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县小黑蚂光伏发电220kV接网线路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2626MA7FHPT09D | 建设单位法人:陈继林 |
林志永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县 |
**省****县**镇新**云上水乡近水镇一期10A-01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县小黑蚂光伏发电220kV接网线路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县 |
经度:103.97462,104.1884 纬度: 24.19633,23.99845 | ****机关:文****生态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12-27 |
文环复〔2023〕105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7076.32 |
95.3 | 运营单位名称:**** |
****2626MA7FHPT09D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德源****公司 |
915********1944197 | 验收监测单位:**省核工业二〇****大队 |
125********4202345 | 竣工时间:2024-01-04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10-15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1-11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content/90133.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1回220kV线路,****电站220kV升压站220kV构架,止于220kV**变220kV构架,全长44.4km,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单回43.75km+双回0.65km),其中0.65km利用原舍锦线4基已建成的双回路铁塔,剩余43.75km均为单回路架设。 | 实际建设情况:**1回220kV线路,****电站220kV升压站220kV构架,止于220kV**变220kV构架,全长44.4km,采用单双回路混合架设(单回43.75km+双回0.65km),其中0.65km利用原舍锦线4基已建成的双回路铁塔,剩余43.75km均为单回路架设。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导线架设,电能输出 | 实际建设情况:导线架设,电能输出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禁止施工人员私自砍伐林木和采挖野生植物。施工运输及作业严格控制在划定的运输路线和作业区域,在施工红线范围内尽量保留乔木、灌木植株,减小生物量损失,同时高大乔木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时能够为灌木层、草本层提供荫蔽,提升植被恢复速度和质量;严禁捕猎、捕食野生动物和随意砍伐、践踏植被、农作物;采用高塔穿越的方式以减少林木砍伐并尽可能减少在密林中建设铁塔,同时尽可能选择植被较少的灌木林地;在线路经密林区时,采用无人机放线,减少植被破坏;及时清理基坑开挖的多余土石方,不得随意堆放,不允许就地倾倒,要求搬运至塔位附近对环境影响最小且不影响农田耕作地方堆放;对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塔位要求开挖排水沟,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对部分塔位开挖后出现易风化、剥落、掉块的上、下边坡均采用浆砌块石保护;对地质较好的岩石边坡视现场地质情况作放坡处理;尽可能减少在耕地中建设铁塔,如将塔基立于荒草地中;导线、金具等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尽快进行组装,减少施工材料临时堆放点对植被的占压;充分利用现有人抬便道,降低施工活动对周围地表和植被的扰动;牵张场、施工跨越场地等临时占地应选择在塔基附近平坦、植被稀疏地带,尽量利用草地,使用前铺设彩条塑料布或其他铺垫物,以减少土地平整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做好护林防火的宣传工作,强化火源管理,降低火灾隐患;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迹地整治,复耕或恢复植被。对于立地条件较好的临时占地尽可能利用植被自然更新,其他采用人工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选择当地适生的优势乡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工程占用的公益林区域加强植物恢复措施。 动物保护措施: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尽量避免生活垃圾为鼠类等疫源性兽类提供生活环境,避免疫源性兽类种群暴发。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早晨和黄昏时段开展高噪声作业(多为动物的休息和觅食时段);禁止偷猎、下夹、设置陷阱的捕杀行为,违者严惩;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在集中林区鸣笛等措施避免对野生动物产生惊扰;加强宣传教育,禁止施工人员猎捕野生动物。