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组配分类:建设项目环评审批 | |
省生态环境厅 | 主题分类:||
《淮河干流峡山口~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前公示 | ||
文 号: | ||
环评处 | 发布日期:2024-12-25 15:27:23 | |
2024-12-25 15:27:23 | 生效日期:有效 | |
暂无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淮河干流峡山口~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若对本项目建设有不同意见,请在5个工作****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联系电话:0551-****5371(传真)
监督电话:0551-****6172
地址:**市政务文化新区**路1766号(230071)
项目名称:淮河干流峡山口~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
建设地点:**市**县、**区、**区、**区、**区、**区,****县、**区
建设单位:****、蚌****集团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保护局淮****研究所
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建设任务为疏浚六坊堤段河道、汤渔湖段河道,退建加固堤防,**汤渔湖进洪闸和退洪闸,**高皇保庄圩,废弃程小湾圩,按影响处理退建新**圩等,主要工程为:加固堤防(行洪堤、汤荆隔堤)长12.143公里,新筑堤防(行洪堤、保庄圩堤)长18.512公里,原标准复堤(新**圩、尹家沟下段改线)长7.29公里,铲除堤防(行洪堤、程小湾圩堤、新**圩堤、尹家沟下段)长32.09公里,框格生态护坡14.933公里,草皮护坡51.197公里;锥探灌浆长5.67公里,盖重长27.195公里,抛石护岸长1.45公里,堤顶道路长30.655公里,恢复上下堤道路25条;**进、退洪闸各1座;****泵站4座,加固、重建或**涵闸5座;疏浚河长37.91公里,土方量2091.26万方;尹家沟改线2.239公里,排水沟恢复3.839公里,灌溉渠恢复2.90公里,恢复S312道路长0.615公里,过路涵建设22座,生产桥建设6座。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水文情势。施工期影响主要为建筑物工程涉水围堰施工。围堰区占河道范围面积较小,工程施工不改变原水域形态,不会影**流流向,对水文情势影响总体较小。
运行期,工程通过疏浚、切滩扩大了河道平滩流量,通过堤防退建扩大了滩槽泄水量,大洪水年启用行洪区该段河道泄流能力达到10000m3/s,中等洪水年,六坊堤段启用标准由6000m3/s提高到6500m3/s,不启用汤渔湖行洪区,该段河道滩槽泄流能力达到8000m3/s。大洪水和中等洪水年河道水位均有所下降,枯水年疏浚河道水位、流速、水深也略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较小,对水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较小。
2. 水环境。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以及机械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养护废水、基坑排水。生活污水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标后用于场区绿化或洒水降尘,不外排;机械冲洗废水采用隔油沉淀处理后,混凝土养护废水经中和、沉淀处理后回用或用于场区洒水降尘,不外排;基坑排水、排泥场退水采用沉淀处理达标后排放至周边沟渠,最后入淮河。运****管理处自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达标后用于场区绿化、道路洒水降尘,严禁直排各类水环境敏感区。
工程占用2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处水产种质**保护区、2处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敏感水体。涉及重要敏感水体工程段优化施工布置,不占或减少临时占地面积和占用时间;加强废水、物料收集处理,采用袋装土围堰,禁止排入敏感水体中;取水口周围设置防污帘,控制悬浮物向取水口扩散;****泵站,错峰施工;自来水原水处理增加絮凝剂、活性炭;制订应急预案,****水厂协调联动,施工期开展水质监测,保障水质安全。
3. 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将导致区域用地类型变动、植被生物量损失和水土流失,涉水施工破坏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对动物产生惊扰;随工程施工结束,各种不利影响将随之终止或逐步得到改善和恢复。采取避让、减缓、修复、补偿措施,永久占地进行占补平衡,优化施工占地和布局,减少临时占地面积,严格控制施工边界,优先采用生态护坡,及时进行复垦;加强施工管理,落实水土保持、植被修复等措施,对野生动物进行驱赶、救护,严禁捕杀,保护鸟类迁徙和正常栖息;疏浚河段进行增殖放流、栖息地修复等补偿措施,落实淮河**段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保护区相关管理要求。
4. 大气环境。施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为燃油废气、施工扬尘和恶臭气体。施工中落实物料堆放覆盖、路面硬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等抑尘措施;加强大型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管理,禁止使用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施工机械和车辆,道路定期洒水,控制车速;混凝土拌和站布设应远离居民点,落实封闭围挡、收尘除尘措施,达标排放;底泥弃土区应远离居民区,及时加土覆盖,减少臭气的暴露时间;运输车辆避让****监测站点。
5. 声环境。声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期机械噪声、车辆运输、挖泥船噪声。施工期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敏感区附近原则上禁止夜间施工,优先采用低噪设备,控制车辆运输车速和鸣笛,根据需要在敏感点处设置移动式声屏障等。
****泵站运行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优先采用低噪声、低振动设备,泵房建设选用双层实心砖,安装隔声棉等吸声材料,加强设备管理,对泵房采取封闭降噪等源头预防措施,加强场区绿化。
6. 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弃土、疏浚底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少量的危险废物。按“**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置原则,认真落实固废分类收集、处置和综合利用措施。疏浚底泥、施工弃土堆填于工程规划的排泥场(弃土场)内,清基复耕土暂存场采取防流失、防扬散等措施,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复垦或植被恢复;建筑垃圾优先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运送规定地点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废机油等危险废物集中收集暂存,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7. 环境风险。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为:施工油料运输储存泄露污染、燃烧爆炸事故风险,挖泥船发生碰撞导致的燃油泄漏事故风险,河道疏浚、排泥场退水对生活饮用水取水口、国控省控断面、水产种质**保护区水质污染的风险,排泥场溃坝风险。采取措施为:严格管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疏浚施工、车辆和船舶运行,按要求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风险防范和应急要求及措施,储备风险防范应急物资,****政府、水厂等相关单位应急预案的衔接和联动;严防排泥场溃坝风险。采取措施为落实源头预防、分区防渗措施,防止区域地下水和土壤环境受到污染。
有关部门的意见:《水利部关于报送淮河干流峡山口~涡**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函》(水规计〔2024〕218号)等。
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采取网站、报纸、张贴公告等形式进行。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