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连县哈尼村复合光伏发电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华能澜沧江(****公司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0800MA7C3T1U8M | 建设单位法人:蒋金磊 |
魏俊品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路茶马古镇B区1号步行街12栋4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孟连县哈尼村复合光伏发电项目 | 项目代码:**** |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090-陆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不含居民家用光伏发电);其他电力生产(不含海上的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发电)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416-D4416-太阳能发电 |
建设地点: | **省**市**县 娜允镇附近 |
经度:99.531026 纬度: 22.399523 | ****机关:孟连傣族****生态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2-11-08 |
孟环准〔2022〕13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17443 |
158 | 运营单位名称:**** |
****0800MA7C3T1U8M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0802MA6N15KD11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915********647818C | 竣工时间:2024-04-01 |
2024-04-10 | 调试结束时间:2024-05-01 |
2024-11-14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2-12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示平台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本工程规划装机额定容量为30MW,采用560Wp双面组件,总数68040块,每28块光伏组件构成一个光伏组串,共2430个组串;每18串光伏组串接入1台225kW 组 串逆变器,需配置135台225kW组串式逆变器;每14 台/9台225kW组串式逆变器接入一台 3150kVA/2000kVA箱式升压变压器,构成一个光伏子方阵,本项目共设计10个方阵。 本光伏电场改造道路长约11.4km,改造路段路面结构采用20cm泥结碎石路面,原 路基宽1.8~2.7米,加宽至4.5米,利旧道路长度为 5.1km。同时,拟在光伏阵列区周围设置1.8m高的铁丝围栏,****电站进行防护,逆变器配套设置监控系统进行管理。 | 实际建设情况:本工程规划装机额定容量为30MW,采用560Wp双面组件,总数62804块,2×14组串2206串,2×7组串74串;配置94台320kW组串式逆变器; 3200kVA/2600kVA/2000kVA箱式升压变压器各5台、4台、2台,本项目共设计11个方阵。 本光伏电场改造道路长约11.4km,改造路段路面结构采用20cm泥结碎石路面,原 路基宽1.8~2.7米,加宽至4.5米,利旧道路长度为 5.1km。同时,拟在光伏阵列区周围设置1.8m高的铁丝围栏,****电站进行防护,逆变器配套设置监控系统进行管理。 |
根据查阅项目施工期相关资料及现场勘查,本工程建设地点、内容、规模、生产工艺、产品方案及平面布置等与环评时的内容基本一致,发生变动的情况如下所示。 (1)环评中逆变器选用225kW组串式逆变器,共计 135台,本工程共设置10台箱变;实际建设中配置94台320kW组串式逆变器; 配置3200kVA、2600kVA、2000kVA箱式升压变压器各5台、4台、2台,共11台箱变(11个事故油池)。 (2)环评中光伏场区内35kV的埋地集电线路总长度5.3km;实际建设中光伏场区内35kV埋地集电线路总长度8.29km。 (3)环评中本项目利旧道路长度约5. 1km;实际建设中利旧道路长度约2.34km。 (4****电站额定容量30MW,安装容量38.10MWp,光伏阵列由10个单晶硅电池子方阵组成,采用N型560Wp 规格的单晶硅双面双玻电池组件,组件数量共计68040块;****电站额定容量仍为30MW,安装容量35.79828MWp,光伏阵列由11个单晶硅电池子方阵组成。采用560Wp双面组件,总数62804块。 光伏列阵区变动情况说明,原主体设计有10个光伏方阵,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对比,项目实际建设共设置11个光伏方阵,与环评报告表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光伏阵地做对比,原方阵7#周围新增方阵11#,在用地红线范围内;原设计的方阵6#、方阵8#、方阵9#在用地红线附近进行了位置调整,调整后的方阵经核对未在原环评报告表用地红线范围内,经过统计变动面积约4.45hm2。光伏阵地在用地红线范围外面积通过核对站总用地范围的4.28%。 本项目属于太阳能发电,对照《关于****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五个因素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影响加重)的,界定为重大变动。属于重大变动的应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属于重大变动的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 经验收调查,本项目建设性质、规模、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未发生变动,部分光伏阵列用地在用地红线附近发生变化,占地类型仍为茶园,新增占地未改变原有使用功能,占总用地的4.28%,变化用地未超出原环评评价范围,无新增环境保护目标,未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则界定项目变动不属于重大变动,纳入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昼间,在光照条件下,光伏电池阵列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一定的电动势,通过组件的串并联形成相应的直流电压,经汇流箱使阵列电压达到系统输入电压的要求后,将电能送往直流柜,通过逆变器的作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此交流电先经35kV箱式升压变压器升至35kV,再通过架空线路送至孟连县允山村复合光伏项目升压站。 | 实际建设情况:昼间,在光照条件下,光伏电池阵列上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一定的电动势,通过组件的串并联形成相应的直流电压,经汇流箱使阵列电压达到系统输入电压的要求后,将电能送往直流柜,通过逆变器的作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此交流电先经35kV箱式升压变压器升至35kV,再通过架空线路送至孟连县允山村复合光伏项目升压站。 |
