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仁寿新配气站建设工程
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 |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915********3768220 | 建设单位法人:陈学忠 |
余义正 |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省**市天府新区 |
**市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华阳大道四段8号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搬迁**新配气站建设工程 | 项目代码:|
建设性质: | |
2021版本:147-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线(不含城市天然气管线;不含城镇燃气管线;不含企业厂区内管道) |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G5720-G5720-陆地管道运输 |
建设地点: | **省**市仁** **省**市仁**珠嘉镇 |
经度:104.20881,104.20049 纬度: 30.03383,30.03436 | ****机关:****环境局 |
环评批复时间: | 2023-05-10 |
眉市环建仁〔2023〕4号 |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无 |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 3414 |
35 | 运营单位名称:**** |
915********3768220 |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公司 |
915********250765K | 验收监测单位:四****研究院 |
125********714545W | 竣工时间:2024-05-16 |
调试结束时间: | |
2024-12-05 |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2025-01-02 |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 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平台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规模
搬迁并****新配气站及放空区一座,设计规模为70×104m3/d,设计压力为4.0MPa,征地面积共计5897.4m3;改线段线路设计规模25×104m3/d,设计压力4.0MPa,管径D168.3×6,管材为L360无缝钢管,长度约1073m;配套防腐、自动控制、通信、供配电、给排水及消防、热工、总图及土建、建筑结构等公用工程。 | 实际建设情况: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与环评一致,搬迁并****新配气站及放空区一座,设计规模为70×104m3/d,设计压力为4.0MPa,征地面积共计5897.4m3;改线段线路设计规模25×104m3/d,设计压力4.0MPa,管径D168.3×6,管材为L360无缝钢管,长度约1073m;配套防腐、自动控制、通信、供配电、给排水及消防、热工、总图及土建、建筑结构等公用工程。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生产工艺
管线运营期工艺:本项目运营期天然气在管线中封闭运行;站场工程运营期工艺:迁建**新配气站接收威青线珠仁支线来气,进站经过滤除尘后,调压至1.4~1.6MPa,一部分天然气经计量****工业园区一路),一部分天然气经计量后调压至 0.4MPa后输往恒烨燃气(**一路)。 | 实际建设情况:管线运营期工艺:本项目运营期天然气在管线中封闭运行;站场工程运营期工艺:迁建**新配气站接收威青线珠仁支线来气,进站经过滤除尘后,调压至1.4~1.6MPa,一部分天然气经计量****工业园区一路),一部分天然气经计量后调压至 0.4MPa后输往恒烨燃气(**一路)。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施工期生态影响:本项目管道施工按照“边开挖边复垦”的原则,本项目施工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1)耕地保护和恢复措施①严格控制土地占用A.对占地合理规划,严格限制占地面积;堆管场等临时占地按照用地范围线施工,不得超出用地范围的要求;B.按设计标准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面积,不得超过作业标准规定,并尽量沿道路纵向平行布设,以减少土壤扰动和地表植被破坏,减少裸地和土方暴露面积;C.施工作业尽量利用原有公路,杜绝车辆乱碾乱轧的情况发生,不随意开设便道;管线尽量沿公路两侧平行布置,便于施工及运营期检修维护。②土地肥力保护措施A.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对于绿化区土壤,按照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减少因施工生土上翻,表土层养分损失。同时,避免间断覆土造成的土层不坚实形成的水土流失等问题。B.表土剥离及存放。剥离出来的表土需要妥善存放。为了保持土壤结构、避免土壤板结,应避免雨天剥离、搬运和堆存表土。若表土堆存过程中遇降雨,则需要用防雨布遮挡堆存表土,防止水土流失,带走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C.对管沟回填后多余的土全部摊铺到管段所在的作业带内,并使管沟与周围自然地表形成平滑过渡,不得形成汇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管线所经地段的原始地表存在局部凹地时,若有集水的可能,需采用管沟多余土或借土填高以防地表水汇集。对敷设在较平坦地段的管道,应在地貌恢复后使管沟与附近地表自然过渡,回填土与周围地表坡向保持一致,严禁在管沟两侧有集水环境存在。D.管线施工中挖填方尽量实现自身平衡,土壤堆存时采取水保措施,减少水土流失。E.为防止管道焊接产生的废焊渣污染土壤,本次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在管道焊接时焊缝下铺耐高温的挡板,对产生的废焊渣和废焊条全部收集。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回收全部的废焊接材料,防止遗留到土壤中污染土壤环境。③耕地保护: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管道开挖应尽量避开植物物种播种生长季、收获期,根据沿线农田作物栽种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和时间,并按照“边开挖边复垦”的原则,在每段管道敷设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④迹地恢复: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称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建立土地复垦质量控制制度,遵守土地复垦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保护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首先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用于被损毁土地的复垦。