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保护措施:设置施工控制带,对施工场地四周进行拦挡围护,严格控制施工红线,限制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生态保护红线内禁止**大开挖施工运输道路,项目施工材料运输利用已建硬化道路、机耕道路,无现有道路到达的塔基位置,开辟施工利用树木间隙,不砍伐乔木,仅对部分灌丛、草丛进行清理;合理组织施工,塔基基础和架线施工应集中力量在尽量短的施工时间内完工,以减少生态保护红线受干扰的时间;施工期间提高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等级,优化施工工艺,缩小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范围,并强化塔基和临时占地处的水土保持措施;根据塔基处地形情况砌筑浆砌石护坡、挡土墙、截排水沟和沉砂池,对占地范围内的表土进行剥离,对临时堆土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用编织袋进行拦挡,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对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的塔位要求开挖排水沟,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基坑开挖的多余土石方不得随意堆放,不允许就地倾倒,要求搬运至塔位附近对环境影响最小且不影响农田耕作地方堆放;加强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教育,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重点保护植物,进行就地保护,设置围栏和植物保护警示牌,不能避让需异地保护时,应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植株移栽,并确保移栽成活率;如发现保护动物活体,避免主动伤及,严禁捕杀,而应采取自我保护性驱赶,使其远离施工场所,****管理部门汇报相关情况;禁止随意越界施工。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迹地整治,复耕或恢复植被。及时清理松土、覆盖表层土;对塔位表层无植被或植被很稀疏的塔基,选取当地优良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 占用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期临时占地面积,减少土石方量、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牵张场选址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施工期间注意合理保护和利用表土;位于农田区域的塔基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 施工作业严格控制在施工作业范围内,合理布置施工机具位置;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及时间,如靠近村庄减速行驶,禁止鸣笛等;避免中午(12:00~14:00)以及夜间(22:00~次日06:00)进行施工;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同时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等措施。施工场地定期洒水,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避免在大风天气施工,4级以上大风日停止土方工程;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施工车辆应安装尾气处理器;对出入工地且车身、车轮粘有泥土的车辆进行清洗;运输车辆进入场地应低速行驶,减少尘量。粉状物料运输应采用密闭式槽车封闭运送。临时弃渣场露天堆放的渣土应采用篷布覆盖。 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施工搅拌或洒水抑尘;不得在附近地表水中清洗车辆及施工器具;施工场地不设置厨房,施工人员就餐为外购或依托周围居民生活设施,无餐饮废水产生。生活垃圾收集后依托附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集中****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堆放处置,禁止随意丢弃;施工挖方优先用于回填,输电线路土方压实垒筑在塔基周边做护坡。 | 实际建设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对施工单位的环保宣传教育,施工过程中未出现私自砍伐林木和采挖野生植物的情况;线路沿线严格控制施工直接影响范围,未随意踩踏植被、农作物,未砍伐原木搭桥垫路、采集可用的**植物等情况的出现;位于农作物中的塔基均在赔偿后才进行施工,未随意踩踏;线路施工开挖仅针对塔基4个基础,未对基础以外区域进行地表清理;在施工红线范围内尽量保留了乔木、灌木植株;线路采用高塔穿越的方式跨越林区,塔基占用林地面积较少;在线路经密林区时,采用无人机进行放线,减少了植被破坏;塔基浇筑完成后,及时清理了基坑开挖的多余土石方,未随意堆放、就地倾倒,多余土石方已由于塔基及附近低洼处回填,或回填不影响农田耕作地方堆放;对塔基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塔位设置了土质排水沟,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线路塔基已完成水土保持验收,部分塔基已按水保要求采取了浆砌块石等水保措施;对地质较好的岩石边坡视现场地质情况采取了放坡、高低腿铁塔处理;线路全线走线已优化设计,尽量避免在林地和耕地中布设塔基,有条件区域,已将塔基布设于荒草地中;项目未设置专门的材料堆放场地,导线、金具等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及时进行组装,仅做临时堆放,临时堆放点选择地表裸露区域,减少了对植被的影响;线路施工未设置施工便道,依托附近机耕路进行材料运输,从临时堆放点采用人背马驮的方式进入施工场地;牵张场、施工跨越场地等临时占地均选择在塔基附近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或耕地区,使用前铺设彩条塑料布或其他铺垫物;部分位于耕地区的牵张场已对农作物进行复种,已恢复耕地功能;经调查,线路施工期间,未在林区发生火灾;工程施工完成后,对塔基裸露地表采取了自然恢复或撒播草种进行绿化,项目区雨量充沛,植物措施实施可得到保障;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未出现捕杀项目周边野生动物的情况;工程占用的公益林区采取了撒草籽措施,未占用占地范围以外区域的公益林。 