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东北部水源补充管网延伸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126********174435R | 建设单位法人:雷跃红 |
巫彦龙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县 |
**县**街2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县东北部水源补充管网延伸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26-引水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N7630-N7630-天然水收集与分配 |
建设地点: | **省**市**县 |
经度:107.24974,107.54269 纬度: 35.36619,35.384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03-27 |
泾环评发〔2023〕1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1966.52 |
19.21 | 运营单位名称:**** |
126********174435R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0802MA74EKKD8T | 验收监测单位:/ |
/ | 竣工时间:2024-04-20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09-29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0-30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gongshi.****.com/h5public-detai?id=417336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项目 | 实际建设情况:**项目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市**县东北部水源补充管网延伸工程主要针对解决**东北部及郝家沟地区缺少日常补充性水源的问题,拟**设输水管道 31.61km,**各类阀井51座(其中输水管道补气井 10 座、泄水井6座、分水阀井2座、输水管道观测及检查阀井33座),镇墩307 座,标示桩310 座,安全警示牌 5 座;增设长距离输水管道运行监测系统1 套,配套建****管理中心1处。 | 实际建设情况:根据调查,项目实际建设情况如下: ①埋设输水管道30.70km, 其中DN250管道22.27km,DN315管道8.43km。②配套修建阀井59座(其中观测及检查井7座、输水管道补气井24座、泄水井7座、分水阀井2座),信息设备井19座;镇墩142座,标示桩288座,安全警示牌4座。③增设长距离输水管道运行监测系统1套,配套建****管理中心1处。 |
输水管道长度减少0.91km;阀井数量增加8座,其他的与环评基本一致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管道施工工艺:管槽土方开挖、管道焊接安装、管道水压试验、土方回填; | 实际建设情况:管道施工工艺:管槽土方开挖、管道焊接安装、管道水压试验、土方回填;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施工期结束后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土地平整、绿化恢复、恢复原有用地性质; 涉及河道穿越工程施工的,施工结束后,撤除围堰,将围堰用地区域恢复为原有地貌; 对不可避免的农田临时占地要缩短占用时间,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废气: 工程在施工期间,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防止扬尘污染。 施工过程中要求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按照各自荷载进行运输,减少汽车尾气的产生量,同时对施工车辆提出要求,严禁报废车辆在施工场地内使用,施工期间做好车辆等的保养和管理,确保其正常作业; 噪声:主要通过选用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机械维护保养,严格控制作业时段等措施,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废水:本项目施工期员工生活粪污经农户旱厕收集,定期运至农田施肥;洗漱废水就地泼洒抑尘;本项目施工期无废水外排。 本项目施工现场设置临时沉淀池(铁皮水箱,容积5m3,共2个),平时置于项目临时料场,可根据工程需要拉运至需要的位置。 项目施工期间在临时堆土周边布设临时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连接蓄渗池,收集雨水经蓄渗池沉淀后就近排出场区。 为避免和减少施工现场地面径流形成的悬浮物污染,应在穿越工程施工现场修筑截水沟,将施工产生的含较高浓度SS污水引至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 固废: (1)生活垃圾 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应经垃圾桶集中收集后运至附近村庄的垃圾箱倾倒; (2)沉淀池泥沙 沉淀池泥沙,经自然晾干后回填至附近农村道路或者坑洼处; (3)定向钻泥浆 项目定向钻施工段,产生的废泥浆用泥浆车回收,经沉淀、排除上清液和晾晒后期就地掩埋回填; (4)废边角料 如废塑料管、废钢管,统一收集后可****回收站; (5)弃渣土 项目施工过程挖填平衡,不涉及弃方。 | 实际建设情况:经调查,本项目采取的措施有: ①在地块周围设必要的临时围挡和排水设施,防止暴雨季节水土流失携带大量泥沙进入雨水沟道,并减轻对周围居民区的安全隐患; ②合理安排了施工进度和内容,对临时弃土和裸露开挖面采取了密目网遮盖、设置临时排水沟等措施,以舒缓了雨水的冲刷,减轻水流对裸露地表的冲刷; ③为防治水土流失,施工期间对主体工程沿线回填土方进行临时拦挡(编织袋拦挡); ④工程永久占地内,工程现已建设完成,主要永久占地已建成管线沿途阀井; ⑤在项目完工后,项目临时占地已进行恢复,项目3处施工营地已恢复为居民院落;输水管道敷设沿线现已恢复为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原地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⑥项目施工期间,禁止向水体倾倒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水土流失现象有了显著改善,未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及生态破坏。 