无变动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一、环评文件要求 1.水环境 运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太阳能电池板清洗废水,清洗废 水总量约为435.4m3/a。太阳能电池板清洗过程不使用任何清洁剂,仅利用**清除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的鸟屎、风沙、浮灰等,清洗废水成分与雨水相近,主要污染物为SS,但浓度较低,不含重金属污染物,也无其他有毒有害水污染物产生,评价认为不需采取额外措施,可直接用于太阳能电池方阵区域的种植作物灌溉,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不大,直接汇入光伏组件下方的种植区灌溉是可行的。 同时,项目运营期利用施工期设置的水池(1个、容积为 100m3)作为雨水收集池(水窖)使用,便于保障运营期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2.大气环境 伏发电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在转换过程中无废气产生和排放。同时,根据前文分析,项目运营期无管理人员,仅利用监控设备进行管理,因此,项目无食堂油烟废气产生和排放。 3.声环境 项目运营期35kv箱式变压器、逆变器选用低噪声类型设备,均设置外壳隔声;设备底部基础安装减振垫;加强对逆变器和 35kv 箱式变压器的定期检查维护使其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 4.固体废物 (1)太阳能电池板保护措施 本项目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报废后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正常情况下,单晶硅电池板的寿命不低于15年,最长25年左右,报废周期较长,报废后由生产厂家回收处置,并按照《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39753-2021)执行。 (2)废变压油保护措施 35kV 箱式变压器产生的废油采用专门容器收集、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11,2013年修订)要求暂存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5.生态环境 严格按照本项目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各水土流失防治区进行治理,并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本项目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应及时恢复其原有功能,不影响其原有的土地用途。运营期间,加强管理,巡检车辆只在巡检道路内行驶,避免对植被造成损害。现场维护和检修应选择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的正常活动。对光伏区鸟类死亡、受伤情况进行调查,设置超声波驱赶器驱赶鸟类,降低光伏板反射太阳光对区域鸟类的影响。 综上分析,本项目采取相应的生态预防、恢复措施,不会改变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农光互补种植禁止选用外来物种,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小,不会导致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发生明显改变,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二、环评批复要求 1.严格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合理控制施工范围及施工方式,晴天施工场地进行洒水,运输车辆密闭运输,物料及时遮盖,防止扬尘污染;文明施工,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定期保养和维护,设置减噪减震屏蔽设备,减少社会噪声的产生设置适当高度的移动或临时声屏障,减少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废水、车辆清洗废水经设置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不外排生活废水设置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浇灌;食堂油烟经抽油烟机净化后排放;分类收集施工建筑垃圾,强化综合利用,不可利用部门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托娜允镇或县城环卫部门处理。运营期箱式变压器、逆变器选用低噪声类型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长期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设置外壳隔声,底部基础安装减振垫,并采用隔声、消声、减振等降噪措施进行治理,降低对周围人居环境的影响;清洗废水收集后用于太阳能电池方阵区域的种植作物灌溉;报废的太阳能电池板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由生产厂家回收处置,执行《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39753-2021)相关标准,固废处置率应达100%。 2.