在恢复期,应对土壤进行熟化和培肥,落实耕地质量调查及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直至恢复到原来的生产力水平。(2)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措施: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以及其对植被所带来的影响,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避免、减缓或补偿植被影响的防护及生态恢复措施,将施工对植被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植物群落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植被影响的避免:线路尽量绕避覆盖度较高的森林植被,以减少森林植被面积丧失,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植被不可逆影响。②植被影响的消减:A、尽量减少临时用地的占用项目施工临时占地尽量不占或少占林地,不设施工伴行道路,临时占地宽度、面积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工程施工依托就近的民房、院坝等,不设置临时施工营地,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因征用土地而对植被和土地造成影响或破坏。B、优化施工组织形式:施工过程中,对开挖地段的植被及表土就近保存、培植。③植被影响的补偿。④植被的恢复:a边开挖边复垦原则。本项目管线分段施工,每段管道敷设完毕后应及时对该段管线进行生态恢复。b因地制宜原则。对造林种草地类进行立地条件分析,布置合适的林草种类,并重点做好原为荒地、林草地的工程建设区的植被恢复工作。c择优选择原则。主要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和已经适生的引进树草种等。d绿化美化与水土流失治理相结合的原则。e保障管道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管道保护有关条例,管道中心线左右5m范围内不得种植深根植物。管道施工作业带和堆管场临时占地中,除占地前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水田的外,其余占地在植被恢复时应因地制宜,种植浅根性的灌草植被。B、施工期要按照森林土壤剖面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即最上层是地被物层,往下依次是腐殖质层、淋溶层、母质层,减少因施工对立地条件的影响。C、植物种类选择:a.植被恢复物种选择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为主;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可塑性强的植物;选用一定量的当地先锋树种,突出地方特色;树种选择应与当地林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相结合,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生态建设的需要。(3)动物的保护措施:①优化选址、选线,尽可能地保护现存植被。施工前期,项目在选址、选线时尽量避开林地,尽可能的不破坏区域森林植被。施工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尽可能地减少施工过程所造成的植被破坏,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植被环境。②优化施工作业程序,禁止夜间作业,避免灯光、噪声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在经过林区进行施工时,建设单位须提前采取驱赶措施,要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在林区内的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施工工期尽量避开生物的繁殖期,尤其是避开鸟类的繁殖季节,同时避免早晚鸟类活动的时间进行施工。③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保护力度进入施工期。施工过程中张贴动植物保护告示或设置警示牌:禁止施工人员破坏作业区外林、灌、草,禁止干扰施工作业带(区)外的生态环境;禁止干扰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如追逐、惊吓、捕杀、掏窝、拔巢等;制定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应立即按照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采取保护措施。④进行植被恢复,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工程中造成的植被破坏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损失,仅靠生物群落的进展演替进程太慢。因此,施工结束后,立即开展植被恢复,营造野生动物生境,恢复野生动物**。(4)水生生态保护措施:①在管道穿越沟渠时,应尽量选在枯水季节,土石方严禁堆积在河道,施工结束后要尽快恢复河道的畅通;②合理安排施工期,尽量避开鱼类产卵季节;③按设计标准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面积,不得超过作业标准规定;④水域附近施工时,禁止非施工需要扰动水体,避免污染水质,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⑤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和管理,禁止捕捞鱼类各种水生生物。(5)水土保持措施:本项目主体设计和施工单位应认真执行相关的水土保持设计措施和落实水保部门的要求,做好本项目水土保持工作。(6)工程和施工人员环境教育在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进场**行环境教育。 施工期污染影响:1、废气:(1)施工场地定时洒水降尘、湿法作业、加强施工管理。(2)对使用频繁的道路路面进行洒水处理,以减少路面沙尘的扬起,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区域,应低速行驶;加强进出施工场区道路的维护,避免运输道路的损坏造成运输车辆颠簸,从而产生扬尘。(3)在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化管理,统一堆放材料,搬运时轻举轻放,减少扬尘产生。(4)管沟土方开挖、调运、装卸、回填等极易产生扬尘的施工环节尽量避免在大风干燥季节实施;车辆装卸应尽量降低操作高度,粉粒物料严禁抛洒。(5)保持运输车辆完好,不过满装载,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线抛洒,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6)管道焊接过程中应在开阔空间完成,使用优质环保焊条。