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润新能天津市静海区陈官屯镇100MW风电项目(重大变动)环评公示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 天润新能**市**区陈官屯镇100MW风电项目 (重大变动) | |||||||||||||||||||||||||||||||||||||||||||||||||||||||||||||||||||||||||||||||||||||||||||||||||||||||||||||||||||||||||||||||||||||||||||||||||||||||||||||||||||||||||||||||||||||||||||||||||||||||||||||||||||||||||||||||||||||||||||||
项目代码 | **** | |||||||||||||||||||||||||||||||||||||||||||||||||||||||||||||||||||||||||||||||||||||||||||||||||||||||||||||||||||||||||||||||||||||||||||||||||||||||||||||||||||||||||||||||||||||||||||||||||||||||||||||||||||||||||||||||||||||||||||||
建设单位联系人 | 夏威 | 联系方式 | 138****7778 | |||||||||||||||||||||||||||||||||||||||||||||||||||||||||||||||||||||||||||||||||||||||||||||||||||||||||||||||||||||||||||||||||||||||||||||||||||||||||||||||||||||||||||||||||||||||||||||||||||||||||||||||||||||||||||||||||||||||||||
建设地点 | ** 市 ** 区 陈官屯镇、西翟庄镇 | |||||||||||||||||||||||||||||||||||||||||||||||||||||||||||||||||||||||||||||||||||||||||||||||||||||||||||||||||||||||||||||||||||||||||||||||||||||||||||||||||||||||||||||||||||||||||||||||||||||||||||||||||||||||||||||||||||||||||||||
地理坐标 | F1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10.409秒,北纬38度48分56.523秒) F2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1.473秒,北纬38度48分21.055秒) F4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52.123秒,北纬38度50分5.878秒) F6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28.826秒,北纬38度48分40.400秒) F7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27.927秒,北纬38度49分56.382秒) F8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30.798秒,北纬38度49分36.147秒) F9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53.185秒,北纬38度49分8.121秒) F10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32.178秒,北纬38度49分10.355秒) F11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34.122秒,北纬38度48分49.519秒) F12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55.324秒,北纬38度48分39.395秒) F14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52.746秒,北纬38度48分6.075秒) F15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39.855秒,北纬38度47分40.706秒) F16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3.961秒,北纬38度47分56.461秒) F17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35.930秒,北纬38度47分34.443秒) F18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36.903秒,北纬38度47分22.712秒) 升压站(东经116度57分6.873秒,北纬38度44分36.336秒) | |||||||||||||||||||||||||||||||||||||||||||||||||||||||||||||||||||||||||||||||||||||||||||||||||||||||||||||||||||||||||||||||||||||||||||||||||||||||||||||||||||||||||||||||||||||||||||||||||||||||||||||||||||||||||||||||||||||||||||||
建设项目 行业类别 | 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90陆上风力发电4415;其他风力发电 | 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 | 永久占地30942.1m2;临时占地94327m2 | |||||||||||||||||||||||||||||||||||||||||||||||||||||||||||||||||||||||||||||||||||||||||||||||||||||||||||||||||||||||||||||||||||||||||||||||||||||||||||||||||||||||||||||||||||||||||||||||||||||||||||||||||||||||||||||||||||||||||||
建设性质 | R**(迁建) □改建 □扩建 □技术改造 | 建设项目 申报情形 | □首次申报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R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 |||||||||||||||||||||||||||||||||||||||||||||||||||||||||||||||||||||||||||||||||||||||||||||||||||||||||||||||||||||||||||||||||||||||||||||||||||||||||||||||||||||||||||||||||||||||||||||||||||||||||||||||||||||||||||||||||||||||||||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部门(选填) | ****审批局 |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文号(选填) | 津静审投[2024]204号 | |||||||||||||||||||||||||||||||||||||||||||||||||||||||||||||||||||||||||||||||||||||||||||||||||||||||||||||||||||||||||||||||||||||||||||||||||||||||||||||||||||||||||||||||||||||||||||||||||||||||||||||||||||||||||||||||||||||||||||
总投资(万元) | 70502.55 | 环保投资(万元) | 398 | |||||||||||||||||||||||||||||||||||||||||||||||||||||||||||||||||||||||||||||||||||||||||||||||||||||||||||||||||||||||||||||||||||||||||||||||||||||||||||||||||||||||||||||||||||||||||||||||||||||||||||||||||||||||||||||||||||||||||||
环保投资占比(%) | 0.56 | 施工工期 | 12个月 | |||||||||||||||||||||||||||||||||||||||||||||||||||||||||||||||||||||||||||||||||||||||||||||||||||||||||||||||||||||||||||||||||||||||||||||||||||||||||||||||||||||||||||||||||||||||||||||||||||||||||||||||||||||||||||||||||||||||||||
是否开工建设 | R否 □是: | |||||||||||||||||||||||||||||||||||||||||||||||||||||||||||||||||||||||||||||||||||||||||||||||||||||||||||||||||||||||||||||||||||||||||||||||||||||||||||||||||||||||||||||||||||||||||||||||||||||||||||||||||||||||||||||||||||||||||||||
专项评价设置 情况 | 本项目**1座220kV升压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中附录B.2.1规定,本项目设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 |||||||||||||||||||||||||||||||||||||||||||||||||||||||||||||||||||||||||||||||||||||||||||||||||||||||||||||||||||||||||||||||||||||||||||||||||||||||||||||||||||||||||||||||||||||||||||||||||||||||||||||||||||||||||||||||||||||||||||||
规划情况 | 1.规划名称:《**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审批机关:****委员会 审批文件名称及文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的通知》(津发改能源〔2021﹞406号) 发布时间:2022年1月27日 2.规划名称:《**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审批机关:****委员会 审批文件名称及文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的通知》(津发改能源〔2022〕51 号) 发布时间:2022年3月11日 | |||||||||||||||||||||||||||||||||||||||||||||||||||||||||||||||||||||||||||||||||||||||||||||||||||||||||||||||||||||||||||||||||||||||||||||||||||||||||||||||||||||||||||||||||||||||||||||||||||||||||||||||||||||||||||||||||||||||||||||
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情况 | 无 | |||||||||||||||||||||||||||||||||||||||||||||||||||||||||||||||||||||||||||||||||||||||||||||||||||||||||||||||||||||||||||||||||||||||||||||||||||||||||||||||||||||||||||||||||||||||||||||||||||||||||||||||||||||||||||||||||||||||||||||
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 | 1.与《**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在落实电力送出和消纳条件的前提下,积极开发陆上风电,稳妥推进海上风电,促进风能**高效开发利用,带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到2025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 本项目为集中式风力发电项目,符合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替代的要求,符合“促进风能**高效开发利用,带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 2.与《**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能源发展的总体原则之一为绿色低碳。遵循能源低碳转型发展规律,深入落实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新目标要求,践行“绿水**就是**银山”理念,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落后产能淘汰,加快推进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本项目属于风力发电项目,充分利用本地区风能**,通过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达到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的目的,符合《**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 | |||||||||||||||||||||||||||||||||||||||||||||||||||||||||||||||||||||||||||||||||||||||||||||||||||||||||||||||||||||||||||||||||||||||||||||||||||||||||||||||||||||||||||||||||||||||||||||||||||||||||||||||||||||||||||||||||||||||||||||
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属于陆上集中式风力发电项目,装机总容量100MW,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本项目建设内容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或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同时,本项目不属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中规定的禁止准入类项目。 因此,项目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2.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1)《****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符合性分析 根据《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津政规〔2020﹞9号),可知全市共划分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311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区),其中陆域生态环境管控单元281个,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管控区30个。 本工程15台风电机组位于**区陈官屯镇,升压站选址于西翟庄镇,均属于重点管控单元——环境治理。 重点管控单元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为主,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进一步提升**利用效率。****中心**、城镇开发区域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及生活、交通等领域污染减排,严格管控城镇面源污染;****园区空间布局,强化污染治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加强沿海区域环境风险防范。 本项目与《**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见下表,与**市“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的位置关系详见附图8。 表1-1 与**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
(2)与《**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符合性分析 对照《**区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15台风电机组位于**区陈官屯镇,升压站选址于西翟庄镇,均属于**区环境治理重点管控单元5(单元编号:ZH120****0012)。 本项目与**区环境治理重点管控单元5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见表1-2;本项目与**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位置关系详见附图9。 表1-2 与**区环境治理重点管控单元5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符合性分析