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和环境宣传,禁止超计划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缩短工期,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降低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恢复。运营期合理分布光伏方阵,留足光照空间,确保光伏组件支架最低处离地面高度不低于2.5m,满足部分植物生产空间。服务期满后拆除光伏组件、电气设备,并落实区域植被恢复措施。 3.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光伏区每个35kv箱式变压器采用金属外壳包裹,设置相关警示标语,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或靠近,并配备1个事故集油坑(容积2m2,采用2mm厚**度聚乙烯膜硬化防渗),共配备10个集油坑,箱变事故情况下产生的废变压器油通过排油沟排进事故集油坑。变压器油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11、2013年修订)《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等相关要求,进行收集、暂存、转运,交由有资质****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需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加大对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力度,定期检查各设备设施,防止出现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 | 实际建设情况:一、环评措施落实情况 1.水环境 验收调查期间,项目还未进行太阳能板的清洗,后续清洗用水直接用于太阳能电池方阵区域的种植作物灌溉; 根据调查,施工期未设置雨水收集池。 2.大气环境 根据调查,项目生产过程中无废气产生和排放 3.根据本次验收监测结果,项目区噪声敏感点噪声监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4.固体废物 (1)根据调查,项目完工至今还未产生报废晶体硅光伏组件,报废后由厂家回收处置,并按照《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39753-2021)执行; (2)根据调查,在箱式变压器周边各建设一座容积为2m3的事故油池,共建设11座;事故油池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中的要求进行建设,做了防渗处理,废机油运送至允山升压站内危废暂存间暂存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5.生态环境 根据调查,项目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试运行期间未出现维护人员随意砍伐线路沿线树木破坏沿线生态环境的现象,要求后续运行维护过程中加强维护人员的环保教育,增强维护人员的环保意识。 二、环评批复措施落实情况 1.根据调查,项目严格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合理控制施工范围及施工方式,晴天施工场地进行洒水,运输车辆密闭运输,物料及时遮盖,防止扬尘污染;文明施工,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定期保养和维护,设置减噪减震屏蔽设备,减少社会噪声的产生设置适当高度的移动或临时声屏障,减少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废水、车辆清洗废水经设置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不外排生活废水设置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浇灌;食堂油烟经抽油烟机净化后排放;分类收集施工建筑垃圾,强化综合利用,不可利用部门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委托娜允镇或县城环卫部门处理。运营期箱式变压器、逆变器选用低噪声类型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长期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状态,设置外壳隔声,底部基础安装减振垫,并采用隔声、消声、减振等降噪措施进行治理,降低对周围人居环境的影响;清洗废水收集后用于太阳能电池方阵区域的种植作物灌溉;报废的太阳能电池板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由生产厂家回收处置,执行《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39753-2021)相关标准,验收调查期间固废处置率达100%。 2.根据调查,项目充分落实了环保报告及批复提出的各项降低生态环境影响措施,建设单位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环境宣传,禁止超计划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严格控制施工范围,缩短工期,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降低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恢复。验收调查期间,植被恢复效果明显; 运营期通过施工时合理分布光伏方阵,留足了光照空间,确保光伏组件支架最低处离地面高度不低于2.5m,满足部分植物生产空间。落实在服务期满后拆除光伏组件、电气设备,并落实区域植被恢复措施。 3.根据调查,项目严格落实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光伏区每个35kv箱式变压器采用金属外壳包裹,设置相关警示标语,避免无关人员进入或靠近,并配备1个事故集油坑(容积2m2,采用2mm厚**度聚乙烯膜硬化防渗),共配备11个集油坑,箱变事故情况下产生的废变压器油通过排油沟排进事故集油坑。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加大对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力度,定期检查各设备设施,防止出现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 项目已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除施工期未设置雨水收集池外,实际建设严格落实了环评报告及批复的各项保护措施。