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干流天水市麦积区元龙至石谷川段防洪治理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503MB1E16410Q | 建设单位法人:李永强 |
丁春荣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市**区埠南路23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渭河干流**市**区元龙至石谷川段防洪治理工程 | 项目代码:**** |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27-防洪除涝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N7610-N7610-防洪除涝设施管理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 |
经度:106.15614,106.16451,106.16779 纬度: 34.53184,34.52397,34.52712 | ****机关:****环境局**分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4-09-12 |
麦区环发〔2024〕88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3603.62 |
39.28 | 运营单位名称:**** |
****0503MB1E16410Q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华****公司 |
****0102MAD5L7JH9P | 验收监测单位:/ |
/ | 竣工时间:2022-06-01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11-21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2-19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gs/detail/2?id=41121ciTsB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本项目治理河道总长4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总长4044m(左岸堤防3668m,右岸堤防376m),水毁修复堤防100m,排水涵管3处,巡堤踏步3处,潜坝1座。 | 实际建设情况:本项目治理河道总长4k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总长4044m(左岸堤防3668m,右岸堤防376m),水毁修复堤防100m,排水涵管3处,巡堤踏步3处,潜坝1座。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基础开挖→堤身填筑→浆砌石施工→砼工程(测量放样-土石方开挖-坡面整平-浇筑砼护脚立模-布设排水管-压顶及坡面砼浇筑)→基坑回填 | 实际建设情况:施工工艺:施工准备→基础开挖→堤身填筑→浆砌石施工→砼工程(测量放样-土石方开挖-坡面整平-浇筑砼护脚立模-布设排水管-压顶及坡面砼浇筑)→基坑回填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1、施工期生态影响防治措施:施工期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各施工活动均控制在已划定的施工作业范围和路线内,未扩大占地;临时土石方采用密目网苫盖,随挖随填。施工采用分段、分部同时进行,各施工工序采取流水作业,施工时以小型机械设备为主,人工为辅;施工区域设立宣传警示牌,施工人员未进入施工区以外的区域;施工时在堆土场四周设置编织袋装土临时拦挡,堆土场土料使用完毕后,及时对堆土区占地围内土地采取整治措施;施工时作业时间全部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在早晨、黄昏和晚上未进行高噪声作业,避免了灯光、噪声对动物活动的惊扰;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了施工现场并对临时占地进行平整及迹地生态恢复。各段工程堤防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堤防堤顶采取草籽选用三叶草,树种选用侧柏等绿化措施,目前植被长势良好。各段工程堤防施工均安排在流量较小的枯水期进行,即10~翌年3月,避开了水生生物繁殖等敏感时段;施工过程中设置施工导流围堰,减小了对水体的扰动,施工结束后围堰已拆除,水流畅通。 2、施工期污染影响防治措施:(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①施工扬尘:物料堆存区及土方临时堆放采用密目网苫盖;干燥天气时对场地采取洒水降尘措施;施工采取分段施工方式,土方随挖随填,减少了土方堆存时间;遇到四级及四级以上大风天气,未进行土方作业;施工时优先对施工场地通往施工区的临时便道进行平整,保持路面平坦,及时清理散落泥土。②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废气:施工选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并不定时的对设备、车辆维护保养;运输车辆使用优质、清洁燃料,同时运输车辆采用篷布遮盖,无物料散落。 (2)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人员为当地社会民工,施工营地内未设食宿,施工人员粪便依托工程沿线公共厕所和当地村民旱厕集中收集处理,施工人员生活洗漱废水收集后用作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无外排;施工机械、****维修厂进行集中维修和清洗;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回用于项目施工场地循环利用,无外排。。 (3)声环境保护措施:选用了低噪声、低振动设备;不定时的对施工设备及施工车辆进行保养和维护,合理安排了作业时间;物料运输按照施工方案规定的线路运输,无超载,建材及渣土运输经过保护目标时采取了减速慢行等措施。 (4)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建筑垃圾部分进行可回收利用,其余清运至当地指定建筑垃圾处理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垃圾箱集中收集后统一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处置。工程开挖产生的土石方,最后全部用于回填,无弃方。 3、运营期生态影响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固废。项目建成后,不会对水体排放污染物,对水生态系统基本无影响。工程建设后,区域的水文情势在水位、流向和流量等因素上几乎无变化。