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能源华润燃气有限公司青岛市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913********577605G | 建设单位法人:吕国栋 |
齐金鑫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区 |
**省**市**区**西路19****公司10楼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市**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18版本:092-热力生产和供应工程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D4511-D4511-天然气生产和供应业 |
建设地点: | **省**市**区 |
经度:119.81397,120.32787 纬度: 36.15618,36.11957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19-06-04 |
青环审〔2019〕17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158926 |
468 | 运营单位名称:****集团****公司 |
913********74363XQ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0203MA3ELMWR4U | 验收监测单位:****公司 |
****0702MA94G4N79K | 竣工时间:2023-11-30 |
2024-03-01 | 调试结束时间:2024-04-01 |
2024-05-29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4-06-27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建设项目环境信息公示平台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设计管线总长度72km,其中陆地段60km、海底段12km。 输气管道设计输量36亿m3/a,设计管径为DN1000/DN900(西侧陆上段)+DN900(海底段)+DN600(东侧陆上段)。 | 实际建设情况:实际管线总长度73.8km,其中陆地段61.5km、海底段12.3km,总长度增加1.8km。 输气管道实际输量36亿m3/a,实际管径为DN1000/DN900(西侧陆上段)+DN900(海底段)+DN600(东侧陆上段),无变化。 |
1、管线总长度增加1.8km,其中,陆地段增加1.5km,海底段增加0.3km。 2、环评设计王家兰村门站、****电厂站共2座调压站,实际建设1座**路调压站,位****电厂站东侧约150m。 3、环评设计工程起点位于**市里岔镇(原张应镇)王家兰村西南侧约350m的王家兰村门站(中石化王家兰村分输站内),因王家兰村分输站后期未加调压设备,不具备调压至4.0MPa条件,无法满足本工程需求,故未接入,未建设王家兰村门站;工程试运营及运营前期起点自中石化东干线**站DN800出站管线接入(接入点位于原设计王家兰村门站东南侧约75m处),中石化东干线经**分输站临时调压至4.0MPa后通过分输管线与本项目管线连接供气,****集团于工程起点建成张应门站(不在本工程范围内)后,将从张应门站接入。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输送天然气 | 实际建设情况:本工程输送天然气,输送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未发生变化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施工现场合理化管理,统一堆放材料,避免不必要的地表破坏,减少扬尘的产生;采取分段施工方式,避免长距离施工,管道敷设完毕管沟及时回填,防止长时间回填土堆放;施工扬尘采取洒水抑尘;易起尘裸地地段适当增加遮盖措施;保持运输车辆完好,避免超载,车辆长距离运送土石方时采取必要的遮盖措施,并在土石方上洒水,避免扬尘的产生;到港船舶及车辆采用清洁燃油,并加强对船舶的维修保养;尽可能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地表裸地的暴露时间。清管作业、设备检修时产生的天然气通过15m高的放散管排放;站场在设备检修中,也有少量天然气排放;超压排放的天然气均排至站外放空立管/站内放散管排放;本项目无组织排放气体主要为站内设备动静密封点无组织挥发产生的烃类气体。海底段挖沟、铺管、回填时,应充分考虑附近海域环境保护问题,注意保护环境敏感点,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悬浮物的浓度及扩散范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当地设施或集中收集后****处理厂处理;施工船舶、机械等产生的含油污水应予以妥善收集,交由资质单位处理,严禁随意倾倒;管道试压废水经沉淀后重复利用,也可直接排入沿线沟渠或作为农灌用水,禁止排入墨水河(**)、大沽河,禁止排入3类及以上水体。工程运营期对海域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是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及维护保养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建设单位委托相关资质单位接收处理,不直接排海;巡视船舶应配备吸油毡等应急设施;王家兰村门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掏,用作农肥;****电厂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最****处理厂处理。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尽量避免在22:00-6:00之间施工,避免在同一时间内集中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采用基础减震、消声措施;运输车辆及机械经过村庄时减速慢行,非紧急情况不得鸣笛;距居民点较近的管线通过处避免夜间施工,防止噪声扰民;禁止运输车辆或施工机械夜间行驶通过村庄;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GB12523-1990)中的规定。本项目运营期间的主要机械噪声源是船舶噪声、站场的阀门、调压装置等产生的噪声,在声的传播途径上采取吸声、隔声、消声和隔振的措施,加强船舶的保养维修,保持正常运行、正常运转,减少鸣笛、降低噪声。施工废料部分可回收利用,剩余废料依托当地职能部门有偿清运,严禁倾倒入海;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必须收集到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统一及时处理;在设备安装、管道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焊接材料,集中收集回收利用;定向钻采用无害化泥浆,施工完毕后废弃泥浆经pH调节为中性后作为废物收集在泥浆池中,经固化处理后就地埋入防渗的泥浆池中,上面覆盖40cm的耕作土,保证恢复原有地貌,或送当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垃圾堆放场处置;废钻屑用于加筑堤坝和进行地面平整等。运营期维护人员及站场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及时处理;清管作业时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渣,主要成分为粉尘和氧化铁粉末,属于一般固废,存放于排污池中,不外排,****处理场进行填埋处理。 | 实际建设情况: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未弱化或降低。