3. 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 《**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提出“坚持绿色发展,以耕地保护和生态约束倒逼发展模式转型:深入践行绿水**就是**银山的理念,坚持节水优先,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筑牢**市绿色生态屏障,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本项目为风力发电项目,选址于**区陈官屯镇、西翟庄镇,用地类型包括林地、沟渠、水浇地、园地、坑塘水面等。项目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项目建设可提高区域绿电比例,有助于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津政发〔2024〕18 号)中的相关要求。 4. 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市****委员会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决定》(2023年7月27日**市第十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政府关于发布**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津政发〔2018﹞21号)及《****政府关于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2024年8月14日),全市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95km2,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219.79km2,自然岸线18.63km。**市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基本格局为“三区一带多点”,其中“三区”为北部**的山地丘陵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湿地区和**团泊洼-北大港湿地区;“一带”为海岸带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多点”****开发区和其他各类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的有限人为活动和国家重大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涉及临时用地的,应按照自然**部关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有关要求,参照临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规定办理。申请临时用地时应当一并提供生态恢复方案,建设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用结束后严格落实恢复责任。 本项目永久占地、临时占地范围均不涉及占用**市生态保护红线,距离项目最近的生态保护红线为**团泊洼-北大港湿地区——团泊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位于项目东北侧,最近距离约9km。 5. 与《大****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试行)》符合性分析 根据《大****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试行)》、****政府关于《大****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试行)》的批复(津政函〔2020﹞58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津发改社会规〔2023﹞7号),大****段核心监控区内的北**大部分、海河的一小部分和**河的一小部分位于**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总长度约76公里,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 根据《大****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施行)》中规定,大****段管控范围具体划分为8个管控分区,依次为:生态保护红线区、文化遗产区、滨河生态空间非建成区、核心监控区非建成区、滨河生态空间村庄区、核心监控区村庄区、滨河生态空间建成区、核心监控区建成区。核心监控区为大**两岸起始线与终止线距离 2000米内的核心区范围。核心监控区内,大**两岸起始线与终止线距离1000米范围内为优化滨河生态空间。包括**、**、**、**、**、**、**部分地区。滨河生态空间面积约377平方公里。 本项目位于**区陈官屯镇,经对照,项目整体位于大运**侧,项目各风电机组及升压站选址中F2风电机组距离西侧大**(南**)最近距离约2.2km,即距离大**核心监控区最近约200m,因此项目选址不在大****段核心监控区范围内,满足《大****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试行)》要求。本项目与大**位置关系详见附图7。 6. 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符合性分析 表1-3本项目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的符合性分析
7. 相关环境保护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1511号)、《关于加强风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津环保生〔2012﹞11号)、《关于印发**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津污防攻坚指〔2024〕2号)、《**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津政办发〔2022﹞2号)、《****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23〕21 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津政发〔2022〕18号)等文件要求,本评价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相关污染防治政策符合性分析,具体内容见表1-4。 表1-4 本项目与相关环保政策符合性分析
|
二、建设内容
地理位置 | 本项目15台风电机组选址于**市**区陈官屯镇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高官屯村、东钓台村、南长屯村、王官屯村、吕官屯村,220kV升压站选址于**市**区西翟庄镇张庄子村。本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详见附图1、附图2。 本****中心坐标详见表2-1。 表2-1 本项目风电机组机位坐标统计表
| ||||||||||||||||||||||||||||||||||||||||||||||||||||||||||||||||||||||||||||||||||||||||||||||||||||||||||||||||||||||||||||||||||||||||||||||||||||||||||||||||||||||||||||||||||||||||||||||||||||||||||||||||||||||||||||||||||||||||||||||||||||||||||||||||||||||||||||||||||||||||||||||||||||||||||||||||||||||||||||||||||||||||||||||||||||||||||||||||||||||||||||||||||||||||||||||||||||||||||||||||||||||||||||||||||||||||||||||||||||||||||||||||||||||||||||||||||||||||||||||||||||||||||||||||||||||||||||||||||||||
项目组成及规模 | 1. 项目背景 (1)原环评及审批情况 ****拟投资建设“天润新能**市**区陈官屯镇100MW风电项目”,该项目于2024年6月委托编制完成“天润新能**市**区陈官屯镇100MW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24年6月20****审批局审批(批复文号:津静审投〔2024〕153号),已批复的建设内容为:建设16台单机容量为6.25MW的风电机组及其附属设施,预装机容量100MW,同时**1座220kV升压站,同时设置储能系统,容量按15MW/30MWh设计,场区内**电缆集电线路总长度为26.6km。项目建成后,年理论发电量2.41亿k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 2410小时。 目前项目尚未开工建设。 (2)项目变动情况 对比原环评阶段,本项目的变动情况如下: ①风电机组 风电机组数量由16台减少至15台,单机容量发生变化,总装机规模不变,仍为100MW,风机位置不变。 ②升压站 为满足本项目陈官屯镇100MW风电、中能建唐官屯107MW风电项目、**景昇**风力发电49.5MW项目的消纳需求,本项目拟建升压站建设地点、主变容量均发生变化。升压站重新选址,由陈官屯镇高官屯村调整至西翟庄镇张庄子村,占地面积由8000.2m2增加至24369.1m2,同时对整体平面布局进行了调整;升压站电压等级不变,主变容量由1×100MVA增加至3×240MVA,同时取消了自建储能设施,采用共享储能租赁模式。共享储能站的建设和运营不属于本项目建设内容。 ③35kV集电线路 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35kV集电线路免于环评管理,因此本次环评不对35kV集电线路进行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对照《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项目具体变动情况见下表。 表2-2项目变动情况对照表
根据上表,对比原环评,本项目风机数量、单机容量变动,总装机容量不变;升压站重新选址且站内布局调整,主变容量由1×100MVA增加至3×240MVA,同时取消储能设施建设,采用共享储能租赁模式;项目总用地面积变化,其中永久占地面积增加15930.7m2,临时占地面积减少5685.6m2,但用地类型基本不变,仍为耕地(水浇地)、林地、坑塘水面、沟渠、农村道路、草地等,项目变动前后均不新增环境保护目标,产生的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生态保护措施基本不变。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要求,项目拟建升压站建设规模、地点变动属于重大变动,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 工程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选址位于**市**区陈官屯镇、西翟庄镇,项目永久占地面积为30942.1m2,临时占地94327m2,合计125269.1m2。项目总投资为70502.5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①在**区陈官屯**装14台容量6.7MW和1台容量6.2MW的风电机组,预装机总容量为100MW,每台风电机组配置1台箱式变压器,电压等级为1.14/35kV,每台风力发电机组占地438.2m2,15台风电机组总占地面积6573m2。②**1座220kV升压站,选址由陈官屯镇高官屯村调整至西翟庄镇张庄子村,占地面积24369.1m2,站内设3台240MVA的有载调压主变压器,采用户外布置,电压等级220/35kV;升压站内不设储能设施,采用共享储能租赁模式。共享储能站的建设和运营不属于本项目建设内容,因此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项目建成后,年理论发电量为2.41亿k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2410小时。 本项目15台风电机组经配套的箱式变压器升压至35kV后,以4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本项目**220kV升压站,35kV集电线路路径长度约37.7km。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35kV集电线路免于环评管理,因此本次环评不对35kV集电线路进行评价。 220kV升压站外送线路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另行履行环保手续。 本项目具体工程内容如下: 表2-3 本项目工程内容一览表
2.1风电机组及箱变 本项目拟选用14台单机容量为6.7MW的风电机组及1台单机容量为6.2MW的风电机组,装机总容量为100MW。本项目选用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表2-4 风电机组基本技术参数一览表
风电机组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基采用PHC-600-AB-130型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承台采用 C40(F100)混凝土,基础垫层采用C20混凝土,风电机组基础底板直径19.2m ,基础台柱直径 R=7.2m ,基础埋深-3.20m。基础底板外缘高度 H1=0.9m,基础底板圆台高度 H2=2.3m,台柱高度 H3=0.3m。单台风机基础采用直径 600mm的预应力管桩,分三圈布置,外圈布置 26根,半径 9.0m,中圈布置 20根,半径7.2m ,内圈布置 8根,半径 5.4m ,共计 54根,有效桩长约为 24m,桩端持力层为②2粉细砂。管桩基础承台体型图及桩位布置见图2-1和图2-2。 图 2-1 管桩基础承台体型图 图 2-2 管桩基础布桩图 (2)箱变 风力发电机组接线方式为一机一变的单元接线方式,配置15台容量为7400kVA****电站(型号:S20-7400/35)。箱变采取就近布置原则,布置在风电机组基础上。箱变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生根于风机平台之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2.2升压站工程 (1)建设规模 本项目**1座220kV升压站,规划用地面积为24369.1m2,总建筑面积2221.6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27.16m2、地下建筑面积294.52m2。升压站内拟设置3台容量240MVA的有载调压主变压器,采用户外布置,电压等级220/35kV;站内建筑包括综合用房、水泵房、危废库、35kV配电室、220kV GIS室。本项目拟建升压站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一览表详见下表。 表2-5 升压站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综合用房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20.5m2,层高3.9m,耐火等级二级。****办公室、会议室、材料库、备件库、资料室、安全工具间、值休室及卫生间等。 35kV配电室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43.43m2,层高5.4m,耐火等级二级。本建筑为生产建筑,根据电气专业要求布置。 220kV GIS 室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26.39m2,层高7.8m,耐火等级二级。本建筑为生产建筑,根据电气专业要求布置。 水泵房地下为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地上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69.14m2,层高3.6m,耐火等级一级。地下一层布置有消防水池、消防水泵间,地上一层布置有材料库、楼梯间等。 危废库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62.32m2,层高3.60m,耐火等级二级。危废库用于暂存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 主变采用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自冷变压器(SZ20-240MVA/220kV),户外布置。主变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大块式基础,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浇筑。 事故油池采用地下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容量60m3,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浇筑。 (2)主要设备 本项目升压站内主要电气设备包括主变、220kV和 35kV配电装置等。 表2-7 升压站主要电气设备
2.4辅助工程 (1)检修道路工程 本项目拟建风电机组分布在**市**区陈官屯镇,升压站选址于**区西翟庄镇,风电设备可通过高速公路运至**市**区,经 S313陈大公路、X626 静陈路、****风电场,场外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靠近风机部分的乡村道路不满足施工需求,需对其进行**和改扩建。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需**农村道路路径长度约7.88km,改建段长度约4.75km。其中,**道路按施工宽度5m考虑,扩建道路由原有的3m宽扩建到5m,扩建宽度2m,路面采用泥结碎石铺筑。 本项目**施工检修道路属于长期租地,运营期既用于风机的运维检修,也作为公用农村道路使用,**道路由建设单位投资建设,建设单位不拥有产权,****村委会签订**施工道路租地补偿协议。本项目所涉及的改扩建道路现状用途为农村道路,本项目实施后,道路改建段恢复原路宽。 (2)吊装平台 根据风机布置情况及施工吊装的要求,依托施工临时道路布置施工吊装平台,每台风机配1个吊装平台,单个吊装平台尺寸60m×50m(含风机基础永久占地),即占地面积 3000m2/个,扣除永久占地438.2m2/个,临时占地2561.8m2/个,则吊装平台合计占地38427m2。施工结束后恢复为原始地貌。 (3)施工营地 施工营地位于升压站附近,占地面积约为 7000m2。施工营地内主要设临时生活区、综合仓库、机械停放场、****工厂、设备堆存场等。 3. 工程占地 3.1永久占地 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约为30942.1m2,主要为升压站、风电机组等占地。升压站永久占地面积约24369.1m2,风电机组永久占地面积6573m2,具体占地面积及类型如下表所示。 表2-8 项目永久占地一览表(单位:m2)
3.2临时占地 本项目临时占地包括风电机组吊装平台、施工营地、检修道路等临时用地。 风电机组吊装平台临时占地面积约为38427m2,施工营地临时占地面积约为7000m2,检修道路临时占地面积约为48900m2(**道路39400m2,改建道路9500m2)。本项目临时占地汇总详见下表。 表2-9 项目临时占地一览表