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1.强化信息公开。建立畅通的公众参与平台,加强宣传与沟通工作,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合理环境诉求。定期发布环境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采取过电压保护,电器设备上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屏蔽层接地等措施减缓电磁辐射影响,加大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使公众科学认识工频电磁场的环境影响。 2.该《报告表》是项目环境管理的依据,你公司应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内部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明确机构、人员、职责和制度,加强环境管理,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开展长期跟踪监测。工程实施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将优化和细化后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概算纳入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招标文件及合同,并明确责任项目建成后,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的规定自主组织竣工环保验收,依法向社会公开环保竣工验收信息(涉密除外),并登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信息平台”填报相关信息。 3.本项目自批准后,若建设中“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防治污染措施”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重新报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若项目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才开工建设,应重新报送审核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实际建设情况:1.根据调查,项目在施工和运营期间,做到了建立畅通的公众参与平台,加强宣传与沟通工作,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合理环境诉求。定期发布环境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辐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项目运行至今未收到关于环境影响方面的投诉。 2.****已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内部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明确机构、人员、职责和制度,加强了环境管理,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计划开展长期跟踪监测。本项目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 3.根据现场调查及资料复核,项目工程的性质、规模、工艺、地点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未发生重大变动,且项目开工建设时间在取得批复后5年之内,不涉及重新报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施工期设置的水池(1个、容积为100m3)作为雨水收集池(水窖)使用 | / | 施工期未设置100m3的水池 | /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运营期35kv箱式变压器、逆变器选用低噪声类型设备,均设置外壳隔声;设备底部基础安装减振垫。 | / | 运营期35kv箱式变压器、逆变器选用低噪声类型设备,均设置外壳隔声;设备底部基础安装减振垫。 |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为报废的太阳能电池板,废变压油;报废的太阳能电池板按照《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GB/T39753-2021)执行,废变压油经设置35kv箱式变压器下方事故油池(共设置10个,单个容积为2m3),废变压油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11,2013 年修订)要求暂存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 35kv箱式变压器下方设置11个事故油池,其余内容与环评一致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1)施工期土石方应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不留松石土,对土石方临时堆放 地进行遮盖处理,以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和扬尘扩散; (2)土石方工程尽量移挖作填,要做到少取土,少弃土,最大限度减少临时用地; (3)光伏阵列等工程未占用区域的植被应保持原状,其他不适合种植的区域应进 行生态恢复; (4)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程序,协调好各个施工步骤,减少堆土裸露的时间,以避免因降雨直接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 (5)施工期间,项目应尽量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造和破坏,合理利用地形进行建设; (6)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土石方工程实施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首先对表土进行预先剥离,表土剥离厚度一般取30cm,具体视土壤类 型及土壤厚度适当调整,剥离的表土贮存于临近的表土临时堆场,表面用防尘网进行苫盖,并在其周围用高强度PVC编织带或草袋装土筑坎进行临时拦挡,用于后期耕作层(≥50cm)或生态恢复(≥30cm)用土。