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环境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查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1月26日至12月2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对以下建设项目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691-****899
传 真:0691-****538
通信地址:****工业园区嘎栋片区榕林路2号
邮编:666100
一、拟审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石头寨茶光互补发电项目 | **县勐宋乡 | **** | ******公司 | 设计装机交流侧容量200MW(直流侧容量251.5625MWp),**65个光伏发电子阵、625台逆变器、65台箱式变压器、35kV集电线路、1座220kV升压站以及相应公辅工程、环保工程等。项目不设置储能系统。 | 一、施工期 1、陆生生态 (1)对野生植被和植物的保护措施:①施工时应严格按划定的用地范围作业,禁止超范围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光伏场区除桩基等永久用地区域外,严禁硬化地面,施工时也应尽量控制作业面,尽量保留非永久占地之外区域的现有植被,减小地表扰动,保护现有耕作层。施工车辆和各种设备应按规定的路线行驶,不得随意破坏道路和碾压道路范围外的植被。②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施工责任书,坚决杜绝乱砍滥伐、盗伐、偷猎等非法活动;施工人员不应随意进入施工作业区之外的区域活动,减少扰动影响,施工应严格限制在划定的施工范围内,避免越区施工。加强施工用火管理,严防森林火灾。③后期施工时若发现有保护植物,****林业局,****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意见采取避让,就地保护或移栽措施,保证其成活。④工程建设开挖时,为减少开挖土石方及弃渣,充分利用岩石基础,尽可能地减少开挖量,以减轻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表土单独剥离并集中保存于临时表土堆场,待施工完毕后用于场地绿化及临时用地复垦覆土,以恢复土壤理化性质。⑤施工结束后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设施,清理,恢复土层,并对临时占用的施工场地、地埋电缆路径和场内道路边坡等区域进行覆土复垦,复垦种植宜就地采集当地植物的种子、幼苗,不得引入外来入侵物种。复垦后应采取封育手段对植被恢复区进行抚育管理,促进自然恢复。⑥光伏场区内未设计建设的空地区域,施工时不得破坏原有植被和损毁地表,对于光伏板下和板间非永久用地区域,应尽量保留原有植被。施工结束后及时开展场区植被恢复工作。严格执行“云林规〔2021〕5号”要求:电池组件阵列下方原有植被盖度达到30%以上,且具备自然恢复条件的,以自然恢复植被为主,不采取开挖补种、更替树种、除草等人工干预措施;原有植被盖度达到20%以上30%以下,且具备自然恢复条件的,采取补植补种修复植被;原有植被盖度低于20%的,采取人工种草等措施改良植被及土壤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2)重要植物保护措施:①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禁止其对保护植物乱挖滥砍; ②在保护植物分布的区域设立警示牌,定期在保护植物分布区域进行巡护,发现破坏行为及****机关;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保护植物进行围栏保护和挂牌保护;④若在项目区发现保护植物,需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做好避让,无法避让的应采取移栽的方式予以保护;⑤兜唇石斛和隔距兰由于距离项目区较近,极易受到破坏,建议挂牌保护,并定期监测,同时其保护纳入环保措施监督检查清单及竣工验收中。 (3)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①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尽量避开动物的繁殖季节施工,特别是两栖爬行类和雉类的繁殖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施工对区域动物的影响。②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通过标识标牌等措施进行宣传,尤其是对于评价区内可能分布的保护动物,可通过图片、手册等方式使施工人员加以认知了解,加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严禁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③加强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施工中应自觉保护周围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好动物的栖息地。④在施工中遇到的幼兽,应上报移交林业部门,不得擅自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鸟窝应转移到非施工区的其他树上;对在施工中遇到的幼鸟和****林业局的专业人员妥善处置。⑤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选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同时做好机械保养,避免施工噪声过大对区域动物的正常觅食、繁殖、活动造成大的影响。在森林植被较好的区域处施工时,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项目区施工中的动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4)重要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①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宣传,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及其他重要动物。