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局拟审批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表 |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公示期为:2024年12月6日至2024年12月10日(3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86-****720;传 真:0886-****569 通讯地址:怒**泸****生态环境局;邮 编:673199 | |||||
项目名称 | **市100MW/200MWh****电站项目 | 建设地点 | **市老窝镇 | 建设单位 | **** |
环评文件类型 | 环境影响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科环****公司 | ||
项目概况 | |||||
1.立项依据:**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项目代码:****)。 2.建设单位:****。 3.建设性质:**。 4.建设地点:**市老窝镇,中心坐标:东经99°05′48.364″,北纬25°48′8.786″。 5.项目投资: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2.6万元,占总投资额0.23%。 6.占地面积:面积35500m2(53.25亩)。 7.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55hm2,项目功能分为储能区、升压站和生活区三个区域。****电站规模为100MW/200MWh,站区内共布置有48套2.1MW/4.2MWh储能设备(含电池预制舱及变流升压一体机),通过5回储能集电线路接入**220kV变电站35kV母线;220kV升压站配置一台容量105MVA,电压230±8×1.25%/37kV油浸自冷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升压变压器,220kV侧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以1回220kV电压等级线路接入**变220kV间隔实现并网;生活区包括宿舍、办公楼等。 8.运营规模:100MW/200MWh。 9.建设进度:计划于2024年12月开工建设,2025年6月底完工。 10.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劳动定员约60人。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 |||||
一、施工期: (1)生态:项目无临时占地,永久占地3.55hm2,项目实施后,将改变占地范围内原有土地性质,但项目用地以园地(2.67hm2)为主,占评价区内园地面积的6.39%,项目对区域整体土地利用格局影响不大;项目评价区域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稀树灌木草丛,占地区域植被主要是园地、乔木林地(用材林),占地面积分别为2.67hm2、0.31hm2。受本工程建设影响的植被类型在项目区及周边区域广泛分布,工程建设不会对这些植被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其不利影响仅限于局部,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扩大。本工程占地将对评价区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由于占用植被面积有限,且以次生性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本工程的建设不会造成评价区植被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显著改变;本项目占用和破坏的植被类型较为简单,在这些生境中生活的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贫乏,现场调查时未发现当地分布的特有种类和保护种类,物种多样性不丰富,而且区域内分布的这些动物的活动性较强,均为区域广泛分布物种,因此,本项目建设对区域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 (2)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混凝土拌合区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 (3)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施工生活污水、雨天地表径流; (4)噪声:主要来源于挖掘机、运输车辆等; (5)固废:主要为土石方、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二、营运期: (1)生态:本项目建设用地区域周边有村庄分布,现状人为活动频繁,原有生境一般,不属于野生动物活动集中的地带。本项目运行后,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为储能站占地,将减少地面动物的活动区域。在这些生境中生活的野生动物种类相对匮乏,以常见的一般鸟类和小型啮齿类动物为主,各种群数量也相对较少,且该类动物普遍对环境的要求不高、适应伴人居生活。且这些小型啮齿类动物因活动能力较强,受到影响后会远离项目区至其他山体进行觅食;而鸟类具有较强的趋避能力,活动范围广,会飞离项目区迁移到周边新的适宜生境内。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项目区周边类似生境分布较广,项目区动物在受到干扰后,一般可迁移到周边适宜的生境内。 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域设置围墙,储能站将减少地面动物的活动区域,但储能站面积较小,影响范围小;本项目声源少,噪声值较低,噪声源产生的噪声经设备组件隔声和距离衰减后,不会对地面上动物的日常迁徙及鸟类正常活动造成影响。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内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2)废气:主要为厨房油烟; (3)废水:主要来自员工生活污水。 (4)噪声:主要为升压站区的主变压器、SVG装置和轴流风机等设备噪声; (5)固废:主要为废储能电池(900-012-S17)、生活垃圾(900-002-S64)、沾油抹布(900-249-08)、化粪池和污水处理设施污泥(900-002-S64)、废铅酸蓄电池(900-052-31)、废变压器油(全部更换)(900-220-08)废润滑油 (运行维修)(900-220-08); (6)环境风险: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则不设评价等级,仅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的要求,进行环境风险简单分析的项目按照其附录A的要求填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简单分析内容表。 | |||||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一、施工期: 1、生态 (1)施工设计阶段 ①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表原貌的生态破坏。建设涉及的林地严格按照林草相关法律法规和使用程序办理林草地使用审核审批手续后,方可使用,严禁出现未批先占等违法行为。 ②项目开工前,建设前应当对项目最终设计方案与环评方案进行梳理对比,构成重大变动的应当对变动内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重新报批,构成一般变动的应当向有审批权限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2)避让措施 施工设计阶段需合理规划临时施工场地,将临时工程选择在占地范围内,减少临时占地。项目占地涉及林地,项目施工应尽量避让,减少对林地的破坏;同时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做好施工期防护,避免对评价区内的**湿性常绿阔叶林和稀树灌木草丛的干扰。 (3)减缓措施 ①施工期临时用地应永临结合,优先利用荒地、劣地;临时占地采取隔离保护措施(如铺设草垫或棕垫),施工结束后将多余砂石料、混凝土残渣等及时清除,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②土石方开挖工程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开挖土石方及时回填、夯实、平整,回填不完部分及时回覆。 ③施工现场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防止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④设专人负责施工期环境管理,加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禁止施工时滥砍滥伐、狩猎等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有效保护工程区域周边分布的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生境。 ⑤在鸟类繁殖期(每年6-8月),应尽量减少因施工噪声所引起的干扰鸟类繁殖的情况发生。 ⑥施工中要有保护动物的专门规定,在施工区内设置保护动物的警示牌,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项目区施工中的动物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4)修复措施 ①严格施工管理,禁止超范围占地;施工结束后,对裸露的土地进行植被恢复。 ②绿化过程中,应选择乡土树种及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同时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统一,可选用适宜生长的乡土植物。对于原为裸露地表的区域,可选择种植本土农作物。对于原为林地的区域,尽可能恢复原植被类型,植被恢复区应注意加强管理巡查,做好浇水、施肥保障措施,若发现种植的植物死亡,应查明死亡原因,并进行补种和加强管理。 ③施工场地、场内道路采用泥结碎石路面,不对地面进行硬化,在项目区地势低处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砂池,以减小对周围地表水体的影响。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工程进行植被恢复,在道路两侧可考虑适当种植绿化,树种优先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乡土植被。 ④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结束后应按照《**市100MW/200MWh****电站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中的要求采取相应水保措施。 ⑤项目区施工期临时表土堆场待后期施工完毕后,及时实施撒草绿化,恢复植被绿化。 (5)补偿措施 项目建设****分园地和林地,使这些**受到损失,因此必须按照国家相关土地补偿标准予以补偿。应根据国家关于林地补偿相关规定,向地方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补偿项目占地造成的损失,专款用于林地恢复、异地造林和养护。 (6)管理措施 ①严格按照征地范围进行施工,划定最小施工范围,严格划定施工界限,禁止超范围占地,避免超计划占用林地、林木,严禁随意扩大占地范围,严禁施工人员砍伐、破坏工程占地区外的植被,严禁在征地范围外堆渣等作业,减少植被受影响面积。 ②施工应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定期编制环境监理报送相关部门。 ③项目实施期间,工作人员野外作业会带来野外火源管理的压力,必须把火源的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常抓不懈,杜绝一切隐患。积极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时时敲响防火警钟,禁止在草坡、灌丛地、林区附近吸烟和生火,做好生活和生产用火的火源管理,建立防火及火警警报系统、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野生动物保护宣传,严禁狩猎等管理制度,避免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及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④植被恢复区应注意加强管理巡查,做好浇水、施肥保障措施,针对占用草地部分,进行人工种草,补种原有草种,并在恢复期及管理期间加强管理,加速促进草甸绿化。 