动物保护措施:经现场调查,施工单位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塔基区域无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遗留;项目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未施工,早上8点以前及下午7点以后均未开展施工工作;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未出现捕杀项目周边野生动物的情况;线路施工噪声时间较短,且声源较小;材料运输在塔基附近主要采取人背马驮的方式进入,噪声源强及影响有限;本项目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在集中林区鸣笛等措施避免对野生动物产生惊扰;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对施工单位的环保宣传教育,无施工人员猎捕野生动物。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保护措施: 除部分线路塔基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以外,未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设置临时施工占地;施工严格控制施工红线,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严格限制活动范围;此部分线路施工未**施工便道,施工材料采用人背马驮方式进入,仅对部分灌丛、草丛进行清理;施工未砍伐乔木,架设线路未砍伐架线通道;本工程线路跨越生态保护红线距离较短,施工时间较短,对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影响较小;此部分施工优化施工工艺,缩小地表扰动,未在此区域内设置牵张场、混凝土拌合点等临时占地;根据地形,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使塔基避免了大开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用于塔基回填或周围低洼处回填,未随意倾倒;在林地、耕地较为集中分布的区段立塔,表土剥离后回填,有利于植被恢复;对塔基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塔位设置了土质排水沟,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线路塔基已完成水土保持验收,部分塔基已按水保要求采取了浆砌块石等水保措施;对地质较好的岩石边坡视现场地质情况采取了放坡、高低腿铁塔处理;施工工程中未发生捕猎野生动物的情况;项目施工扰动区内未发现重点保护植物,无移栽保护植物的情况;由于野生动物都有规避反应,在施工期均未碰到动物活体;施工人员未主动捕猎动物或主动干扰动物生境。 占用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施工期线路沿线严格控制施工直接影响范围;土石方均已妥善处置,未废弃土石方遗留;经调查,本项目牵张场选址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密林区及农田区表土收集后,最终由于表土回填,利于植被恢复;塔基区基周围已移交当地村民复耕。本项目施工作业严格控制在施工作业范围内,施工机械设备均合理布置;建设项目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尽量路线避开村庄,经过村庄提前布置禁止鸣笛标识牌;项目夜间均未进行过施工,施工期间未收到噪声扰民投诉;经咨询施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采用低噪声设备,积极对施工机械的维修、养护,同时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等措施。线路沿线运输道路依托光伏主体工程洒水车采取了定期洒水;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建筑遗弃物,减少了扬尘;项目在大风天气未进行土方工程;施工单位加强了对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车辆均安装了尾气处理器;运输车辆进入市政道路或其他道路前提前对车身进行清洗;运输车辆进入场地均低速行驶,粉状物料运输均采用密闭式槽车封闭运送;项目不设弃渣场,临时堆土场露天堆放的渣土均采用篷布覆盖。 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施工搅拌或洒水抑尘,未随意排放;经咨询监理单位,项目施工人员未在附近地表水中清洗车辆及施工器具;施工场地未设置厨房,施工人员就餐均为外购或依托周围居民生活设施,无餐饮废水产生。生活垃圾收集后依托附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已妥善处置,未随意丢弃;本次验收期间,未发现遗弃的建筑垃圾;输电线路土方压实垒筑在塔基周边做护坡;现场未发现遗留土石方。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生活垃圾收集后依托附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集中****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堆放处置,禁止随意丢弃;施工挖方优先用于回填,输电线路土方压实垒筑在塔基周边做护坡。 | 生活垃圾收集后依托附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集中收集后已妥善处置,未随意丢弃;本次验收期间,未发现遗弃的建筑垃圾;输电线路土方压实垒筑在塔基周边做护坡;现场未发现遗留土石方。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禁止施工人员私自砍伐林木和采挖野生植物。