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5年1月8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5年1月8日-2025年1月14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794
传 真:****651
电子邮箱:xmssthjj_hpc@xm.****.cn
通信地址:****小学路158****环境局环评处
邮政编码:361001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新机场余砂上砂平台工程 | **市**区大嶝岛新机场东南侧、小嶝岛南侧海域 | **** | **市政****公司 | **新机场余砂上****门市**区大嶝岛新机场东南侧、小嶝岛南侧海域,建设2个15000DWT临时上砂平台,每个泊位长180m,平台停靠水域宽度46 m,平台后方通过引桥接岸并配套临时堆场(临时堆场不在本次评价范围)。本项目上砂平台设计总通过能力2400万吨/年,拟出运海砂2000万吨/年,临时上砂平台使用期3年。总运出余砂为2700万方(约6000万吨)。项目用海面积为3.6819hm2,计划施工期为6个月,总投资8000.00万元,环保投资为118.3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1.48%。 | 1、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水动力及冲淤环境 大嶝周边海域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总体上以往复流为主,局部具有一定旋转流性质。项目建设后,平台桩基群内的流速减弱明显。对周边水域一定范围内的流速、流态有一定影响,流速变化范围主要在西侧平台以东1.5km以西933m东南侧620m、东侧平台以北920m以西南1.2km以东南260m的海域;其他海域的流速流向和总体流态无变化。平台建设后计划使用3年后拆除,拆除后这种水动力影响将消除。 项目建设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引起淤积强度增大,最大淤积为平台桩基群内及东侧平台两侧11~18m、上下游12~91m的水域,淤积强度增大超过5cm/a,但桩基周边的淤积强度的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水动力的调整而逐渐减弱;且所建构筑物计划使用3年后拆除,施工年限短,对周边海域地形所产生的累积影响有限。 (2)海水水质环境 本工程施工期对海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引桥、防撞墩、系船墩桩基在施工和拆除中产生悬浮泥沙对海水水质的影响,项目建设过程中悬浮泥沙入海最大增量浓度大于10mg/L的影响面积为11.72公顷,最大增量浓度大于20mg/L的影响面积为3.43公顷,最大增量浓度大于50mg/L的影响面积为0.63公顷,最大增量浓度大于100mg/L的影响面积为0.06公顷。施工期及运营期生活污水采用移动厕所进行收集,并由吸粪车定期送至大嶝水质净化厂处理;施工期及运营期船舶污水委托海事部门认可的海上污水接收处理单位妥善处置。不存在直接将施工期及运营期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海域的情况,对海域水质产生的影响较小。 (3)项目实施对海洋沉积物影响评价结论 建设项目在引桥、防撞墩、系船墩桩基在施工和拆除中会产生悬浮泥沙进入水体中,主要影响范围在工程区附近,悬沙增量浓度超过10mg/L的影响范围在施工点附近10~160m,其中颗粒较大的悬浮泥沙会直接沉降在施工区附近,形成新的表层沉积物环境,颗粒较小的悬浮泥沙会随海流漂移扩散,并最终在周边海域沉积,覆盖原有的表层沉积物,引起局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的变化。由于工程施工期间,悬浮泥沙来源于所在海域表层沉积物本身,一般情况下悬浮泥沙对沉积物的改变大多是物理性质的改变,对沉积物的化学性质的改变不大,对工程区既有的沉积物环境产生的影响甚微,不会引起海域总体沉降环境质量的变化。因此,项目建设对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很小。 (4)项目实施对海洋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海洋生态影响主要为桩基拔插等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悬浮泥沙散落入海以及占用海域对底栖生物的影响。另外,施工期含油污水排放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本工程桩基占海造成潮下带或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生物量损失34.47kg。施工悬浮泥沙造成损失量鱼卵1.64×105粒,仔稚鱼6.66×103尾,成体2.33 kg,浮游动物15.94kg,浮游植物6.33×1013cells。经计算,本工程造成的海洋生物损失赔偿总金额为9.3万元。 拟**台西侧与**鱼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南线—十八线)相距1.6km,南侧与**鱼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小嶝岛海域)相距0.8 km,****自然保护区(黄厝海区)最近距离约17.3 km。施工入海悬沙主要集中在施工点附近10~160 m;悬浮泥沙入海最大增量浓度大于10mg/L的影响面积为7.60公顷,未涉及**鱼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项目建设对**鱼保护区影响较小。本项目施工悬浮泥沙对海域浮游生物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随着施工结束浮游生物很快就恢复,且附近海域浮游生物较丰,仍可满足**鱼的饵料需求。 本项目距离**珍****自然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中华白海豚)约0.13km,且拟**台西侧与**湾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最近距离约11.4 km。本工程施工噪声传入海域的能量很有限,不会造成对白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直接危害。本工程产生的悬浮泥沙对白海豚的影响非常有限。在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减少悬浮泥沙的产生量,本项目对中华白海豚的影响可接受。