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洛隆县康沙镇至纳龙村公路改建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2100MB0L856648 | 建设单位法人:泽仁多登 |
成拥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自治区**市**区 |
**自治区**市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市**县康沙镇至纳龙村公路改建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30-等级公路(不含维护;不含生命救援、应急保通工程以及国防交通保障项目;不含改扩建四级公路)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E4812-E4812-公路工程建筑 |
建设地点: | **自治区**市**县 |
经度:95.99065,96.01605,96.05038,96.08128,96.09502,96.10394 纬度: 30.79055,30.7981,30.78368,30.75484,30.74798,30.74523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17-05-10 |
昌环发〔2017〕456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3133.74 |
17.8 | 运营单位名称:**** |
****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2100MB0L856648 |
****2100MB0L856648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0191MA6T173J37 | 竣工时间:2017-11-22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12-02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12-30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https://www.****.com/gs/detail/1?id=412277Eira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改扩建 | 实际建设情况:改扩建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公路路线全长13.842km | 实际建设情况:公路路线全长13.842km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运行期不涉及生产工艺。 | 实际建设情况:运行期不涉及生产工艺。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 | 实际建设情况:/ |
/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①项目业主应始终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配备专(兼)职环保人员负责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并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档案。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环境保护工作内容纳入工程招投标文件和施工承包合同中,明确与工程建设各有关方的环境保护条款和责任。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提高文明施工意识,规范施工行为。 ②项目施工过程应合理、科学地规划,严格划定施工红线,严禁越线施工,控制占地。施工期建筑垃圾清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送往附近村庄生活垃圾收集点处理。 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施工期合理安排粉状筑路材料的堆存地点,并做好围栏、遮盖等措施;道路应经常洒水,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粉状材料等应采取密闭等措施进行运输。运营期,过往车辆应采取覆盖的措施,车辆减速行驶,设置限速标志(20km/h)。 ④加强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时段,在夜间23:00至次日08:00禁止施工,选用效率高、噪声低的机械设备,并强化维修养护,运输车辆经居民区的路段,禁止鸣笛。运营期在纳龙村、贡珠村、岗仲村、擦仲村、也堆村及果布村等处设置警示标志,设置路面减速带,控制行车速度。 ⑤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施工期生活污水使用防渗旱厕收集处理后用于周边绿化;施工废水通过沉淀池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不外排;运营期定期清理排水沟,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疏通。 ⑥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及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开工建设后,项目业****环保局****支队、****环保局报送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情况,并留存施工期影像资料,作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依据之一。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和《****保护厅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检查和竣工环保验收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的规定程序向我局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项目方可正式投入运行。 ⑦本批复只对报告表中所列建设内容有效,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处理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应当重新报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实际建设情况:①根据调查,项目实施资料已进行存档,实际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与施工、监理签订合同中将环保工作内容纳入合同约定,施工基本规范。 ②施工过程中,通过测量定位放线后,施工未超施工红线。根据调查,建筑垃圾中,混凝土块、砂石用于现场回填,钢材、包装袋等已由施工单位回收带走,项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收集后,运行就近垃圾收集点处置。 ③据调查,项目施工期间通过洒水降尘、物料集中堆放并采用彩条布苫盖、车厢需加盖篷布等措施进行抑尘,车辆定期维护保养,施工期间未发生大气污染环境事件。 ④据调查,项目施工期间通过合理布局施工机械、四周设置围挡等措施进行降噪,施工期间未发生噪声扰民投诉事件。 ⑤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自建旱厕,定期清掏用于周边农田施肥,现状旱厕已进行填埋;施工废水通过自建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或洒水降尘;吸油材料及废渣已就地焚烧,现场无遗留;运行期排水沟清理已纳入管理制度,并定期安排人员清理。 ⑥根据调查,项目施工期间,基本按照环保三同时制度完成项目建设,未收到相关环保部门处罚文件。 ⑦项目基本按照环评批复要求完成建设,未发生重大变动,未造成区域环境的恶化。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运行期环保措施 | (1)排水沟会因路基边坡或道路上的沙尘受雨水冲刷等原因产生沉积、堵塞,因此应定期清理排水沟,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疏通。对通道可能造成的积水问题将予以特别关注,以免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往来。 (2)加强交通组织管理,最大限度预防水污染风险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故障车辆管理,故障车要及时清障。对路面雨水,路面横坡采用双向坡面,由路面中央向两侧倾斜,将路面水引入两侧泄水管,然后接入路两侧的边沟,最终就近排入附近的涵洞严禁事故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由于一般来说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较高,为防止初期雨水排入水体,工程设计将初期雨水引入事故池应急池,经沉淀后通过槽车定期抽走,用于公路绿化用水,同时对底泥进行定时清理。 | (1)运行期运维单位定期定期清理排水沟,保证排水系统疏通。 (2)运行期加强交通组织管理,暂未发生水污染风险事故。路面雨水由路面坡引入两侧泄水管,然后接入路两侧的边沟,最终就近排入附近的涵洞。 (3)项目初期雨水经过沉淀后用于公路沿线绿化用水,运行期运维单位对底泥进行定时清理。 | / | |
2 | 施工期环保措施 | (1)针对混凝土冲洗废水水量少、废水排放不连续、废水悬浮物浓度较高的特点,采用间歇式自然沉淀的方式处理施工废水,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生产,不外排。在每个临时施工营地设置一个沉淀池,建议池的尺寸为1m×1m×1m。 (2)临时施工营地场地需修建早厕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定期对其清运并用作农灌,并将旱厕回填。建议早厕尺寸为 2mx2mxlm。 (3)含油废水于隔油池(0.5m×1m×1m)用简单的吸油材料(如棉纱)吸收油污后,处理后的废水用于洒水降尘,吸油材料及废渣为危废,**市现 无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且距离**较远,故该危废统一收集就地焚烧,由于产生量较 小,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4)禁止将施工生活垃圾、施工废弃材料等丢弃进入附件地表水域。 (5)本项目施工营地设置的旱厕、隔油池、沉淀池等设施应做好防渗措施。 在施工营地油罐区采取场地硬化,防止油污渗进入地下。 | ①项目于施工场地低洼处设置1个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 ②各临时施工营地场地修建早厕进行生活污水收集,定期对其清运用作农灌,施工结束后已完成旱厕填埋。 ③含油废水用简单的(如棉纱吸收油污后,通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的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吸油材料根据施工方便,已现场焚烧。 ④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未将施工生活垃圾、施工废弃材料等丢弃进入附件地表水域,现场无遗留。 ⑤现场设置的旱厕、隔油池、沉淀池等设施现状已完成填埋,无遗留环境问题。 ⑥油罐存储单独设置硬化区域进行存储,现场调查期间,油罐存储区已拆除并进行植被恢复,现状无油类物质遗留。 | /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1 | 运行期环保措施 | (1)过往车辆如有运输材料的应采取覆盖的措施; (2)车辆减速行驶,特别是经过环境敏感点时,设置限速标志(20km/h) | 运行期指定了道路管理要求,加强道路管理,过往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以自然扩散的方式排放。 | / | |
2 | 施工期环保措施 | (1)注意合理安排粉状筑路材料的堆存地点及保护措施,减少堆存量并及时利用。筑路材料堆放地点选在居民点的下风向,距离在100m以上。堆放时应采取防风防雨措施,必要时设置围栏,遇大风天气加篷覆盖。 (2)未铺装的道路应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 (3)粉状材料如水泥、石灰等应袋装,禁止散装运输,避免运输途中扬尘、散落堆放应有篷布遮盖。运至拌合站应尽快与粘土混合,减少堆放时间。土、砂、石料运输禁止超载,装高不得超过车厢板,并盖篷布。大风天气禁止施工作业。 (4)出入料场道路、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应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 (5)施工工作人员炊事和取暖灶等设施应使用太阳能、自带的燃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 (6)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排放的废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 (1)项目施工过程中,物料堆放原理居民区,且位于居民区下风向,采用防尘网苫盖、四周设置围挡。 (2)对现场裸露地表进行了洒水降尘。 (3)水泥、石灰等物料单独堆存,并篷布遮盖。 (4)料场道路、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经常洒水。 (5)施工场地厨房设置油烟净化器,食堂油烟经过油烟净化器抽排至室外呈无组织外排,炊事燃料煤气,由施工单位自行采购。 (6)项目施工期间对机械、车辆进行了定期维护。 根据走访调查,项目施工过程中未发生较大扬尘污染事件。 |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运行期环保措施 | (1)在敏感路段两侧树立“禁止鸣笛”、“减速行驶”等交通警示牌; (2)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限制车速(限制为20km/h内),经常维持路面的平整度以降低交通噪声,在居民集中区保持行车畅通。 在道路经过村庄段(距离道路20m以内的村庄路段)加强道路两侧的绿化,种植适合本地生长的灌木,同时经过村民房自身围墙的阻隔衰减,降低运行期车辆造成的噪声影响。 | 已落实,现状交通流量较少,根据本次验收检测,项目沿线交通噪声满足要求,交通噪声影响较小,且沿线住户较少,建设单位后期将根据交通增长情况和居民分布情况开展跟踪监测。 | / | |
2 | 施工期环保措施 | (1)加快靠近村庄或村民房路段区施工速度,并合理安排该段施工时间,午间13:00-15:00点、晚间21:00-6:00期间禁止施工; (2)选择优良施工设备进入施工场地施工,限制落后陈旧的高噪声设备进场; (3)加强设备的管理和维护,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引发突发性高噪声产生; (4)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与施工场所,高噪声作业区应远离声敏感点,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干扰的范围; (5)加强施工管理。施工单位应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设备; (6)强化与周边居民等的沟通,取得其谅解与支持,构建和谐的施工作业环境。 | 据调查,项目施工场地布置远离居民区;项目施工未在夜间进行,通过合理布局施工机械、已有居民区围墙、高差距离衰减措施进行降噪;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道路沿线设置临时围挡;加快靠近居民区段道路的建设。 根据走访调查,项目施工过程中未发生施工噪声扰民及投诉事件。 |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①加强管理,确保正常运行 加强营运期管理,保证各项工程设施完好和确保安全生产是生态保护最基本的措施建议开展相关环保培训和认证,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杜绝环境事故。 ②做好植被的恢复与补偿措施,这项措施在一段路施工结束后就应进行,具体见施工期各专项保护目标的恢复补偿措施。 ③做好外来物种的检疫及已有入侵植物的防治和清理工作。对进入的交通工具及设施进行严格的外来物种及病虫害检疫,一旦发现立即清除,同时也应该在公路两侧检查是否有遗留的入侵物种,发现后也应该采取措施进行清除。 ④禁止运输未经覆盖的煤、石灰、水泥等散货的车辆上路行驶,贯彻落实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安全通过及事故处理的保证措施。 | ①项目现已投入运行,现状各项环保措施完好,暂未发生环境事故。 ②项目完工年限较久,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已完成施工临时占地植被恢复措施。 ③项目种植植被均为本地常见物种,沿线常见植被为旱柳,沙棘、固沙草等。 ④根据验收监测,项目运行期车辆量不大,暂未发生较大运输扬尘、危险物品运输事故事件。 |
表7 风险设施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原有公路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原有公路 |
/ |
环保搬迁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区域削减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1、生态保护管理措施 (1)施工物资运输道路利用现有的道路,尽可能避免施工临时交通便道的设置。 (2)工程施工严格控制在规划红线范围内,尤其工程永久占地严禁超出工程征地范围 。 (3)尽量减少施工期临时占地,临时占地严格按工程设计资料及本评价要求设置。 (4)落实工程临时占地的植被恢复工作,加强工程生态恢复的后期跟踪监管工作。 (5)严格执行施工设计开挖范围,规范施工人员和施工车辆进出道路,最大限度减 少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6)施工期间应对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通过制度化严禁 施工人员非法捕猎野生动物,以减轻施工对沿线陆生动物的影响。 2、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 (1)生态破坏防范措施 施工单位要求随时跟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天气状况,事先了解降雨时间和特点,以便在雨季前将填铺的松土压实,并做好防护措施。 优先安排石方工程和填挖工程量小且运距短的土方工程。地面开挖后尽可能减少地面坡度,除去易于侵蚀的土垄背。对已铺筑好的路基边坡上应铺设或种植成活力强,具有一定抗 旱能力的多年生草木植物。若雨季时可用沙袋或草席覆盖坡面从而进行暂时防护,以防水土流失。软土路基施工时,应严格监控,用科学的数据严格控制填土速度,以确保软基处理的 质量。 (2)主体工程保护和恢复措施 ①工程措施 施工结束后,对道路回填土的表面扰动范围内进行土地平整,并对占地涉及植被的占地进行恢复。 建设单位要增强其他草地、草地保护意识,统筹工程实施临时用地,加强科学指导;加强施工过程中占地情况的监督,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土地保护措施。在组织交工验收时,应对土地利用和恢复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严格控制公路占用草地面积,合理规划临时工程,避免越界占压草地。 总之,应充分认识到保护其他草地的重要性,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法律规定和各项保护措施。 ②临时措施 临时措施主要是对临时堆放的挖方进行袋装土拦挡和防雨布苫盖措施。由于部分堆放场地位于坡面,为减少堆放时可能造成的扰动范围扩大,堆高控制在0.5m左右。对其主要采取防雨布苫盖措施,用碎石压脚,防治遭受水蚀或风蚀。 (4)施工场地保护和恢复措施 ①严禁在耕地、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内设置施工场地。 ②施工场地应尽量使用太阳能采热和照明装置,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 ③施工场地的垃圾要定时收集,不能利用的采取就近送至距离施工营地最近的村庄 的生活垃圾处理点处理;应特别做好塑料袋等不可降解垃圾的收集和管理工作,禁止随 意丢弃。 ④严禁临时等占压耕地、草甸以及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地,尽量利用裸地。 ⑤临时场地应划清边界线,采取围挡,严禁施工随意侵占植被。 ⑥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彻底的拆除和清理,对于施工场地占用草地,在施工前要进行表土剥离,暂时存放在施工场地边缘对其进行养护,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 整、植被恢复,尽量恢复原貌。 ⑦施工结束后对取土场进行迹地恢复工作,施工前对荒地进行表土剥离,暂存于该 取土场地边缘并对其进行养护,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植被恢复。对占用的沿线 河道,在施工结束后对开挖河道进行平整、压实。 (4)植物保护措施 针对工程沿线植物**分布的特点,对不同的保护对象提出如下保护措施: ①避免措施 施工布置时对一些生活设施、****工厂等的选址应避开生产力相对较高的其他草地区域及基本农田区域,施工便道及永久性道路尽量不要从成片的其他草地穿过,施工活动要严格限制在征地区域内进行,施工车辆尽量走固定路线。 ②消减措施 在草地地段施工时,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范围内进行,施工便道及临时占地要尽 量缩小范围。减少对草地的占用,临时占地优先选用荒地。 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来物种的危害以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境外带入的 水果、种子、花卉进行经过严格检测,确认是否带有一些检疫性的病虫草害,方能进入 工程区;对现有的外来种,利用工程施工的机会,对有果实的植物要现场烧掉,以防种 子扩散。 ③恢复与补偿措施 植被恢复和补偿措施是主要的植物保护措施,对于边坡、临时用地等都应做好植被恢复。 (5)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①在公路施工期间,加强沿线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沿线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管理,禁止猎杀野生动物,严禁捣毁、破坏野生动物巢穴;施工期严禁施工人员捕杀鸟类。尽量不侵扰野生动物正常的活动。 ②在施工过程中,降低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及人为干扰因素,严禁高速行车和鸣笛,避免干扰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 ③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人工迹地。 (6)工程建设对景观影响的减缓措施 ①加强对路基边坡的生态恢复措施。 ②对于临时占地要及时恢复原貌和植被,降低工程施工对工程沿线景观影响。 ③在施工工程中要注意对沿线景观完整性的维护,严禁随意破坏景观。 (7)水土保持对策措施及预期效果 1)主体工程施工临时水保措施 类比其他工程,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在施工期,路基开挖和回填是 面状水土流失的最主要部位,在此阶段,路堑边坡在开挖中,路堤在形成中,坡面流失 将不可避免,因此只有通过排、挡措施防治泥沙进入河流或淤塞农地。为控制开挖裸露 产生的水土流失,在路基施工前尤其回填路段和半挖半填路段施工前应先控制路基排水 沟作为临时性的排水沟,排水沟每隔200m设置半径1.2m深1.5m的沉沙函,在每个沉沙函的进口设拦沙网拦挡泥沙等推移质,并定期清理沉沙函中淤积物。 公路建设形成的其它裸露地表,均应绿化栽植,防止产生新增的水土流失源。植物防护措施配置要求土地整治与造林种草措施相结合,对树种选择要做到适地适树,并结合生活及美化要求,可适当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在具体布设上防护林带要合理密植,注意乔、灌、草合理搭配,绿化和美化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保水保土防护体系。 2)工程临时占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本工程临时占地主要有取料场、临时堆料场、施工场地及其它用地等。堆料场、施工场地所在地一般较平坦,占地均为裸地。施工前应将原有的地表有肥力土壤 推至一旁,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至恢复原有表层,以利于今后绿化或耕种。 其水保措施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场地附近、临时堆料场附近、取料场开挖红线2m 外建设排水沟,排水沟处设沉砂池,排水沟尽量与附近自然沟道连接,施工完成后进行 迹地平整。施工结束后进行迹地清理**整,对部分土质松动的部分进行压实。根据当路建设造成的地表裸露面尽可能恢复植被。 3)表土剥离临时堆放的水土保持措施 全线主体工程剥离的表土主要用于主体工程、临时用地剥离的表土主要用于施工结束后对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 本项目对永久占地区域内的表土采取剥离并临时堆放,留待后续生态防护再行使用的处理方式。 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在路基靠一侧永久征地范围内并对剥离的表土采取填土草袋挡防、防雨布覆盖、砖石压护的形式进行水土保持防护。填土沙袋按顶宽0.5底宽1.0m, 高1.0m的梯形断面错开分层码放,以增加其稳定性。 