对施工营地(含环保工程及各类设施等)、弃渣场、临时表土堆场等占地类型为旱地、茶园的临时工程,施工结 束后恢复利用方向为耕地,将前期剥离的表土回覆,恢复耕种层;参照《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22)中9.2.2 条,生态恢复优先选用原生表土和乡土物种,禁止选用外来物种,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构建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维护物种种类和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 (7)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树立保护动物的宣传牌,并发放宣传手册, 介绍常见动物的一般习性及保护动物的措施,增强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自觉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遇受伤的野生保护动物时,须及时与当地野生 动物保护部门联系,交由专业人员处理; (8)光伏组件及电气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划指定位置来放置,各施工机械和设备不得随意堆放,控制好占地面积和范围,保护原始地貌;(9)在土石工程完成后,场地往往还要裸露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建设,此时应在地面的径流汇集线上设置缓流泥砂阻隔带。阻隔带可以采用透水的高强PVC编织带,用角铁或木桩将纺织袋固定于汇流线相切的方向上,带高一般为 50cm即可,带长可视地形决定,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可以有效地阻止泥沙随径流流动,控制 住施工期场地的水土流失; (10)施工改建道路应依据安全和排水的需要在道路两侧设置截排水沟、护坡、挡 土墙等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作为检修道路使用。 (11)集电线路应合理选线,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现有和改建道路两侧,以减少地表 扰动和植被破坏,施工前,剥离电缆沟开挖范围表土,并分别堆放在评价设置的临时表土场内,临时表土堆场表面用防尘网进行苫盖,并在其周围用高强度PVC编织带或草袋装土筑坎进行临时拦挡,避免雨水直接冲刷表土,施工结束后,应当恢复原状。架空路线在修建塔基时,应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塔基修建完成后,恢复原状。 (12)为防止水土流失,在渣土的坡底设置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高度一般为4m,排水孔间距为2~3m,上下错列设置,排水孔的尺寸可为孔径为15cm的圆孔,横坡3%。最底一层排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自然地面线30cm~50cm,其进水口的底部应铺设30cm厚的粘土层,并夯实,以防水分渗入基础。排水孔的进水口部分应设置粗粒料反滤层,以防孔道淤塞。此外在渣场周围设置截排水沟,以防止汇水对 渣场的冲刷。 (13)严格按照项目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 (14)施工期禁止对利旧道路进行开挖、扩宽、改造。 (15)施工完成后,对搭建的临时设施予以清除,恢复原有的地表状态。 (16)架空集电线路、塔基施工时,对临近居民点一侧做好污染防治措施、(可考虑加设临时声屏障、选用低噪声设备,严禁夜间进行施工),施工结束后,应做好 覆土绿化措施。 | 基本与环评一致,开挖平衡,未设置弃渣场 |
表7 风险设施
1 | (1)风险防范措施 ①项目光伏区每个35kv箱式变压器配备1个事故集油坑,光伏场区共设置10台箱式变压器,配备10个事故集油坑,箱变事故情况下产生的废变压器油通过排油沟排进事故集油坑,容积为2m3;储能站在2.2MW逆变升压单元(35kv箱式变压器)下方设置事故油池(共设置6个,单个容积为2m3);光伏场区在箱变下方和事故集油坑采取硬化防渗措施,采用2mm厚**度聚乙烯膜防渗。变压器油为危险废物,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收集、存储、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进行收集管理。 ②本项目所在区域植被恢复时,均应选择该区域原有并适生的农作物、草种和灌木,避免使用外来物种,防止当地物种演变及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 ③站区设置监控系统,****电站控制系统由光伏阵列子系统、并网逆变子系统、蓄电池子系统及110kV升压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组成,具有保护、控制、通信、测量等功能,可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全功能综合自动化管理,并****调度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联网,****电站调度相关信息的上送。因此,可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事故发生,并按相关规定建立事故应急预案。 (2)本环评要求业主做好以下两点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①业主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监督和管理,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意识,坚决杜绝人为事故造成污染物外排。 ②加强设备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减少系统故障,加强对全厂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特别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管理,减少或杜绝设备故障,避免造成更多污染物。 | (1)风险防范措施 ①根据调查,在箱式变压器周边各建设一座容积为2m3的事故油池,共建设11座;未建设储能站,事故油池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中的要求进行建设,做了防渗处理,变压器油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收集、存储、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进行收集管理。 ②根据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植被恢复时,选用黑麦草、皇竹草进行植被恢复,未使用外来物种; ③根据调查,站区设置监控系统,****电站控制系统由光伏阵列子系统、并网逆变子系统、蓄电池子系统及110kV升压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组成,具有保护、控制、通信、测量等功能,可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全功能综合自动化管理,并****调度中心计算机监控系统联网,****电站调度相关信息的上送。项目已制定相应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及《报告表》要求设置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2)本环评要求业主做好以下两点风险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①根据调查,项目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加强了安全监督和管理,验收调查期间,未发现人为事故造成污染物外排的情况; ②根据调查,项目按照规范对全厂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特别加强了对设备的运行管理,验收调查期间,未发生设备故障事故。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1.施工期 (1)施工期土石方应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压,不留松石土,对土石方临时堆放地进行遮盖处理,以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和扬尘扩散; (2)土石方工程尽量移挖作填,要做到少取土,少弃土,最大限度减少临时用地; (3)光伏阵列等工程未占用区域的植被应保持原状,其他不适合种植的区域应进行生态恢复; (4)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程序,协调好各个施工步骤,减少堆土裸露的时间,以避免因降雨直接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 (5)施工期间,项目应尽量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造和破坏,合理利用地形进行建设; (6)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土石方工程实施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首先对表土进行预先剥离,表土剥离厚度一般取30cm,具体视土壤类型及土壤厚度适当调整,剥离的表土贮存于临近的表土临时堆场,表面用防尘网进行苫盖,并在其周围用高强度PVC编织带或草袋装土筑坎进行临时拦挡,用于后期耕作层(≥50cm)或生态恢复(≥30cm)用土。对施工营地(含环保工程及各类设施等)、临时表土堆场等占地类型为旱地、茶园的临时工程,施工结束后恢复利用方向为耕地,将前期剥离的表土回覆,恢复耕种层;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22)中9.2.2条,生态恢复优先选用原生表土和乡土物种,禁止选用外来物种,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构建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维护物种种类和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 (7)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树立保护动物的宣传牌,并发放宣传手册,介绍常见动物的一般习性及保护动物的措施,增强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自觉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遇受伤的野生保护动物时,须及时与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联系,交由专业人员处理; (8)光伏组件及电气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划指定位置来放置,各施工机械和设备不得随意堆放,控制好占地面积和范围,保护原始地貌; (9)在土石工程完成后,场地往往还要裸露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建设,此时应在地面的径流汇集线上设置缓流泥砂阻隔带。阻隔带可以采用透水的高强PVC编织带,用角铁或木桩将纺织袋固定于汇流线相切的方向上,带高一般为50cm即可,带长可视地形决定,一般为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可以有效地阻止泥沙随径流流动,控制住施工期场地的水土流失; (10)施工改建道路应依据安全和排水的需要在道路两侧设置截排水沟、护坡、挡土墙等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作为检修道路使用。 (11)集电线路应合理选线,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现有和改建道路两侧,以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施工前,剥离电缆沟开挖范围表土,并分别堆放在评价设置的临时表土场内,临时表土堆场表面用防尘网进行苫盖,并在其周围用高强度PVC编织带或草袋装土筑坎进行临时拦挡,避免雨水直接冲刷表土,施工结束后,应当恢复原状。架空路线在修建塔基时,应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塔基修建完成后,恢复原状。 (12)为防止水土流失,在渣土的坡底设置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高度一般为4m,排水孔间距为2~3m,上下错列设置,排水孔的尺寸可为孔径为15cm的圆孔,横坡3%。最底一层排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自然地面线30cm~50cm,其进水口的底部应铺设30cm厚的粘土层,并夯实,以防水分渗入基础。排水孔的进水口部分应设置粗粒料反滤层,以防孔道淤塞。