进行敷设,没有开挖活动。 (3)施工单位落实了文明施工,集中堆放物料,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将****电站内,没有发生践踏非施工区域内地表植被。对于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地貌进行了恢复,现场目前已无施工痕迹。 (4)本工程施工活动均在设计的施工范围内进行,对施工范围以外的植被已尽量减少破坏。施工便道及临时占地尽量缩小范围。 (5)项目施工期未在**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保护范围内设置临时堆料场、临时弃土弃渣场,未设置临时道路等。 植被保护措施: 已落实 (1)施工单位落实了文明施工,施工前对人员进行教育和管理,集中堆放物料,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及时收集废弃物。 (2)本工程土层开挖时按顺序对土层进行堆放,回填时按顺序进行回填。 (3)植被回复已尽可能选择与开挖前一致或本土植被进行恢复。 (4)施工时已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减少临时工程,根据现场勘察,项目沿途目前已无施工痕迹。 (5)施工现场器具均有定期检查维护,运行状况良好,未出现油料泄漏造成土壤或水体污染情况。 (6)工程施工结束后已及时进行清理和土地恢复。根据现场勘察,目前项目周围植被恢复中。 施工期**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污染防治措施: 已落实,工程在**西湾红树林湿地自然公园段电缆线路施工过程中利用原有电缆沟进行敷设,没有开挖活动。 (1)施工期未在该公园保护范围内设置临时堆料场、临时弃土弃渣场等。 (2)施工现场器具均有定期检查维护,运行状况良好,未出现油料泄漏造成土壤或水体污染情况。 (3)施工期未在该公园内设置临时道路。 (4)工程严格按照要求施工时间开展工作,未在雨天大风天气进行施工。 (5)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已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施工过程中未随意破坏**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的生态环境,未出现施工人员捕杀兽类、鸟类、鱼类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 噪声:(1)本工程已安排施工时间和规划施工场地的基础上,采取了禁止夜间施工、避免同一时间集中使用高噪声设备等措施。施工单位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建设施工噪声执行GB12523- 2011标准,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扰民情况。(2)施工期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平面布局,且未使用噪声严重超标设备,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扰民情况。(3)施工单位使用的施工器械设备均满足国家相应标准要求,并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了围挡。(4)施工单位未在夜间进行产生噪音污染的施工作业。(5)在进行线路施工时,已按要求制定施工计划,并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围挡。(6)运输车辆已落实相关运输要求。(7)施工装卸材料人员已相应落实相关要求。(8)现场施工机械设备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良好运行。(9)已相应落实施工时的相关要求。大气:(1)施工单位落实了文明施工,加强了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2)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已对于裸露施工面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3)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密闭、包扎、覆盖,有效避免了沿途漏撒,控制扬尘污染。(4)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已合理装卸,规范操作。(5)进出场地的车辆已限制了车速,定时洒水保持湿润,有效减少产生扬尘。(6)施工场地外已进行了相关公示,落实相关要求。(7)施工时未动工的裸露地面及时进行了防尘覆盖。(8)施工人员按要求开展作业,未出现现场焚烧包装物可燃垃圾等情况。废水:(1)施工单位在工地适当位置设置简易沉砂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澄清处理。(2)沉砂池泥浆已及时进行固化,用于基坑回填,并及时绿化。(3)施工期的施工人员有生活污水产生,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的临时生活区。施工时施工人员较少,每晚都集中居住在市区,生活污水排放量很少,采用当地已有的化粪池等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系统。(4)施工单位已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落实文明施工原则。(5)混凝土养护时已落实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养护,未造成周边环境污染。固废:(1)项目已尽可能通过土石方平衡尽量减少临时中转土方。(2)施工产生的临时弃土弃渣及时覆盖,多余弃土集中堆放保存并覆盖,已及时转运至受纳场。(3)在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已及时做好相关人员培训。(4)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收集堆放;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管理部门妥善处理,****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安全处置。