(7)施工场区不宜使用油耗高、效率低、废气排放严重的施工机械,对燃油设备要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对工程运输车辆要求尾气达标排放。(8)管道开挖土石方沿线堆放,可采用防尘网覆盖,每天对表土采取洒水、覆盖措施,使其保持一定量的含水率,土石方待管道敷设完毕后应及时回填,尽量缩短其堆存时间,从而减少扬尘产生量。2、废水:(1)本工程施工人员的食宿主要通过租用当地民房、旅社等解决,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沿线周边农户旱厕收集处理后用作农田施肥,不外排。(2)本项目管道试压采用的是无腐蚀性的清洁水进行试压,其污染物主要为少量SS,通过设置适度规模的简易沉淀池,沉淀后用于农(林)灌或洒水降尘,试压废水禁止排入水环境功能要求高、具有饮用水功能的地表水体。(3)工程穿越河流、沟渠等水体时,应避开雨季进行施工,并采用混凝土稳管的方法进行开挖,必要时采取围堰导流开挖:即用围堰将河槽中河流截断一半,利用另一半作为导流沟,待一端管道组装回填结束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开挖沟渠的另一侧。管道入沟后,覆土复原,及时恢复沟渠原貌;施工结束后,对沟渠内可能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和土方进行清理。在穿越沟渠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的管理,严禁在沟渠范围内设置营地,严禁施工废料和生活污水排入沟渠中,严禁在沟渠两侧内给施工机械加油或存放油品储罐,严禁在沟渠内清洗施工机具、倾倒废水。(4)管理措施。3、噪声:(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并加强对设备的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非正常工作而产生高噪声污染。(2)合理布局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强度,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尽可能将施工机械安排在靠近公路一侧,以远离声环境敏感点。(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若因特殊状况需要连续施工的,应向环保部门申请,批准后才能根据规定夜间施工。同时在施工前做好施工告知工作,并在现场张贴施工告示。(4)项目区域内的部分现有道路将在项目施工期用于运输施工物资,应注意合理安排施工物料的运输时间。在途经附近居民点路段,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5)施工过程与周围居民做好沟通工作,减少对敏感地点的影响,防止发生噪声扰民现象。(6)在施工招投标时,将减低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施工操作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如佩戴耳塞等。4、固体废物:(1)项目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开挖的土石方及时进行回填,减少土石方的临时堆存时间;土石方挖填和调运过程中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和抑尘工作。(2)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场地内产生的施工废料进行集中收集,废焊条、废包装材料、废金属收集后回收利用;清管产生的少量铁屑,统一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禁止乱堆乱放,禁止随意倾倒。(3)及时清扫施工道路积尘和散落的弃渣,维护城市环境卫生。(4)管道施工沿线生活垃圾主要为少量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在施工沿线设置小型移动式垃圾收集箱,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禁止生活垃圾乱丢乱弃。 运营期生态影响:管道应加强巡线人员的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禁止巡线人员对管线沿线植被、动物的滥伐、滥捕,禁止乱扔垃圾,禁止破坏和随意践踏已恢复或正在恢复中的植被。运营管理方应依据《中华人民**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增加保护区内管线的巡线频次,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防止林区火灾发生,杜绝破坏林区生态系统的事故发生。 运营期污染影响:1、废水:管线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因此无需额外的废水污染防治措施。配气站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5m3)收集后用作农肥,清管、检修废水排入污水池(5m3)中,****处理厂处置。2、废气:本项目所有放空废气经放空系统燃烧后排放,本项目输送天然气不含H2S,天然气燃烧后主要为CO、H2O及少量NO2。非正常工况放空时间短,频率低,加之扩散条件好,放空废气不会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明显影响。3、噪声:在设备选型时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尽量采用设备减振、控制气流速度、减少管线弯头等措施降低站场噪声。4、固体废物:本项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项目站场运营期产生的设备检修废渣,分类收集后定期交环****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生活垃圾、检修废渣均为一般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可行。 | 实际建设情况:施工期生态影响:已落实。已采取耕地保护和恢复措施、植被、动物的保护与恢复措施、水生生态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和施工人员管理措施。施工临时用地工程结束后对沿线地表植被及时进行了恢复,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了水土保持相关的防护工作,并清理恢复原土地功能。 施工期污染影响:1、废气:已落实。(1)施工场地已定时洒水降尘、湿法作业、加强施工管理。(2)已对使用频繁的道路路面进行洒水处理,以减少路面沙尘的扬起,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区域,应低速行驶;已加强进出施工场区道路的维护,避免运输道路的损坏造成运输车辆颠簸,从而产生扬尘。(3)在施工现场已进行合理化管理,已统一堆放材料,搬运时轻举轻放,减少扬尘产生。(4)管沟土方开挖、调运、装卸、回填等极易产生扬尘的施工环节已尽量避免在大风干燥季节实施;车辆装卸已尽量降低操作高度,粉粒物料严禁抛洒。