施工运输及作业严格控制在划定的运输路线和作业区域,在施工红线范围内尽量保留乔木、灌木植株,减小生物量损失,同时高大乔木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时能够为灌木层、草本层提供荫蔽,提升植被恢复速度和质量;严禁捕猎、捕食野生动物和随意砍伐、践踏植被、农作物;采用高塔穿越的方式以减少林木砍伐并尽可能减少在密林中建设铁塔,同时尽可能选择植被较少的灌木林地;在线路经密林区时,采用无人机放线,减少植被破坏;及时清理基坑开挖的多余土石方,不得随意堆放,不允许就地倾倒,要求搬运至塔位附近对环境影响最小且不影响农田耕作地方堆放;对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塔位要求开挖排水沟,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对部分塔位开挖后出现易风化、剥落、掉块的上、下边坡均采用浆砌块石保护;对地质较好的岩石边坡视现场地质情况作放坡处理;尽可能减少在耕地中建设铁塔,如将塔基立于荒草地中;导线、金具等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尽快进行组装,减少施工材料临时堆放点对植被的占压;充分利用现有人抬便道,降低施工活动对周围地表和植被的扰动;牵张场、施工跨越场地等临时占地应选择在塔基附近平坦、植被稀疏地带,尽量利用草地,使用前铺设彩条塑料布或其他铺垫物,以减少土地平整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做好护林防火的宣传工作,强化火源管理,降低火灾隐患;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迹地整治,复耕或恢复植被。对于立地条件较好的临时占地尽可能利用植被自然更新,其他采用人工播撒草籽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选择当地适生的优势乡土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工程占用的公益林区域加强植物恢复措施。 动物保护措施: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尽量避免生活垃圾为鼠类等疫源性兽类提供生活环境,避免疫源性兽类种群暴发。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早晨和黄昏时段开展高噪声作业(多为动物的休息和觅食时段);禁止偷猎、下夹、设置陷阱的捕杀行为,违者严惩;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在集中林区鸣笛等措施避免对野生动物产生惊扰;加强宣传教育,禁止施工人员猎捕野生动物。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保护措施:设置施工控制带,对施工场地四周进行拦挡围护,严格控制施工红线,限制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的活动范围;生态保护红线内禁止**大开挖施工运输道路,项目施工材料运输利用已建硬化道路、机耕道路,无现有道路到达的塔基位置,开辟施工利用树木间隙,不砍伐乔木,仅对部分灌丛、草丛进行清理;合理组织施工,塔基基础和架线施工应集中力量在尽量短的施工时间内完工,以减少生态保护红线受干扰的时间;施工期间提高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等级,优化施工工艺,缩小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范围,并强化塔基和临时占地处的水土保持措施;根据塔基处地形情况砌筑浆砌石护坡、挡土墙、截排水沟和沉砂池,对占地范围内的表土进行剥离,对临时堆土采用密目网进行遮盖,用编织袋进行拦挡,尽量减少新增水土流失量;对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的塔位要求开挖排水沟,并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基坑开挖的多余土石方不得随意堆放,不允许就地倾倒,要求搬运至塔位附近对环境影响最小且不影响农田耕作地方堆放;加强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教育,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重点保护植物,进行就地保护,设置围栏和植物保护警示牌,不能避让需异地保护时,应选择适宜的生境进行植株移栽,并确保移栽成活率;如发现保护动物活体,避免主动伤及,严禁捕杀,而应采取自我保护性驱赶,使其远离施工场所,****管理部门汇报相关情况;禁止随意越界施工。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迹地整治,复耕或恢复植被。及时清理松土、覆盖表层土;对塔位表层无植被或植被很稀疏的塔基,选取当地优良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保证绿化栽植的成活率。 占用基本农田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期临时占地面积,减少土石方量、减少水土流失、减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牵张场选址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施工期间注意合理保护和利用表土;位于农田区域的塔基移交给当地村民复耕。 |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对施工单位的环保宣传教育,施工过程中未出现私自砍伐林木和采挖野生植物的情况;线路沿线严格控制施工直接影响范围,未随意踩踏植被、农作物,未砍伐原木搭桥垫路、采集可用的**植物等情况的出现;位于农作物中的塔基均在赔偿后才进行施工,未随意踩踏;线路施工开挖仅针对塔基4个基础,未对基础以外区域进行地表清理;在施工红线范围内尽量保留了乔木、灌木植株;线路采用高塔穿越的方式跨越林区,塔基占用林地面积较少;在线路经密林区时,采用无人机进行放线,减少了植被破坏;塔基浇筑完成后,及时清理了基坑开挖的多余土石方,未随意堆放、就地倾倒,多余土石方已由于塔基及附近低洼处回填,或回填不影响农田耕作地方堆放;对塔基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塔位设置了土质排水沟,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线路塔基已完成水土保持验收,部分塔基已按水保要求采取了浆砌块石等水保措施;对地质较好的岩石边坡视现场地质情况采取了放坡、高低腿铁塔处理;线路全线走线已优化设计,尽量避免在林地和耕地中布设塔基,有条件区域,已将塔基布设于荒草地中;项目未设置专门的材料堆放场地,导线、金具等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及时进行组装,仅做临时堆放,临时堆放点选择地表裸露区域,减少了对植被的影响;线路施工未设置施工便道,依托附近机耕路进行材料运输,从临时堆放点采用人背马驮的方式进入施工场地;牵张场、施工跨越场地等临时占地均选择在塔基附近平坦、植被稀疏地带或耕地区,使用前铺设彩条塑料布或其他铺垫物;部分位于耕地区的牵张场已对农作物进行复种,已恢复耕地功能;经调查,线路施工期间,未在林区发生火灾;工程施工完成后,对塔基裸露地表采取了自然恢复或撒播草种进行绿化,项目区雨量充沛,植物措施实施可得到保障;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未出现捕杀项目周边野生动物的情况;工程占用的公益林区采取了撒草籽措施,未占用占地范围以外区域的公益林。 动物保护措施:经现场调查,施工单位对工程废物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塔基区域无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遗留;项目施工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未施工,早上8点以前及下午7点以后均未开展施工工作;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未出现捕杀项目周边野生动物的情况;线路施工噪声时间较短,且声源较小;材料运输在塔基附近主要采取人背马驮的方式进入,噪声源强及影响有限;本项目通过减少施工震动、敲打、撞击和禁止施工车辆在集中林区鸣笛等措施避免对野生动物产生惊扰;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对施工单位的环保宣传教育,无施工人员猎捕野生动物。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生态保护措施: 除部分线路塔基占用生态保护红线以外,未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设置临时施工占地;施工严格控制施工红线,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严格限制活动范围;此部分线路施工未**施工便道,施工材料采用人背马驮方式进入,仅对部分灌丛、草丛进行清理;施工未砍伐乔木,架设线路未砍伐架线通道;本工程线路跨越生态保护红线距离较短,施工时间较短,对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影响较小;此部分施工优化施工工艺,缩小地表扰动,未在此区域内设置牵张场、混凝土拌合点等临时占地;根据地形,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使塔基避免了大开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用于塔基回填或周围低洼处回填,未随意倾倒;在林地、耕地较为集中分布的区段立塔,表土剥离后回填,有利于植被恢复;对塔基可能出现汇水面、积水面塔位设置了土质排水沟,接入原地形自然排水系统;线路塔基已完成水土保持验收,部分塔基已按水保要求采取了浆砌块石等水保措施;对地质较好的岩石边坡视现场地质情况采取了放坡、高低腿铁塔处理;施工工程中未发生捕猎野生动物的情况;项目施工扰动区内未发现重点保护植物,无移栽保护植物的情况;由于野生动物都有规避反应,在施工期均未碰到动物活体;施工人员未主动捕猎动物或主动干扰动物生境。 占用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施工期线路沿线严格控制施工直接影响范围;土石方均已妥善处置,未废弃土石方遗留;经调查,本项目牵张场选址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密林区及农田区表土收集后,最终由于表土回填,利于植被恢复;塔基区基周围已移交当地村民复耕。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定期巡检:①加强线路运行期的生态管理,对线路运行操作、维修人员,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禁止对沿线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破坏,并制定巡线生态保护方案。②检修人员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与废水,在检修完成后带离集中处理。③****自然保护区。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植被恢复措施:目前,项目建设区周围植被已得到恢复,建设单位将继续加强生态恢复;据调查,运营期建设单位定期对线路塔基进行维护时,将对周围树木草地修整,对生态影响较小;线路走廊内的农作物均正常耕作,线路运行时对线下的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小;线路所经之处未发现珍稀动物,线路沿线各种家畜或野生动物活动都照常进行。 定期巡检:①加强线路运行期的生态管理,对线路运行操作、维修人员,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禁止对沿线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破坏,并制定巡线生态保护方案。②检修人员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与废水,在检修完成后带离集中处理。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