2、废气 (1)施工场地(包括主要运输道路和料场)在非雨天适时洒水,春季干旱多风日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洒水频次由现场监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对粉状粒料堆应采取防尘布或网遮盖、洒水降尘、袋装等措施,减少由于风力引起的扬尘。 (3)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施工车辆运输采用封闭运输,加盖篷布以避免沿途洒落尘土。 (4)施工场地内车辆应采取低速行驶,道路保持清洁,裸露场地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5)施工后要及时清理平整场地、及时实施地面绿化措施。 (6)对建筑垃圾及开挖土石方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治粉尘污染。 (7)推行绿色文明施工管理模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合同中依法明确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和责任,并将防治费用列入工程成本,单独列支,专款专用。 3、废水 (1)生活污水:施工场地生活区生活污水进入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和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 (2)施工废水:搅拌机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收集后回用于施工工序,不外排。 (3)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另外,雨天应对各类机械、粉状物料进行遮盖防雨。 (4)节约用水,减少施工废水的产生,且尽量避免雨季土石方施工,暴雨期间停止地基开挖等扰动地表类的施工。禁止任何施工废水排入周边地表水。 (5)为避免挖方弃土长期堆置,增加水土流失,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挖填方的工作量和工作进度,尽可能减少雨季期间的堆置量。 (6)施工场地附近设旱厕一座,粪尿污水进入旱厕,旱厕定期清掏,全部用于周边农田施肥,不外排。 (7)施工期间应按照水保要求优先完成区内临时排水沟和沉砂池,场区雨水经沉砂池沉淀处理后,流入周围箐沟,严禁将施工废水排入分水岭河。施工过程中保持项目区内山箐沟的通畅,不得占用、拦挡河道。 3、噪声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施工场界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施工单位必须持有关****生态环境局登记备案,并于连续施工之日1天前公告环境保护目标。 (2)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项目施工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应事先对其常规工作状态下的噪声进行测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禁止入场施工。同时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 (3)合理布设高噪声设备位置,尽量远离敏感点;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减振、隔声等降噪措施。 (4)对施工机械进行维护,减小施工机械的施工噪声,同时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 (5)运输过程中的车辆应尽量避免在夜间运输,限制车速,进出厂区、经过居民点时应限速行驶,经过村庄应减速慢行,严禁鸣笛,做到文明行车。 (6)在进行物料运输时,应合理安排运输时间,经过敏感点时应低速、禁鸣。 (7)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与施工方签订环境管理责任书,具体落实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并且加强与周围可能受影响单位的沟通,减轻对声环境的不利影响。 4、固废 (1)废弃土石方:项目剥离的表土直接回覆,开挖的土石方全部回填,无弃方。项目临时表土堆场均在项目用地范围内,严禁新增占地,堆场应远离河道,并进行覆盖和拦挡。堆存时间较长时,应在堆土期间新增临时撒草措施。临时堆土清理后****绿化处理。 (2)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应分类收集,能利用部分外售收购商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应由建****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点进行处理。 (3)生活垃圾: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生活垃圾收集桶,对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实行定期清理,统一收集后,自行转运至周边村寨生活垃圾收集点处理。 (4)项目施工期旱厕产生的粪便定期清掏后作为农肥使用。 二、营运期: 1、生态 (1)项目区建设好截排水沟,空闲地多种植本地树种,减少区域水土流失。 (2)建设单位要做好项目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运营、检修期间的野外火源管理,落实森林草原防火管护人员和措施。 (3)强化项目运营期运输油料安全和环境风险管理,避免泄漏事故发生。 (4)建设单位要做好项目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运营、检修期间的野外火源管理,落实森林草原防火管护人员和措施。 2、废气 (1)储能站内使用清洁能源,食堂设置1套油烟净化设备,将食堂油烟应处理后排放,加强日常运行管理,定期清洗油烟净化设备。 (2)场内道路两旁设置标志提醒车辆减速慢行,减少道路扬尘、车辆尾气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3、废水 (1)储能站内实行雨污分流,食堂废水经1个0.5m3隔油池隔油后,连同其它生活污水经1个容积为3m3的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1座规模为1m3/d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中绿化标准后晴**部回用于厂区绿化,雨天暂存在1个容积3m3的**池内,待晴天再回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 (2)禁止向地表水体排放任何废水,定期巡逻检查,加强监管及宣传教育。 