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雄安路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913********26259XB | 建设单位法人:岳宝强 |
杨国军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金雀山一路97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雄安路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20-D4420-电力供应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省**市**区 |
经度:118.36482,118.3645,118.36445,118.36126,118.36129,118.36114 纬度: 35.18401,35.18397,35.18348,35.18389,35.18484,35.18482 | ****机关:****服务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1-01-27 |
临审服投资许字〔2021〕22003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20030 |
52 | 运营单位名称:**** |
913********26259XB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1311MA3UFW2D8R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0800MA3C2Y3N4Y | 竣工时间:2024-09-23 |
2024-12-12 | 调试结束时间:|
2024-11-24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2-20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60.****.85:82/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主变:3台240MVA(规划),1台240MVA(一期),2台240MVA(二期);输电线路:①沂蒙-柳青220kV双回线路双开π入雄安路线路:**220kV电缆隧道0.57km,220kV双回架空线路0.26km(仅在开断点处为架空(两段))。②新形成的雄安路-柳青西侧线路和沂蒙-启阳(祊河)东侧线路改交叉的地下电缆:**电缆路径长度约0.85km,其中220kV双回电缆0.75km,220kV单回电缆0.1km。 | 实际建设情况:主变:1台240MVA主变; 输电线路:①沂蒙~柳青π入雄安路变220kV线路工程:双回电缆路径长度0.57km,双回架空线路0.26km(仅在开断点处为架空(两段)),其余为电缆线路)。②雄安路-柳青西侧线路和沂蒙-启阳(祊河)东侧线路改交叉的地下电缆线路工程:**电缆路径长度0.85km,双回电缆部分路径为0.75km,单回电缆部分路径为0.1km。 本工程**输电线路路径全长1.68km,其中220kV双回架空线路0.26km,双回电缆1.32km,单回电缆0.1km。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输变电工程 | 实际建设情况:输变电工程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报告: 电磁环境和噪声①变变电站采用全户内GIS布置,线路主要采用电缆敷设,对工频电场有较好的屏蔽作用。②本工程严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中相关要求执行。③在设备招标时,对主变等高噪声设备有噪声级的要求,主变噪声不大于70dB(A)。④合理布置总平面,通过生产综合楼、防火墙的阻隔和距离衰减,能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⑤合理选择导线截面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噪声水平。 废水:变电站在运行期间巡检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少,站内设化粪池,定期清运。 固体废物:变电站固体废物产生量很少,站内设垃圾收集箱,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变电站采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更换的铅酸蓄电池和废变压器油交由有相应资质单位回收处理。 施工期生态措施:①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开雨季施工时大挖大填。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的措施,避免由于风、雨天气可能造成的风蚀和水蚀。②合理组织施工,减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塔基、电缆开挖过程中,尽量缩小施工作业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原状土破坏。③施工临时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应以尽量少占地为原则,道路临时固化措施应在施工结束后清理干净,进行翻松征地,恢复其原有土地用途。④变电站基建完成后进行土地整理,场地平整后进行硬化或铺设碎石地坪,防止水土流失。⑤架空线路施工中产生的余土就近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成后熟土可作铁塔下复植绿化用土。⑥线路电缆施工时,尽量减小开挖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原状土破坏,以利于水土保持。弃土运至指定地点堆放。 施工期污染措施①扬尘: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量。将运输车辆在施工现场车速限制在20km/h以下,运输沙土等易起尘的建筑材料时应加盖蓬布,并严格禁止超载运输,防止撒落而形成尘源。运输车辆在驶出施工工地前,必须将沙泥清除干净,防止道路扬尘的产生。②噪声: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并注意维护保养。混凝土连续浇注等确需夜间施工时,应征得当地主管部门的同意。③废水:变电站及线路建设时将在施工区设立沉淀池,施工废水经充分停留后,上清液用作施工场地洒水用,淤泥妥善堆放。施工人员一般租用当地居民房屋,停留时间较短,产生的生活污水很少,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④固体废物: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定期清运、集中处理。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至指定弃渣处置点。 环评批复: (一)确保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标准,变电站外离地面1.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应控制在4kV/m以下,工频磁感应强度应控制在0.1m以下。在计算最大风偏的情况下,输电线路两侧工频电场强度超过4kV/m或磁感应强度超过0.1mT的范围内,不得有居住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点。线路经过耕地等场所时,应确保架空输电线路下的工频电场强度小于10kV/m,且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电站建设、设备选型等应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执行,选取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升压站内设施,输电线选材、线路布设等应按照国家《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程》(GB50545-2010)等有关规范执行,****电站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变电站、线路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值应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的相应声环境功能区限值要求。 ****电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不得外排。 (四)按规范设置事故油池和事故油收集系统,确保含变压器油的废水和事故状态下的废变压器油全部进入事故油池。固体废物按照报告表提出的处理处置措施进行处理。生产中若发现本环评未识别出的危险废物,仍按危废管理规定处理处置。 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分别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贮存。 (六)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做到文明施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废水、噪声、扬尘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建设临时用地,应在使用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施工场地生活和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安全处置。 | 实际建设情况:已落实; ①本工程采用全户内布置,220kV/110kV配电装置户内GIS布置;线路基本采用电缆敷设,有效降低了对周围电磁环境影响。验收调查期间经监测:****电站四周,输电线路调查范围内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要求的4000V/m和100μT的要求。 ②本工程架空线路为避免电晕噪声,选择了导线截面满足要求的分裂结构,有效降低了线路噪声影响。经调查,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对地高度满足《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相关要求。由主变厂家试验报告知,主变噪声源强不大于70dB(A),选取了低噪声设备,主变间设有防火墙,主变位于生产综合楼南侧,生产综合楼位于站区中央,各变压器之间设置了防火墙,楼体、防火墙的阻隔和距离衰减,较好地降低了噪声污染影响。本工程的噪声监测结果表明,站址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要求。线下及线路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处监测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要求。 ③****电站建设,主变型号等严格执行了国家相关规范。 ④废水:变电站内设有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不外排。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不产生废水。 ⑤固体废物:变电站内设有垃圾箱,少量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调查期间,尚未有危险废物产生,废变压器油及含油废水,后期运行报废的铅蓄电池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相关制度处理处置。 施工期生态措施落实: ①制定了合理详细的施工计划,避开了雨季大量开挖等土建施工。施工土建场地采取了围挡、遮盖等措施,避免了风雨天气造成风蚀和水蚀。②施工组织合理,变电站、电缆管道、塔基开挖过程中,严格遵循了设计要求的塔基基础占地面积、基础型式等,尽量缩小了施工作业范围,材料堆放有序,周围的植被得到最大的保护。③变电站施工时充分利用站址周围道路,线路架设和电缆管道、塔基开挖严格按照不占、少占地的原则实施,本工程临时占地面积为0.90hm2。④本工程站内已硬化,站址周围已进行土地平整,有效降低了水土流失影响。⑤本工程本项目挖填总体平衡,无借方和弃方。⑥经现场调查,本工程塔基周围、临时占地、电缆输电线路周围已根据原有土地类型进行了恢复。 施工期污染措施落实: ①扬尘:对干燥的作业面进行了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湿度,减少扬尘量。运输沙土等易起尘的建筑材料时加盖了蓬布,合理规划了运输线路,限制了车速、强化了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运输车辆在驶出施工工地前,设置了冲洗设施,防止了道路扬尘的产生。②)噪声:已严格落实施工噪声的控制,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并注意养护,施工期间分时段施工,降低了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夜间施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施工期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施工期间无噪声影响的相关投诉。③废水:在施工区设立沉淀池,施工废水经充分停留后,上清液用作施工场地洒水降尘,淤泥妥善处置。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很少,依托站址及线路周边的厕所及处理设施处理,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废水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④固体废物:施工过程中对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进行了分类收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建筑垃圾送指定弃渣点进行处置。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化粪池 | 无 | 变电站内设有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不外排。输电线路正常运行时不产生废水。 | 定期清运不外排。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低噪声变压器、防火墙,配电装置楼等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 本工程选取了低噪声设备,主变间设有防火墙,主变位于生产综合楼南侧,生产综合楼位于站区中央,各变压器之间设置了防火墙,楼体、防火墙的阻隔和距离衰减,较好地降低了噪声污染影响。本工程的噪声监测结果表明,站址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要求。线下及线路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处监测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要求。 | 验收调查期间,进行了现场监测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环评报告要求:变电站内设垃圾收集箱,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环评批复要求:按规范设置事故油池和事故油收集系统,确保含变压器油的废水和事故状态下的废变压器油全部进入事故油池。固体废物按照报告表提出的处理处置措施进行处理。生产中若发现本环评未识别出的危险废物,仍按危废管理规定处理处置。 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分别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贮存。 | 变电站内设有垃圾箱,少量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调查期间,尚未有危险废物产生,废变压器油及含油废水,后期运行报废的铅蓄电池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相关制度处理处置。变电站内已建设规范的事故油池收集系统,站内事故油池混凝土抗压强度为C35,抗渗等级为P6,垫层为C15素混凝土,厚100mm,油池内壁、顶板底面和底板顶面均采用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厚20mm,防渗等级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 站内已建主变下方均建有贮油坑,有效容积为18.07m3,站内事故油池有效容积95.0m3,贮油坑和事故油池有效容积可满足《****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的规定。 