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于2024年11****政府批准(浙政函〔2024〕157号),现予以公布。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水平,特编制《**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指导**县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是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一、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中心**两个层次。
**县全域规划范围为**县行政辖区范围,包括4个街道、12个镇以及2个乡。
中心**范围包括跃龙街道、**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区及其相关控制区域。
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二、规划总体目标
1、总体定位
围绕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总体目标,提出“甬南大门户、活力创新湾、山海和美城、共富标杆县”的规划定位。
2、规划目标
到2025年,“双优”**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域差异、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打造一批展现共同**的**特色标杆场景,将**建设成为:甬南的重要交通枢纽,经济创**发展的高地,宜居的山海相依的城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县。
到2035年,经济高质量发展跃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将**建设成为:甬南大门户、活力创新湾、山海和美城、共富标杆县,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50年,**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经济创新发展典范,****花园,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
三、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1、三条控制线
落实上级下达任务要求,到2035年,**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1.1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8.6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56.2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规模120.55平方千米,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4383倍以内。
2、主体功能区格局
落实《**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关于**县作为城市化潜力地区和海洋经济区的主体功能定位。衔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综合考虑现状**禀赋、双评价结果等,确定乡镇主体功能。
18个乡镇街道规划形成4类主体功能区,其中城市化优势地区7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促进空间供给和**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城市化潜力地区5个,是新型城镇化重点推进地区,强调特色化发展,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农产品主产区4个,主要涵盖陆域农产品主产区和海域渔业用海地区;生态经济地区2个,以生态经济为主导的地区,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包括以旅游业等生态经济为主的相关乡镇,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用地减量整治和存量化。
3、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规划构建“一核两轴五区”总体格局。
“一核”:****中心**(跃龙街道、**街道、梅林街道、桥头胡街道),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
“两轴”:南北向的连杭接沪联台发展轴向北主动对接沪杭甬,向南连接**等地,推动中心**、西店、前童、岔路、桑洲等地区**要素统筹整合,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经济开发区****中心**、****开发区等,推动**制造、综合服务、特色旅游联动发展。
“五区”:分****经济开发区、环**港海洋经济活力区、**农旅融合发展区等三个发展片区,以及西部生态功能区和大茶山中央公园生态功能区等两个生态功能片区。
4、国土空间用途分区
落实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和主体功能定位,将全域划分为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海洋发展区、其他保护利用区等。
四、农业空间
1、农业空间格局
构**海“三区一园五带”现代农业空间发展总体格局。
“三区”:西部生态农业区、中北部都市农业区、东部现代农业区。
“一园”:****农业园。
“五带”:东部粮食产业带、东北部无公害蔬菜瓜果产业带、中部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带、西部林特产业带、**湾水产养殖产业带。
2、耕地保护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强化耕地总量管控,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3、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
引导村庄分级分类发展。明确“中心村+一般村”的村庄分级体系,提出差别化的村庄分类发展引导,按照城郊融合类、集聚建设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提升类、拆迁撤并类分类加强村庄管控,加快未来乡村建设引导,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提升。
五、生态空间
构**海“两区两园、两带六廊”的生态保护总体格局。
“两区”:西部天**脉自然生态区、大茶山中央公园生态区。
“两园”:为**东**的杜鹃山—飞**郊野公园、**西北部的抟空山—大清山郊野公园。
“两带”:**港沿海生态带、**湾沿海生态带。统筹海洋生态区,保护生态自然岸线,推进山海联动。
“六廊”:沿洋溪、白溪、清溪、中堡溪、凫溪、颜公河形成的六条水系生态廊道。
六、城镇空间
1、城镇空间格局
构**海“1+3+8”的城镇空间总体格局。
“一主”:指跃龙、**、梅林、****中心**。
“三副”:****经济开发区(力洋镇、茶院镇)-长街、西店、岔路-前童。
“多节点”:指其余8个具备特色功能的城镇节点,包括黄坛、深甽、强蛟、大佳何、一市、桑洲、越溪、胡陈。
2、城乡生活圈
构**海“一核两心多点”****中心体系。
“一核”:****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宁**区,辐射整个县域,对应****中心级别;
“两心”:位于西店、****中心,主要服务地区人口的发展需求,对****中心级别;
“多点”:****社区服务点。
按照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建设“城镇-乡村”宜居生活圈,提供健康管理、为老服务、终身教育、文体活动、商业服务、行政管理、安全防灾、就业引导、住房改善、日常出行、数字化应用等服务。
3、产业布局
构**海“两园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