本项目施工期间采用的措施为: (1)施工机械废气 ①本项目施工过程采用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均为耗油量低、尾气排放达标的机械、车辆; ②施工单位设立有严格的设备定时维修保养制度,及时对施工机械进行了维护和保养,确保了设备正常和良好的运转状态,减少了尾气污染; (2)扬尘 为防止和减少施工期间废气和扬尘的污染。施工单位应加强统一、严格、规范管理制度和措施。纳入本单位环保管理程序。 ①施工期间,采取了避开大风天气施工; ②施工期间,定期对施工区和交通沿线洒水降尘(每天3-4次),在大风、干燥日则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 ③施工期间,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加盖篷布密封保存,避免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等措施;装运含尘物料的运输车辆全部进行密封运输,严格控制和规范车辆运输量和方式; ④施工期间,对运输路面上洒落的砂土和建筑材料,及时进行了清理; ⑤施工期间,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行驶路线,并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区,路经居民点区域应尽量减缓行驶车速; ⑥在遇有4级以上大风时停止土方工程。 经调查,本项目在施工期间未收到管道沿线村民大气环境污染投诉事件。 经调查,本项目在施工期间未收到管道沿线村民声环境污染投诉事件 经调查,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通过租赁的农户院落旱厕收集粪污;洗漱废水就地泼洒抑尘;施工废水:本项目施工期外购商品混凝土,不产生搅拌废水; 本工程管道试压废水排水量较小,且分段试压,统一收集后,经临时沉淀池沉淀(项目设置有铁皮水箱2个,单个容积约5m3)后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其他水污染防冶措施:项目施工期间,已采取严格要求,禁止向水体倾倒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设立有严格的设备定时维修保养制度,及时对施工机械进行了维护和保养,未产生施工机械机油的跑冒滴漏现象; 经调查,本项目在施工期间未收到沿线村民地表水环境污染投诉事件。 经调查,本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沉砂池泥沙、定向钻泥浆、废边角料、弃渣土等。采取的措施如下: (1)施工期间,本项目土方总开挖量约为56700m3,土方总回填量约为56700m3,建设过程中,通过场地平整、内部调配等方式,合理分配了土石方,确保了项目挖填平衡,无弃渣土方产生。 (2)施工期间,施工场地和项目营地分别设置垃圾收集箱收集,定期运至乡镇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3)施工期间,对废边角料如废塑料管、废钢管进行了分类回收,统一收集后可****回收站外售; (4)施工期间,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少量沉淀池泥沙,经过自然风干后回填至项目区附近农村道路或者坑洼处; (5)施工期间,项目定向钻施工段,产生的废泥浆用泥浆车回收,经沉淀、排除上清液和晾晒后期就地掩埋回填。 经调查,本项目在施工期间未收到管道沿线村民固体废物环境污染投诉事件。 |
基本全部落实,变动较小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施工期结束后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土地平整、绿化恢复、恢复原有用地性质; 涉及河道穿越工程施工的,施工结束后,撤除围堰,将围堰用地区域恢复为原有地貌; 对不可避免的农田临时占地要缩短占用时间,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 经调查,本项目采取的措施有: ①在地块周围设必要的临时围挡和排水设施,防止暴雨季节水土流失携带大量泥沙进入雨水沟道,并减轻对周围居民区的安全隐患; ②合理安排了施工进度和内容,对临时弃土和裸露开挖面采取了密目网遮盖、设置临时排水沟等措施,以舒缓了雨水的冲刷,减轻水流对裸露地表的冲刷; ③为防治水土流失,施工期间对主体工程沿线回填土方进行临时拦挡(编织袋拦挡); ④工程永久占地内,工程现已建设完成,主要永久占地已建成管线沿途阀井; ⑤在项目完工后,项目临时占地已进行恢复,项目3处施工营地已恢复为居民院落;输水管道敷设沿线现已恢复为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原地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⑥项目施工期间,禁止向水体倾倒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水土流失现象有了显著改善,未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及生态破坏。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施工期结束后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土地平整、绿化恢复、恢复原有用地性质; 涉及河道穿越工程施工的,施工结束后,撤除围堰,将围堰用地区域恢复为原有地貌; 对不可避免的农田临时占地要缩短占用时间,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根据调查,本项目施工期结束后对施工临时占地进行土地平整、自然恢复、恢复原有用地性质; 涉及河道穿越工程施工的,施工结束后,已全部恢复为原有地貌;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