综上,本项目工程永久占地30942.1m2,临时占地94327m2,总占地面积 125269.1m2,用地类型包括耕地(水浇地)、园地(果园)、林地(乔木林地及其他林地)、沟渠及坑塘水面、农村道路等,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均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4. 土石方量 本项目土石方开挖量主要为风机及箱变基础、吊装平台、升压站、施工检修道路和施工营地。其中部分风机及箱变基础、吊装平台、升压站等占用沟渠或坑塘水面,因此产生清淤淤泥。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产生挖方2.55万m3,填方量1.70万m3,余方量0.82万m3,作为吊装平台及施工检修道路回填土方,清淤淤泥0.03万m3。 吊装平台施工产生挖方1.99万m3,填方量2.22万m3,清淤淤泥0.24万m3。除自身挖方 1.75万m3回填以外,从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调入土方0.47万m3。 升压站产生挖方0.65万m3,填方量0.72万m3,清淤淤泥0.16万m3,需外购土方0.23万m3。 施工检修道路挖方量2.24万m3,填方量2.99万m3,自身挖方全部回填外,从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调入土方0.35万m3,需外购土方0.40万m3。 施工营地平整总挖方 0.28万m3,需回填土方0.28万m3,无弃方产生。 综上,本项目土石方开挖7.71万m3,回填7.91万m3,借方0.63万m3,弃方(清淤淤泥)0.43万m3。本项目土石方情况见下表。 表2-10 土石方平衡一览表(单位:万m3)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挖出的土方临时堆放于施工位置处暂存,在裸露表面苫盖密目网,并及时用于回填;清淤淤泥由封闭****政府指定储运场。 5. 公用工程 5.1给水 (1)施工期 采用水罐车拉水的方式从附近村庄取水。 (2)运营期 升压站用水接自附近市政供水管网。升压站用水包括值守人员生活用水及站区绿化用水。 生活用水:升压站定员10人,生活用水定额 40L/人﹒d,用水量约0.4m3/d(146m3/a)。 绿化用水:升压站绿化面积4463.35m2,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绿化用水定额按 2L/(m2/d)计算,绿化按100d/a计,则绿化用水量为8.93m3/d(893m3/a)。 综上,本项目日最大用水量9.33m3/d(1039m3/a)。 5.2排水 (1)施工期 施工废水主要为冲洗车辆废水,冲洗车辆废水产生量约为40-80L/车,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施工营地内搭建的1 座环保型临时移动厕所,由城管委定期清运处理。 (2)运营期 升压站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雨水通过场地坡度散排至站外。 废水主要为值守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85%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约0.34m3/d,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委托相关单位定期清掏处理,不外排。 5.3供电 施工期:施工电源由施工场地附近已有10kV线路引接,并在施工现场设2台50kW 柴油应急发电机,因此可满足施工、生活用电的需求。 运营期:升压站内设置一台电压等级为35kV站用工作变,电源取自升压站内35kV母线;备用电源引自施工完工后保留的10kV施工变。两回进线电源之间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正常运行时由35kV站用变压器供电,当失电后,可切换到备用电源供电。 5.4供热制冷 本项目升压站综合用房采用分体式空调供热制冷。 5.5 其他 本项目升压站内不设食堂及宿舍,无洗浴设施。 6.工作制度及定员 施工期:本项目高峰期涉及施工人员总数约150人,平均人数100人,施工期约12个月,夜间不施工。 运营期:升压站定员10人,4班3运转制,风电场、升压站全年运行(365d/a)。 | ||||||||||||||||||||||||||||||||||||||||||||||||||||||||||||||||||||||||||||||||||||||||||||||||||||||||||||||||||||||||||||||||||||||||||||||||||||||||||||||||||||||||||||||||||||||||||||||||||||||||||||||||||||||||||||||||||||||||||||||||||||||||||||||||||||||||||||||||||||||||||||||||||||||||||||||||||||||||||||||||||||||||||||||||||||||||||||||||||||||||||||||||||||||||||||||||||||||||||||||||||||||||||||||||||||||||||||||||||||||||||||||||||||||||||||||||||||||||||||||||||||||||||||||||||||||||||||||||||||||
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 1. 风电机组排布 本项目风机布设在**市**区陈官屯镇,共设置15台风电机组,每个风电机****电站。每台风电机组优先选择风能**较好的位置,同时确保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与村庄住宅保持合适距离,综合考虑发电量、备选机位、地质条件、道路交通等多重因素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排布。风电场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5。 2. 升压站平面布局 整个升压站呈梯形,分为**区和生产区两部分。 升压站北侧为**区,综合用房布置在**区西部,是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危废间及消防水泵房依次布置在综合用房东侧。 升压站东南侧为生产区,****中心,电控楼布置于主变基础北侧,220kV GIS室布置在主变基础南侧,向南出线;无功补偿装置布置在220kV配电装置东侧。生产区设置4.5 米宽的环形道路,满足消防要求,便于设备运输、安装、检修及消防车辆通行。 升压站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6。 3. 施工布置 (1)吊装平台 为方便施工在风电基础占地四周设置吊装平台,单个吊装平台尺寸 60m×50m(包含风电基础占地),主要用于风电机组施工时机械停放、风电机组施工材料堆放、叶片等设备吊装、土方临时堆放等。 (2)施工营地 施工营地内主要有临时生活区、综合仓库、机械停放场、****工厂、设备堆存场等,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布置,在升压站南侧较平坦处设置一处施工营地,占地面积约 7000m2。 ****工厂主要进行钢筋常规加工,包括切断、弯曲、焊接等。 施工营地内各功能区占地面积汇总如下: 表2-11 施工营地占地面积一览表
| ||||||||||||||||||||||||||||||||||||||||||||||||||||||||||||||||||||||||||||||||||||||||||||||||||||||||||||||||||||||||||||||||||||||||||||||||||||||||||||||||||||||||||||||||||||||||||||||||||||||||||||||||||||||||||||||||||||||||||||||||||||||||||||||||||||||||||||||||||||||||||||||||||||||||||||||||||||||||||||||||||||||||||||||||||||||||||||||||||||||||||||||||||||||||||||||||||||||||||||||||||||||||||||||||||||||||||||||||||||||||||||||||||||||||||||||||||||||||||||||||||||||||||||||||||||||||||||||||||||||
施工方案 | 1. 施工工艺 风电场首先要场地清理、修建检修道路、风机吊装平台,然后进行风电机组及箱变基础施工、升压站施工等,最后是风机及箱变吊装、调试,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与植被恢复。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施工扬尘、机械及车辆尾气、焊接烟尘等废气,清淤淤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道路及车辆冲洗废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施工噪声等,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1风电场内检修道路施工 图2-3 本项目检修道路施工工艺及产污节点图 (1)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按设计图纸要求,精确定出道路中线及两侧边线,撒石灰标识。 (2)地表清理:施工**行施工区场地清理(如地表植被、腐殖土、垃圾以及其它有碍物),场地清理采用推土机推土,推距40~80m。对于临时占用的耕地,应尽量选择在秋收之后进场施工,避免破坏农作物。首先对表土进行剥离,然后,待施工结束后恢复原有功能。 (3)路基开挖及填筑: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施工,自卸汽车转运,高挖低填,施工中力求土方尽量达到挖填平衡。填筑采用推土机推料,平地机平整,振动碾压实,小型手扶振动碾清理边角,然后采用光辊压路机压实,使道路施工各项指标(如:高程、转弯、坡度、压实度)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可进行路面施工。 (4)路面铺设:路面石料人工参合。推土机推料,平地机摊铺,振动碾压实,小型手扶振动碾清理边角,最后采用光辊压路机进行压实,直至石料无松动,达到设计图纸要求为止。 1.2风电机组施工 风电机组施工工艺及产污节点如下图所示。 图2-4 风电机组施工工艺及产污节点图 (1)基础开挖、回填 ①清理场地 清理场地阶段,包括植被破坏、表土剥离、沟渠清淤及场地平整等,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选址位于林地内的风电机组,在施工前砍伐选址处及进场道路范围的树木;选址位于沟渠、坑塘水面内的风电机组,在施工前需先使用沙袋、碎石及土方沿沟渠构筑作业面,并在沟渠内风机基础占地边缘搭设止水型钢板桩围堰,围堰内抽水、清淤。清淤淤泥采****管理部门指定地点处理。此后,方可进行风电机组基础施工。该过程产生污染物为扬尘、淤泥等,此外清理场地过程会对周边植被产生破坏。 ②土石方开挖采用以机械施工开挖为主,人工配合为辅的方法。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的边坡开挖,在开挖过程中要控制好基底标高,严禁超挖,开挖的土石应按照水保要求进行堆放。风机基础开挖至规定高程后,经监理工程师和地质人员进行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将产生扬尘、弃土,同时伴有施工机械噪声。 ③土石方回填:基础施工完毕,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设计要求并经隐蔽工程验收之后,及时进行土石方回填。土石方回填采用汽车运输、人工分层回填、机械夯实的方式。另外,基坑回填前必须先清除基坑底的杂物,会有少量建筑垃圾产生。 ④风机基础接地应随同基坑开挖进行,并在基坑回填前依据规范进行隐蔽验收工作。 ⑤基础开挖完毕,在垫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坑进行保护。 (2)管桩施工流程 本项目风机基础采用PHC预制管桩基础,基础开挖完毕后使用桩机打桩,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建筑垃圾、扬尘,同时伴有施工噪声。 (3)风机塔筒、机舱、叶轮吊装 将风机塔筒、机舱及叶片运输到现场,按施工工序安排,在每台风机吊装场地平稳摆放到位。风机各部件应按施工方法采用随吊、随运、随安装的施工步骤。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建筑垃圾、扬尘,同时伴有施工噪声。 (4)电气设备安装 箱式变采用200t 汽车吊吊装就位。施工吊装要考虑到安全距离及安全风速。吊装就位后要即时调整加固。确保施工安全及安装质量。 (5)场地恢复、投入使用 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恢复原有地貌。 1.3升压站施工 升压站施工工程按作业性质可以分为以下阶段:①场地清理阶段,包括清淤、工程垫地、场地平整等;②土石方工程阶段,包括挖土、运输工程土等;③基础施工阶段,包括打桩、砌筑基础等;④结构施工阶段,包括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砌体工程等;⑤设备安装阶段。⑥扫尾工程阶段,包括回填土方、修路、清理现场等。⑦场地恢复,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整治。最后投入运行使用。升压站施工过程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期间产生扬尘、焊接烟尘、建筑垃圾、废包装物、施工泥浆等。 升压站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图2-5 升压站施工工艺流程图 2. 主要施工设备 本项目施工设备清单见表2-12。 表2-12 主要施工设备一览表
3. 施工周期 本工程施工期为2025年3月至2026年2月,施工期共12个月。具体建设进度安排如下: 表2-13 施工进度表
| ||||||||||||||||||||||||||||||||||||||||||||||||||||||||||||||||||||||||||||||||||||||||||||||||||||||||||||||||||||||||||||||||||||||||||||||||||||||||||||||||||||||||||||||||||||||||||||||||||||||||||||||||||||||||||||||||||||||||||||||||||||||||||||||||||||||||||||||||||||||||||||||||||||||||||||||||||||||||||||||||||||||||||||||||||||||||||||||||||||||||||||||||||||||||||||||||||||||||||||||||||||||||||||||||||||||||||||||||||||||||||||||||||||||||||||||||||||||||||||||||||||||||||||||||||||||||||||||||||||||
其他 | 无。 |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生态环境现状 | 1. 生态环境现状 1.1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 (1)**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根据《**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津政发〔2012﹞15号),**市空间开发战略任务为:要在国家将**市整体****开发区域的总体框架下,结合本市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通过实施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实施有差别的开发举措,着力推进形成优化发展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涵养发展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四大类主体功能空间开发格局。 本项目位于**区陈官屯镇、西翟庄镇,对照《**市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优化发展区域,****开发区域、生态涵****开发区域。其功能定位是:城市经济与人口的重要载体,现代化城市标志区,****示范区,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的重要区域。 (2)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市拥有2个生态区7个生态亚区。其中,2个生态区包括:蓟北山地丘陵生态区和城镇及城郊**农业生态区,为生态功能区划的一级区。7个生态亚区包括:蓟北中低山丘陵森林生态亚区、于桥水库湿地与农果生态亚区、津西北**农业生态亚区、津北**农业生态亚区、中部城市综合发展生态亚区、津**原旱作农业生态亚区、海岸带综合利用生态亚区,为生态功能区划的二级生态亚区。 根据《**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项目区位于Ⅱ4-1**旱作农业与土壤盐渍化高度敏感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农业生产;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为鼓励种植耐旱、耐盐碱的经济作物为主,开发利用浅层微咸水,改土治碱,注意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防止土壤污染。 1.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综合考虑本项目可能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区域,以本项目风机用地范围外扩1km、升压站用地范围外扩500m作为生态环境调查的范围,生态调查面积约2413.73公顷。 (1)生态系统现状调查 采用卫星遥感监测法进行生态系统组分调查,引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经调查,项目所在地以人工植被为主,论证范围内受人为影响程度较大,主要为人工生态系统,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都已经有过人工改造。本项目生态环境调查范围内有5大生态系统,分别为: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具体结构组成及面积占**表3-1所示。 表3-1 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及面积占比
图3-1 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图 根据上表,生态环境调查范围内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主要为水浇地,面积为1208.62公顷,占比50.07%;其次为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为乔木林和其他林地,森林生态系统面积为469.03公顷,占比19.43%;湿地生态系统面积为419.38公顷,占比17.38%,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沟渠、河流、坑塘水面;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为12.78公顷,占比0.53%;城镇生态系统面积为303.92公顷,占比12.59%。 (2)土地利用现状 通过遥感影像解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17),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区内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包括草地、耕地、交通运输用地、林地、其他土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园地、住宅用地等类型。详见下表。 表3-2 论证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
图3-2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 (3)植被多样性调查 经实地调查,风机及升压站选址处及其周边现状主要为农用地、林地、草地、沟渠、河流等,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 林地主要分布在河流及道路两侧,一般道路、沟渠两侧林木稀疏,林带类型主要为常见的人工种植的乔木,主要为杨树、柳树、紫叶李、白蜡、**等;草本植物主要为芦苇、狗尾草、马唐、牛筋草、泥胡菜、平车前、牵牛、葎草等,均为**地区常见种类。 (4)动物多样性调查 本项目周边主要以村庄和农田为主,间杂以部分人工林地及河流坑塘,总体生境原始程度低、人工痕迹明显,生境类型较为单一。经现场调查,观察到的鸟类有喜鹊、家燕、麻雀、环颈雉、山斑鸠等,项目区及周边区域鸟类以留鸟居多,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经现场查勘及查阅相关资料,项目所在区域分布的哺乳类多为刺猬、野兔、田鼠等小型动物。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未发现大型兽类,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及珍稀野生动物。 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为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 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引用2023年**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区环境空气常规污染物(PM10、PM2.5、SO2、NO2、CO、O3)的监测结果,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3-3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CO浓度单位为mg/m3,其余均为μg/m3)
