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查,我****园区电力线路基础设****园区110kV电力线路Ⅰ、Ⅱ、Ⅲ回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行政许可,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1月6日—2025年1月10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876-****379、0876-****850****中心生态环境窗口)
通信地址:**市**路38号
邮 编:663099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1 | ****园区电力线路基础设****园区110kV电力线路Ⅰ、Ⅱ、Ⅲ回线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项目名称:****园区电力线路基础设****园区110kV电力线路Ⅰ、Ⅱ、Ⅲ回线路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省**州富**板仑乡 建设性质:** 占地面积/长度:用地面积22067.8m2,其中临时用地面积16127.8m2,永久用地面积约5940m2,长度10.7km。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新架110kV架空线路10.7km,新立铁塔39基。其中:I 回线路全长2.8km,起于富**板仑乡龙迈村东北侧已建220kV昌康变,****园区北侧拟建神火新材料110kV总降变,采用7基耐张铁塔,3基直线铁塔;II回线路全长3.6km,起于拟建110kV神火新材料总降变,迄于富**板仑乡龙平村东侧110kV拟建碳素总降变,采用8基耐张铁塔,4基直线铁塔;III回线路全长4.3km,起于已建220kV昌康变,迄于拟建110kV万泰新材料总降变,采用12基耐张铁塔,5基直线铁塔。工程建设内容详见下表1: 表1 项目组成及规模概况一览表
项目投资:总投资253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6万元,占总投资的1.815%。 施工周期及劳动定员:建设周期12个月,项目施工期平均施工人数约50人,沿线路分散分布,主要招收当地劳动力,施工营地布置于项目区较近的村中,租用当地民房及空置房屋临时办公及生活。本工程采用8小时工作制。 | 一、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和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 1.生态环境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本项目用地面积约22067.8m2,其中临时用地面积16127.8m2,永久用地面积约5940m2,用地类型主要为林地、荒草地、工业用地。项目建设高空走线,在地面施工为点状工程,对土地**的永久占用仅限于塔基,占地面积小,项目建设基本不会改变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施工场地等项目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将复垦及生态恢复,施工期对土地利用影响可接受。 (2)对植被植物的影响。本项目工程施工占地影响的自然植被类型包括石灰岩暖热性灌丛和石灰岩草丛,人工植被包括农田植被和人工林。评价区未发现古树名木,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由于片区长期人为活动和立地条件影响,构成群落的优势物种基本为区域常见种或广布种,工程施工大部分区域为以塔基占地为主的点状工程,对植被的群落格局和物种影响较小,工程施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林木破坏和砍伐,对于不可避免占用林地的,积极推进生态恢复,施工期对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接受。 (3)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项目建设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占地砍伐树木、开挖等施工活动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施工机械噪声、运输机械噪声的干扰;施工人员捕捉等对部分鸟类的影响等。工程占地在评价区中所占的面积较小,工程完工后环境条件逐渐趋于稳定,动物物种多样性逐渐恢复,因此项目建设对爬行动物影响较小。鸟类自身活动能力较强,线路架设不存在空间的分离和阻隔作用,大多数鸟类会通过飞翔和短距离的迁移来避免项目施工对其造成伤害,故项目施工对鸟类的影响不大。施工单位制定相关制定,规范施工人员个人行为,进行环保培训,注意依法保护、禁止捕杀或伤害各类动物,项目施工对动物的影响在可接受程度范围内。 (4)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项目位于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域的滇东南喀斯特东南季风阔叶林区。该优先保护区域中的重点保护生态系统——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但本项目评价区内无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分布,评价区主要是灌丛和草丛,项目占地面积较小,对生态系统面积的影响较小。评价区内未记录到国家级或**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未记录到极危、濒危、易危动植物分布;未记录到中国特有、**特有和狭域特有动植物;未记录到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分布,不会对该优先保护区域中的重点保护动植物产生影响。施工噪声、人为进入林地等对鸟类和其它动物造成惊扰,项目工程主要为地表施工,对动物影响较小。施工期结束对临时用地生态恢复后即可恢复土地原貌,一定程度可弥补施工期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施工期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可接受。 (5)对农业生态影响分析。根据项目选址意见表,项目不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但线路部分穿越永久基本农田,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措施,严格按照设定的施工活动范围施工,施工过程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不得在永久基本农田内修建施工便道和设置施工营地,不得对邻近的基本农田和耕地进行人为破坏等环保措施,工程建设对农业生态影响较小。 (6)对生态敏感区影响分析。****自然保护区鸟王山片区约10km,不在保护区范围,也不涉及迁徙候鸟的迁徙通道。项目涉及国家二级公益林地0.1498hm2,工程已最大限度避让,减少了占用面积。