(5)已保持运输车辆完好,不过满装载,已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线抛洒,已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6)管道焊接过程中已在开阔空间完成,使用优质环保焊条。(7)施工场区未使用油耗高、效率低、废气排放严重的施工机械,对燃油设备要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对工程运输车辆要求尾气达标排放。(8)管道开挖土石方已沿线堆放,已采用防尘网覆盖,每天对表土已采取洒水、覆盖措施,使其保持一定量的含水率,土石方待管道敷设完毕后已及时回填。2、废水:已落实。(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沿线周边农户旱厕收集处理后用作农田施肥,不外排。(2)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已设置临时沉淀池进行处理,废水均用于混凝土搅拌、场地洒水等,严格按照综合利用、节约水**的原则进行全部回用,不外排。(3)工程穿越河流、沟渠等水体时,已避开雨季进行施工,并采用混凝土稳管的方法进行开挖,必要时已采取围堰导流开挖:即用围堰将河槽中河流截断一半,利用另一半作为导流沟,待一端管道组装回填结束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开挖沟渠的另一侧。管道入沟后,覆土复原,及时恢复沟渠原貌;施工结束后,已对沟渠内可能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和土方进行清理。在穿越沟渠施工过程中,****施工队伍的管理,严禁在沟渠范围内设置营地,已严禁施工废料和生活污水排入沟渠中,已严禁在沟渠两侧内给施工机械加油或存放油品储罐,已严禁在沟渠内清洗施工机具、倾倒废水。(4)管理措施:已开展施工场所和施工驻地的环境保护教育,已让施工人员理解水**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临近自然水体附近施工时,已制定合理的施工程序,高效组织施工作业,加强施工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已严格检查施工机械,施工材料不能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已通过科学合理、高效严格的施工管理,有助于减少施工期对周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3、噪声:已落实。①合理布局施工场地,施工机械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定期保养和维护施工机械设备,使其处于正常运行状况,并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设备。②本项目在施工期间未进行过夜间(晚22:00至次日6:00)施工,对周边单位及居民住户未造成不良影响。③已注意合理安排施工物料的运输时间。已在途经附近居民点路段,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④施工过程与周围居民已做好沟通工作,减少对敏感地点的影响,防止发生噪声扰民现象。⑤在施工招投标时,已将减低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施工操作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已按劳动卫生标准控制工作时间,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如佩戴耳塞等。4、固体废物:已落实。(1)开挖的土石方已及时进行回填;土石方挖填和调运过程中已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和抑尘工作。(2)施工结束后,已对施工场地内产生的施工废料进行集中收集,已对废焊条、废包装材料、废金属收集后回收利用;清管产生的少量铁屑,已统一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已禁止乱堆乱放,禁止随意倾倒。(3)已及时清扫施工道路积尘和散落的弃渣,维护城市环境卫生。(4)已在施工沿线设置小型移动式垃圾收集箱,已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禁止生活垃圾乱丢乱弃。 运营期生态影响:已落实。已加强巡线人员的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禁止巡线人员对管线沿线植被、动物的滥伐、滥捕,禁止乱扔垃圾,禁止破坏和随意践踏已恢复或正在恢复中的植被。运营管理方已应依据《中华人民**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增加保护区内管线的巡线频次,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防止林区火灾发生,杜绝破坏林区生态系统的事故发生。 运营期污染影响:1、废水:本项目已建设1个容积为5m3的化粪池、1个容积为5m3的污水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后用作农肥。项目运行期为无人值守站,无生活污水产生。运营期清管、检修废水量非常少,收集于污水池,****处理厂处置,不外排。2、废气:根据监测结果可知,项目配气站运营期产生的非甲烷总烃,厂界无组织排放浓度均可满足《**省固定污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 51/2377-2017)表5中非甲烷总烃(VOCs)的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标准,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较小。3、噪声:①项目选取低噪设备,采用消声降噪、距离衰减等措施。②定期检查维护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加强职工环保意识教育,提倡文明生产,防止人为噪声。③加强进出车辆管理,进入项目区低速行驶,禁止鸣笛。根据监测结果表明,项目运营期配气站厂界噪声及设备噪声等源强经墙体阻隔、距离衰减及绿化吸收后,项目区厂界噪声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项目运营期噪声在项目区厂界即可达标排放,对周边环境及敏感点影响较小。4、固体废物:本项目运营过程**场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当地环卫部门处置,实际无生活垃圾产生。项目站场运营期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设备检修产生的废渣,统一在每年检修时清除,每年检修1次,约产生废渣0.01t,分类收集后定期交环****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其他
/ | 实际建设情况:/ |
无 |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3、污染物排放量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施工期临时沉淀池 | 无 |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已设置临时沉淀池进行处理,废水均用于混凝土搅拌、场地洒水等,严格按照综合利用、节约水**的原则进行全部回用,不外排。 | 无 | |
