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环评审函〔2024〕93号
****环境局
关于****年产50万支(套)新型凿岩钻具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项目代码:****)
****:
你公司《关于审批****年产50万支(套)新型凿岩钻具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申请》收悉。经研究,对《****年产50万支(套)新型凿岩钻具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批复如下:
一、****年产50万支(套)新型凿岩钻具技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省**市积玉口镇广积路6号****现有厂区内。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0万元,建设性质为技术改造。
主要建设内容为: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内容为在厂区内增加渗碳、回火等热处理工序和喷漆烘干工序,并建设相应配套设施、环保设施。
在全面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符合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前提下,我局同意该项目按《报告表》所列建设地点、性质、规模及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建设。
二、在项目工程设计、建设和环境管理中,你公司必须严格落实《报告表》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和要求,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并须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废水治理。技改项目新增废水主要为车间地面清洗废水,经“隔油池+二级沉淀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处理厂处理,尾水排入西荆河。
(二)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渗碳废气
渗碳过程甲醇、丙烷的分解产物CO、H2及少量未被分解的甲醇、丙烷等在多用炉尾气出口处及井式渗碳炉井盖上采用小火炬燃烧器燃烧处理,燃烧产物主要为CO2、H2O,在车间以无组织形式排放。
②淬火、回火废气
项目淬火、回火工序会产生油雾(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以非甲烷总烃计)。项目热处理工艺在全密闭生产车间内进行,在箱式多用炉、回火炉出料口上方设置集气罩,经“油雾净化器+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经25m高排气筒(DA002)排放。
③喷漆及烘干废气
项目喷漆、烘干工序中会产生非甲烷总烃、二甲苯、颗粒物,工件均在密闭的喷漆房内进行,废气经过滤棉(化学纤维过滤)+UV光解+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经25m高排气筒(DA003)排放。
确保各排气筒废气中颗粒物、非甲烷总烃、二甲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的排放限值。确保厂房外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的相关要求,厂界颗粒物、非甲烷总烃、二甲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周界外最高浓度最高点限值。
(三)加强噪声治理。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多用炉、清洗机、回火炉、风机等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采取基础减振、厂房隔声等措施后,确保各侧厂界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限值要求。
(四)各类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妥善处理处置。气体空钢瓶由供应商回收循环使用。废油桶、废甲醇包装桶、废油漆桶、淬火槽废油、废过滤棉、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分类收集、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场所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建设,并建设物联网监管系统,与环保部门联网。项目涉及的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转移、处置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省固体(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要求执行。
(五)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落实环境风险和事故防范应急处理处置措施。严格落实各项防火、防爆、防漏、防渗措施。加强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程规范,加强职工培训,定期开展环境风险防范预案演练。
(六)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施工扬尘、噪声、废水、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规范的污染物排放口,落实《报告表》中所提出的监测计划。
三、该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控制在COD0.154t/a、氨氮0.015t/a、颗粒物0.041t/a、挥发性有机物0.258t/a以内。
四、请**市生态****支队负责该项目环境保护现场监督检查工作,请你公司予以配合。
五、你公司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
六、根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要求,你公司应依法办理排污许可手续,未取得排污许可手续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七、本批复自下达之日起5年内有效。本批复下达后如该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和污染防治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应当重新报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该项目自本批复下达之日起超过5年方决定开工建设的,应当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我局重新审核。
八、本批复仅为环境保护行政许可。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必须获得其他相关部门意见。
(本审批意见复印无效)
2024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