在表土堆放期间,对临时堆放形成的表土堆撒播灌草籽,利用植物根系进一步增加 表土堆放体的稳定性,要求种子分布均匀,播种完成后可适当洒水,草籽的撒播密度为 60kg/hm2。 通过以上水土保持措施,将会使新增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治理,道路的安全得到保障。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根据自查回顾,项目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环保措施: 1、生态保护管理措施 (1)项目在原有土质道路上进行改扩建,施工物资运输道路利用原有的道路。 (2)项目施工前期进行测量定位放线,并利用彩条旗、围挡进行施工划界,hi共未超施工红线。 (3)项目临时占地基本按照环评及设计进行设置。 (4)施工结束后,除永久地占地外,临时占地已进行植被恢复,现状植被恢复良好。 (5)通过前期测量放线,定位划界后,施工开挖基本未超划界红线。 (6)项目施工基本规范,通过监理例会宣传及现场管理,施工人员未捕猎野生动物。 2、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 (1)生态破坏防范措施 根据自查,项目雨季期间加强管理,雨季到来前完成松土压实,并经现场监理评定合格。 施工过程中,优先安排石方工程和填挖工程量小且运距短的土方工程,地面开挖后尽可能减少地面坡度。对已铺筑好的路基边坡上种植多年生草木植物。雨季时采用沙袋、草席覆盖坡面施工未造成较大水土流失时间。软土路基施工经现场监理评定为合格。 (2)主体工程保护和恢复措施 ①工程措施 施工结束后,已对道路回填土的表面扰动范围内进行土地平整、植被恢复。 项目完工年限较久,结合现场调查,项目实际施工基本按照原有土路进行,施工未超过施工红线,未造成较大面积草地占用,现状已完成工程验收。 ②临时措施 根据自查,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临时堆放的挖方进行袋装土拦挡和防雨布苫盖,施工期未造成较大水土流失事件。 (4)施工场地保护和恢复措施 ①施工场地占地类型为裸地。未造成较大植被破坏。 ②根据自查,项目施工场地用电基本采用柴油机自发电。 ③项目完工年限较久,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施工场地区无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遗留。 ④施工场地占地尽量利用裸地。 ⑤施工期通过测量定位放线,围挡划清边界线,未造成较大植被侵占。 ⑥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了表土回覆、植被恢复措施。 ⑦施工结束后已对取土场进行植被恢复。 (4)植物保护措施 ①避免措施 根据自查,项目施工前期,临时占地的选择尽量选取裸地,避开周边林草地。车辆运输基本利用原有土路,减少施工便道设置。 ②消减措施 通过前期测量定位放线,项目施工基本保证在征地范围内进行,施工便道及临时占地设置优先选用裸地,减少了对草地的占用。 施工结束后,施工现场已进行植被恢复,植被均为本地常见物种。 ③恢复与补偿措施 施工结束后,对于道路部分段两侧的边坡、临时用地内种植了当地常见的旱柳植物。 (5)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①根据自查,项目施工期间,经过加强管理,未发生施工人员捕杀鸟类事件。 ②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限制运输车辆车速及鸣笛。 ③施工结束后已对临时扰动区域进行了植被恢复。 (6)工程建设对景观影响的减缓措施 现状调查期间,路基边坡、临时扰动区域已完成植被恢复,现场恢复项目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 (7)水土保持对策措施及预期效果 1)主体工程施工临时水保措施 根据自查,在路基施工前,尤其回填路段和半挖半填路段施工前,利用路基排水沟作为临时性的排水沟,排水沟每隔200m设置1个沉沙函,在每个沉沙函的进口设拦沙网拦挡泥沙等推移质,并定期清理沉沙函中淤积物,现场调查期间,沉沙函已进行填埋。 项目完工后,已对公路建设形成的其它裸露地表进行了绿化种植。 2)工程临时占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项目完工年限较久,工程临时占地主要有取料场、临时堆料场、施工场地及其它用地等。 堆料场、施工场地占地均为裸地。施工**行了表土剥离并单独堆存,施工完毕后,表土已用于临时占地回覆。 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场地附近、临时堆料场附近、取料场开挖红线2m外建设排水沟,排水沟处设沉砂池,排水沟与附近自然沟道连接,施工完成后已进行迹地清理**整,对部分土质松动的部分进行压实。对造成的地表裸露面完成了恢复植被。 3)表土剥离临时堆放的水土保持措施 项目施工前期,对开挖表土进行了单独剥离,剥离表土单独集中堆放在路基靠一侧永久征地范围内,采取填土草袋挡防、防雨布覆盖。 在表土堆放期间,对临时堆放形成的表土堆撒播灌草籽。 施工结束后,剥离表土已全部用于施工临时占地回覆。 |
/ |
功能置换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其他
/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相关公告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