“两园”:****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两大园区。****开发区主要发展光伏储能、汽车部件及模具、文体健康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行业,形成了“一核心三片区”发展格局;****开发区主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通用航空、高端装备等五大产业,在空间上形成一城两组团的产城融合协同发展的格局。两大园区全力创建****园区,突出光伏储能、模具新能源汽配、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力争到2035年前建成****园区。
“多点”:乡镇小微企业园。合理保障乡镇工业集聚区用地,加强各乡镇小微企业园的产业引导、空间管控和整治提升,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入园,推进乡镇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
七、海洋空间
1、海洋保护与利用格局
构建“两带五核五区”的海洋高质量发展格局。
“两带”:**港**旅游产业带及**湾**产业发展带,沿线岸线空间作为陆海一体发展的核心与重点管控区域。
“五核”:五大陆海统筹发展核心,分别为**发展核、**旅游发展核、产城共富发展核、山海旅游发展核及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核;代表了**城镇发展、海岛旅游、陆海产城融合、山海旅游、现代农渔产业五大重点陆海统筹方向。
“五区”:以海洋用途为重点的五区,分别为渔业用海区、交通运输用海区、工矿通信用海区、海洋游憩用海区、海洋预留区。
2、海岸线保护利用
加强海岸线管控,按照严格保护、限制开发和优化利用三个类别实行分类保护与利用,严守自然岸线保有量管控目标。
八、综合交通
以交通强省、交通强市战略为引领,加强**对外交通联系,构建通达**市区、温台和**的快速通道,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都市区交通系统,推动甬台区域联动发展,打造沿海交通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交通门户,“三市六县通衢之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助力“甬南大门户”建设。
1、区域交通
规划一类通用机场,助力低空经济发展。预留甬台温高铁,设计时速350千米每小时。规划**至**市域(郊)铁路(市域轨道),兼顾城际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规划“三纵两横”的方格网状高速公路网络和“三横三纵”的国省道框架,中心**设置公路环线。
2、城市交通
打造功能清晰的城市道路网络。形成以骨架干道、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辅助的分工明确、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打造绿色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优化功能清晰的停车系统,构建以人为本的慢行系统,引导慢行交通方式的良性发展,满足慢行交通通勤和生活需求。
九、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
1、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规划完善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构**海县绿色智能、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市政保障体系。
2、综合防灾规划体系
充分考虑**县面临的风险特征,确定设防标准,完善应急空间网络,结合公园、绿地、****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提出网络化、分布式的紧急避难场所、突发公共卫生安全设施、疏散通道等的布局要求,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保障体系。
十、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塑造
1、历史文化保护
系统完善历史文化遗产**名录,拓宽文化价值,延展保护对象,建立健全由“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组成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强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真实性保护,传承空间基因,彰显**文化内涵和特色地域文化特征,提升城市文化活力和人文魅力。
2、城乡风貌塑造
从全域化空间布局、全景化城乡体系等方面,致力于空间重组、要素重置、产业重整和功能重构,形成“两带、五区、多点”的空间布局,努力实现推进文旅融合、镇村统筹、**联动、城乡互动,不断优化文化与旅游发展空间,加快**文旅高质量发展。
“两带”:霞客古道文化带、登山步道休闲旅游带。
“五区”:都市文化旅游核心区、古镇养生体验区、**运动休闲区、森林**度假区、乡村风情旅游区。
“多点”:围绕红妆文化、霞客文化、诗路文化、古镇文化、乡村文化等特色文旅**,打造培育多个旅游节点。
十一、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修复
统筹落实市级要求,分片稳步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明确12个全域综合整治重点片区,按照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农用地整治、海湾整治修复等方向整体推进。
十二、中心**规划
按照产城融合发展要求,优化中心**人口和功能布局,****中心**建成承载新增产业和人口的主要空间载体。
1、中心**规划用途分区
中心**将城镇发展区细化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战略预留区等二级规划分区。各类规划分区内用地鼓励混合使用,提高用地复合性,可在下层次国土空间规划中结合发展需要,优化功能构成和用地空间布局,确定规划用地分类和混合使用规则,进行精细化管理。
2、城市重要控制线
加强重点绿线、重点蓝线、重点紫线、重点黄线、重点橙线、道路红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划定和管控。城市重要控制线的调整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规划
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重点推进天明**侧美术院、****博物馆、****中心、**高中等项目建设,着力完善**功能和品质。
重要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S314**至力洋段工程、城逐线前洋至黄坛段公路工程,加强东西向城市交通建设,提高次支路网密度。围绕市域轨道**站点完善接驳设施,推动轨道站点地上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学前路延伸段**、**南路拓宽改造、回浦路东延工程等骨架干道,完善中心**路网建设。****处理厂、**220****电站、**跃龙综合环卫中转站等项目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十三、规划实施保障
1、规划传导落实
健**土空间规划传导体系。科学划定规划编制单元,高质量推进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编制,确保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地落实。下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当依据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修改,不得突破上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约束性指标。
2、规划实施保障
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形成覆盖全域、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纳入省、市“一张图”。按照定期体检和五年一评估的要求,实施规划日常动态维护,将规划实施情况及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推动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实时更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全生命周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