本工程输电线路为电网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属于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工程设计已采取相应生态影响减缓和恢复措施,环评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施工期和运行期将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和要求,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不影响整体生态系统功能发挥。 (7)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根据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本项目最终扰动原地貌面积为1.58hm3,损毁植被0.59hm3,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29.05t,原生态水土流失量为19.58t,新增水土流失量9.74t,新增水土流失量中塔基所占区域比重较大,占86.73%。施工期为本工程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塔基区为本项目水土流失重点部位。工程建设将不同程度扰动地貌、损坏土地,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落实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中可能新增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对项目原有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保护并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施工、避免抛洒、杜绝临时土石方随意排放,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确保防患于未然。 (8)临时工程设施影响分析。 本工程设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牵张场和施工便道,工程临时占地面积为15127.8m2。施工材料将直接堆放于塔基施工场地和牵张场的材料堆放区,不设材料站。项目土石方挖填平衡,无弃渣场。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以单个塔基为单位零星布置。本项目重要交叉跨越施工场地共布设5处,重要交叉跨越为穿越现有道路。布设牵张场3处,占地约200m2,部分区域可利用现有道路,避让植被较好的区域,牵张场临时占地面积小、施工期短,且施工结束后原地貌和植被恢复,地表扰动较小,对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2.废气 本工程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及运输车辆尾气,主要来自基坑开挖、材料运送和卸货、现场清理等环节,属间断性排放。为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环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区周围设立围挡,施工期间加大洒水降尘的频次,料堆及基础处开挖临时堆放的土石方采用篷布覆盖,运输车辆加盖帆布,采取密封运输等措施。 3.废水 本项目建筑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养护及施工工具清洗等,根据类比同类型项目,施工期输电线路塔基施工产生废水量约0.52m3/基,本项目输电线路共**塔基39基,整个施工期塔基施工废水产生量为20.28m3。施工废水经施工场区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就近回用于塔基施工作业和洒水降尘等,不外排。本项目输电线路施工人员沿线分散,依托周围居民生活设施及厕所,根据计算,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2m3/d,施工人员租住在附近村庄民房内,污水随当地村民的污水及粪便一同进入化粪池,用作农家肥。施工人员产生少量洗手废水,经设置收集后可用作洒水降尘,不外排,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4.噪声 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基础施工,塔基开挖、线路架设等,主要噪声源有汽车、电动卷扬机等施工机械和施工车辆,架线施工中牵张场内的牵张机等设备机械噪声等,施工设备运行时噪声源强为 80~90dB(A)之间。根据预测结果,项目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噪声衰减至施工场外20m处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标准要求,即昼间≤70dB(A);噪声衰减至施工场外80m处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夜间标准要求,即夜间≤55dB(A)。项目区周边80m范围内有III回线西面约55m的上龙平村。为减少施工噪声的影响,环评要求III回线距离上龙平村及临近****公司生活区一侧的施工点禁止夜间施工,施工机械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及时维修保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机械设备,运输过程禁止鸣笛、控制车速等措施降低运输噪声影响。根据环评预测分析,采取以上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较小,且本项目施工期具有暂时性和不连续性,影响较小。 5.固体废物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土石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土石方来自塔基基础施工开挖和施工便道开挖,共产生开挖土石方量为12788m3(含表土剥离848m3、一般开挖11940m3),回填利量为12788m3,不产生永久弃渣。建筑垃圾主要来自于施工作业,包括废导线、混凝土、废包装材料等,类比同类工程,铁塔及塔基施工中建筑垃圾产生量约17.0kg/ 基,项目输变电塔基39个,施工期共产生建筑垃圾约0.67t,建筑垃圾中废导线、混凝土、废包装材料等建筑垃圾分类集中堆存、回收利用,不能回收****政府指定的堆放场所处置。施工人员租用沿线居民房屋,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2kg/(人﹒d)计,施工期平均每天配置人员约50人,生活垃圾排放量约 10kg/d,依托村镇居民房屋现有卫生设施处置,施工场地内产生的零星生活垃圾设置垃圾桶收集后带回居住村镇和村镇生活垃圾一同处置。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废均合理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二)运营期 1.废气和废水 本项目在运营后无废气和废水产生,不会对沿线大气环境和水环境产生影响。 2.声环境 输电线路噪声主要是由导线的电晕发放电、间隙放电(火花放电)过程产生的声音。本项目单回架空线路采用《耿马县四排山光伏发电项目送出线路工程竣工环境验收监测报告》中110kV线路噪声断面监测值进行类比分析,双回架空线路采用《110kV石别电站至句町变送电线路工程(**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检测报告》进行噪声类比分析。