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基本情况
****原址位于仁**汪洋镇协作村4社,占地面积30亩,约20000m2。仁****公司注册成立于2008年,并于2009年投入运行,公司主要产品为改质沥青、溶剂油和工业燃油,2016年停产至今。
本地块土地性质目前为第二类绿化用地,根据****规划局提供汪洋镇详细利用规划图,该地块未来规划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绿化用地。
土壤污染物种类有5种,分别为石油烃(C10~C40)、苯并[a]芘、苯并[b]荧蒽、二苯[a,h]并蒽和茚并[1,2,3-cd]芘。修复目标值为石油烃(C10~C40):4500mg/kg、苯并[a]芘:1.5mg/kg、苯并[b]荧蒽:15mg/kg、二苯[a,h]并蒽:1.5mg/kg、茚并[1,2,3-cd]芘:15mg/kg。污染土壤修复深度为0-1m,污染土修复方量为4649.5m3。按照土壤污染种类将污染土壤分成2类,分别为PAHs污染土壤(3928.10m3)、石油烃(C10~C40)和PAHs复合污染土壤(721.55m3)。
地下水污染物只有1种为石油类,修复目标值为0.5mg/L。地下水修复总面积为15417.69m2,含水层厚度为2.8-6.1m,取均值的厚度4m,场地土壤给水度为0.1,取安全系数为1.5,修复方量为9250.61m3。
现场遗留废水中石油类、苯并[a]芘和化学需氧量超过《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废水修复方量1326.625m3。
本项目需处置的危险废物约941.29m3(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约499.55m3、油漆桶约30个、塑料桶约55个、精(蒸)馏残渣约440.49m3、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1.26m3)。危险废物外运至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进行处理。
2、修复技术
污染土修复采用异位热脱附修复工艺;污染地下水和遗留废水采用抽出+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危险废物外运至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进行处理。
3、平面布置情况
综合考虑场内和场区周边现状及污染修复范围,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主要包括办公生活区、异位热脱附修复施工区、筛上物清洗区、筛上物暂存区、疑似污染土暂存区、修复后土待验区、废水处理区、危废暂存室、药剂库房、燃气站、道路等区域
4、二次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修复工程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产生于土壤清挖、土壤筛分、异位热脱附、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大气、废水、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采取的二次污染防治措施有:场区配备雾炮机、洒水车、洗车机,土壤转运采用密闭运输车,裸露土壤苫盖等;污染地下水、遗留废水、热脱附循环废水、筛上物冲洗废水收集后进入废水处理区,废水修复采用化学氧化/沉淀工艺,检测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减少机械运作频率以减少噪声;固废垃圾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及场区固废严格按照要求处置。
5、环境监测方案
污染土壤治理修复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环境污染,为加强治理修复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本项目制定了全面的环境监测方案,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本项目在场界设置无组织和噪声监测点位,场地内预处理大棚尾气处理系统和热脱附尾气处理系统排放口设置固定源监测点,同时在场地内设置地下水监测点。施工期间,大气监测频率为每月1次,地下水监测频次为每月1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监测频次。
6、总结
结合施工实际,本修复项目制定了相关的专项方案,且严格按修复方案进行修复施工,并做好二次污染防治工作。对影响施工的各项因素,如降雨、交通运输管理等,也均相应制定了完善的保障措施,可如期按质按量完成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