(5)本工程未在非指定场地倾倒建筑废弃物,建筑废弃物清理均符合规定。(6)施工完成后已及时做好迹地清理工作。 二、环境保护设施调试期,生态影响:噪声:(1)根据监测结果,变电站四周厂界噪声监测结果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a类标准要求;(2)变电站四周设置了围墙,主变四周均设置了围墙及主变室门,已降低噪声影响。(3)变电站内电器布设合理,厂界环境噪声排放符合标准。(4)建设单****电站进行定期巡查检查工作。废水:本项****电站,运行期无工作人员,检修人员产生的少量废水经站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固废:(1)本项****电站,运行期无工作人员,检修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产生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因此,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经营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建设单位委托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理。(3)事故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电磁:(1)已落实,满足国家标准要求。(2)变电站工程的布置设计已考虑相关电磁环境的影响。(3)本项目采用全封闭GIS配电装置、全电缆出线,主变压器户内布置,可以对产生工频电磁场主要来源的变压器、断路器、电流电压互感器等电器设备进行有效屏蔽,减少工程可能带来的电磁环境影响。(4)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电气设备,对高压一次设备采用均压措施。(5)对站内电气设备进行了合理布局,设置了防雷接地保护装置。(6****电站设备定货时已按相关要求进行。(7)在安装高压设备时,已按相关规定进行安装。(8)**线路采用埋地电缆型式敷设,从源头降低电磁环境影响。(9)已落实,建设单位拟在运行期定期进行巡查和检查。由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周围各监测点的电场强度远小于4000V/m,磁感应强度远小于100μT标准限值。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低噪设备 | ****电站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4类标准,220千伏固戍站间隔扩建侧厂界处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 | 本项目选用了低噪声主变压器 | 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变电站厂界噪声监测结果为昼间59~62dB(A),夜间51~54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标准要求(昼间≤70dB(A),夜间≤55dB(A))。220千伏固戍站扩建间隔处噪声监测结果为昼间56dB(A),夜间46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1)拟建110****电站为“无人值班、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期不产生生活垃圾,220千伏固戍站间隔扩建工程本期不新增工作人员,不新增生活垃圾产生量。输电线路运行期无生活垃圾产生。(2)废旧蓄电池属危险废物,在使用寿命到期更换前及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不在站内暂存。(3)废变压器油属危险废物,主变下方设有卵石层、集油坑,用以收集废变压器油,发生事故时,事故废油经地下排油管进入事故油池暂存,变电站事故油池为全地下设计,地面仅有通气弯管,以保证空气流通,亦可防止雨水流入事故油池,变电站事故油池等地下结构采用C40抗渗混凝土,防渗等级为P6。事故处理完毕后,废变压器油及时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 (1)本项****电站,运行期无工作人员,检修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产生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因此,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2)经营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建设单位委托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理。(3)事故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1)输变电建设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应按照避让、减缓、恢复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2)输变电建设项目临时占地,应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设计。(3****电站及线路沿线生态保护和防护措施及设施进行检查,跟踪生态保护与恢复效果,以便及时采取后续措施。 | (1)工程设计时已相应落实相关要求,制定相应措施。(2)本项目占地面积较小。项目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开挖处进行人工硬化,线路为电缆线路,走线均为沿人行道走线走管。(3)根据现场勘查,本工程占地已恢复,线路沿途已恢复,已无施工痕迹。 |
表7 风险设施