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项目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扬尘和施工燃油机械和车辆尾气。本项目选址距离居民等大气环境敏感目标较远,最近的敏感点为距离西侧上砂平台2.9km的国贸**湾﹒皓月天,因此在施工单位采用先围挡及洒水降尘等除尘方式后,本项目施工期扬尘将局限在较小范围内,对周围敏感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施工期施工机械、船舶、车辆会排放燃料废气,主要污染物为NOx、SO2、HC和CO,作业机械使用数量较少,产生的废气量较少,废气经空气扩散稀释后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不大。 运营期:本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来自余砂外运、运输产生的粉尘,道路运输起尘、作业机械的尾气和船舶废气。本项目运营期最大落地浓度为西侧平台输送系统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最大落地浓度为70.61μg/m3,位于西侧平台输送系统161m。建设项目1km范围内无居民等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不敏感。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颗粒物能满足《**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5/323-2018)中的单位周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项目建设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可接受。上砂平台的船舶废气系地面无组织排放源,具有近距离的污染特点,废气的排放对环境空气将产生一定污染影响,但这种影响仅局限在排放点50m 范围内,均发生在上砂平台周边范围内,不会对本项目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污染影响。 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施工期主要噪声污染源为施工机械设备作业噪声,其将对工程区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考虑到本项目工程主体位于海上,本项目周边1k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最近居民区为西侧上砂平台西南侧2.9km的国贸**湾﹒皓月天,主体施工时对敏感目标造成的影响极小。施工过程为短期过程,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将随着施工作业的结束而消失,其噪声影响可接受。 运营期:本工程周边为**机场项目建设用地,无村庄等声环境敏感目标,运营期平台作业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期: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可接受。 运营期: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有装卸产生的固废(砂石)、工作人员和船舶垃圾等。装卸产生的固废(砂石)由专人清扫,可运往后方堆场综合利用;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60kg/d(19.8t/a),日常通过设置于堆场的垃圾收集桶分类收集后,委托地方环卫部门清运处置;船舶生活垃圾由海事部门认可的单位负责接收处置,则运营期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 5、陆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陆域位于**新机场填海形成的陆地,上部植被覆盖度极低,仅零星杂草生长。本项目建设对陆域植被影响极小,且工程施工扬尘对陆域植被的影响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不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占地范围并设置围挡,避免干扰、破坏用地范围外的植被。另外,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原材料和废弃料的处理,对于运输车辆,也要尽量走固定的路线,将影响降低到最小。 ****工会对区域鸟类觅食、栖息生境造成一定时期的短暂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噪声和人为活动对鸟类的惊扰和驱离效应。但鸟类的飞翔、迁移能力较强,一旦环境出现不利其生存的因素,将暂时飞往附近或别处类似生境,对区域鸟类种群数量、结构造成的影响较小,工程施工范围内未发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繁殖区,工程施工对重点保护鸟类和候鸟的繁殖产生的影响很小。水鸟类群之外的其他鸟类类群,****门市沿海区域常见鸟种,这些鸟类在长期的生存演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活习性,对人类活动干扰较不敏感,常见于居民点、林地、农田、水塘、道路等附近,工程建设中施工活动会对其产生惊扰、驱离效应。在加强项目施工期鸟类生态保护措施的前提下,项目建设对鸟类的影响是暂时的、可恢复的,不会造成鸟类种群灭绝、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 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油类物质,危险物质与临界量的比值Q=0.012<1,即本项目可能涉及的危险物质远小于临界量,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I,可开展简单分析。本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存在于施工过程因误操作、碰撞等导致的油品泄漏,可能造成附近海域局部水域污染。数模预测结果表明,本工程施工过程一旦发生施工船舶事故溢油入海,静风、东北和**情况下,油膜有可能影响到周边**鱼保护区、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等。