本项目线路和类比线路电压等级均为110kV,架线方式、相序排列形式、周边环境基本一致,本项目导线设计最低距地高度优于类比线路监测点导线距地高度,根据噪声衰减规律,导线距地越高,其电晕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越小,类比分析可行。耿马县四排山光伏发电项目送出线路工程于2024年建成,于2024年7月28日-30日由**科环****公司完成该线路的电磁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噪声监测频次为连续 2 天,监测昼间和夜间均值。110kV石别电站至句町变送电线路工程(**段)于2022年建成,于2022年12月19日-21日由**环绿****公司完成该线路的电磁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噪声监测频次为连续2天,监测昼间和夜间均值。类比线路耿马县四排山光伏发电项目送出线路工程在正常工况下噪声检测结果为昼间为39-46dB(A),夜间为37-42dB(A),110kV石别电站至句町变送电线路工程(**段)在正常工况下噪声检测结果为昼间为41.5-45.6dB(A),夜间为39.3-41.7dB(A),监测点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3类限值要求。通过类比得到本项目建成投运后,项目线路声环境保护目标为III回线西面约55m处的上龙平村,敏感点噪声贡献值叠加现状噪声监测值后预测值,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 3.固体废物 本项目线路进行检修时会产生少量的废弃绝缘子、废导线等,属于一般固废,统一由维修人员带回,可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对环境影响不大。 4.电磁环境 经预测分析,本项目I回线、II回线、III回线塔型中分别拟选出最不利塔型进行电场强度及磁感应强度预测,电场强度预测值中最大值均能满足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道路等场所电场强度不大于控制限值10kV/m的评价标准要求,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电场强度不大于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的评价标准要求。磁感应强度预测值中最大值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中磁感应强度(频率为50Hz)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为100μT的要求,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110kV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无电磁和声环境保护目标,不对电磁环境敏感目标进行预测。本工程严格按照《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进行设计,项目运行过程中涉及交叉跨越或下穿产生工频电磁场对环境影响小,在本线路跨越10kV线路、110kV线路在线路跨/穿越部位附近距离50m以内没有居民居住,故本项目输电线路与其他输电线路对附近居民不存在叠加影响。环评要求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线路铁塔座架上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明严禁攀登、线下高位操作应有防护措施等安全注意事项,避免人员触碰导线发生意外。 5.生态环境 (1)对植被的影响 本项目线路运行期不进行林木砍伐,项目区自然植被以灌草丛为主,树木高度较低,基本也不用进行削枝,运行期对植被的影响主要是线路维护人员踩踏植被和引入外来植物。线路维护检查每月1次左右,运行及维护人员的数量和负重有限,对植被的破坏强度小,不会带来明显的持续不利影响。通过禁止维护人员引入外来物种,可避免人为引入外来物种对本土植物造成威胁。 对动物的影响 本项目线路定期维护和检查的人员会对线路及周边区域的动物造成惊扰,干扰强度很低,时间短,对动物活动影响小。本项目线路杆塔分散分布,塔基占地不会明显减少兽类的生境面积,线路杆塔档距大,不会阻断兽类活动通道,对兽类种群交流影响小。评价区域内的野生鸟类活动范围大、行动敏捷,且飞行高度一般高于线路架设高度,飞行时碰撞杆塔的概率不大。从区域内已投运的线路运行情况来看,线路建成后并未对鸟类的飞行和生活习性造成影响。 (3)生态敏感区影响分析 ****自然保护区鸟王山片约10km,不在该保护区范围。工程采用架空线路,可能出现鸟类飞行事故导致自身受伤或死亡,同时对电力设施造成损坏,鸟啄电力设施造成绝缘子损坏,降低其性能,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环评建议对裸露带电部位进行绝缘包裹,增加巡线次数,随时拆除鸟巢,安装惊鸟装置等方法有效防止鸟害。 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根据路径方案的选择原则和路径限制因素,本期线路规划了最优的一个路径方案,无其他比选方案。本工程线路具有以下特点:①线路不占用、不跨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等特殊生态敏感目标;②线路路径及塔位已对敏感地区进行避让,但是Ⅰ、Ⅲ回线不可避免占用国家二级公益林地,生态公益林地面积0.1498hm2,分别为N18、N19、N20、N24、N25、N26、N34、N35、N36、N57、N58;③线路附近有乡村公路、机耕道可用于材料运输;④线路所经区域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⑤线路路径方案已取得《****政府****园区电力线路基础设****园区 110kV电力线路Ⅰ、Ⅱ、Ⅲ回线工程路径走向的批复》(富政复〔2024〕217 号),同意本工程线路路径走向,符合当地城乡建设规划,选线合理。 本工程设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牵张场和施工便道,工程临时占地面积为15127.8m2。施工材料将直接堆放于塔基施工场地和牵张场的材料堆放区,不设材料站。项目土石方挖填平衡,无弃渣场。塔基基础施工临时场地以单个塔基为单位零星布置。本项目重要交叉跨越施工场地共布设5处,重要交叉跨越为穿越现有道路。布设牵张场3处,部分区域可利用现有道路。项目线路均距公路较近,其间乡村公路纵横交错,交通条件基本良好,人力运输距离平均约为200m,汽车运输距离约为5km,拓修施工便道2.0km,平均宽度约2.0m。环评要求临时施工场地布设时尽量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少占旱地,避让植被较好的区域,施工期短,项目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施工场地布置环境合理。 本项目不设置堆料场、弃渣场,单个塔基施工用料量小,堆放在塔基施工区一角,尽量当天施工、当天料尽;单个塔基挖方量小,临时堆存在塔基施工区一角,及时回填;本工程线路拟设置牵张场3处,占地约200m2,牵张场临时占地面积小、使用时间短,且施工结束后原地貌和植被恢复,地表扰动较小,对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项目施工“三场”的设置基本合理。 |
文****生态环境局
2025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