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运输车辆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货物堆码整齐,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篷布以减少洒落,不得污染道路。 (2)对粉状粒料堆应采取防尘布或网遮盖、洒水降尘、袋装等措施,减少由于风力引起的扬尘。 (3)施工场地内车辆应采取低速行驶,道路保持清洁,裸露场地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4)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粉尘污染。 (5)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临时堆放场地应远离居民区。 (6)推行绿色文明施工管理模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合同中依法明确扬尘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和责任,并将防治费用列入工程成本,单独列支,专款专用。实施扬尘污染防治保证金制度。切实履行工地门前三包责任制,保持出入口及周边道路的清洁。 (二)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场地生活废水进入旱厕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地施工过程或洒水降尘,不外排;旱厕粪便定期委托周边村民作为农家肥使用。 (2)施工场地设置临时导流沟和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洒水抑尘、工程养护和其它施工环节,严禁外排。 (3)光伏区和道路区在地势低处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外排,减轻对地表水体的影响。 (4)加强管理,做好机械的日常维修保养,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另外,雨天应对各类机械、粉状物料进行遮盖防雨。 (三)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尽量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选择较为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加强对机械和车辆的维护,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2)合理布置施工机械位置,在村庄附近设置减速及禁止鸣笛标志,以减小对敏感目标的不利影响。 (3)运输车辆经过村庄时,须减速慢行,禁止鸣笛;合理安排物资运输时段,避开当地居民休息时段;严禁夜间运输施工物资;运输车辆经过村庄时,须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场地设置临时生活垃圾收集桶,对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垃圾实行“日产日清”,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到周边村庄垃圾收集点。 (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在项目区内消解;项目不设弃渣场,产生的土石方和表土应及时回填和利用,避免长时间堆存; (3)建筑废物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进行回收利用,不能利用部分收集后运至相关部门指定点统一处理。 (4)临时堆场应选择在项目用地范围内,严禁新增占地,堆场应远离河道,并进行覆盖和拦档。堆存时间较长时,应在堆土期间新增临时撒草措施。临时堆土清理后****绿化处理。 (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植被及植物影响减缓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化施工和设计,禁止超计划占地,严格选择施工附属设施的布置位置,将临时工程选择在占地范围内,尽可能少占用植被,从源头上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2)加强施工管理和环境宣传,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将环境保护要求纳入工程招标中,建设单位应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范围的划定,禁止超计划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对于被占用的土地,应按相关规定办理合法手续。 3)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好表层土壤,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场地实施植被恢复;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整场地。 4)施工期间应尽最大可能保留原有植被、植物,少挖填方,多保留现有的生态群落和生境类型。 5)工程建设开挖时,应将表层土与下层土分开,单独收集并保存表层土,暂时堆放于临时表土堆场,用于今后的植被恢复覆土,以恢复土壤理化性质。 6)禁止破坏场地以外的植被,还应在施工时采取宣传监管等保护措施。抓好施工人员的管理,不得随意使用当地活立木作为燃料,不得随意破坏建筑木材。 7)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整场地,恢复土层,采用当地植物种植,进行植被恢复。 8)项目区茶光互补工程确定后需开展专家论证后再进行建设。 9)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划定施工活动范围,加强监管,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严禁踩踏施工区域外地表植被,避免对附近区域植被造成不必要的破坏。 10)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禁止乱挖、乱铲、乱占、滥用和其他破坏植被的行为;加强场区道路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规划项目厂区,防止因交通条件改善导致的私采滥挖现象发生。 2、野生动物影响减缓措施 1)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特别是对树木的砍伐。 2)施工中尽可能地减少噪声排放,以减少对动物的惊吓。 3)加强施工人员对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教育;施工中要有保护动物的专门规定,在动物的重要生境地设置保护动物的告示牌,警告牌等,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项目区施工中的动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避免人为伤害或干扰陆生脊椎动物的事件发生。 4)规划项目施工中除了永久设施不可避免地占用土地和生境外,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破坏;坚持“先防护,后施工”的原则,以确保两栖和爬行动物的通道特别是两栖动物的通道畅通;施工中要杜绝对溪流水体的污染,以保证两栖动物的栖息地不受或少受影响。 5)在道路路口,设置生态保护宣传牌,禁止在工程区域乱砍滥伐、狩猎,并将保护生态环境列入施工单位的责任书,增强施工人员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水土保持措施 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特点,根据水保对光伏发电方阵、箱变、集电线路、场内道路区、施工临时用地、临时表土堆场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农光互补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主体工程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序,产生的开挖方及时用于场平,有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项目施工应尽量避免在雨季施工。 二、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保持项目区内环境卫生,减少运营期地面扬尘和飘散物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地表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太阳能电池板尽量在旱季进行清洗,产生的清洗废水全部回用于场区绿化,不外排。 (三)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对箱式变压器设置隔声罩、加强绿化,并加强设备维护。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1)废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后运至升压站库房内存放,严禁露天堆放,最终由专业的回收厂家收购回收处理。 (2)废矿物油等危险废物规范收集后运至升压站危废暂存间存放,定期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项目实施草光互补,在光伏板区域将种植经济作物,光伏组件离地高度为2.5m,满足相关要求。 (2)对太阳能电池板、场内道路、逆变器等场所周围空地进行人工绿化。绿化可考虑选取乡土树种为主,易于存活。 (3)禁止违法开荒耕地种植农作物,只允许在项目征地范围内种植,不破项目范围外的植被。 (4)保护当地的野生动物,禁止人为捕杀;禁止引入外来有害生物。 (5)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如:用灯光、声音驱虫),减少杀虫剂使用量。 (6)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 (7)光伏周围建设好截排水沟,空闲地多种植本地树种,减少区域水土流失。 (六)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箱式变压器设置在箱体内,每个箱式变压器下方设置一个2.5m3事故油池,共16个,收集事故情况下变压器的泄漏油。事故应急池须进行重点防渗。 (2)运营期定期检查箱式变压器,避免出现泄漏等不良情况。 (3)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制和各项环保规章制度,落实岗位环保责任制,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防止事故排放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4)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落实消防环保设备和措施,并定期开展消防演练。 (5)建立有效的应急预案,加强风险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要求制定应急预案,配置应急人员和应急物资,制定应急处置制度和措施,设置专人管理和定期巡检。 (七)光污染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1)光伏板尽量依山势布置,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加强区域的绿化,减少视觉景观单一化。 (2)光伏板采用反光率低的材料制作,尽量公路布置,背向公路布置,减少对司乘人员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