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局关于2024年12月13日 |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4年12月13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4年12月13日——12月24日(7个工作日)。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1 | ****冶金熔剂用硅石矿建设项目 | **市道河镇会川经营所西北9km处 | **** | 黑****公司 | **占地面积6.75hm2。本项目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为7年。 | 一、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主要影响为露天采区地表剥离产生扬尘、表土场剥离和作业扬尘等辅助设施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道路施工扬尘以及土方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等,均为无组织排放。 1、采区、排土场扬尘 在不采取防护措施和土壤较为干燥时,施工区域空气中扬尘浓度可达20mg/m3,施工扬尘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50m,影响范围内TSP浓度平均值可达0.49mg/m3。 2、辅助设施施工扬尘 **扬尘污染主要为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及堆放和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扬尘影响范围主要在施工场地外100m以内。 3、道路施工扬尘 **道路施工期在土地平整等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粉尘,砂土等散体材料储料场在风力作用下会产生一定量的扬尘,砂土等散体物质运输引起粉尘污染,对环境影响较严重,影响范围较大。施工扬尘在风速2m/s情况下,道路下风向50m处TSP浓度大于10mg/m3,距离路边150m处TSP浓度大于5mg/m3。 4、土方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 本项目施工期除运输建筑材料和少量设备外,露天采区剥离的表土运至表土暂存场,导致施工现场车辆来往频繁,产生扬尘量较大。行车道路两侧扬尘浓度可达8~10mg/m3,扬尘浓度随距离增加而迅速下降,影响范围一般为道路两侧各约50m内,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 二、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 1、生产废水 施工生产废水包括砂石冲洗水以及场地冲洗水等,可设置临时沉沙池处理后回用于场地降尘,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生活污水 施工期全矿高峰期共有施工人员10人,人均用水按50L/人﹒d计,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量为0.5m3/d,排污系数按用水量的80%计,则施工期共计生活污水量为0.4m3/d。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及时清掏外运堆肥。 三、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过程中噪声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及运输车辆运送建筑材料等产生的交通瞬时噪声。项目施工时会用到推土机、载重汽车等施工车辆及用具,据国内同类设备在工作状态时的调查资料,施工期各类作业机械噪声平均强度见表4-1。 表4-1 施工期设备噪声源强表
本项目施工区域四周200m范围内不存在环境噪声敏感点,项目施工选用低噪声设备,并设专人对其进行保养维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夜间停止施工等措施,厂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四、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截流沟、沉淀池开挖产生的表土和废弃土石方。本项目表土剥离量为1.712万m3和废石剥离量为3.7633万m3。本项目施工期剥离表土排入表土暂存场,表土在闭矿后用作地表植被恢复和场地恢复;废石暂存于排土场内,后期整合回填于采坑。 施工生活垃圾以有机污染物为主,平均每天有10名施工人员计,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25kg/人●d计,则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2.5kg/d,施工期间生活垃圾应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 五、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采**面积为67500m2,其中占用采矿用地、乔木林地(以次生林为主)及农村道路。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占用土地、破坏植被、改变局部地形地貌、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本项目采场、**道路、表土暂存场等将占用土地,使得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本项目土地现状为林地。项目施工期对区域土地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植被、改变局部地形地貌、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项目建设占用林地,破坏植被,但是由于被破坏的植被物种均为评价区所在区域常见物种,该区域原有物种组成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本项目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三)施工期对陆生植被的影响 本项目的施工建设,必然会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破坏使现有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许多地表植被会消失,同时各种机动车辆碾压和施工人员的践踏及土石的堆放,也会对植被造成破坏和影响。随着施工期进行征地范围内的一些植物种类将会消失,绝大部分的植物种类数量将会减少,区域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影响。