2 | 化粪池 | 无 |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后用作农肥。 | 无 | |
3 | 污水池 | 无 | 运营期清管、检修废水量非常少,收集于污水池,****处理厂处置,不外排。 | 无 |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1 | 站场放空系统1套(DN150,H20m)点火放空 | / | 站场放空系统1套(DN150,H20m)点火放空 | 运营期非正常工况废气主要有清管、检修废气和系统超压废气等, 均通过新设放空系统 1 套(DN150,H20m)点火放空。本项目清管、检 修时排放的天然气约为 20Nm3 /次,检修作业每年 1 次,清管作业每年 1 次。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1 | 输气管道全线采用埋地敷设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 输气管道全线采用埋地敷设 | / | |
2 | 低噪声设备、设备减振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 项目设备运行噪声通过采用低噪型设备、合理布置、设备减振、距离衰减及绿化吸收。 | 本次竣工验收调查委托四****研究院对站场进行了连续2天场界噪声监测。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1 | 按照报告表要求,落实好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厂区做好防渗、防漏措施,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等污染行为,做好厂内污水池的防渗工作,制定应急响应预案,防止地下水被污染。 | 已落实好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厂区做好防渗、防漏措施,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等污染行为,做好厂内污水池的防渗工作,制定应急响应预案,防止地下水被污染。 |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1 | 1、施工期固体废物:(1)项目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开挖的土石方及时进行回填,减少土石方的临时堆存时间;土石方挖填和调运过程中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和抑尘工作。(2)施工结束后,应对施工场地内产生的施工废料进行集中收集,废焊条、废包装材料、废金属收集后回收利用;清管产生的少量铁屑,统一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禁止乱堆乱放,禁止随意倾倒。(3)及时清扫施工道路积尘和散落的弃渣,维护城市环境卫生。(4)管道施工沿线生活垃圾主要为少量果皮纸屑和烟头等,在施工沿线设置小型移动式垃圾收集箱,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禁止生活垃圾乱丢乱弃。2、运营期固体废物:本项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项目站场运营期产生的设备检修废渣,分类收集后定期交环****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生活垃圾、检修废渣均为一般固体废物,处理方法可行。 | 1、施工期固体废物:已落实。(1)开挖的土石方已及时进行回填;土石方挖填和调运过程中已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和抑尘工作。(2)施工结束后,已对施工场地内产生的施工废料进行集中收集,已对废焊条、废包装材料、废金属收集后回收利用;清管产生的少量铁屑,已统一收集后交环卫部门处理。已禁止乱堆乱放,禁止随意倾倒。(3)已及时清扫施工道路积尘和散落的弃渣,维护城市环境卫生。(4)已在施工沿线设置小型移动式垃圾收集箱,已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禁止生活垃圾乱丢乱弃。2、运营期固体废物:本项目运营过程**场产生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当地环卫部门处置,实际无生活垃圾产生。项目站场运营期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设备检修产生的废渣,统一在每年检修时清除,每年检修1次,约产生废渣0.01t,分类收集后定期交环****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1 | 1、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本项目管道施工按照“边开挖边复垦”的原则,本项目施工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1)耕地保护和恢复措施①严格控制土地占用A.对占地合理规划,严格限制占地面积;堆管场等临时占地按照用地范围线施工,不得超出用地范围的要求;B.按设计标准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面积,不得超过作业标准规定,并尽量沿道路纵向平行布设,以减少土壤扰动和地表植被破坏,减少裸地和土方暴露面积;C.施工作业尽量利用原有公路,杜绝车辆乱碾乱轧的情况发生,不随意开设便道;管线尽量沿公路两侧平行布置,便于施工及运营期检修维护。②土地肥力保护措施A.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对于绿化区土壤,按照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减少因施工生土上翻,表土层养分损失。同时,避免间断覆土造成的土层不坚实形成的水土流失等问题。B.表土剥离及存放。剥离出来的表土需要妥善存放。为了保持土壤结构、避免土壤板结,应避免雨天剥离、搬运和堆存表土。若表土堆存过程中遇降雨,则需要用防雨布遮挡堆存表土,防止水土流失,带走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C.对管沟回填后多余的土全部摊铺到管段所在的作业带内,并使管沟与周围自然地表形成平滑过渡,不得形成汇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管线所经地段的原始地表存在局部凹地时,若有集水的可能,需采用管沟多余土或借土填高以防地表水汇集。对敷设在较平坦地段的管道,应在地貌恢复后使管沟与附近地表自然过渡,回填土与周围地表坡向保持一致,严禁在管沟两侧有集水环境存在。D.管线施工中挖填方尽量实现自身平衡,土壤堆存时采取水保措施,减少水土流失。E.为防止管道焊接产生的废焊渣污染土壤,本次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在管道焊接时焊缝下铺耐高温的挡板,对产生的废焊渣和废焊条全部收集。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回收全部的废焊接材料,防止遗留到土壤中污染土壤环境。