②做好保护宣传措施,在施工项目区和有重要动物出没的区域设置生态保护警示牌。③对于重要保护的鸟类,禁止施工人员掏鸟蛋、端鸟窝、捡幼鸟的行为,如果发现离施工场地较近的保护鸟类营巢或育雏等行为,应及时上报,做好保护措施,如距离施工场地较近且施工可能产生的噪声较大时,需暂停施工。④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作业时应避开重要鸟类繁殖育雏的关键时期,避免砍伐、噪声等对重要鸟类繁殖育雏造成影响;同时也应避免夜间施工,防止施工灯光和噪声对繁殖、迁徙重要鸟类和夜间活动的保护鸟类造成影响。⑤对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尽好地做好植被恢复,使之有利于动物适应新的生境。 (5)水土保持措施:根据不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特点和水土流失状况,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确定各分区的防治重点和措施配置。措施配置中,以工程措施为主,控制施工期集中、高强度水土流失,并为植物措施的实施创造立地条件,同时以植物措施与临时工程措施相结合,提高水保效果、减少工程投资、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兼顾美化绿化要求。 ①光伏阵列区:加强施工监督管理及组织设计,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工序进行施工,尽可能把挖方直接用于填方工程,减少弃渣和临时弃土量,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在满足工程施工、光伏发电机组安装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该区的扰动面积和对地表的扰动程度;对不能避免要破坏的植被,考虑对小灌木等采取移植,直接用于后期的绿化植被恢复;完成一项工程后,应立即对其施工场地进行清理、绿化,以尽快恢复植被。 ②集电线路工程区:集电线路区为线路工程,地表扰动主要为塔机基础开挖及放线等,水土流失点比较零散,故施工区间的管护要求比较重要,该区域水土保持要求如下: 加强施工管理,在基坑基础等土石方施工时,开挖出的临时堆土要注意堆放次序,加强表层土的管理,做好临时堆土的防护措施;应尽量减少其数量及占地面积,避开植被良好区;施工道路及施工场地尽量利用现有的道路及场地,减小新扰动地表面积。 ③道路工程区:道路施工是扰动破坏原地表面积最大、产生弃渣较多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落实主体工程已有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和主体工程防护措施,对减少新增水土流失、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区域水土保持要求如下: 项目区气象条件较为复杂,施工时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考虑降雨和大风,合理安排工序。在大风和暴雨天气要做好必要的排水、覆盖和挡护工程;文明施工,加强施工管理,严禁对道路红线以外的沿线植被乱砍滥伐,严禁向沟谷、河道及道路外边坡倾卸弃渣;加强临时防护措施,道路工程部分道路位于山脊,两侧山坡较陡,下边坡挡护措施不到位,易形成大面积的裸露坡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落实设计,主体工程设计中对挖填路基、路堑设置工程护坡等以保障工程施工、运行安全和美化环境的措施,也是水土保持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主体工程设计进行施工;施工期应加强对各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定期检查其运行状况,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或整改措施;由于项目区生态较为脆弱,建议对项目区内原生的灌木、树木等采取移植,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植被。 ④临时施工场地:临时施工场地选择地形较平缓区域进行布置,并且进行较少的扰动,考 虑施工过程中临时堆料区域的覆盖措施及场地周边的排水系统,施工结束及 时拆除不再使用的施工设施后,对场地进行翻松绿化。 ⑤表土堆存区:根据设计资料,项目表土产生较少,且施工期较短,因此本项目不 设置表土堆场,道路工程、集电线路等工程剥离表土就近分段堆放,并 采用密目网苫盖;塔基区收集的表土统一采用编织袋装袋后堆存在临时 施工场地,后期用于绿化覆土。 ⑥升压站区:升压站建成后,大部分区域将被硬化和建筑覆盖,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场地平整及建构物基础开挖期间,该区域施工期间水土保持要求如下;优化施工组织,大量土石开挖尽量避开大雨、大风天气,避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优化施工工艺,场地平整尽量区域内平衡,避免产生大量弃渣,回填土石方需要临时堆场时,应及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对裸露地表采取防护措施。 (6)植被恢复措施:①待工程建设完工后,及时对该区内的空地进行表土回覆,为后续采取植物措施创造良好的条件,植被恢复应分阶段分区进行,在某单项施工结束后,应立即对该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和抚育,不必等全部工程结束后再统一进行绿化和植被恢复。具体区域包括施工临时占用区以及周围植被受到影响的区域。②施工结束后,对场内道路区边坡区域及时进行绿化,以尽快减少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在植被恢复当年及以后两年,对植被恢复区进行抚育管理,包括补植等措施,还要保护好恢复区域,不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危害和人为因素的破坏。