4、噪声 (1)在设备选型上首先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在变压器与站界围墙之间尽可能留够足够的距离。 (2)储能站四周设置实体围墙,加强站区绿化种植,利用围墙和树木的隔声作用,减轻噪声影响。 (3)变压器基础垫衬采用减震材料等减少噪声的产生强度。 5、固体废物 (1)生活垃圾:实行定期清理,统一收集后,自行转运至周边村寨生活垃圾收集点处理。 (2)废铅蓄电池、废润滑油(运行维护)、沾油抹布和事故废油均属危险废物,事故废油暂存于事故油池,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经集中收集后,废润滑油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沾油抹布收集后同生活垃圾一起清运处理;变压器油不合格需全部更换时产生的废变压器油,委托有资质单位在更换后即时转移处置,不在厂区贮存。 (3)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求:设置1间面积为10m2的危废贮存库,废铅酸蓄电池和废润滑油(运行维护)在危废贮存库贮存分区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隔离措施可根据危险废物特性采用过道、隔板或隔墙等方式,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并以醒目的方式标注“危险废物贮存分区标志”字样。危废贮存库采用全封闭式,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基础必须进行防渗,能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并按照《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HJ 1276-2022)要求配设醒目的警示标志。危险废物定期委托具备相应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其转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2021年9月18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要求执行。配置人员对危险废物进行收集、暂存和保管。建立危险废物产生记录台账,定期检查自行贮存和处置的危险废物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妥善保存危废转移联单及危废处置协议等相关资料。 6、环境风险 (1)升压站区内主变压器附近设置1个集油坑、1个事故油池(容积为30m3)。主变压器及箱变在维修和事故情况下,泄漏的变压器油流经集油坑内铺设的鹅卵石层(鹅卵石层可起到吸热、散热作用),并经事故排油管自流进入事故油池存放。 (2)严格做好分区防渗工程,施工期加强工程监理和环境监理,提高防渗工程质量,做好照片、录像以及相关文字说明等存档资料。 ①产生的事故油暂存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要求,具体如下: a.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表面防渗材料应与所接触的物料或污染物相容,可采用抗渗混凝土、**度聚乙烯膜、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或其他防渗性能等效的材料; b.贮存设施或贮存分区内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建造,表面无裂缝。 c.同一贮存设施宜采用相同的防渗、防腐工艺(包括防渗、防腐结构或材料),防渗、防腐材料应覆盖所有可能与废物及其渗滤液、渗漏液等接触的构筑物表面;采用不同防渗、防腐工艺应分别建设贮存分区。 d.在贮存库内或通过贮存分区方式贮存液态危险废物的,应具有液体泄漏堵截设施,堵截设施最小容积不应低于对应贮存区域最大液态废物容器容积或液态废物总储量1/10(二者取较大者)。 e.贮存点应具有固定的区域边界,并应采取与其他区域进行隔离的措施。 f.贮存点应采取防风、防雨、防晒和防止危险废物流失、扬散等措施。 g.贮存点贮存的危险废物应置于容器或包装物中,不应直接散堆。 h.贮存点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等,采取防渗、防漏等污染防治措施或采用具有相应功能的装置。 j.贮存点应及时清运贮存的危险废物,实时贮存量不应超过3吨。 k.针对不同类别、形态、物理化学性质的危险废物,其容器和包装物应满足相应的防渗、防漏、防腐和强度等要求。 L. 容器和包装物外表面应保持清洁。 M.贮存设施所有者或运营者应建立贮存设施全部档案, ②升压站内集油坑、事故油池、危废贮存库按照重点防渗区要求进行防渗,危险废物直接接触地面的还应进行基础防渗,防渗层至少为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不大于1×10-7cm/s)或至少2mm厚**度聚乙烯膜等人工防渗材料(渗透系不大于1×10-10cm/s)或其他防渗性能高效的材料。 ③其他生产区和污水处理设施按一般防渗区进行建设,防渗技术要求为:黏土衬层厚度应不小于0.75m,K≤1×10-7cm/s。 (3)运营期定期检查各储存设施,避免出现泄漏等不良情况。 (4)应及时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5)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排放导致环境问题。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无 | |||||
****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 **市100MW/200MWh****电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文公示承诺 | ||||
拟审批意见 | |||||
拟审批意见 | 同意审批 | ||||
注:项目基本情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拟审批意见、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机关填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