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场内分散评标”是指把评标专家和招标人代表随机交叉混合分散到不同评标室,通过电子评标系统在线独立评审、实时沟通交流、同步全程留痕的电子评标活动。
众所周知,评标专家是公共**交易活动中的“阅卷人”,是保障交易公平公正的关键主体。在传统的评标模式中,评标专家和招标人代表都集中于一间评标室内,个别专家和招标人代表在评标过程中发表倾向性、诱导性言论时,必然会影响其他专家独立客观评审。在县级交易平台,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县级交易平台专家数量少、圈子小,经常参评的专家和专家之间、专家和招标人代表之间相互熟悉,更容易受倾向性、诱导性言论影响,打“人情分”,存在被“围猎”的廉政风险。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以来,****交易中心****中心积极推动评标方式改革创新,突破“一标一室”的传统做法,大力推行“场内分散评标”新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整合评标工位。立足场地实际,引入独立“工位式”评标理念,整合中心现有评标室,串联打造成一个评标大厅,统一编号形成20个独立工位,将评标具体化到工位上。通过“云签 刷脸(面部识别)”技术实现专家信息与项目自动匹配,评标专家通过面部识别即可完成身份识别、自动签到、系统登录、评标报告电子签章流程。
(二)随机分配专家。按照“同室不同标、同标不同室、同室间隔坐”的原则,将评标专家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工位上,评标专家入场即相互“隔离”,实现了同一项目专家线下不见面、邻座专家评审不同项目,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保障了专家能够独立客观评标。
(三)实行线上交流。围绕评标专家和招标人代表分散就座以后相互之间沟通难等技术问题,我中心不断完善音视频交互系统,全力夯实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上线运行“****政府采购、交通工程、 水利工程电子交易系统”,评标专家和招标人代表通过该系统线上会议功能完成交流。
(四)档案电子存储。依托区块链技术,建设完成**县公共**交易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在评标结束后,按照项目属性,实现对整个区域内分散专家和招标人代表的评审情况、音视频和文字交流资料自动化归集和智能化存储。
三、工作成效
(一)物理隔离,评标结果更加公平。打破传统“一标一室”评标模式,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同一项目评标专家线下分散、线上集中,减少了评审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干扰,有效避免了评“人情标”、打“利益分”,进一步增强了评标工作的独立客观性和公平公正性,提升了评审工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二)统筹分配,场地利用更加充分。由于县级交易平台评标室相对较少,在传统的“一标一室”评标模式下存在项目多了不够用、项目少了就闲置的问题,尤其在季节性、阶段性项目“扎堆”进场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排队约场地的现象,不利于评标室的统筹利用。“场内分散评标”新模式对评标工位进行了有效统筹,打破了评标室限制,实现了专家席位**共享,大大提高了场地、设备等**的利用率,进而提升了评审工作效率。
(三)在线交流,信息沟通更加安全。聚焦评标专家协商评标、沟通评标等潜在风险,不断完善电子评标系统,限定评标专家、招标人代表仅可通过“****政府采购、交通工程、 水利工程电子交易系统”在线交流,并严格控制语音交流时间和次数,运用区块链技术,对交流内容的数据进行上链存证,实时监测、保密留存、可溯可查。
(四)数智结合,见证监督更加智能。上线运行**县公共**交易智慧监管和见证系统,通过实施分散评标与智慧监管系统的深度融合、互联互通,数据实时汇聚、实时记录,评标过程全程留痕、全程可查。通过在线见证服务,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从“现场监督”到“在线监督”、从“一人一标”见证服务到“一人多标”见证服务的转变,促使交易活动更加科学规范、公开透明、优质高效。
截止目前,****交易中心****中心已完成“场内分散评标”项目50个。尤其针对今年3月份集中进场交易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有效衔接项目”,该模式的推行使得每日同步开标项目数提升2倍以上。同时,监督人员通过在线监督见证系统,提醒、纠正、制止评标专家不规范行为6次,实现了投标人对评审结果的零质疑、零投诉。
下一步,****交易中心****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场内分散评标”新模式,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常态化开展“场内分散评标”,不断提高项目评审质量,切实实现降低成本、防范风险、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目的,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公共**交易市场,助力全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撰稿:王喜龙 审核:戴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