建设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的量小,在加强风险防范措施的情况下,项目的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建议建设单位编制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溢油事故,按照规范装配应急物资和设备,以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以及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 7、主要环保对策措施 (1)水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期应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悬浮泥沙入海量;冲洗废水经过隔油、沉淀处理后循环使用于冲洗和喷洒用水。施工期及运营期生活污水排入化粪池后定期由槽车外运处理,施工期及运营期船舶污水落实上岸接收处置。 (2)海洋生态保护措施 ①在施工期各种作业过程中,应加强泥、沙的散失控制和掉落防范,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科学安排作业程序,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尽量减少施工时间,采取减少泥沙入海量的各种措施,以免造成海水悬浮物含量增加而影**生物生长和繁殖。 ②加强施工期管理,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杜绝人为污染事故发生。 ③加强对施工期含油污水、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施工垃圾和其他固废收集处置的管理,提高废水、固体废物的重复利用率,严格禁止向海洋倾倒各种垃圾与废水等。 ④选择具有良好资质****施工队伍,提高施工人员对**鱼、中华白海豚的保护意识。将环境要求(含对**鱼、中华白海豚的保护要求)列入招标文件。施工单位应制定**鱼、中华白海豚保护措施。 ⑤合理安排工程,尽量避开**鱼等海洋生物繁殖高峰期(6-9月)。 ⑥施工时,应密切注意观察施工船舶周围海域是否有中华白海豚出没,若有,应立即停止施工,注意避让,避免施工船舶机械对中华白海豚造成直接伤害。一旦发现中华白海豚的异常情况,应向主管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保护区主管部门等采取应急救助措施。尽可能避免在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活动季节进行海上施工作业,以减小对中华白海豚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威胁。 ⑦大力宣传保护**鱼、中华白海豚的相关规定和奖惩机制,尤其是对海上作业人员,包括工程作业人员以及船只、快艇驾驶员;进行**鱼保护、中华白海豚保护及救助方面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对**鱼、中华白海豚的关注度及责任感。 ⑧增强对工作人员的环保教育及环保宣传,落实本项目的海洋生态补偿。 (3)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应采取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扬尘,并定期清扫施工场地、运输道路的洒落物,以减轻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的扬尘污染。运输车辆不得满载,需遮掩覆盖运输物。加强施工船舶管理,使其各项性能参数和运行工况均处于最佳状态,使用低硫分的环保燃料,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运营期东西两侧平台装船机上方设置挡风板以及洒水除尘系统;东西两侧输送系统廊道应封闭,项目在泊位上设置一台起重机协助装船,起重机上方设置一套挡风板以及一套洒水除尘系统。 (4)声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作业时间、作业方式,避开休息时间段;优先选用性能良好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快施工进度,尽可能缩短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选购低噪声的装卸机械和运输车辆,加强机械和车辆的保养维修,保持正常运行、正常运转,降低噪声产生量。装卸、起吊设备和运输车辆多是较强噪声级的声污染源。噪声应选用先进的低噪声机械、设备以及车辆,并加强维护。 (5)固废处置措施 施工期及运营期的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统一环卫清运处置。施工产生的少量建筑垃圾,外运处置,杜绝直接抛入施工海域。施工期及运营期的船舶生产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倒入海域,应委托有资质单位接收处理。船舶应对船舶垃圾进行记录,并配套生活垃圾和机械保养固体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对船舶垃圾实施分类收集。 (6)风险防范措施 应确保施工机械设备人员的业务技术符合要求,对可能出现事故溢油的人为原因与自然因素应学习、了解,提高溢油危害的认识及安全运物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监督管理,定期检查维护,防止机械设备燃油“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作业人员均须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并对其进行周边有关水体环境特征、敏感性等的宣传和教育,尽可能减少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发生因施工操作不当而导致水污染的可能。施工监理人应持证上岗,加强现场监控,一旦发生漏油现象,应立即汇报,并协助处理。施工单位及运营单位必须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海事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应急管理,应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工程施工期及运营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事故。现场配备一定数量的应急保障物资:围油栏、轻便储油罐、收油机、油拖网、吸油材料、溢油分散剂、溢油分散剂喷洒装置、防腐防爆型应急卸载泵、个人防护设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