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至神木集运铁路(前沟牵)110千伏供电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800MA7C1FR09L | 建设单位法人:王建龙 |
白飞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市**区长城南路203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至**集运铁路(前沟牵)110千伏供电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县 |
经度:108.96281,108.96667 纬度: 37.64821,37.69962 | ****机关:****服务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1-03-30 |
榆政审批生态发〔2021〕33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3546 |
16.6 | 运营单位名称:**** |
****0000MAB2QCYT7P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志诚****公司 |
****0132MA6TXB717A | 验收监测单位:**志诚****公司 |
****0132MA6TXB717A | 竣工时间:2024-04-26 |
2024-04-26 | 调试结束时间:2024-05-26 |
2024-11-08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2-06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www.****.com/Show/index/cid/239/id/965.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至**集运铁路(前沟牵)110千伏供电工程,全长2×6.95km,其中电缆线路长度2×1.15km;架空线路长度2×5.8km,分塔并行单回架设。**电缆沟1.15km;**铁塔共46基。 | 实际建设情况:****至**集运铁路(前沟牵)110千伏供电工程,线路全长13.61km,其中沙石峁~前沟牵110kV I线路架空段路径长度为5.809km,电缆段路径长度为1.039km。沙石峁~前沟牵110kV Ⅱ线路工程架空段路径长度为5.753km,电缆段路径长度为1.009km。分塔并行单回架设。**铁塔共36基。 |
与环评阶段相比,输电线路的线路路径及架线方式均未发生变化。由于杨虎台居民点3房屋主体已拆除,环境敏感目标数量减少1户;由于线路设计优化和档距的调整,塔基数量由环评阶段的46基减少到36基,减少了10基,线路总长度减少0.29km,永久占地面积减少205.45m2。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一、施工期1、生态:⑴对土地利用提出的防治措施①优化施工作业设计,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与占压,做好取弃土平衡②按设计标准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区面积不得超过作业标准规定③施工尽量利用原有道路以及现有公路。④施工场地及道路要定时维护和洒水,并对周围的树木进行喷水除尘。⑤施工结束后,对工程建设后多余的土方严禁大量集中弃置。⑵对土壤环境提出的防治措施:加强施工期机械运行的管理与维护。⑶对植被保护提出的防治措施:①加强对参与施工人员的严格管理,杜绝破坏天然植被的行为②在选择牵张场、临时施工道路、临时堆土占地时,应注意对植被生长良好地段的避让,尽量选择无植被地段或地表植被稀疏地段③尽量采用人抬便道,采用车辆运输时选择小型机械及车辆。④施工前,有条件进行植被恢复的地方进行表土剥离 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尽量减少对施工区域周边地表植被的压占⑥尽量缩小作业活动范围,严禁在塔基范围以外走动。⑦展放导引线的通道规定只设一条,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踩踏出多条通道。⑧减少和避免输电线在地面的摆动。⑨对施工过程中占用的各类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生态恢复⑷对防风固沙提出的防治措施: ①施工中对临时材料堆放场地、塔基开挖面和人员频繁活动区域进行围挡、遮蔽,防止起风沙。 ②干燥天气进行必要的洒水抑尘、遮蔽和围挡。⑸动物保护措施:①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应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宣传、教育⑹对水土流失提出的防治措施。2、大气:⑴车辆在运输土、石料等可能产生扬尘的材料时应采取篷布苫盖措施,防止物料四处散落,污染周围环境。 ⑵临时堆放土石方应采取压实、覆盖及适时洒水等有效的抑尘措施,能及时回填的土石方应及时回填,减少泥土裸露时间和裸露面积,防止扬尘污染。 ⑶施工工地根据气候变化的条件、按实际情况实施必要的洒水制度; ⑷四****市政府发布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不得进行土石方开挖等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 ⑸塔基和管沟土方开挖应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回填时按照原土层进行回填;便于进行施工结束后地表植被的恢复工作。 ⑹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就地焚烧。 3、水环境:线路塔基开挖工程量小,施工时间较短,影响区域较小,每条线路上每个施工点上的施工人员很少,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可直接泼洒、自然蒸发。杆塔基础施工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线路工程和电缆沟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量很少,直接用于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洒水、喷淋。4、噪声: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对动力机械、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使其正常运转。5、固废:⑴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收集后堆放于指定地点,其中如施工器械包装、剩余边角料等可再生利用部分回收出售给废品站,其余不可再生利用部分由施工人员统一收集按照当地环卫部门要运往指****处理场集中处置。 ⑵生活垃圾:应及时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桶)内,定期运至当地环****填埋场处置。 施工期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或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少量废机油、废润滑油、废油手套、废油抹布等属于危险废物,经收集后妥善暂存,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合理处置。 