③耕地保护: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管道开挖应尽量避开植物物种播种生长季、收获期,根据沿线农田作物栽种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和时间,并按照“边开挖边复垦”的原则,在每段管道敷设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④迹地恢复: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称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建立土地复垦质量控制制度,遵守土地复垦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保护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首先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用于被损毁土地的复垦。在恢复期,应对土壤进行熟化和培肥,落实耕地质量调查及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直至恢复到原来的生产力水平。(2)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措施: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以及其对植被所带来的影响,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避免、减缓或补偿植被影响的防护及生态恢复措施,将施工对植被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植物群落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植被影响的避免:线路尽量绕避覆盖度较高的森林植被,以减少森林植被面积丧失,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植被不可逆影响。②植被影响的消减:A、尽量减少临时用地的占用项目施工临时占地尽量不占或少占林地,不设施工伴行道路,临时占地宽度、面积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工程施工依托就近的民房、院坝等,不设置临时施工营地,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因征用土地而对植被和土地造成影响或破坏。B、优化施工组织形式:施工过程中,对开挖地段的植被及表土就近保存、培植。③植被影响的补偿。④植被的恢复:a边开挖边复垦原则。本项目管线分段施工,每段管道敷设完毕后应及时对该段管线进行生态恢复。b因地制宜原则。对造林种草地类进行立地条件分析,布置合适的林草种类,并重点做好原为荒地、林草地的工程建设区的植被恢复工作。c择优选择原则。主要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和已经适生的引进树草种等。d绿化美化与水土流失治理相结合的原则。e保障管道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管道保护有关条例,管道中心线左右5m范围内不得种植深根植物。管道施工作业带和堆管场临时占地中,除占地前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水田的外,其余占地在植被恢复时应因地制宜,种植浅根性的灌草植被。B、施工期要按照森林土壤剖面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即最上层是地被物层,往下依次是腐殖质层、淋溶层、母质层,减少因施工对立地条件的影响。C、植物种类选择:a.植被恢复物种选择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为主;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可塑性强的植物;选用一定量的当地先锋树种,突出地方特色;树种选择应与当地林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相结合,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生态建设的需要。(3)动物的保护措施:①优化选址、选线,尽可能地保护现存植被。施工前期,项目在选址、选线时尽量避开林地,尽可能的不破坏区域森林植被。施工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尽可能地减少施工过程所造成的植被破坏,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植被环境。②优化施工作业程序,禁止夜间作业,避免灯光、噪声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在经过林区进行施工时,建设单位须提前采取驱赶措施,要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在林区内的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施工工期尽量避开生物的繁殖期,尤其是避开鸟类的繁殖季节,同时避免早晚鸟类活动的时间进行施工。③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保护力度进入施工期。施工过程中张贴动植物保护告示或设置警示牌:禁止施工人员破坏作业区外林、灌、草,禁止干扰施工作业带(区)外的生态环境;禁止干扰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如追逐、惊吓、捕杀、掏窝、拔巢等;制定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应立即按照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采取保护措施。④进行植被恢复,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工程中造成的植被破坏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损失,仅靠生物群落的进展演替进程太慢。因此,施工结束后,立即开展植被恢复,营造野生动物生境,恢复野生动物**。(4)水生生态保护措施:①在管道穿越沟渠时,应尽量选在枯水季节,土石方严禁堆积在河道,施工结束后要尽快恢复河道的畅通;②合理安排施工期,尽量避开鱼类产卵季节;③按设计标准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面积,不得超过作业标准规定;④水域附近施工时,禁止非施工需要扰动水体,避免污染水质,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⑤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和管理,禁止捕捞鱼类各种水生生物。(5)水土保持措施:本项目主体设计和施工单位应认真执行相关的水土保持设计措施和落实水保部门的要求,做好本项目水土保持工作。(6)工程和施工人员环境教育在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进场**行环境教育。 2、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管道应加强巡线人员的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禁止巡线人员对管线沿线植被、动物的滥伐、滥捕,禁止乱扔垃圾,禁止破坏和随意践踏已恢复或正在恢复中的植被。