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市多能互补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项目多能互补升压站-大别山电厂 500kV 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1100MA4F4TPE2W | 建设单位法人:尹以清 |
乐彬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市 |
**省**市******发电厂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市多能互****基地项目多能互补升压站-****电厂 500kV 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市 |
经度:114.87155,114.89236 纬度: 31.09034,31.14428 | ****机关:****生态环境厅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2-08-19 |
鄂环审〔2022〕229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4685.8 |
95 | 运营单位名称:**** |
****1100MA4F4TPE2W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意家园****公司 |
****1100MA48U4UJ2Q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0100MA4K3MAF5F | 竣工时间:2022-10-12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2-11-21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2-12-16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content/62716.html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线路起于多能互补500kV升压站,****电厂,线路全长10.76km,单回路架空建设。全线位于**省**市**市。本次环评****电厂500kV出线间隔以及多能互补500kV升压站。 | 实际建设情况:线路起于多能互补500kV升压站,****电厂,线路全长10.63km,单回路架空建设。全线位于**省**市**市。本次验收****电厂500kV出线间隔以及多能互补500kV升压站。 |
根据现场实际踏勘,10#号塔基往南偏移106m,11#号塔基往南偏移159m,12#号塔基往南偏移81m,其他塔基位置基本不变。塔基偏移导致线路实际长度为10.63km,较环评阶段减少0.13km。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输变电工程工艺 | 实际建设情况:输变电工程工艺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电磁环境:工程选****政府及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优化路径,尽量避让城镇规划区、学校、居民密集区。合理选择导线直径及导线分裂数以降低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要求导线、母线、均压环、管母线终端球和其它金具等提高加工工艺,防止尖端放电和起电晕。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在边导线外有超过4000V/m的现象,为满足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4000V/m的标准限值要求,建议采用抬升导线对地高度的方式,对于边导线地面投影外5m分别为一层尖顶、一层平顶或二层尖顶、二层平顶或三层尖顶、三层平顶房屋时,导线对地最小高度应分别不低于20m、21m、24m和27m对于沿线分别为1层、2层、3层、4层和4层平顶的居民房屋,底层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应分别抬升至18m、19m、21m、23m和25m。声环境: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导线结构以降低线路的电晕噪声水平。水环境:线路跨越河流时将采取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线路跨越举水河及浮桥河时河堤外两侧塔位基础边缘距河堤外侧堤脚不少于50m。 | 实际建设情况:本工程输电线路避让了居民集中区域,尽量压缩了线路走廊,降低了输电线路运行期的电磁环境影响。建设单位已按要求,按照相应技术规范对导线进行架设,同时采用了行业内领先的材料加工工艺,有效控制了尖端放电及电晕现象。经本次验收监测表明,本线路敏感点导线对地的最小高度为刘家铺村38号房屋(3层尖顶),距离边导线投影28m(远大于5m),最低线高为22.5m,经监测电磁场强度满足标准限制要求。线路沿线其他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工频电磁场强度均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且沿线敏感目标处,导线对地距离均满足设计要求。导线、母线、均压环、管母线终端球和其它金具等提高加工工艺,降低了线路电晕噪声。设计单位已对线路架设方案进行优化,没有水中立塔,河边塔基距离河堤外侧堤角最近距离为80m,跨越水体段线路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水污染调查 | (1)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机械清洗、机械基础保养等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2)运行期 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废污水。 | (1)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机械清洗、机械基础保养等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2)运行期 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废污水。 | (1)施工期 本工程施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机械清洗、机械基础保养等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2)运行期 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废污水。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营期噪声主要为导线的电晕放电、间隙放电(火花放电)过程所产生的电磁可听噪声。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4a类标准要求。 | 根据施工资料,施工期选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施工期合理安排了施工布置和施工工序,避免了高噪音施工机械和设备同时运作,未在夜间进行施工,避免了对线路沿线环境敏感目标的噪声影响。 | 本工程声环境敏感目标出噪声昼间为43dB(A)~52dB(A),夜间为39dB(A)~45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4a类标准要求。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在工程施工前应作好施工机构及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堆放,并安排专人专车及时清运或定期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使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处于可控状态。