③植被恢复方案设计应遵循“恢复功能性强,经济可行”等原则,主要从修复区内植被的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重点考虑区内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环境及护路等生态功能和作用,禁止引入外来物种。 2、地表水环境 (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主要为施工机械的清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及石油类,项目在6个施工场地分别设置1个1m3沉淀池(共计6个沉淀池,总容积为6m3),施工废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用于施工工序,不外排。 (2)生活污水:施工营地施工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租用民房自建的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施肥;其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设置在B2#光伏场区1#施工场地内,C5#光伏场区的2#施工场地内,F3#光伏场区的5#施工场地内的移动式卫生间收集处理后委托周边村民定期清掏作农用肥,不外排。 3、声环境 (1)加强施工期的操作规范,避免人为造成诸如高空抛丢重物砸下造成的突发性噪声影响周围环境的情况发生; (2)合理安排和调整好施工时间,严禁在22:00~06:00期间施工; (3)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4)在临近在曼丙、曼保、曼卡、曼列竜、曼列囡、曼方村、班平、曼金村、曼开居民点施工区一侧设置临时移动声屏障; (5)合理布置施工现场,高噪声设备应布置在远离居民点的位置; (6)施工单位要文明施工,减轻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社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现场标明投诉电话,对投诉问题建设单位应及时与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沟通解决; (8)项目施工材料运输量较大,集中运输时,建设单位应合理安排运输路线; (9)材料运输道路沿线经过居民点时减少鸣笛,加强与村民沟通,积极听取村民的合理意见,尽量减少运输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 (10)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与施工方签订环境管理责任书,具体落实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并且加强与周围可能受影响单位的沟通,减轻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 4、大气环境 1)施工期安排专门人员对施工场地和进出场地道路定时洒水以减少扬尘量,一般旱季每天不少于2次; (2)进出口通道及施工场地内道路应硬化处理,满足载重车辆的通行要求。及时保洁、养护,做到无坑洞、无积水等。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限制车速,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 (3)作业面应工完料净,剩余材料、裸露土方应及时清运或有效覆盖,尽量将施工材料堆放在远离居民点的位置。施工现场内裸置土石方应覆盖并压实、洒水; (4)在环境空气保护****学校周边)施工时,应加强洒水抑尘; (5)对易产生扬尘污染材料的堆放、装卸,应采取有效遮盖、封闭等防尘措施,禁止露**期敞开堆放易产生扬尘的材料。运输易产生扬尘材料时应按规定实施密闭运输,实现无抛洒滴漏; (6)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石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作业; (7)在临近曼丙、曼保、曼卡、曼列竜、曼列囡、曼方村、班平、曼金村、曼开居民点施工时,应加强洒水抑尘; (8)对于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应采取如下措施:尽量使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车辆,对于排放废气较多的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要加强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尽量减少因机械、车辆状况不佳造成的空气污染。 5、固体废物 (1)开挖弃渣:项目土石方挖填平衡,无废弃土石方产生,表土堆存时设置临时围挡和覆盖,施工完成后表土及时覆用作绿化用土,再对该区域统一进行撒草恢复。 (2)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对钢筋头、废木料等进行回收处理;砂石、废砖块、****政府指定地点处理,运输车辆必须密闭化,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洒落,严禁随意倾倒建筑垃圾。 (3)生活垃圾:项目在场区内设置垃圾桶集中收集,收集后的垃圾运至乡镇指定的生活垃圾临时堆放点,最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6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施工场地、临时堆土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选址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并尽量远离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区; (2)对易产生扬尘污染材料的堆放、装卸,应采取有效遮盖、封闭等防尘措施,禁止露**期敞开堆放易产生扬尘的材料。运输易产生扬尘材料时应按规定实施密闭运输,实现无抛洒滴漏,减轻粉尘对永久基本农田中作物的影响; (3)应在永久基本农田地面的径流汇集线上设置缓流泥砂阻隔带。