但由于受破坏的植被类型均为评价区常见类型,且所破坏的物种为评价区的常见种类或世界广布种,无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野生动物。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施工对植物区系、植被类型的影响不大,不会导致区域内现有植物种类和类型的消失灭绝,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经过绿化建设,植被将会得到恢复,可弥补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本**范围内的森林植被为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有樟子松和杨树等,胸径大多在5cm~20cm。工程建设对植物的影响均通过呈现点线状的占用土地的情况反映出来,将对以上的植物产生影响,开采区、办公生活区等建设过程中,原有地表植被将被清除,受影响区域被破坏的植被物种均为常见树种,无珍稀濒危物种,其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工程建设期对物种的影响是短期的,对物种的繁衍和生活习性均无明显影响。本项目占地类型为采矿用地、乔木林地(以次生林为主)及农村道路,导致其生物损失量为223.29t,待服务期满后,对林地进行生态恢复,补偿生物量损失。 樟子松、杨树是继本地区原始森林消失后靠自然演替恢复的树种,这些树种在本地区内广泛分布,不属于濒危植物物种。由此可见,**开采破坏的地表植被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不大。 (四)施工期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施工期间各种施工噪声增多,施工造成空气中扬尘增加以及施工人员活动频繁等因素影响,会对施工场地周围的野生动物造成一定的干扰,本工程施工所在地为林地,受人类活动影响,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少,常见的野兔、田鼠、麻雀、乌鸦、猫头鹰、山雀、鹌鹑等,此外还有一些常见昆虫。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捕杀或破坏野生动物,加强职工的行为管理,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在道路边,设置“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警示牌,防止捕猎野生动物、滥采天然植被情况的发生。本项目施工活动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影响很小。 (五)对土壤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被占用土地表面的土壤将被铲去,未被占用的土壤可能遭到机器的辗压和施工人员的践踏而导致严重压实,从而使施工完成后的土壤表土层缺乏原有土壤的肥力,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植被恢复。本项目施工时对剥离的表土设置排土场妥善保存,用****绿化所用。 (六)水土流失影响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导致地表暂时的大面积裸露,在雨水和地表径流作用下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当地表径流携带泥沙进入附近水体后,容易造成对水体的污染。施工场地地面的开挖、土地的利用,易使土壤结构破坏,凝聚力降低,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项目施工期要做好防护工作,以减少水土流失。雨季施工时,应备有工程布覆盖,防止汛期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平时尽量保持表面平整,减少雨水冲刷,并保持排水系统畅通。施工结束,被扰动的土地经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后,影响将大大减小。 ①施工期建设活动应尽量少占用土地,将临时占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控制施工便道占地面积,减轻对周围植被的破坏; ②挖土尽快回填,对可用于绿化的临时堆放土体,修筑成临时梯形断面的堆土,采取临时防护和排水措施,以纤维布覆盖并在堆土两侧修筑临时截排水沟,以防降雨侵蚀或风蚀的发生; ③动土作业应尽量避免大风天和雨天,以免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施工前应在施工场地内布设临时简易截排水沟,以便于施工期能及时导出地面径流; ④对各项动土工程,在分项工程结束后,及时进入下一道工序或建立防护措施,减少土壤侵蚀源的暴露时间,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应立即种植植被实施绿化。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实施不会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七)对景观的影响 施工场地的开挖、各类施工机械运转、施工建材堆放等,都会对景观与视觉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工程施工的生产活动扰动了局部原生地貌,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使局部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的影响。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挖方、填方等施工活动,将会在短期内加大水土流失量。项目区施工给植被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会从多个方面影响景观生态体系,使体系的负面组分优势度有所上升,林地优势度有所下降。通过加大人为生态恢复力度,项目运行对项目区自然生态体系质量没有重大影响。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将活动范围控制在本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占用其它土地。合理安排施工期,避免雨天施工,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将本项目施工期对生态的扰动降到最低。本次工程随着服务期满后地表植被恢复,区内景观将恢复为林地等自然景观,项目区的景观环境将可能接近矿山开采前的景观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