对于线路塔基开挖产生的临时土方,施工中在塔基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堆土场用于堆放土方,并设置必要的拦挡、覆盖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待施工结束后用于回填。回填后多余的土方堆至塔基征地范围内平整成台状,并采取适宜的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对于塔基区域确实不具备堆放条件的塔基,多余的土方应运至塔基附近适当区域妥善处置,严禁随坡倾倒弃土弃渣。 | 根据施工资料和现场调查,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文明施工培训,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堆放,施工期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别集中收集,****管理部门统一清运。施工场地设置有专门的临时堆场,堆场周围设置有拦挡及临时排水沟,施工产生的废弃土石方统一堆放至堆土场,塔基处多余土石方在施工结束后,回填于塔基下方,未发现有弃土弃渣随意弃置的现象。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①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场地,将工程临时占地合理安排在占地范围内,以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对周边农田和林地的影响。 ②施工过程中,设置挡土墙、护坡,防止挖方、填方作业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强管理,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防止乱堆乱弃,侵占周边农田。 ③加强施工管理与监理,优化施工设计,尽量减少施工占地及施工活动造成的森林植被损失,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 ④对跨越耕地的线路路段进行塔基定位时,应结合当地的地形特点,优化塔基定位,尽量使塔位不落入耕地,****中心的塔位,尽量使塔位落于农田的边角之上,以减少对耕地的耕作影响。 ⑤合理安排工期,建议尽量在秋收以后或冬季进行保护区工程的施工,以减少农业生产损失。 ⑥对于占用了的农业用地,在施工中应保存表层的土壤,分层堆放,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对于临时占用的农业土地,施工结束后,要采取土壤恢复措施,如种植绿肥作物等增强土壤肥力。 | 已落实,根据施工资料,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了施工占地;设置了挡土墙和护坡;加强了施工管理与监理;合理安排了工期;表层的土壤进行了分层堆放;均严格遵守了左栏所列的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 |
2 | 陆生植被措施: ①在塔基定位时,根据周边地形、地势等条件,塔基尽量避开植被密集区;在经过成片林地时适当抬高导线对地高度,采取高跨通过,减少线下林木的砍伐。 ②塔基基础优先采用掏挖式基础,控制塔基开挖作业面,从而减少塔基开挖造成的植被破坏。 ③施工牵张场、料场应选择线路沿线现有空地,施工道路应充分利用线路周边现有交通道路,控制施工临时道路开辟长度和宽度,从而减少施工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 ④河流两岸的杆塔设计时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改良型基础、紧凑型设计,尽量少占土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及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⑤输电线路施工在架线过程中采用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施工工艺,减小架线牵引过程中导线对地表植被的扰动破坏。 ⑥在线路设计过程中尽量优化路径,减少线路路径长度,减少占地面积,进而减少项目施工过程中土地的占用,首先在线路设计过程中从源头控制对植被的破坏。线路建设过程中尽量统一所有塔基基础施工、组塔、放线方式及工艺,以便于统一管理与预防控制。 ⑦由于在牵张场地和施工场地堆放各种施工材料,停放各种施工机械,为防止散落的固体废物和机械油污渗入土壤,在每个牵张场地和施工场地应临时铺设蛇皮布等不透水、防污染材料。 ⑧项目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施工道路、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植被恢复。工程周边植被恢复除考虑水土保持外,还应适当考虑景观及环保作用,使水保、绿化、美化、环保有机结合为一体。 ⑨保存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熟化土,为植被恢复提供良好的土壤。对建设中永久占用耕地、林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以便施工结束后复垦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 | 已落实,根据施工资料,本项目建设过程中避开了植被密集区;采用了掏挖式基础;施工道路应充分利用了周边现有交通道路;对施工道路、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进行了植被恢复;均严格遵守了左栏所列的陆生植被措施。 | |
3 | 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①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和**省重点保护动物。 ②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鸟类休息时间;为了减少项目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合理安排施工方式和时间。 ③施工期间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最大限度保护动物生境。 ④施工结束后尽快做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 已落实,根据施工资料,本项目建设过程中未捕猎野生动物;合理安排了施工方式和时间;加强了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做好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均严格遵守了左栏所列的陆生动物保护措施。 | |
4 | 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①设计中应严格执行尽量不占、少占基本农田的用地原则,在阶段针对项目塔基用地进行进一步优化,将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最小化。 ②对项目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建设单位应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占用的基本农田办理相关的用地手续,并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有特殊要求的执行相关规定。 ③建设单位应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要求,将所占用基本农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 已落实,根据施工资料,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塔基用地进行了优化;均严格遵守了左栏所列的农田保护措施。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