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新增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121********703345Q | 建设单位法人:赵斌 |
李晶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省**市五一路382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新增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项目 | 项目代码:无 |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72-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Q8411-Q8411-综合医院 |
建设地点: | ******区 ******区 |
经度:112.56951 纬度: 37.87805 | ****机关:****生态环境厅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11-22 |
晋环审批函〔2023〕500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2930 |
453.3 | 运营单位名称:**** |
121********703345Q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研究院有限公司 |
****0100MA0HK3F3XR | 验收监测单位:******研究院有限公司 |
****0100MA0HK3F3XR | 竣工时间:2024-10-18 |
2024-10-18 | 调试结束时间:2024-10-23 |
2024-12-03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2-30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info/1298/13379.htm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医院拟在院内影像楼一层北侧建设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5.92E+6Bq,使用核素18F;使用1台I类射线装置PET-CT机(管电压140kV,管电流833mA);使用3枚V类放射源68Ge(1枚活度为9.25E+7Bq,2枚活度为 4.63E+7Bq),用于PET-CT机校准。 | 实际建设情况:医院在院内影像楼一层北侧建设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5.92E+6Bq,使用核素18F;使用1台I类射线装置PET-CT机(管电压140kV,管电流833mA);使用3枚V类放射源68Ge(1枚活度为9.25E+7Bq,2枚活度为 4.63E+7Bq),用于PET-CT机校准。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医院拟在院内影像楼一层北侧建设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使用核素18F,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5.92E+6Bq;使用1台I类射线装置PET-CT机(管电压140kV,管电流833mA)进行医疗诊断;使用3枚V类放射源68Ge(1枚活度为9.25E+7Bq,2枚活度为 4.63E+7Bq),用于PET-CT机校准。 | 实际建设情况:医院在院内影像楼一层北侧建设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使用核素18F,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5.92E+6Bq;使用1台I类射线装置PET-CT机(管电压140kV,管电流833mA)进行医疗诊断;使用3枚V类放射源68Ge(1枚活度为9.25E+7Bq,2枚活度为 4.63E+7Bq),用于PET-CT机校准。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一)落实使用场所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按规范设置监测、报警、工作指示、安全联锁、门禁系统、对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划定辐射工作场所控制区和监督区,防止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意外照射。 (二)建立健全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岗位责任。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操作规程,定期开展个人剂量、工作场所环境辐射水平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三)加强放射性废气、废液和固体废物的管理。工作场所设置2套独立的排风系统,放射性废气经活性炭过滤装置过滤后引至本建筑屋顶排放;设置1组衰变池用于收集放射性废液,衰变池由2个污泥池和3个衰变槽组成,总有效容积9.9m3,放射性废****医院污水管网;退役放射源返回原生产厂家或送交**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等有资质单位收贮,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收集在放射性废物铅桶内,存放到放废间内暂存超过30天,经检测达标后作为医疗废物处置。 (四)认真落实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新增操作人员要参加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上岗。 | 实际建设情况:(一)落实了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按规范设置了监测、报警、工作指示、安全联锁、门禁系统、对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划定了辐射工作场所控制区和监督区。 (二)健全了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岗位责任。配备了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操作规程,定期开展个人剂量、工作场所环境辐射水平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三)加强放射性废气、废液和固体废物的管理。工作场所设置了2套独立的排风系统,放射性废气经活性炭过滤装置过滤后引至本建筑屋顶排放;设置了1组衰变池用于收集放射性废液,衰变池由2个污泥池和3个衰变槽组成,总有效容积9.9m3,放射性废****医院污水管网;退役放射源返回原生产厂家,其他放射性固体废物收集在放射性废物铅桶内,存放到放废间内暂存超过30天,经检测达标后作为医疗废物处置。 (四)落实了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无新增辐射工作人员。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 实际建设情况:执行了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衰变池 | 总β≤10Bq/L | 已按环评建设衰变池 | 所含核素半衰期小于24小时的放射性废液暂存时间超过30天后可直接解控排放。衰变池废水经衰变池超过30****医院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后再排入**市市政污水管网。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1)根据《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固体放射性废物暂存时间满足下列要求的,经监测辐射剂量率满足所处环境本底水平,β表面污染小于0.8Bq/cm2的,可对废物清洁解控并作为医疗废物处理: a)所含核素半衰期小于24小时的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时间超过30天,按普通医疗废物处理。 (2)根据《核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要求》(HJ1188-2021),放射性废物每袋不超过20kg。不能解控的放射性固体废物应该按照放射性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予以收集、整备,并送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放射性废物包装体外的表面剂量率应不超过0.1mSv/h,表面污染水平对β和γ发射体应小于4Bq/cm2。 | 医院按环评报告要求对放射性固体废弃物进行了处理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相关公告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