由统计结果可知:2023年**区环境空气中PM10、SO2、NO2年均值及CO24小时平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PM2.5的年均值和O3日最大8h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均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随着**空气行动和蓝天保卫战的深入实施,**市多措并举,全面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环境空气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本次委托****于2024年12月6日对本项目拟建升压站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报告编号:HHKJ-2024-187)。 (1)监测点位 升压站四侧厂界外1m处。 (2)监测因子 等效连续A声级,dB(A)。 (3)监测频次 监测一天,昼夜各一次。 (4)监测方法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5)监测条件 天气晴,温度8℃,湿度23%,风速2.8m/s。 (6)监测结果 表3-4 拟建升压站厂界噪声监测结果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拟建升压站选址处昼、夜间噪声监测值能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限值。 4.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次**220kV****中心处的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 (2)监测因子 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3)监测时间及频次 2024年12 月6日,监测一次。 (4)监测方法 执行《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 (5)监测条件 天气晴,温度8℃,湿度23%,风速2.8m/s。 (6)监测结果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3-5 ****中心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结果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220kV****中心处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相应频率范围的限值要求(频率50Hz,电场强度4kV/m,磁感应强度100μT)。 | ||||||||||||||||||||||||||||||||||||||||||||||||||||||||||||||||||||||||||||||||||||||||||||||||||||||||||||||||||||||||||||||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 ****风电场位于**区陈官屯镇、升压站位于**区西翟庄镇。经现场踏勘,本项目选址处现状占地性质为一般农用地、沟渠、林地等,不涉及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图3-3 ****风电场周边现状照片 图3-4 本项目升压站周边现状照片 | ||||||||||||||||||||||||||||||||||||||||||||||||||||||||||||||||||||||||||||||||||||||||||||||||||||||||||||||||||||||||||||||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 1.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施工期产生施工扬尘,运营期无废气产生,施工期主要调查项目施工边界外延200m范围内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施工期周边200m范围内无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2. 声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位于**区陈官屯镇、西翟庄镇。****环境局关于印发《**市声环境功能区划(2022年修订版)》的通知(津环气候〔2022﹞93号),本项目风电机组所在区域均未明确其声环境功能区。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中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的原则,村民居住区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周边村庄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影响》(HJ2.4-2021),声环境评价范围一般为项目周边200m的区域;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根据噪声预测结果,本项目风电机组周边满足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距离为300m,因此确定风电机组声环境评价范围为300m;升压站评价范围为200m。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各风电机组周边300m范围、升压站周边200m范围内均无声环境保护目标。 3. 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并结合项目特点及周边自然环境现状,确定本工程风电机组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用地范围及周边1km的范围;220kV升压站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用地范围及周边500m的范围。 经调查,本项目生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4. 土壤及地下水 本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等特殊地下水**。 5. 电磁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可知,本项目220kV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升压站站界外40m。经调查,本项目升压站站界外40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保护目标。 | ||||||||||||||||||||||||||||||||||||||||||||||||||||||||||||||||||||||||||||||||||||||||||||||||||||||||||||||||||||||||||||||
评价 标准 | 1.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8年修订)二级标准,见表3-6。 表3-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汇总表
(2)声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位于**区陈官屯镇、西翟庄镇,****环境局关于印发《**市声环境功能区划(2022年修订版)》的通知(津环气候〔2022﹞93号),本项目所在区域未明确其声环境功能区,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中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的原则,村民居住区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周边村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 表3-7 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
(3)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升压站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 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噪声 施工期噪声排放依据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详见下表。 表3-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升压站运行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区标准,见下表。 表3-9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2)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相关要求;生活垃圾执行《**市生活废弃物管理规定》、《**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 ||||||||||||||||||||||||||||||||||||||||||||||||||||||||||||||||||||||||||||||||||||||||||||||||||||||||||||||||||||||||||||||
其他 |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基本依据,对区域内各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控制的管理制度。 本工程主要为风力发电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运营期无废气产生;升压站生活污水定期清掏外运,不外排。因此本项目无需申请污染物排放总量。 |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污染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垃圾及清淤淤泥等;同时项目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1.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 1.1施工占地影响分析 本项目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本项目永久占地包括升压站、风机基础及箱变基础占地等,永久占地面积30942.1m2;临时占地包括吊装平台、施工营地、施工道路占地等,临时占地面积94327m2。本项目占地现状主要水浇地、林地(其他林地及乔木林地)、园地、农村道路、沟渠、坑塘水面等。 本项目占用的耕地,在开工前联系土地权属人,给予合理补偿。施工过程中注意保存表土,施工后及时复耕复垦。 临时占地范围内的沟渠在施工期结束后予以恢复。 综上,建设单位在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恢复措施后,可将生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随着施工的结束,影响也将逐渐消除。 1.2对土壤的影响 施工期由于机械的碾压、施工人员的踩踏以及开挖,从而使施工完成后的土壤结构遭到破坏,缺乏原有土壤的肥力,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植被恢复。 不同土层的特征及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就养分状况分布而言,表土层远较芯土层好,其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高,紧密度与空隙状况适中,适耕性强。施工对原有土地构型势必扰动,使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受到影响,严重者会造成土壤性质的恶化,甚至难于恢复。根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在实行分层堆放和分层覆盖的措施下,土壤的有机质将会下降30~40%,土壤养分将下降30~50%,其中全氮下降43%左右,磷素下降43%左右,钾素下降43%左右。这表明,即使是施工过程对表土实行分层堆放和分层覆土措施的情况下,施工过程对土壤养分仍具有一定的影响。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以减少土壤扰动,减少裸地和土方暴露面积;施工开挖过程中,土壤要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复原的方法,减少因施工生土上翻耕层的养分损失,同时要避免间断覆土所造成的土层不坚实形成水土流失等问题;施工人员不得将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留存或倾倒于施工场地内,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垃圾进行清理。 1.3对植被的影响 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对项目区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方开挖等施工作业活动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和破坏,主要集中在施工作业带范围内,在施工作业带以外的植被基本不会受到施工的影响。根据现场查勘,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施工区主要以一般农用地、农村道路、林地、沟渠等,地表植被全部为该地区常见的物种,未发现需要特殊保护的植被。项目占地时间短,且永久占地面积较小,不会造成该地区物种数量的减少和种群结构的变化,不会破坏周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因此对周边植被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相对较轻。 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原状恢复,一般耕地恢复至可种植状态后交农民种植。总体上项目建设对当地植被的影响不大,不会破坏周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对临时占地进行复垦和植被恢复,施工对植被的影响会逐渐消失。 1.4对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影响 本项目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途径来自植被破坏、施工噪声、生境受损等,影响的表现很少是对野生动物个体造成直接的伤害,施工机械噪声和人员活动噪声是对野生动物的主要影响因素。 工程施工占地,人类活动增加,缩小了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施工期如处在野生动物的繁殖季节,甚至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殖繁衍。另一方面体现在由于工程占地导致了野生植被损失,减少了草食动物的食物**。施工期的这些影响都将在施工阶段及运营初期使周边区域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有所减少,但项目运营一定时期后,区域野生动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发挥作用,可以逐渐恢复其正常生活。 两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沼泽、溪流和水田等潮湿环境之中,它们的迁徙能力较弱,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该区域内的两栖动物的生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并伴有一些其他的间接影响。但由于项目区在陆地环境中进行,项目建设所涉及到的适宜两栖类活动的生境较少,因而项目工程的建设对两栖类的生存影响有限。 爬行类主要的生活环境是灌草丛、农田等,爬行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同时对外界的干扰能力较强,一般物种对环境的变化具有相对较好的适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因此,在建设期间,爬行类动物对施工等对环境的改变和影响的反应可能是积极的,在受到干扰时它们可能通过迁徙的方式离开干扰源,将干扰因素对它们的影响降到最小。在工程施工期间,受施工中的人类活动及噪音等直接影响及施工导致栖息地暂时性变化的间接影响,在评价范围区域的爬行动物一些类群的部分个体将会迁移出该区域。但是,由于该地区各类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较大,分布区域广泛,因而从总体来看,该项目工程的建设对爬行动物各类群的种群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影响较小。 鸟类具有极强的迁移能力,生活的环境也是多种多样,且对环境的变化敏感,尤其是水鸟类群,有些种类甚至可以作为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干扰和改变将不可避免地对鸟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对鸟类栖息地的选择的影响 施工环境产生的巨大噪音会影响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和利用。由于鸟类对噪音干扰反应敏感,在施工时产生的巨大的噪音会迫使部分鸟类向施工区以外的地区迁移,尤其对一些留鸟的影响较为明显。但是施工结束后一些鸟类逐渐熟悉新的环境,又将逐渐返回原来的活动区域。 2)破坏部分鸟类的觅食地 由于工程建设需要修建临时道路,使工程区域内的生境受到破坏,其中可能包含部分鸟类的觅食场所,尤其对一些地栖类的鸟类。觅食地的丧失将会对一些鸟类产生影响,迫使其迁移。考虑到该周边地区的环境容纳量尚未饱和,工程区域周边地区可以作为这些物种的备选觅食地,而不会因觅食地不足而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3)对鸟类繁殖的影响 工程施工对鸟类繁殖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噪音干扰以及部分地破坏了一些地面营巢鸟类的潜在的营巢地而造成的。鸟类对上述影响的反应类似,鸟类可以采取选择远离施工地的区域进行觅址营巢,并完成孵卵及育雏等行为。由于周围区域可供选择筑巢的区域宽广,因此部分繁殖地为工程所占用不会对这些鸟类的种群产生明显的影响。 总体上来看,由于风电场施工作业对该区域植被的破坏以及对环境的干扰等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使两栖类、鸟类迁离该地区。但由于施工作业持续时间有限,永久占地小,施工结束后大部分土地会逐渐恢复原貌,动物群落也将逐渐恢复。