运营管理方应依据《中华人民**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增加保护区内管线的巡线频次,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防止林区火灾发生,杜绝破坏林区生态系统的事故发生。 | 1、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已落实。已采取耕地保护和恢复措施、植被、动物的保护与恢复措施、水生生态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和施工人员管理措施。施工临时用地工程结束后对沿线地表植被及时进行了恢复,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了水土保持相关的防护工作,并清理恢复原土地功能。 2、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已落实。已加强巡线人员的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禁止巡线人员对管线沿线植被、动物的滥伐、滥捕,禁止乱扔垃圾,禁止破坏和随意践踏已恢复或正在恢复中的植被。运营管理方已应依据《中华人民**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增加保护区内管线的巡线频次,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防止林区火灾发生,杜绝破坏林区生态系统的事故发生。 |
表7 风险设施
1 | 设置标识标牌、 应急预案。 | 管线沿线设置标志桩和警示牌、编制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 |
2 | 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并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保障应急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站内设置好可燃气体泄漏检测装置,确保环境安全。 | 已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并强化了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保障应急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站内已设置好可燃气体泄漏检测装置,确保环境安全。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环保搬迁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区域削减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1、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本项目管道施工按照“边开挖边复垦”的原则,本项目施工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1)耕地保护和恢复措施①严格控制土地占用A.对占地合理规划,严格限制占地面积;堆管场等临时占地按照用地范围线施工,不得超出用地范围的要求;B.按设计标准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面积,不得超过作业标准规定,并尽量沿道路纵向平行布设,以减少土壤扰动和地表植被破坏,减少裸地和土方暴露面积;C.施工作业尽量利用原有公路,杜绝车辆乱碾乱轧的情况发生,不随意开设便道;管线尽量沿公路两侧平行布置,便于施工及运营期检修维护。②土地肥力保护措施A.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对于绿化区土壤,按照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减少因施工生土上翻,表土层养分损失。同时,避免间断覆土造成的土层不坚实形成的水土流失等问题。B.表土剥离及存放。剥离出来的表土需要妥善存放。为了保持土壤结构、避免土壤板结,应避免雨天剥离、搬运和堆存表土。若表土堆存过程中遇降雨,则需要用防雨布遮挡堆存表土,防止水土流失,带走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土壤肥力下降。C.对管沟回填后多余的土全部摊铺到管段所在的作业带内,并使管沟与周围自然地表形成平滑过渡,不得形成汇水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管线所经地段的原始地表存在局部凹地时,若有集水的可能,需采用管沟多余土或借土填高以防地表水汇集。对敷设在较平坦地段的管道,应在地貌恢复后使管沟与附近地表自然过渡,回填土与周围地表坡向保持一致,严禁在管沟两侧有集水环境存在。D.管线施工中挖填方尽量实现自身平衡,土壤堆存时采取水保措施,减少水土流失。E.为防止管道焊接产生的废焊渣污染土壤,本次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在管道焊接时焊缝下铺耐高温的挡板,对产生的废焊渣和废焊条全部收集。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回收全部的废焊接材料,防止遗留到土壤中污染土壤环境。③耕地保护: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季节、时间管道开挖应尽量避开植物物种播种生长季、收获期,根据沿线农田作物栽种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和时间,并按照“边开挖边复垦”的原则,在每段管道敷设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④迹地恢复: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称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建立土地复垦质量控制制度,遵守土地复垦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保护土壤质量与生态环境,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首先对拟损毁的耕地、林地进行表土剥离,剥离的表土用于被损毁土地的复垦。在恢复期,应对土壤进行熟化和培肥,落实耕地质量调查及监测工作,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直至恢复到原来的生产力水平。(2)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措施: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的不同以及其对植被所带来的影响,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避免、减缓或补偿植被影响的防护及生态恢复措施,将施工对植被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植物群落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①植被影响的避免:线路尽量绕避覆盖度较高的森林植被,以减少森林植被面积丧失,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植被不可逆影响。