阻隔带可以采用透水的高强PVC编织带,用角铁或木桩将编织袋固定于汇流线相切的方向上,带高一般为50cm即可,带长可视地形决定,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可以有效地阻止泥沙随径流流动,控制住施工期场地的水土流失。 (4)进一步优化施工设备的布置,将高噪声设备布置在远离生态保护的区域,减轻施工噪声对红线内动物的影响; (5)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施工人员保护意识,同时在紧邻生态保护红线的边界树立施工警示标牌。 二、运营期 1、陆生生态 (1)本项目严格执行《****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通知》(云自然资〔2019〕196号),光伏复合项目,光伏板下及周围种植茶叶,光伏组件严格执行最低沿高于地面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大于6.5m的架设要求,不破坏农业生产条件,除桩基用地外,严禁硬化地面、破坏耕作层,严禁抛荒、撂荒。 (2)结**土保持措施对道路、升压站等区域内破坏的植被进行植被恢复,考虑选取乡土树种为主,易于存活,加强管理保护好项目区内现有植被,严禁员工破坏周边植被及农作物。 (3)生态修复初期、中期要做好植物的养育工作,尽量采取场地封禁自然恢复,并辅以适当的人工手段:如选取乡土物种补种补植;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洒水浇灌,以保障植被的恢复存活。 (4)后期光伏场区植被恢复后,****电站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少对下方及周边植物的扰动。****电站发电时,应尽量采取人工修剪高度的方式,避免直接清理砍伐。 (5)做好员工宣传工作,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6)光伏场区周边围栏等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密集的钢丝网,保留一定的动物通过空间。 (7)做好项目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运营、检修期间的野外火源管理,落实森林草原防火管护人员和措施。 (8)加强管理,巡检车辆只在巡检道路内行驶,避免对植被造成损害;加强对各项生态保护措施的日常维护;现场维护和检修应选择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的正常活动。 2、地表水环境 (1)运营期升压站内食堂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容积为1m3),再同生活污水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AAO,规模:0.5m3/h)处理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的“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建筑施工”标准,回用于升压站绿化及洒水降尘,不外排。 (2)应定期对化粪池进行清掏;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制度,以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 (3)禁止向地表水体排放任何废水,定期巡逻检查,加强监管及宣传教育。 4、声环境 (1)在设备选型上首先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在变压器与站界围墙之间尽可能留有足够的距离。 (2)升压站四周设置实体围墙,加强站区绿化种植,利用围墙和树木的隔声作用,减轻噪声影响。 (3)变压器设置外壳隔声等减少噪声的产生强度。 4、大气环境 (1)光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在转换过程中无废气产生和排放。运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为食堂油烟废气,食堂油烟废气由抽油烟机引至高于楼顶1.5m处排放,经空气扩散后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不大。 (2)保持项目区内环境卫生,减少运营期地面扬尘和漂散物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3)场内道路两旁栽种行道树,阻挡道路扬尘,设置标志提醒车辆减速慢行,减少道路扬尘、车辆尾气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5、固体废物 (1)职工生活垃圾 实行“日产日清”,自行转运送至周边村寨生活垃圾收集点,统一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2)报废晶体硅光伏组件、废滤网 报废晶体硅光伏组件、废滤网暂存于库房预制舱,报废晶体硅光伏组件在场内收集、运输、贮存及外委处置应满足《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 39753-2021)中相应的要求,定期由厂家回收处理。 (3)废铅酸蓄电池、变压器废油、废润滑油 废铅酸蓄电池、废润滑油分类收集暂存于升压站危废暂存间(1间,占地面积20m2),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升压站不合格需全部更换变压器废油、事故状态的变压器废油经事故油池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不在厂区贮存;光伏场区箱式变压器废油采用专门容器收集暂存于升压站设施危废暂存间(1间,占地面积20m2),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4)污水处理系统污泥 本项目的污水处理系统仅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不含工业性废水,成分较简单,其产生的污泥通常情况下不具有危险特性,产生的污泥中主要是有机物,委托周边农户定期清掏后沤肥还地。 (5)隔油池油污 升压站食堂隔油池废物为废弃油脂,用密闭容器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处理。 