所以,施工作业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有限,不会导致动物种群数量的明显下降,也不会对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施工人员,加强对施工人员动物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或提示牌,严禁伤害施工区域内的任何野生动物,可有效降低项目施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1.5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12个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扰动了原地貌,破坏了原水土保持设施,加剧了水土流失,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对当地的水土**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施工期导致工程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改变工程区原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扰动地表,原有植被遭到破坏,区域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裸露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条件。 (2)在挖填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剥离的表层土和松散堆积物,当区域内有降雨或是暴雨时,有可能形成泥沙在雨水的冲刷和带动下向低洼地带迁移,加剧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 (3)防护措施未完善的边坡由于受雨水侵蚀引起水土流失。 (4)施工期间遇到大风天气时,堆积的土方若无有效的预防扬尘措施,土方会在风力作用下向周边区域迁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 因此,必须针对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保障主体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1.6 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周边景观较为普通常见,主要为农田、林地,没有突出的景观要素,施工期对于区域内景观的影响主要包括主体工程施工、施工临时占地以及施工过程中设置的设施对区域景观的影响。 土方施工将对施工及周边区域的地表植被造成破坏,施工区域将形成裸地景观,与周围景观形成较大反差。建筑材料以及土方的堆积将会直接破坏占地区域的原地形地貌及植被。同时在建筑材料及土方的运输过程中,旱季易形成扬尘,雨季容易产生土壤侵蚀,对周围景观产生一定影响。施工过程中围挡的建设将周围景观进行切割,且与周围景观功能产生鲜明对比,对景观的和谐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 2.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废气等、焊接烟尘。 2.1施工扬尘 施工现场是一个排放扬尘的污染源,可在短期内明显影响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扬尘主要来自于场地清理、土方及水泥等散体物料转运和堆积,大部分是由车辆在工地的来往行驶引起的。 扬尘的排放与施工场地的面积和施工活动频率成比例的,与土壤的泥沙颗粒含量成正比,同时与当地气象条件如风速、湿度、**等有关。根据部分施工场地监测资料,预测本项目建设工地内扬尘浓度为0.5~0.7mg/m3。 施工现场采取设置围挡、堆土场苫盖、洒水抑尘等措施防治扬尘污染;施工期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作业,可有效降低扬尘的产生量。因此在采取上述扬尘防治措施后,预计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且施工影响短暂,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扬尘影响也随之消失。 2.2施工机械废气 项目施工期使用的施工机械(挖掘机等)、运输车辆排放废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总烃,会对周边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歇性、流动性的,施工机械废气产生量较少,且本工程为露天作业,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开阔,空气流通性好,排放废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能够很快扩散,不会引起局部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加之废气排放的不连续性和工程施工期有限,排放的废气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施工单位使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和施工机械设备,定期对车辆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3焊接烟尘 本项目升压站结构施工、施工营地内钢材加工过程涉及焊接,会产生少量焊接烟尘。焊接烟气成分大致分为尘粒和气体两类,主要包括CO、CO2、O3、NOx 等,其中以CO 所占的比例最大。本项目施工场地周围空阔,通风条件较好,故焊接产生的烟尘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较小。 综上,本工程施工期废气的影响范围有限,通过设置施工现场围挡、堆土场苫盖、洒水抑尘、规范运输车辆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施工废气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期废气影响将逐渐消失。 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间主要污水为设备车辆冲洗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设备车辆冲洗废水水质简单,主要污染物为SS,可设置沉淀池进行处理,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施工结束后对沉淀池及时平整并覆土掩埋。 本项目施工营地内设置环保型旱厕,生活污水委托城管委定期清运处理,不会对施工现场周围地表水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建设单位应认真落实施工期废水的处置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严禁向施工区域邻近的农灌渠、周边河道倾倒,防止对选址区域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4.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的机械噪声。施工阶段使用的施工机械和设备较多,不同的施工阶段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以及运输车辆等。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情况见下表。 表4-1 主要施工设备一览表
本项目施工机械噪声源强较高,施工噪声将对周边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其施工位置距离施工场界较近时,将会出现施工场界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现象。但是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短期的行为。随着工程的竣工,施工期噪声的影响将不再存在。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根据《**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采取隔声、减振、降噪等措施,合理安排强噪声设备的运行时间,禁止夜间施工,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噪声的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在采取以上施工管理和隔声降噪措施后,预计不会对周边声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5. 施工期固体废物 本项目无弃土产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挖方临时堆放于施工位置处暂存,在裸露表面苫盖密目网,最终全部回填利用。 因此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施工垃圾及清淤淤泥。 (1)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本项目施工期生活垃圾主要是工地施工人员废弃物品,施工人员平均约100人,平均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4kg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0.04t/d。建设单位在招投标施工单位时必须明确:施工过程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并委托当地的城管委及时清运处理,确保本项目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清运和有效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施工垃圾 施工垃圾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砖块、水泥块、废木料等,在合理计算施工原料用量并采用正确的施工方式后,其产生量相对较小。施工垃圾密闭运输至城管委指定地点统一处置,不会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3)清淤淤泥 本项目部分占地现状为沟渠,施工过程产生清淤淤泥,淤泥量约0.43万m3,不在现场进行晾晒,由封闭****政府指定储运场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严禁向施工区域邻近的沟渠、河流内排放和倾倒。建设单位应认真落实施工期固体废物的处置措施,防止对选址区域等自然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后,预计施工期各项固体废物均能够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1. 运营期工艺流程 风电场工艺流程图如下: 图4-1 运营期工艺流程 风机叶片在风力带动下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在齿轮箱和发电机作用下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发电机出口电压为1.14kV。每台风电机组通过一台箱式变压器,将机端1.14kV电压升至35kV并接入35kV集电线路,经35kV集电线路送至220kV升压站,其中35kV集电线路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风电机组运行过程产生噪声,设备维护产生废润滑油、油桶、含油抹布及手套、箱变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油;220kV升压站运营期产生值守人员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废铅蓄电池、主变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变压器油。 2. 生态环境影响 2.1永久占地生态影响分析 本工程永久占地范围主要包括风机和箱变基础占地、升压站占地,永久占面积为30942.1m2。永久占地现状为一般农用地、其他林地、沟渠等。选址区域内基本为农作物和人工栽培植物等,在调查区域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地表植被主要为常见物种,如槐树、白蜡、**等,植被损失引起的生态功能损失很小,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2.2运行期对鸟类的影响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风电建设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鸟撞事件:风机可能发生鸟撞事件。 b.风电建成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造成鸟类觅食地减少。 c.风电建设后,鸟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地产生变化。 d.风机叶轮的转动会产生噪声,会对鸟类低飞起到驱赶和惊扰效应。 本评价主要从项目建设对鸟类迁徙影响、撞击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对鸟类迁徙的影响 本项目运行期可能对周边区域的鸟类迁徙产生影响,鸟类的迁徙是指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这些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种即为候鸟,或称迁徙鸟。候鸟的迁徙具有一定的时期性、方向性、路线性和地域性。鸟类的迁徙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周期性地发生,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人们按鸟类迁徙活动的有无把鸟类分为候鸟和留鸟。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如麻雀、喜鹊等。候鸟中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的鸟类被称为夏候鸟,如家燕、杜鹃等;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为冬候鸟,如某些野鸭、大雁等。迁徙鸟类的停留时间因种类不同也是由短到长,各不相同。 通常留鸟都能逐步习惯和适应新的、不是特别大的环境变化。夏候鸟由于居留的时间较长,也会产生一些类似的习惯性,只是它们在初到、未适应之前较易受到不利影响。冬候鸟、旅鸟等迁徙鸟类则不然,由于只是路过或者仅作短暂停歇,它们不可能对这些设施有足够的适应时间。因此,风机对留鸟、夏候鸟的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冬候鸟、旅鸟等迁徙候鸟。 根据我国鸟类迁徙的历史资料研究表明,我国鸟类的迁徙有八大“通道”。这八大“通道”之间有着一些相互重叠、交叉的现象,实际上每个“通道”中包含着不同种或同一种不同家族、群体的许许多多大致平行或交错的、复杂的迁徙路线。**属于东亚至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是重要的鸟类迁徙中转站的一小部分。**市共有四个候鸟迁徙保护区,分别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滨****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风电建设会造成影响的主要以鹤形目、鸻形目、鹳形目、鹈形目等飞行高度较高且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为主。从项目周边鸟类栖息地类型及其与周边区域的对比来看,本项目东北侧约9km****自然保护区。项目周边主要以村庄和农田为主,生境较为单一、自然水体较少且存在强烈人类活动干扰,因此项目周边区域显然对候鸟吸引力较低。尽管区域整体位置处于鸟类迁徙路线上,但具体到小尺度区域来看,迁徙经过的旅鸟在途径该区域时,会优先****自然保护区等湿地生境中进行中转休息,而迁徙而来的候鸟也会优先选择上述河流湿地生境栖息。此外,项目占地范围较小,且鸟类本身有躲避障碍物的本领,一般会在远离障碍物100~200m的安全距离外活动,因此预计本项目风电机组运行不会对鸟类迁徙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对鸟类撞击 风力发电机对鸟类的影响还表现在鸟类撞击。运营期风机运行时存在鸟类飞行碰撞风机叶片或机塔而伤亡的可能,****风电场范围内的栖息和觅食。但本项目风机转速较低,风机间距较稀疏,且无障碍物, 阻隔,一般认为足够让鸟类穿越,预计风电机组对鸟类的飞行产生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调查区域人类活动程度较强,因此鸟类现状调查期间监测到的鸟类主要以喜鹊、麻雀和山斑鸠等林栖型鸣禽为主,这些常见的鸟大都体型较小,飞行灵活,飞行高, 度较低,且以留鸟为主,大多不具迁徙习性,加之风机等障碍物目标明显,这些鸟很容易看清而避开,所以其发生碰撞, 风机的机率也很低。因此,调查区域内鸟类与风力机碰撞的机率极小。 (3)对鸟类栖息和觅食的影响 风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来自发动机、齿轮箱发出的机械噪声和旋转叶片切割空气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由于大多数鸟类对噪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该噪声环境下,大多数鸟类会选择回避和减少活动范围。因此,****风电场鸟类栖息和觅食产生影响。本项目占地范围较小,选址处离**市生态保****自然保护区较远,鸟类较少,不在**度鸟类活动区域范围内,不在大型水禽、猛禽等濒危保护物种的活动区域,且项目在设备选取时选用的是低噪声设备,****风电场风机运行对鸟类影响较小。 2.3运行期景观影响分析 本项目选址区域位于**地区,现状景观为乡村景观,主要由一般农用地、林地、沟渠、坑塘及零散分布的村庄构成,地势起伏较小。本项目共建设15台风电机组,建成后将构成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为选址区域增加新的景观元素。这种景观具有群体性、可观赏性,可以反映人与自然结合的完美性,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废气 ****风电场工作是风能利用的过程,是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工艺过程不产生废气。 4. 废水 升压站运行期不产生工艺废水,废水主要为值守人员盥洗、冲厕等日常生活排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约0.34m3/d(约124.1 m3/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等。生活污水经站内化粪池沉淀处理后,委托相关单位定期清掏处理,不外排,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5. 噪声 5.1主要噪声源情况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风力发电机、升压站内主变,其噪声源及治理情况见下表。 表4-2 本项目噪声源情况