此外在渣场周围设置截排水沟,以防止汇水对渣场的冲刷。 (13)严格按照项目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 (14)施工期禁止对占用基本农田的利旧道路进行开挖、扩宽、改造。 (15)施工完成后,对搭建的临时设施予以清除,恢复原有地表状态。 (16)架空集电线路、塔基施工时,对临近居民点一侧做好污染防治措施、(可考虑加设临时声屏障,选用低噪声设备,严禁夜间进行施工),在施工结束后,应做好覆土绿化措施。 2.运营期 严格按照本项目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各水土流失防治区进行治理,并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本项目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应及时恢复其原有功能,不影响其原有的土地用途。运营期间,加强管理,巡检车辆只在巡检道路内行驶,避免对植被造成损害。现场维护和检修应选择在昼间进行,避免影响周边动物夜间的正常活动。对光伏区鸟类死亡、受伤情况进行调查,设置超声波驱赶器驱赶鸟类,降低光伏板反射太阳光对区域鸟类的影响。 综上分析,本项目采取相应的生态预防、恢复措施,不会改变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农光互补种植禁止选用外来物种,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小,不会导致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发生明显改变,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3.****电站服务期满后拆除的生产区应进行生态恢复:对于少量不能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进行平整压实,以减轻水土流失。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1.施工期 (1)根据调查,项目土石方做到了随挖随运,随填随压,不留松石土,对土石方临时堆放地进行苫布遮盖处理; (2)根据调查,项目土石方工程移挖作填,做到了少取土,少弃土,最大限度减少了临时用地; (3)根据调查,光伏阵列等工程未占用区域的植被未遭到破坏,基本保持原状,本项目未明确农光互补方案,用地范围均为园地(茶园),均保留园地现状,临时占用地都进行了绿化和植被恢复; (4)根据调查,建设单位制定了施工计划,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调整落实好了各项施工步骤,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堆土裸露的时间; (5)根据调查,项目设计期间选址阶段开始就考虑到了合理利用地形及原有道路进行建设,尽量减少了对原有地貌的改造和破坏; (6)根据调查,建设单位严格执行了国家有关规定对土石方工程实施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首先对表土进行预先剥离,剥离的表土贮存于临近的表土临时堆场,表面用防尘网进行苫盖,并在其周围用高强度PVC编织带或草袋装土筑坎进行临时拦挡,现已回用于耕作层(≥50cm)或生态恢复(≥30cm)用土。对施工营地(含环保工程及各类设施等)、临时表土堆场等占地类型为旱地、茶园的临时工程,施工结束后恢复利用方向为耕地,将前期剥离的表土回覆,恢复耕种层;生态恢复优先选用原生表土和乡土物种,禁止选用外来物种,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构建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维护物种种类和组成,保护生物多样性; (7)根据调查,建设单位施工**行了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树立了保护动物的宣传牌,并发放宣传手册,介绍常见动物的一般习性及保护动物的措施,施工期未出现捕猎野生动物的情况,也未见到保护动物、珍稀濒危动物及受伤的野生动物; (8)根据调查,光伏组件及电气设备严格按照设计规划指定位置来进行堆存和放置,各施工机械和设备未出现随意堆放情况; (9)根据调查,项目严格落实了各项水保措施,在场地裸露一段时间里,在地面的径流汇集线上设置缓流泥砂阻隔带。有效地阻止了泥沙随径流流动,控制住了施工期场地的水土流失; (10)根据调查,施工改建道路依据安全和排水需要在道路两侧设置了截排水沟、护坡、挡土墙等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作为检修道路使用; (11)根据调查,集电线路选线合理,地埋线路大多选择在场区现有和改建道路两侧,减少了对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施工前,剥离了电缆沟开挖范围表土,并分别堆放在评价设置的临时表土场内,临时表土堆场表面用防尘网进行苫盖,并在其周围用高强度PVC编织带或草袋装土筑坎进行临时拦挡,避免雨水直接冲刷表土,施工结束后,临时表土堆场恢复原状。架空线路依托哈尼光伏项目塔基进行铺设; (12)根据调查,为防止水土流失,在渣土的坡底设置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高度一般为4m,排水孔间距为2~3m,上下错列设置,排水孔的尺寸可为孔径为15cm的圆孔,横坡3%。最底一层排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自然地面线30cm~50cm,其进水口的底部应铺设30cm厚的粘土层,并夯实,以防水分渗入基础。排水孔的进水口部分应设置粗粒料反滤层,以防孔道淤塞。此外在渣场周围设置截排水沟,以防止汇水对渣场的冲刷。 (13)根据调查,项目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并严格实施了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 (14)根据调查,施工期没有对占用基本农田的利旧道路进行开挖、扩宽、改造; (15)根据调查,项目已对搭建的临时设施予以清除,恢复了原有地表状态,目前恢复效果显著; (16)根据调查,架空线路依托哈尼光伏项目塔基进行铺设,并做好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2.运营期 根据调查,项目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试运行期间未出现维护人员随意砍伐线路沿线树木破坏沿线生态环境的现象,要求后续运行维护过程中加强维护人员的环保教育,增强维护人员的环保意识。 3.未满服务期。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