本工程单台主变油量最大51.24t,按照0.895t/m3进行计算,折合单台体积为57.25m3,则贮油坑、事故油池容积可满足《****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第6.7.8条贮油坑容积按油量20%设计,总事故油池容量按最大的一台设备确定的要求。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前期①本工程选址选线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 ②本工程选址选线时,尽可能靠近道路,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缩短临时施工道路和牵张场地的长度,减少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施工期:①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开雨季施工时大挖大填。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的措施,避免由于风、雨天气可能造成的风蚀和水蚀。②合理组织施工,减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塔基、电缆开挖过程中,尽量缩小施工作业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原状土破坏。③施工临时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应以尽量少占地为原则,道路临时固化措施应在施工结束后清理干净,进行翻松征地,恢复其原有土地用途。④变电站基建完成后进行土地整理,场地平整后进行硬化或铺设碎石地坪,防止水土流失。⑤架空线路施工中产生的余土就近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成后熟土可作铁塔下复植绿化用土。⑥线路电缆施工时,尽量减小开挖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原状土破坏,以利于水土保持。弃土运至指定地点堆放。环评批复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做到文明施工。对建设临时用地、应在使用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 | 已落实; ①本工程站址及输电线路生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等生态类环境敏感目标。 ③本工程站址远离村庄,输电线路基本采用电缆,且紧邻道路,降低了沿线生态环境影响。①制定了合理详细的施工计划,避开了雨季大量开挖等土建施工。施工土建场地采取了围挡、遮盖等措施,避免了风雨天气造成风蚀和水蚀。②施工组织合理,变电站、电缆管道、塔基开挖过程中,严格遵循了设计要求的塔基基础占地面积、基础型式等,尽量缩小了施工作业范围,材料堆放有序,周围的植被得到最大的保护。③变电站施工时充分利用站址周围道路,线路架设和电缆管道、塔基开挖严格按照不占、少占地的原则实施。④本工程站内已硬化,站址周围已进行土地平整,有效降低了水土流失影响。⑤本工程本项目挖填总体平衡,无借方和弃方。⑥经现场调查,本工程塔基周围、临时占地、电缆输电线路周围已根据原有土地类型进行了恢复。调试期: 调试期: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的运行不会对周围动物、植物造成不良影响。变电站占地面积较小,电缆路径及塔基周围也已按原有土地类型进行了恢复,工程运行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
表7 风险设施
1 | 按规范设置事故油池和事故油收集系统,确保含变压器油的废水和事故状态下的废变压器油全部进入事故油池。 制定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建立事故预警应急机制,落实事故应急预案中的应急措施,确保环境安全。 | 变电站内已建设规范的事故油池收集系统,站内事故油池混凝土抗压强度为C35,抗渗等级为P6,垫层为C15素混凝土,厚100mm,油池内壁、顶板底面和底板顶面均采用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厚20mm,防渗等级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 站内已建主变下方均建有贮油坑,有效容积为18.07m3,站内事故油池有效容积95.0m3,贮油坑和事故油池有效容积可满足《****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的规定。 本工程单台主变油量最大51.24t,按照0.895t/m3进行计算,折合单台体积为57.25m3,则贮油坑、事故油池容积可满足《****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第6.7.8条贮油坑容积按油量20%设计,总事故油池容量按最大的一台设备确定的要求。 ****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落实了预案要求。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前期①本工程选址选线时,****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 ②本工程选址选线时,尽可能靠近道路,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缩短临时施工道路和牵张场地的长度,减少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施工期:①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开雨季施工时大挖大填。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的措施,避免由于风、雨天气可能造成的风蚀和水蚀。②合理组织施工,减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塔基、电缆开挖过程中,尽量缩小施工作业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原状土破坏。③施工临时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应以尽量少占地为原则,道路临时固化措施应在施工结束后清理干净,进行翻松征地,恢复其原有土地用途。④变电站基建完成后进行土地整理,场地平整后进行硬化或铺设碎石地坪,防止水土流失。⑤架空线路施工中产生的余土就近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成后熟土可作铁塔下复植绿化用土。⑥线路电缆施工时,尽量减小开挖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原状土破坏,以利于水土保持。弃土运至指定地点堆放。环评批复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做到文明施工。对建设临时用地、应在使用完毕后及时予以恢复。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已落实; ①本工程站址及输电线路生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等生态类环境敏感目标。 ③本工程站址远离村庄,输电线路基本采用电缆,且紧邻道路,降低了沿线生态环境影响。①制定了合理详细的施工计划,避开了雨季大量开挖等土建施工。施工土建场地采取了围挡、遮盖等措施,避免了风雨天气造成风蚀和水蚀。②施工组织合理,变电站、电缆管道、塔基开挖过程中,严格遵循了设计要求的塔基基础占地面积、基础型式等,尽量缩小了施工作业范围,材料堆放有序,周围的植被得到最大的保护。③变电站施工时充分利用站址周围道路,线路架设和电缆管道、塔基开挖严格按照不占、少占地的原则实施。④本工程站内已硬化,站址周围已进行土地平整,有效降低了水土流失影响。⑤本工程本项目挖填总体平衡,无借方和弃方。⑥经现场调查,本工程塔基周围、临时占地、电缆输电线路周围已根据原有土地类型进行了恢复。调试期: 调试期: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的运行不会对周围动物、植物造成不良影响。变电站占地面积较小,电缆路径及塔基周围也已按原有土地类型进行了恢复,工程运行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