注:参考《风电机组噪声预测》[D](徐婧,**大学,2012),风电机组的声功率级在98~104dB(A)之间,本项目单个风电机组噪声源强按104dB(A)计。 5.2噪声预测 根据HJ2.4-20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结合本项目声源的噪声排放特点,选择点声源预测模式,来模拟预测声源排放噪声随距离衰减变化的规律。具体预测模式如下: ①基本公式 Lp(r)=LW+Dc-(Adiv+Aatm+Agr+Abar+Amisc) 式中:Lp(r) ——预测点处声压级,dB; LW ——由点声源产生的声功率级(A计权或倍频带),dB; Dc ——指向性校正,它描述点声源的等效连续声压级与产生声功率级LW的全向点声源在规定方向的声级的偏差程度,dB; Adiv ——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dB; Aatm ——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dB; Adiv ——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dB; Abar ——障碍物屏障引起的衰减,dB; Amisc ——其他多方面效应引起的衰减,dB; Adiv=20lg(r/r0) 式中:r —— 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r0 ——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取r0=1m。 ②多个点源在预测点产生的总等效声级LA(r)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式中:LA(r)—距声源r 处的A 声级,dB(A); LPi(r)—预测点(r)处,第i 倍频带声压级,dB; Li—第i 倍频带的A 计权网络修正值,dB; n—噪声源数。 ③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时,可按下式计算: LA(r)=LA(r0)-Adiv 式中:LA(r)—距声源r 处的A 声级,dB(A); LA(r0)—参考位置r0 处的A 声级,dB(A); Adiv—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dB。 ④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 Lp(r)=Lp(r0)-20lg(r/r0) 式中:Lp(r) ——预测点处声压级,dB(A); Lp(r0) ——参考位置r0处的声压级,dB(A); r —— 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r0 ——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取r0=1m。 ⑤如果声源处于自由声场,则可以等效为如下公式: 式中:LA(r)—距声源r 处的A 声级,dB(A); LAW—点声源A 计权声功率级,dB; 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 ⑥噪声贡献值计算公式: 式中: 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噪声贡献值,dB; T ——用于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s; N ——室外声源个数; ti ——在 T 时间内 i 声源工作时间,s; M ——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tj——在 T 时间内 j 声源工作时间,s。 5.3风力发电机组噪声影响 风力发电机的噪声是源于叶片扫风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和机组内部机械运转产生机械噪声,与风力发电机的机型及塔架设计有关。本项目风电机拟选用隔音防震型,变速齿轮箱为减噪型,叶片用减速叶片等,同时风机风轮转速较低,产生的噪声较小。根据风电场各风力发电机组点位分布,相邻的风电机组间距最近约560m,所有风机均为户外点声源,同时相邻两台风机之间最近距离较大,其贡献值很小,不考虑机组运行噪声的叠加影响。每台风机声源离地面高度按其叶片扫到的最低高度计,风电机组的声功率级为104dB(A),利用噪声评价预测软件EIAProN,以地面1.2m高度的噪声贡献值进行预测,并绘制了噪声等声级线图,如下图所示: 图4-2 风电场地面1.2m高度噪声等声级线图 由预测可知,风电场地面1.2m高度处风机噪声最大贡献值约66.6dB(A)。 根据《**市声环境功能区划(2022年修订版)》(津环气候〔2022﹞93号),本项目风机所在区域未明确其声环境功能区;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中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的原则,村民居住区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风电场周边村庄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 经预测,风电机组投运后,风电机组周边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昼间噪声达标距离约70m、夜间噪声达标距离约300m。经现场踏勘,本项目各风电机组周边300m范围内均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因此风电机组运行噪声不会对周边村庄声环境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运营期建设单位应加强风机日常维护和检修,确保风机运行正常,减少设备异常运转产生的噪声影响。 5.4升压站厂界噪声分析 本项目升压站产噪设备主要为主变压器,采用户外式布置,噪声以中低频为主,噪声源强约为65dB(A)。 表 4-3 噪声源强调查清单——室外声源
注:以升压站西南角为坐标原点,以其东西向为X轴,南北向为Y轴,高度为Z轴。 采用HJ2.4-20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中室外噪声源距离衰减模式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表4-4 升压站场界噪声预测结果
由上表预测可知,运行期升压站厂界的噪声贡献值均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限值,且升压站周边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因此本项目升压站对周边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6. 固废影响 6.1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其中危险废物包括废铅蓄电池、废变压器油、废润滑油、含油抹布和手套。具体产生情况如下: (1)危险废物: ①废润滑油、废油桶、废含油抹布和手套:风电机组齿轮箱日常开展维护,每年检修一次,检修过程中会有废润滑油、废油桶、废含油抹布和手套产生,产生量分别为7.5t/a(单台风机一次更换量约0.5t,本项目共15台风机,因此废润滑油的最大更换量为7.5t)、0.5t/a、0.1t/a,统一收集暂存于升压站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外运处置。 ②废铅蓄电池:本项目升压站直流系统需安装2组400Ah蓄电池,采用免维护型蓄电池,使用寿命约10年,则废铅酸蓄电池产生总量约为5.4t/10年。更换下来的废铅蓄电池暂存于升压站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运输、处置。 ③废变压器油:风机的箱变和升压站主变维修或事故状态下会产生废变压器油。箱变下方设置有集油池,一旦发生事故,废变压器油排入集油池内,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升压站主变下方建有事故储油池,事故油池容积为60m3,一旦发生事故,变压器油可通过管道排入事故储油池,不再抽取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库,由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正常情况下,没有废油排放。 (2)生活垃圾:升压站定员1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照每人0.5kg/d计,则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kg/d(1.825t/a),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委托城管委定期清运。 6.2危险废物基本情况 本项目危险废物产生情况见下表。 表4-5 本项目固体废物产量及类别
6.3危险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6.3.1危险废物暂存场所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升压站内设有1处危险废物暂存间,面积约62.32m2,位于升压站东北侧。根据相关要求,危废暂存间内应配备有消防器材等应急设施设备,危废暂存间还应做好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等措施,防止液态危险废物泄漏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内部做好分区并设置间隔。 正常情况下,箱变及升压站主变没有废油排放。箱变及升压站主变在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油分别排入集油池、事故油池。集油池、事故油池容量应符合《****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中“户外单台油量1000kg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贮油或挡油设施,其容量宜按设备油量的20%设计,并能将事故油排至总事故贮油池,总事故贮油池的容量应按其接入油量的最大的一台设备确定”的要求。****风电场单个箱变油量约3t,升压站单台主变油量约50t,变压器油密度为0.895t/m3,经计算,箱变内变压器油容量约3.35m3、主变内变压器油容量约55.86m3,箱变下方集油池容量为10m3,升压站事故油池容积为60m3,因此集油池、事故油池容积能满足接入油量的最大一台设备的要求。集油池、事故油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高抗渗等级的混凝土,可确保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相关防渗漏要求。废变压器油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风电机组检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润滑油、废油桶、废含油抹布和手套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运输、处理。 综上,在采取严格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危险废物暂存场所不会造成不利环境影响。 表4-6 危险废物暂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表
6.3.2危险废物运输过程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危险废物从产生环节由工作人员使用专用封闭运输车辆运送到升压站危废暂存间内,运送过程中危险废物应按照《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的相关要求进行包装,内部转运需填写《危险废物厂内转运记录表》,并且在转运结束后对路线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无危险废物散落或泄漏在运输线路上。若万一发生散落或泄漏,应及时对散落物进行收集、清理,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 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集中居住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防止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不利影响。 6.3.3危险废物委托处置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处置单位应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具有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本项目危险废物的资质。 综上所述,本工程产生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去向合理,在确保管理和运输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二次污染的风险。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6.3.4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求 建设单位应对产生的危险废物从收集、暂存、运输、处置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各环节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的相关要求。 (1)危险废物的收集作业要求 ①应根据收集设备、转运车辆以及现场人员等实际情况确定相应作业区域,同时要设置作业界限标志和警示牌; ②作业区域内应设置危险废物收集专用通道和人员避险通道; ③收集时应配备必要的收集工具和包装物,以及必要的应急监测设备及应急装备; ④危险废物收集应填写记录表,并将记录表作为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要档案妥善保存; ⑤收集结束后应清理和恢复收集作业区域,确保作业区域环境整洁安全。 (2)危险废物的暂存容器要求 ①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 ②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 ③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④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不相互反应); ⑤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相关标准的标签。 (3)危险废物暂存设施的运行与管理要求 ①不得将不相容的废物混合或合并存放; ②须做好危险废物管理台账,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在危险废物回取后应继续保留三年; ③必须定期对所暂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暂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4)危险废物转移要求 本项目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危险废物在转移过程中,根据《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 **部 交通运输部令 第23号)的有关规定,危险废物清运应建立转移联单,记录危险废物数量、废物属性、转移时间、去向等,保证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有合理的处理、处置去向,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7. 环境风险 7.1环境风险识别 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 B,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包括箱变及主变内的变压器油、危废间内暂存的废润滑油。****风电场单个箱变油量约3t,升压站内单台主变油量约50t;危废间内暂存的废润滑油最大暂存量约7.5t。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概况见下表。 表4-7 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统计表
根据上表,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1,因此,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7.2环境风险分析 (1)泄漏 本项目变压器油和废润滑油泄漏后可能造成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本项目箱变和升压站主变底部分别设有集油池、事故油池,一旦发生事故,废变压器油可排入集油池、事故油池,不再抽取暂存于危废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本项目集油池和事故油池的容量可满足最大事故油量要求,不会外溢。 本项目废润滑油暂存在升压站内危废间,暂存过程中一旦包装容器破损会发生泄漏,因危废暂存间地面均已做防渗,因此泄漏的废润滑油不会下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当发生少量泄漏时,处理人员立即清理干净;当泄漏量较大时,用泵转移至备用桶内,废润滑油用砂土、吸附棉或其它惰性材料吸附处理,废吸附材料收集至专用密闭容器中,作为危险废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因此在采取相应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的情况下,废润滑油在危废暂存间内发生泄漏预计不会流出危废间外,不会对室外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 废润滑油在场区内搬运过程中,因包装容器破损造成泄漏。废润滑油发生泄漏事故后,立即由现场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事故处理,人员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迅速将包装袋倾斜,使破损处朝上,防止继续泄漏,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对泄漏物进行盛接、围堵、吸附、清理、除污等。对于少量泄漏物可用沙土进行吸附后收集;大量泄漏时,为避免泄漏物四处蔓延扩散,需要用沙土进行围堤堵截,然后使用必要的工具或设施将泄漏物收集到容器中,最后对区域残留物进行吸附清理,废吸附材料收集至专用密闭容器中,作为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火灾 废润滑油、废变压器油为可燃液体,遇明火能引起火灾。如果引起火灾,火灾事故次生、伴生灾害主要为产生的烟雾对周围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风电场每台风力发电机组内均安装火灾自动探测报警控制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实施防火和灭火自动保护,其中火灾自动探测报警控制系统报****中心系统相连,传输至监控系统。发生火灾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报警,风机机舱内灭火器具同时喷射干粉,达到灭火效果,灭火过程产生的灭火废干粉经收集后作为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升压站集中设置1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配置沙箱及移动灭火器,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对周边人群进行疏散,采用灭火器和消防沙进行灭火。若火灾进一步蔓延,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环境局,现场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配合消防人员协助灭火,听从调遣,并在****生态环境局开展监测,并按政府要求积极配合后期处置工作。 建设单位在建立完善的消防体系并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后,环境风险可防控。 8. 电磁环境 本项目风电机组配套箱式变压器电压等级为35kV,运行过程中电磁环境影响轻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20)及《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100kV及以下输变电电磁辐射属于豁免范围。因此,本评价仅对220kV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项目拟建220kV升压站采用户外式布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通过类比监测的方式,预测本项目拟建220kV升压站运行期间站区外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应限值要求。详见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 ||||||||||||||||||||||||||||||||||||||||||||||||||||||||||||||||||||||||||||||||||||||||||||||||||||||||||||||||||||||||||||||||||||||||||||||||||||||||||||||||||||||||||||||||||||||||||||||