危废暂存间、事故油池、集油坑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0-7cm/s),或至少2mm厚**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6、电磁环境 (1)在设备的高压导电部件上设置不同形状的数量和均序环(或罩),以控制导体、瓷件表面的电场分布和强弱,避免或减少电晕放电。 (2)在满足经济技术的条件下选用低辐射设备,****电站设备的金 属附件,如吊夹、保护环、保护角、垫片和接头等,确定合理的外形和尺寸,以避免出现高电位梯度点,所有的边、角都应挫圆,螺栓头也打圆或屏蔽,避免存在尖角和凸出物;使用设计合理的绝缘子,尽量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在安装高压设备时,保证所有的固定螺栓都可靠拧紧,导电元件尽可能接地或连接导线电位。 (3)依据《**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规定,变电站保护区范围为站围墙外延3m所形成的区域,应严格按照《**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 要求进行保护。****电站或者电力调度交易场所,擅自移动或者损害生产设施、标志物,堆放杂物、擅自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4)建设单位应向周边居民宣传、贯彻电力设施保护法律法规、规章。 (5)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图文标志,标明严禁攀登、线下高位操作应有防护措施等安全注意事项。 (6)向员工及周边居民科普光伏发电原理,科学宣传可能产生的噪声、电磁辐射等环境影响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消除周边民众担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7、环境风险 (1)防范措施 ①升压站内主变压器处设置1个集油坑(10m3)、1个事故油池,事故油池设置为地埋式,容积为60m3。在箱式变压器下方基础处设置65个事故油池(其中60个容积不低于2.5m3,5个容积不低于2.0m3)。变压器在检修和事故情况下,泄漏的变压器油流经集油坑内铺设的鹅卵石层(鹅卵石层可起到吸热、散热作用),并经事故排油管自流进入事故油池存放;在箱式变压器下方基础处设置65个事故油池,箱变在检修和事故情况下,泄漏的变压器油经排油管自流进入事故油池存放。严格做好分区防渗工程,施工期加强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提高防渗工程质量,做好照片、录像以及相关文字说明等存档资料。 危废暂存间、事故油池、集油坑按照重点防渗区要求进行防渗,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至少为1m厚粘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10-7cm/s)或至少2mm厚**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高效的材料;其他生产区和污水处理设施按一般防渗区进行建设,防渗技术要求为:粘土衬层厚度应不小于0.75m,K≤1×10-7cm/s; 升压站内生活区进行简单防渗,采取一般地面水泥硬化。 ②运营期定期检查各储存设施,避免出现泄漏等不良情况; ③危废暂存间设置有导流沟和收集池,若变压器废油、事故废油确实发生了泄漏事故,及时切断泄漏源,封闭现场,采用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④废铅酸蓄电池内的硫酸泄漏可及时用石灰覆盖、中和,并采用收集桶单独收集后装入耐酸、耐腐蚀的不锈钢内衬PE材质密闭周转箱内,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委托有相应资质单位清运处置; ⑤危险废物的贮存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的相关要求执行; ⑥对火灾事件产生的消防废液根据站区地形、地貌设置围、堵设施,并在站区雨水和其他排放口设置临时围堰,临时围堰可用装满砂石的沙袋充当,避免消防废液排出厂区。通过设置临时围堰并使用抽水泵的方式将消防废液引流至事故水池(兼做消防废水池,1个,容积为270m3)暂存后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处置。 ⑦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排放导致环境问题。 (2)编制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8、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做好升压站主变压器、光伏场区箱变的废变压器油的收集和防渗工作,事故油池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采用2mm厚**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变压器废油、废润滑油分类收集后,暂存于升压站危废暂存间(1间,占地面积20m2),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变压器油不合格需全部更换时委托有资质单位在更换后即时转移处置,不在厂区贮存,严禁倾倒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内; (2)加强运营检修人员的生态保护教育,严禁捕猎、捕食野生动物和随意砍伐、践踏植被。 由于生态影响的实际作用效果具有累积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在营运期由专业机构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与监测,进一步调查项目建设对永久基本农田造成的实际影响,通过跟踪调查与监测及时提出保护和补救措施,将本项目对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程度降低至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