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无 | 实际建设情况:无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无 |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 工程运营期租赁******公司的船舶进行海底段日常巡视,巡视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和船舶生活污水由船舶出租方******公司全权负责,委托相关资质单位接收处理,不直接排海,巡视船舶已配备吸油毡等应急设施;陆地段管线巡视维护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路调压站职工生活污水接入泰能热电的污水管网,再经市政管****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 无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1 | 无 |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 7 部分:其他行业》 (DB37/2801.7-2019 | 施工尽可能避开大风天气,已落实《**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对施工场地、物料场地等采取围挡、遮盖、密闭、覆盖、喷洒、冲洗等抑尘措施,控制施工期扬尘污染。已落实好施工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措施,未使用高排放、国三以下或检测不达标的施工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符合国六标准的汽柴油。 | 检测**路站厂界无组织废气达标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隔声屏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 -2008 | 已采取优化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隔声屏等措施控制噪声污染。临近村庄、居民区等敏感点未在夜间施工。 | 检测**路站厂界噪声达标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严格落实固体废物管理和噪声防治措施。废弃焊接材料集中收集回收利用,施工产生的弃土合理利用,废泥浆安全处置。废机油等危险废物交由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处置,并按规范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存档备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 已严格落实固体废物管理和噪声防治措施。废弃焊接材料集中收集回收利用,施工产生的弃土合理利用,废泥浆安全处置。废机油等危险废物交由具有相应资质单位处置,并按规范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存档备查。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加强沿线生态保护,进一步优化工程路由,充分避让集中居民点、森林、湿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和生态保护红线区,尽可能减少穿越;与环境敏感点、基础设施等间距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要求。项目施工及运营中要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各类重要环境敏感目标的保护。严格施工管理,控制施工范围,尽量减少施工占地,穿越河流水体时,优先采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定向钻施工方式。施工前对表层土壤剥离单独堆存回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复垦或生态恢复。渣场、料场运输道路应结合当地现有道路进行布置,减少地表开挖和植被扰动。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 | 施工期已加强沿线生态保护,进一步优化工程路由,尽量避让集中居民点、森林、湿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和生态保护红线区,尽可能减少穿越;与环境敏感点、基础设施等间距均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要求。项目施工及运营中已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各类重要环境敏感目标的保护。已严格施工管理,控制施工范围,尽量减少施工占地,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墨水河、大沽河。施工前对表层土壤剥离单独堆存回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复垦或生态恢复。渣场、料场运输道路已结合当地现有道路进行布置,减少地表开挖和植被扰动。已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 |
表7 风险设施
1 | 强化环境风险管控。落实好报告表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预警措施,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到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强化应急演练和应急联动工作。强化工程穿越水源地、临近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天然气泄漏的环境应急处置能力。配备完善的泄漏监控、预警、应急物资等,有效防范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环境安全。 | 已强化环境风险管控。已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预警措施,已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到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强化应急演练和应急联动工作。强化工程穿越水源地、临近生态保护红线以及天然气泄漏的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已配备完善的泄漏监控、预警、应急物资等,有效防范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环境安全。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加强沿线生态保护,进一步优化工程路由,充分避让集中居民点、森林、湿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和生态保护红线区,尽可能减少穿越;与环境敏感点、基础设施等间距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要求。项目施工及运营中要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各类重要环境敏感目标的保护。严格施工管理,控制施工范围,尽量减少施工占地,穿越河流水体时,优先采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定向钻施工方式。施工前对表层土壤剥离单独堆存回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复垦或生态恢复。渣场、料场运输道路应结合当地现有道路进行布置,减少地表开挖和植被扰动。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施工期已加强沿线生态保护,进一步优化工程路由,尽量避让集中居民点、森林、湿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和生态保护红线区,尽可能减少穿越;与环境敏感点、基础设施等间距均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等规范要求。项目施工及运营中已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各类重要环境敏感目标的保护。已严格施工管理,控制施工范围,尽量减少施工占地,采用定向钻方式穿越墨水河、大沽河。施工前对表层土壤剥离单独堆存回用,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复垦或生态恢复。渣场、料场运输道路已结合当地现有道路进行布置,减少地表开挖和植被扰动。已强化对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宣传和教育。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