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 本项目属于风力发电项目,风电机组选址于**区陈官屯镇,升压站选址于西翟庄镇,选址已取得******局****分局的选址意见书(编号:2023**地条申字0030变更01号)。各风电机组选址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未占用基本农田,不涉及**市生态保护红线,不涉及居民区,不涉及周边矿藏及有探矿权和采矿权区域、军事设施、****风电场设置地区,满足自然环境、风况特征和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等基础条件,各风电机组选址方案符合《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1511 号)的规定和《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GB51096-2015)等相关文件要求。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中选址选线的要求,本项目升压****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因此项目建设区域不属于生态敏感区。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各风电机组周边500m范围、升压站周边200m范围、**及扩建施工检修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均无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均不占用**市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符合《**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市****委员会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决定》、《****政府关于发布**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政府关于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划及管理要求。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项目选址具有环境合理性。 |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1.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植被保护措施 (1)工****管理部门办理临时占地的占用手续,手续齐全后方可施工,严禁无手续施工建设。 (2)优化工程用地,限制施工临时占地的范围,合理布置施工区域,减少对植被破坏。施工作业带清理应由熟悉施工区域内自然状况、施工技术要求的人员带队进行,缩小施工作业范围,避免对周边植被的破坏。 (3)施工车辆、人员活动等不得越过施工作业带,以减少人为的植物碾压及破坏;施工范围内的树木应尽量避让,不能避让时应施工结束后继续进行补栽;对吊装平台、施工营地等临时占用林地,严格按照《****草原局****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通知》(林资发[2019]17)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应在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一年内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并及时恢复植被。 (4)施工期应尽可能减少土石方的开挖以及树木的砍伐,减少施工弃渣量的产生;及时清除多余的土方和石料,严禁就地倾倒覆压植被。 (5)施工前制定合理、可行的植被恢复方案,拟定详细施工进度,并从组织上落实进度控制责任制,保证施工进度。 (6)施工结束后,全面拆除施工临时设施,彻底清除施工废弃杂物,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临时占地植被及原有地貌。 (7)植被恢复时,注意避免选取单一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应选择本地适生的树、草种,考虑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固土固坡效果好、成活率高、速生的乡土植物,并尽量与原来的植物种类相同或相似,避免景观发生较大差异。 1.2动物保护措施 (1)施工过程中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艺,同时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减振机座或减振垫,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项目施工活动均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禁止施工,避免夜间光照对野生动物的潜在影响。 (3)野生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早晨、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鸟类休息时间。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进行大型机械施工产生的噪声影响等。 (4)合理安排施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在鸟类迁徙期开展施工作业。 (5)施工运输车辆严格行驶路线,并应限速行驶、禁止鸣笛,以减少对陆生动物的惊扰。 (6)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期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处置去向,避免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和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保护动物的生境。 (7)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并以警戒线划分施工区域边界,防止施工人员误入施工区外,对非施工区范围内的动物造成影响。 1.3土壤保护措施 (1)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在暴雨来临前应对堆放的土方采取苫盖等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2)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限值,以减少土壤扰动,减少裸地和土方暴露面积。 (3)对于施工场地,在施工前,需将表土剥离堆放在一角,作为复垦时覆土使用,表土剥离厚度一般为10~30cm,剥离的表土单独堆放、标识,工程上不得使用,用于后期植被恢复的覆土。 (4)施工场地开挖过程中,土壤要采用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法,减少因施工生土上翻耕层的养分损失,同时要避免间断覆土所造成的土层不坚实形成水土流失等问题。 (5)施工人员不得将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留存或倾倒于施工场地内,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1.4水土保持措施 (1)考虑到基坑施工期间施工降水排水需要以及避免基坑外围汇水进入基坑,在基坑周边附近设置临时排水沟,排导施工降水及外围汇水。 (2)为有效控制临时排水沟汇流时夹带泥沙流入附近河道,造成水土流失,临时排水沟汇水排入河道前需设置临时沉砂池缓流沉沙,沉沙池进水口与排水沟相衔接。施工结束将排水沟和沉沙池进行恢复。 (3)临时堆土区坡面坡度一般控制在1:1 或1:1.5,周边采用土袋围堰进行拦挡,土方实际堆放高度不应超过2m,采用篷布进行临时覆盖。 (4)应做好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避免在降雨期间挖填土方,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按《**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统一安排建筑垃圾运输路线,应避开主要居民区。 (5)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关于水土保持的教育,雨季减少施工,暴雨时不施工,减少水土流失量。 (6)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减少水土流失。 1.5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 1.5.1临时占地生态保护措施 根据本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分层回填、覆土、植树种草等措施进行科学恢复,逐步恢复提升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土地整治 ①施工准备:去除地表杂物、垃圾,运输到指定的场地存放整齐。 ②翻**状土:旋耕机将原状土翻松,来回翻松不少于两次,深度不小于25cm,人工将机械无法到达的死角翻挖彻底,翻挖结束后用平地机将翻挖的地面整平,机械无法到达的地方采用人工整平。 ③表土回覆:在原状土摊铺整平并检查合格后开始摊铺种植土,摊铺厚度不小于30cm,分为两次摊铺,第一层摊铺厚度为20cm,第二层摊铺厚度为10cm。种植土优先使用预先剥离表土,不足部分采用外购种植土。对于耕地,必须确定外运土方土壤肥力不低于现有回填土土壤肥力,确保不影响耕作。每层填筑前根据填土厚度和运输车辆装载数量用石灰画方格,每格卸一车,用推土机将种植土推平,在推平的过程中,安排人工在推平区域巡回检查,发现有卵石或者块石时及时清除。推平后用旋耕机从头开始旋耕,来回旋耕不少于3次,但必须将翻松的原状土和种植土搅拌均匀,搅拌后的混合土用平地机整平。 (2)植被恢复 土地整治后,考虑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根系发达、固土固坡效果好、成活率高、速生的乡土植物;并尽量与原来的植物种类相同或相似,避免景观发生较大差异。建议采用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模式,营造本地种为主的植被群落。 对于耕地,由建设单位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对占用的农田进行一次性补偿,占地补偿按照《**市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津国土房资〔2014〕36号)执行。临时占用一般耕地的,在恢复至原种植条件,并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交还农民进行复耕。 对占用的林地及砍伐的树木进行一次性补偿,建设单位与村民签订补偿协议,由村民重新栽种树木。 (3)养护管理措施 植被补种后,还应做好日常抚育管护工作。后期对补种的植被进行抚育管护,未成活地块进行补植、定期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养护管理工作分为重点管护和一般管护两个阶段,管护期为3年,其中重点管护阶段为栽植验收之后至1年之内,其管护目标应以保证成活、恢复生长为主;一般管护是指重点管护之后,成活生长已经稳定后的长时间管护阶段,主要工作是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后期植被恢复及跟踪监测,各种植被类型的面积和比例与现状仍然基本相当,生物量不会发生锐减,生产力水平没有发生大的降低,生态系统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总体能够保持稳定。因此,在采取各项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后可将生态影响减小至可接受程度。 1.5.2永久占地补偿 建设单位应按照《****政府关于调整**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的通知》(津政规〔2021〕2号)、《**市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津国土房资〔2014〕36号)、《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1511号文)中的相关规定,依法按规定办理对永久占地的补偿费用。 2. 施工期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2.1施工扬尘 为最大程度减轻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9月25日修订)、《**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2018修正)、《**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津政办规〔2023〕9号)、《**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津政发〔2018〕13号)、《关于印发**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津污防攻坚指[2024]2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采取以下施工污染控制对策: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当明示单位名称、工程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以及开工和计划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标志牌和环境保护措施标牌。 (2)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防止泄露、遗洒污染环境的具体措施,编制防治扬尘的操作规范,其中应包括施工现场合理布局,施工材料堆存,散体物料应当采取挡墙、洒水、覆盖等措施;易产生粉尘的水泥等材料应当在库房内或密闭容器存放。 (3)施工现场场地应坚实平整,保证无浮土;施工工地四周围挡必须齐全。 (4)施工工地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禁止现场消化石灰、拌合成土或其他有严重粉尘污染的作业;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和清扫工作。 (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必须苫盖集中存放,及时清运;施工垃圾装载过程必须采取喷淋压尘及使用封盖车辆运输。 (6)注意气象条件变化,土方工程施工应尽量避开风速大、湿度小的气象条件;当出现 4 级及以上风力天气情况时禁止进行土方工程施工,做好遮掩工作。 (7)施工工地必须严格落实“工地周边100%设置围挡、裸土物料100%苫盖、出入车辆100%冲洗、现场路面100%硬化、土方施工100%湿法作业、智能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的扬尘的防控要求。 (8)运输车辆应按要求配装密闭装置、不得超载、控制车速、合理分流车辆、减少卸料落差、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尽量避开环境保护目标。 (9)车辆出工地时,应将车身(特别是车轮)上的泥土洗净。经常清洗运载汽车的车轮和底盘上的泥土,减少汽车运输过程携带泥土杂物散落地面和路面。 (10)建立洒水和清扫制度,设专人负责清扫出入口的散落泥土。 (11)根据《**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津政办规〔2023〕9号)的有关要求,建立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机制。当发布Ⅲ级预警,或者Ⅱ级预警时,启动Ⅲ级或者Ⅱ级响应,建设单位应停止所有施工工地的土石方作业(包括停止土石方开挖、回填、场内倒运等作业,停止建筑工程配套道路和管沟开挖作业),渣土存放点全面停止生产、运行;未安装密闭装置的建筑垃圾、渣土、砂石料等运输车辆禁止上路行驶。 (12)强化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倡导文明施工。 施工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管理等措施,将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降至最低,且施工扬尘影响为短期影响,施工工程量较少,施工结束后,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可以恢复至现状水平。 2.2机械尾气 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9月25日修订)、《**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20.5.1施行)等文件要求,采取如下措施: (1)严禁使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货运汽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应满足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或使用新能源机械。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新能源机动车和施工机械。 (2)施工机械、施工运输车辆应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装置,排放大气污染物超标的,应及时维修。 (3)加强汽车保养管理,以保证汽车安全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尾气排放标准,无尾气排放合格证车辆禁止入场。 (4)鼓励和支持使用优质燃料油,采取措施减少燃料油中有害物质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5)定期对施工机械、施工运输车辆排放废气进行检查;严禁使用劣质油料,提倡使用高清洁度燃油,加强机械维修保养,使动力燃料充分燃烧,降低废气排放量。 3.