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当地的防洪泄洪能力,保护现有的耕地和城乡人民的生活财产安全,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 实际建设情况:1、施工期生态影响防治措施:施工期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各施工活动均控制在已划定的施工作业范围和路线内,未扩大占地;临时土石方采用密目网苫盖,随挖随填。施工采用分段、分部同时进行,各施工工序采取流水作业,施工时以小型机械设备为主,人工为辅;施工区域设立宣传警示牌,施工人员未进入施工区以外的区域;施工时在堆土场四周设置编织袋装土临时拦挡,堆土场土料使用完毕后,及时对堆土区占地范围内土地采取整治措施;施工时作业时间全部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在早晨、黄昏和晚上未进行高噪声作业,避免了灯光、噪声对动物活动的惊扰;施工结束后 ,及时清理了施工现场并对临时占地进行平整及迹地生态恢复。各段工程堤防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堤防堤顶采取草籽选用三叶草,树种选用侧柏等绿化措施,目前植被长势良好。各段工程堤防施工均安排在流量较小的枯水期进行,避开了水生生物繁殖等敏感时段;施工过程中设置施工导流围堰,减小了对水体的扰动,施工结束后围堰已拆除,水流畅通。 2、施工期污染影响防治措施:(1)运输车辆采取篷布遮盖措施;易产扬尘建筑材料采取密目网苫盖;设置施工围挡;洒水降尘;临时堆土集中堆放于临时堆土区,并采取临时拦挡、苫盖等措施;选用环保型施工机械、节能低耗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均使用合格的燃油;施工期间不定时的对设备、车辆维护保养;施工期间,各运输车辆无超载现象发生。 (3)施工人员生活洗漱废水收集后用作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施工人员粪便依托工程沿线公共厕所和当地村民旱厕集中收集处理,无外排;土石方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基坑水以及混凝土养护废水经沉淀后用于项目施工场地,无外排;施工机械、****维修厂进行集中维修和清洗,不在河道内冲洗施工车辆及施工机械;合理安排了施工时间,河道内的施工期安排在10~翌年3月,工程施工未阻碍河道行洪。每天施工结束后,将施工场地内的施工车辆全部清理现场,没有在河道内放置施工车辆和堆置建材等;施工导流建筑拆除时避开雨季,拆除的固废及时清运出场;施工期雨水通过临时排水沟经过沉砂池排放至就近水体。 (3)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工程在中午(12:00~14:00)和夜间(22:00~次日早上 6:00)未进行施工作业;不定时的对施工设备及施工车辆进行保养和维护。 (4)生活垃圾经垃圾箱集中收集后统一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处置;建筑垃圾部分进行可回收利用,其余清运至当地指定建筑垃圾处理点;建筑材料按用量进行调配,做到了不洒、不漏、不剩、不倒;场地地基挖掘产生的土石方,最后全部用于回填,无弃土产生;固体废物运输采取篷布遮盖,无垃圾洒落。 3、运营期生态影响防治措施:各段工程堤防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堤防堤顶、堤背采取草籽选用三叶草,树种选用侧柏进行绿化。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 | 实际建设情况:/ |
/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1 | 密目网苫盖、洒水降尘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密目网苫盖、洒水降尘 |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建筑垃圾部分进行可回收利用,其余清运至当地指定建筑垃圾处理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垃圾箱集中收集后统一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处置。工程开挖产生的土石方,最后全部用于回填,无弃方。 | 生活垃圾经垃圾箱集中收集后统一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处置;建筑垃圾部分进行可回收利用,其余清运至当地指定建筑垃圾处理点;建筑材料按用量进行调配,做到了不洒、不漏、不剩、不倒;场地地基挖掘产生的土石方,最后全部用于回填,无弃土产生;固体废物运输采取篷布遮盖,无垃圾洒落。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施工期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各施工活动均控制在已划定的施工作业范围和路线内,未扩大占地;临时土石方采用密目网苫盖,随挖随填。施工采用分段、分部同时进行,各施工工序采取流水作业,施工时以小型机械设备为主,人工为辅;施工区域设立宣传警示牌,施工人员未进入施工区以外的区域;施工时在堆土场四周设置编织袋装土临时拦挡,堆土场土料使用完毕后,及时对堆土区占地围内土地采取整治措施;施工时作业时间全部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在早晨、黄昏和晚上未进行高噪声作业,避免了灯光、噪声对动物活动的惊扰;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了施工现场并对临时占地进行平整及迹地生态恢复。各段工程堤防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堤防堤顶采取草籽选用三叶草,树种选用侧柏等绿化措施,目前植被长势良好。各段工程堤防施工均安排在流量较小的枯水期进行,即10~翌年3月,避开了水生生物繁殖等敏感时段;施工过程中设置施工导流围堰,减小了对水体的扰动,施工结束后围堰已拆除,水流畅通。 | 施工期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各施工活动均控制在已划定的施工作业范围和路线内,未扩大占地;临时土石方采用密目网苫盖,随挖随填。施工采用分段、分部同时进行,各施工工序采取流水作业,施工时以小型机械设备为主,人工为辅;施工区域设立宣传警示牌,施工人员未进入施工区以外的区域;施工时在堆土场四周设置编织袋装土临时拦挡,堆土场土料使用完毕后,及时对堆土区占地范围内土地采取整治措施;施工时作业时间全部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时段,在早晨、黄昏和晚上未进行高噪声作业,避免了灯光、噪声对动物活动的惊扰;施工结束后 ,及时清理了施工现场并对临时占地进行平整及迹地生态恢复。各段工程堤防施工结束后,及时对堤防堤顶采取草籽选用三叶草,树种选用侧柏等绿化措施,目前植被长势良好。各段工程堤防施工均安排在流量较小的枯水期进行,避开了水生生物繁殖等敏感时段;施工过程中设置施工导流围堰,减小了对水体的扰动,施工结束后围堰已拆除,水流畅通。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相关公告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