1 | 变电工程应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油池及其配套的拦截、防雨、防渗等措施和设施。一旦发生泄漏,应能及时进行拦截和处理,确保油及油水混合物全部收集、不外排。 | 本工程事故油池及配套的拦截、防雨、防渗等措施和设施已建成,其中拦截措施和设施为主变下方的集油坑,防雨措施和设施为事故油池井盖及其油水分离设施,主变下方的集油坑、链接集油坑及事故油池的废油管道及事故油池均落实了防渗措施。 本项目事故状态或检修状态下产生的废油收集后交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资质单位处置,变电站单台变压器的事故最大漏油量为20780kg,体积约23.3m3,本站事故油池有效容积约为25m3,能够满足《****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 50229-2019)的相关要求。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土地利用保护措施 (1)在初步设计阶段,结合最新勘探资料,严格控制电缆线路开挖范围,避免在**西湾红树林湿地自然公园范围内新征占地。 (2)变电站基础开挖及线路电缆管沟开挖多余的土石方禁止随意堆置,应设置专门的处置场所并修筑护坡、排水沟,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地貌进行恢复,并及时进行植被恢复。 (3)工程施工期临时用地应永临结合,优先利用荒地、劣地。 (4)工程施工占用草地,应做好表土剥离、分类存放和回填利用。 (5)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 植被保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在施工中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和监督,严禁施工人员随意踩踏植被,禁止向项目周边及线路沿线随意弃置废弃物,避免对植被自然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2)项目施工时应将开挖处的上层熟土和下层生土分开堆放、保存,回填时应按照原土层的顺序回填,缩短植被恢复时间和增加恢复效果。 (3)植被恢复时,应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当地乡土植物进行恢复,尽量避免采用外来物种。 (4)施工临时道路应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以减少临时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6)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功能恢复。 施工期**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禁止在**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保护范围内设置临时堆料场、临时弃土弃渣场等。 (2)施工现场使用带油料的机械器具,应定期检修,避免机械器具发生油料的跑、冒、滴、漏等现象,避免对当地土壤或水体造成不良影响。 (3)禁止在**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保护范围内设置临时道路,避免因新开临时道路造成水土流失。 (4)禁止雨季及大风天气期间在**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范围内及较近区域内施工,避免因水土流失及扬尘逸散对湿地自然公园造成不良影响。 (5)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规范施工,并在施工**行人员安全知识及环保知识培训,禁止施工人员随意破坏**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生态环境,禁止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捕杀兽类、鸟类以及捕鱼捉蛙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土地利用保护措施: 已落实。 (1)本工程在靠近**西湾红树林湿地自然公园段电缆线路利用原有电缆沟进行线路敷设,工程在**西湾红树林湿地自然公园范围内没有占地。 (2)变电站及电缆线路沿途施工时设置了专门的土石方堆放场所,使用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地貌进行了恢复,现场目前已无施工痕迹。工程在**西湾红树林湿地自然公园段电缆线路施工过程中利用原有电缆沟进行敷设,没有开挖活动。 (3)施工单位落实了文明施工,集中堆放物料,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将****电站内,没有发生践踏非施工区域内地表植被。对于临时占地,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地貌进行了恢复,现场目前已无施工痕迹。 (4)本工程施工活动均在设计的施工范围内进行,对施工范围以外的植被已尽量减少破坏。施工便道及临时占地尽量缩小范围。 (5)项目施工期未在**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保护范围内设置临时堆料场、临时弃土弃渣场,未设置临时道路等。 植被保护措施: 已落实 (1)施工单位落实了文明施工,施工前对人员进行教育和管理,集中堆放物料,严格控制施工区域,及时收集废弃物。 (2)本工程土层开挖时按顺序对土层进行堆放,回填时按顺序进行回填。 (3)植被回复已尽可能选择与开挖前一致或本土植被进行恢复。 (4)施工时已尽可能利用现有道路,减少临时工程,根据现场勘察,项目沿途目前已无施工痕迹。 (5)施工现场器具均有定期检查维护,运行状况良好,未出现油料泄漏造成土壤或水体污染情况。 (6)工程施工结束后已及时进行清理和土地恢复。根据现场勘察,目前项目周围植被恢复中。 施工期**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污染防治措施: 已落实,工程在**西湾红树林湿地自然公园段电缆线路施工过程中利用原有电缆沟进行敷设,没有开挖活动。 (1)施工期未在该公园保护范围内设置临时堆料场、临时弃土弃渣场等。 (2)施工现场器具均有定期检查维护,运行状况良好,未出现油料泄漏造成土壤或水体污染情况。 (3)施工期未在该公园内设置临时道路。 (4)工程严格按照要求施工时间开展工作,未在雨天大风天气进行施工。 (5)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已及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施工过程中未随意破坏**西湾红树林市级湿地自然公园的生态环境,未出现施工人员捕杀兽类、鸟类、鱼类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