二、调试期1、生态:无2、电磁:⑴选用合格导线、满足导线对地距离,加强运行管理,保证电磁影响符合国家要求。 ⑵电磁环境的影响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相关标准要求。 3、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4a类标准。4、水环境: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中无污水产生。5、固废:输电线路在运行期间只定期进行巡视和检修,巡检人员所产生的垃圾很少,且严格要求其随身带走,不在当地遗留。 | 实际建设情况:一、施工期1、生态:⑴对土地利用提出的防治措施:①施工前已优化施工作业设计,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与占压,输电线路未经过林地。②按设计标准规定,施工作业区面积未超过作业标准规定,减少了土壤扰动和植被破坏,减少土壤裸露面积。③施工已尽量利用原有道路以及现有公路,未随意开设便道;现场施工作业机械严格进行了管理,划定活动范围,未在项目建设区以外的地方行驶和作业,保证了道路以外的表土及其附生的植被没有受到破坏。④施工场地及道路已定时进行了维护和洒水,并对周围的树木进行喷水除尘以减少尘土危害,维护大气环境和空气质量。⑤施工结束后,已将工程建设后多余的土方均匀分散在施工区域内,并使其与周围自然地表形成平滑过渡,未形成汇水环境。施工过程已实现挖填方平衡,剩余土方主要用于电缆沟道回填,多余土方已回填到架空线路塔基处,无弃土。 ⑵对土壤环境提出的防治措施:加强施工期机械运行的管理与维护,减少了机械燃油、润滑油漏损对土壤的污染。⑶对植被保护提出的防治措施:①施工期间未出现人为破坏植被的行为;②施工期已利用现有公路和乡村道路,未开辟施工便道。牵张场已选择在草地或荒地,或植被稀疏的区域,未占用林地;已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基面清理;工程未占用林地。③车辆运输时已选择小型机械及车辆,减少了对生态的破坏。④施工前,对有条件进行植被恢复的地方进行了表土剥离,集中堆放,并进行苫盖;⑤在施工过程中,已尽量减少对周边地表植被的压占,未扩大施工面积,施工车辆未出现超范围行驶的行为。⑥已在施工道路及塔基施工范围内铺设棕垫,降低施工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⑦已提前选好牵张场,并确定了牵张机及吊车等大型机具和线材的摆放位置。施工人员未随意踩踏多条通道。⑧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已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输电线在地面的摆动,降低可能由此导致地表植被破坏的可能性。⑨对施工过程中占用的各类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已及时进行了生态恢复,以降低工程对植被造成的不利影响。⑩施工结束后,已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集中收集,并在施工结束时带出施工区域,未随意丢弃于施工区域的天然植被中。⑾已对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牵张场、电缆等临时占地区的植被进行了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草成活率满足水土保持防治指标。 ⑷对防风固沙提出的防治措施: ①施工中已对临时材料堆放场地、塔基开挖面进行了围挡、遮蔽,防止起风沙。 ②已定期采取了洒水抑尘、遮蔽和围挡的措施,降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影响。③对沙化较严重的开挖面已采取铺设篷布的措施进行固定防风。 ④在施工结束后,及时采取了播撒草籽、草方格固沙等措施减少对防风固沙生态功能的破坏。 ⑤施工结束后已及时对临时占地及时进行生态恢复,实施生态种植方案,选择了沙蒿、柠条等当地较常见的沙生植物。⑥播撒草籽后已铺盖稻草等进行了防护。 ⑸动物保护措施: ①施工期,施工单位已对施工人员进行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②在施工过程中,未出现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③施工人员已将生活垃圾和工程废弃物进行了集中存放,并在撤离施工现场时一并带出施工点。④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已及时清理了施工现场,并进行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和重建,减缓了建设过程中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⑤施工单位已尽量缩短施工周期,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对动物的不利影响。⑹对水土流失提出的防治措施:已对塔基及其施工场地、牵张场、临时施工道路采取了砾石沙障、土地整治、柴草沙障、固沙绿化、裸露地表密目网覆盖等措施进行了水土流失防治。 2、大气:⑴车辆运输已采取篷布苫盖等防止物料散落的措施。 ⑵⑶已在施工工地设置围挡,保持道路清洁,加强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已对临时堆土、运输过程中的土石方等进行了苫盖,已采取定期洒水降尘等措施防治扬尘污染; ⑷在四级以上大风或严重污染天气时,未进行土方作业。 ⑸塔基和管沟土方进行了分层开挖、堆放,回填时按原土层进行了回填。 ⑹施工期对包装物等固体废物统一收集后,可再生利用部分回收出售给废品站,不可再生利用部分由施工人员按照当地环卫部门要运****处理场集中处置。 3、水环境:⑴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已依托周围村庄旱厕处理。 ⑵施工期产生的少量生产废水直接用于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洒水降尘。 4、噪声:施工单位已加强人员管理,采用了低噪声设备,并定期对设备检修和维护。 5、固废:⑴建筑垃圾:收集后堆放于指定地点,已综合利用,现场未发现建筑垃圾残留。施工土方已就地回填,无弃土产生。 ⑵生活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已依托周边村庄收集设施收集,并已统一纳入当地垃圾清运系统。 二、调试期1、生态:该项目输电线路的日常环****中心负责,设环保专职管理人员,有专职人员负责定期监督检查。 2、电磁:⑴已选用合格的架空和电缆导线、满足导线对地距离,加强了运行管理。⑵经现场实测,电磁环境各监测点位测量值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规定的标准限值要求。 3、经现场实测,沙石峁~前沟牵110kV线沿线各声环境监测点位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的要求。 4、水环境:110kV输电线路在运行期不产生废水。 5、固废:110kV输电线路在运行期不产生生产垃圾。巡检人员产生的极少量生活垃圾随身带走,不在当地遗留。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