②植被影响的消减:A、尽量减少临时用地的占用项目施工临时占地尽量不占或少占林地,不设施工伴行道路,临时占地宽度、面积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工程施工依托就近的民房、院坝等,不设置临时施工营地,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因征用土地而对植被和土地造成影响或破坏。B、优化施工组织形式:施工过程中,对开挖地段的植被及表土就近保存、培植。③植被影响的补偿。④植被的恢复:a边开挖边复垦原则。本项目管线分段施工,每段管道敷设完毕后应及时对该段管线进行生态恢复。b因地制宜原则。对造林种草地类进行立地条件分析,布置合适的林草种类,并重点做好原为荒地、林草地的工程建设区的植被恢复工作。c择优选择原则。主要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和已经适生的引进树草种等。d绿化美化与水土流失治理相结合的原则。e保障管道安全的原则。严格执行管道保护有关条例,管道中心线左右5m范围内不得种植深根植物。管道施工作业带和堆管场临时占地中,除占地前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水田的外,其余占地在植被恢复时应因地制宜,种植浅根性的灌草植被。B、施工期要按照森林土壤剖面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即最上层是地被物层,往下依次是腐殖质层、淋溶层、母质层,减少因施工对立地条件的影响。C、植物种类选择:a.植被恢复物种选择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为主;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抗逆性强、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可塑性强的植物;选用一定量的当地先锋树种,突出地方特色;树种选择应与当地林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相结合,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生态建设的需要。(3)动物的保护措施:①优化选址、选线,尽可能地保护现存植被。施工前期,项目在选址、选线时尽量避开林地,尽可能的不破坏区域森林植被。施工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尽可能地减少施工过程所造成的植被破坏,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植被环境。②优化施工作业程序,禁止夜间作业,避免灯光、噪声对夜间动物活动的惊扰;在经过林区进行施工时,建设单位须提前采取驱赶措施,要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在林区内的施工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施工工期尽量避开生物的繁殖期,尤其是避开鸟类的繁殖季节,同时避免早晚鸟类活动的时间进行施工。③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保护力度进入施工期。施工过程中张贴动植物保护告示或设置警示牌:禁止施工人员破坏作业区外林、灌、草,禁止干扰施工作业带(区)外的生态环境;禁止干扰野生动物及其生境,如追逐、惊吓、捕杀、掏窝、拔巢等;制定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应立即按照野生动植物保护方案采取保护措施。④进行植被恢复,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工程中造成的植被破坏及野生动物栖息地损失,仅靠生物群落的进展演替进程太慢。因此,施工结束后,立即开展植被恢复,营造野生动物生境,恢复野生动物**。(4)水生生态保护措施:①在管道穿越沟渠时,应尽量选在枯水季节,土石方严禁堆积在河道,施工结束后要尽快恢复河道的畅通;②合理安排施工期,尽量避开鱼类产卵季节;③按设计标准规定,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面积,不得超过作业标准规定;④水域附近施工时,禁止非施工需要扰动水体,避免污染水质,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⑤加强对施工人员教育和管理,禁止捕捞鱼类各种水生生物。(5)水土保持措施:本项目主体设计和施工单位应认真执行相关的水土保持设计措施和落实水保部门的要求,做好本项目水土保持工作。(6)工程和施工人员环境教育在工程管理和施工人员进场**行环境教育。 2、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管道应加强巡线人员的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禁止巡线人员对管线沿线植被、动物的滥伐、滥捕,禁止乱扔垃圾,禁止破坏和随意践踏已恢复或正在恢复中的植被。运营管理方应依据《中华人民**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增加保护区内管线的巡线频次,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防止林区火灾发生,杜绝破坏林区生态系统的事故发生。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1、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已落实。已采取耕地保护和恢复措施、植被、动物的保护与恢复措施、水生生态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工程和施工人员管理措施。施工临时用地工程结束后对沿线地表植被及时进行了恢复,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了水土保持相关的防护工作,并清理恢复原土地功能。 2、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已落实。已加强巡线人员的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禁止巡线人员对管线沿线植被、动物的滥伐、滥捕,禁止乱扔垃圾,禁止破坏和随意践踏已恢复或正在恢复中的植被。运营管理方已应依据《中华人民**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增加保护区内管线的巡线频次,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防止林区火灾发生,杜绝破坏林区生态系统的事故发生。 |
/ |
功能置换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其他
无 |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无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 |
/ |
/ |
/ |
/ |
/ |
7、验收结论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
验收结论 | 合格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