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为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20年修正)和《**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2018 年修正),应做好如下防治噪声污染工作: (1)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噪声污染防治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在施工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的噪声污染防治责任;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制定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振动、降低噪声;建设单位应当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2)施工单位需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低噪声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车辆,并加强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局,如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噪声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及噪声影响的范围;避免多台高噪音的机械设备在同一场地和同一时间使用,减少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4)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运输车辆的走行路线和走行时间;施工运输车辆,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确定合理运输路线和时间,避开敏感区域和容易造成影响的时段。 (5)加强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施工的自觉性,尽量降低人为因素造成施工噪声的加重。 综上所述,在采取以上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可减少本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 4.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及车辆冲洗废水,其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施工现场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及沉淀池,设备车辆清洗废水经沉淀后,上清液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严禁随意外排。 (2)施工营地设置移动环保厕所,定期罐车清运,生活污水一并清运。 (3)施工单位禁止雨天开挖作业,同时要落实文明施工原则,施工废水禁止排入地表水体或平地漫流。 建设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水污染物排放简单,在落实好防渗、防污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能得到有效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5. 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场区分设垃圾桶用于收集生活垃圾,由城管委统一清运。 (2)施工期间的工程垃圾应随产随清,及时清运到城管委指定地点,要求按规定路线运输,运输车辆必须按有关要求装配密闭装置。 (3)施工期各类固体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过程做好防护措施;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不得混入建筑垃圾,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4)施工期开挖土石方全部回填利用,避免产生弃方。清淤淤泥由****政府指定储运场处理。 (5)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做到不随意乱丢废物,要设立环保卫生监督监察人员,对施工期固体废物严格管理。 6. 施工期环境管理 建设单位及项目施工承包商必须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修正)、《**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20年修正)和《**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政府令 第100号),依法履行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各项义务。 施工承包商在进行工程承包时,应将施工期的环境污染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并在工程开工前和施工工程中制定相应的环保防治措施和工程计划。按照《****办公厅关于印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津政办规〔2023〕9号)等相关要求,采取施工扬尘控制及应急措施。 按规定,本项****管理部门申报,设专人负责管理,培训工作人员,以正确的工作方法控制施工中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 | ||||||||||||||||||||||||||||||||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1.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植被保护措施 (1)植被补种后,还应做好日常抚育管护工作。定期灌溉以满足根系对水分的需求,定期对树木进行整形修剪,清理死株和枯枝,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施工后定期跟踪监测,及时补充和完善保护措施。 (2)预留一定的环保资金,****风电场内植被恢复未达到预期效果,需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及时制定事宜的植被恢复方案,并常态化做好植被恢复后的管护、管理工作。 1.2对鸟类的保护措施 (1****风电场的管理人员进行候鸟知识的宣传和相关指导,并和附近候鸟管理保护单位建立必要的工作联系,使其对候鸟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 (2)将鸟类保护纳入巡检内容,巡检中遇到有撞击受伤的鸟类要及时送至鸟类观测站,由鸟类观测站人员紧急救助。 (3)风机的叶片应当选用橙红与白色相间的警示色,并在风电机组处安装驱鸟器,使鸟类在飞行中能及时分辨出安全路线,及时规避风机,减少鸟类撞击风机的几率。同时建议在支撑塔上涂刷警示色,以最大限度警示鸟类避让。 (4)在候鸟迁移期间,应严格加强灯光使用管理,尽可能减少光对其产生的干扰。风电机组上的指示灯应尽量选取光照度较低的白光灯,避免采用旋转灯光或高照度的红光灯。 (5)遇恶劣天气(大风、大雾天)迫使鸟类低飞时,加强鸟类观测,要适时停止运行,尽量减小风机运行对鸟类迁徙产生的影响。 (6)本****风电场进行不少于一年的鸟类通过量和死亡率监测,****风电场科学管理的制度,一旦发现与夜间迁徙候鸟或白天集群迁徙活动的猛禽撞击率较高时,根据《电网调度运行规程》向电网调度提出停机预案,在鸟类大量迁徙时段停机。 2. 电磁控制措施 为尽量减小升压站对外环境的电磁辐射场强,本评价提出以下防护措施: ①科学确定配电装置对地距离 根据地面工频电磁场的控制值及配电装置导线下方地面最大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结果,确定导体对地最小电气距离,减少对升压站值守人员的影响。 ②合理控制导体表面电场强度 通过在电气设备端子处设置有多环结构的均压环,采用扩径耐热铝合金导线作为升压站内跳线并对分裂形式进行优化,选择合适的设备间连接方式及相应金具结构等一系列措施,合理控制带电导体表面的电场强度,降低无线电干扰水平,同时减小运行损耗。 ③控制绝缘子表面放电 使用设计合理的绝缘子,特别是对绝缘子的几何形状以及关键部位材料的特性,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 3. 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建成后,升压站职工生活污水经站内化粪池沉淀处理后,委托相关单位定期清掏处理,不外排。 4. 运营期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1)在风机和变压器等设备选型过程中,将噪声指标作为衡量设备性能的重要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对各类产噪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不正常运转带来的机械噪声。 (2)在变压器等设备安装过程中,可在设备及基础之间加装缓冲减振装置,减少变压器铁心的振动向其他器件的传递。 (3)合理调整布局,将变压器布置在站区中部,降低声环境影响。 5. 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升压站内设有1处危险废物暂存间,面积约62.32m2,用于暂存更换下来的废铅蓄电池、废润滑油、废油桶、含油抹布和手套,各类危险废物在危废暂存间内应分类分区暂存,并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危险废物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及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要求进行建造,地面进行耐腐蚀硬化、防渗漏处理。 本项目箱变和升压站主变底部分别设有集油池、事故油池,箱变集油池容量为10m3、升压站事故油池容量为60m3,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油排至集油池和事故油池中,不再抽取暂存于危废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事故油池及集油池应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相关要求进行防渗处理。 升压站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委托当地城管委定期清运。 6. 环境风险 本项目可能潜在的环境风险为集油池、事故油池内暂存的废变压器油、危废暂存间内暂存的废润滑油泄漏事故、火灾事故产生的次生污染,针对环境风险事故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如下: (1)风险防范措施 ①每台箱变、升压站主变下方分别设有集油池、事故油池,事故状态下可以用于收集暂存废油。集油池、事故油池容量可满足单台设备最大油量的暂存要求。集油池、事故油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高抗渗等级的混凝土,可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防渗漏要求。建设单位应定期对集油池、事故油池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防渗层破损等防渗层性能降低的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②设专人负责危险物质的安全暂存、站内运输;废润滑油采用密闭包装桶暂存,搬卸过程防止磕碰,避免包装桶破损,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部应留有适当的空间。 ③废润滑油暂存在危废间内,并应置于防漏托盘上;危废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做好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等措施,并在四周设置围堰,防止油品泄漏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④建立严格的危废管理制度,废润滑油入库时严格检验数量、包装等情况,入库后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定期检查废润滑油等包装是否完好;危险废物在危废暂存间内的暂存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应及时联系危废处置单位负责外运处置。 ⑤风电场每台风力发电机组内均安装火灾自动探测报警控制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实施防火和灭火自动保护;升压站集中设置1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配置沙箱及移动灭火器,在发生火灾时采用灭火器和消防沙进行灭火。 ⑥每台风电机组、升压站应设置明显的禁止烟火标志。 (2)应急措施 ①若运输、储存过程中发生油品泄漏事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将容器破裂口向上,堵塞泄露口,对泄漏区附近进行围堵,防止泄漏进入外环境。如果油品泄漏较少时,可用吸油毡将地表面上的油品吸附,吸油毡吸满油后,将其装入专门的容器内;如果泄漏油品较多时,可顺着油品流向在汇水处或低洼处开挖集油坑,为减少油品渗入土壤中,在集油坑内铺设防油塑料布,并利用抽油泵将集油坑内油品回收至收油桶内。 ②发生变压器油污染事故时,首先应找到油污染源头,应立即进行堵截和收集。发生风机维修与运营期润滑油跑冒滴漏(维修时主要滴落在风机塔筒内)时,维修人员使用抹布擦拭后将其收集并交由有资质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③火灾应急对策:泄漏后引起的小面积着火情况,立即使用灭火器、消防沙等进行灭火,灭火过程产生的灭火废干粉、废沙等经收集后作为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若火势蔓延,****中心报警和119电话报警。在报警的同时,消防负责人启动事故程序,指挥巡检人员启动消防应急设备,采取拉闸断电等措施,配合消防人员控制火灾的进一步蔓延,从而降低火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综上在采取相应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的情况下,废变压器油、废润滑油泄漏对大气、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的环境风险可防控。 | ||||||||||||||||||||||||||||||||
其他 | 1. 排污许可管理要求 根据《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7〕84号)、《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部令 第48号)和《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国国务院令 第736号),并结合《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部令 第11号)及《****办公厅****环保局拟定的**市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计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17〕61号),本项目属于陆上风力发电项目,未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生态环境部令 第11号)所列项目中,因此不需办理排污许可证。待有新的相关文件颁布后,从其执行。 2. 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中华人民**国国务院令 第682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和“三同时”相关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或者委托的技术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技术调查工作。 验收办法参照《关于发布的公告》(国环规环评〔2017〕4号)。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根据环评文件及审批意见进行自主验收,并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的,建设单位不得对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除需要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水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外,其他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需要对该类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或者整改的,验收期限可以适当延期,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后,方可正式投产运行。 3. 环境监测计划 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及《****公司环境保护技术监督规定》(国网(科/2)539-2014),制定建设单位自行监测计划,如下表所示。 表5-1 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
| ||||||||||||||||||||||||||||||||
环保投资 | 本工程总投资为70502.55万元,其中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为398万元,占总投资的0.56%,环境保护投资详见下表。 表5-2 主要环保措施及费用估算一览表(单位:万元)
|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 施工期 | 运营期 | ||
环境保护措施 | 验收要求 | 环境保护措施 | 验收要求 | |
陆生生态 | 植被保护措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土壤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等 | 生态功能恢复现状。 | 根据植被恢复情况,做好植被恢复后的养护、管理工作。 加强候鸟知识的宣传和相关指导,将鸟类保护纳入巡检内容,风机叶片采用警示色、并按要求安装驱鸟器,制定合理的运行调度方案。 | 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有效降低对鸟类影响。 |
水生生态 | / | / | / | / |
地表水环境 | 施工期车辆冲洗废水采用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施工现场设置移动环保厕所,定期罐车清运。 | 不外排废水。 | 升压站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委托相关单位定期清掏处理。 | 严格落实,严禁违规排放。 |
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 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减少土壤扰动;做好表土剥离并分类存放;土方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 | 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相关措施。 | / | / |
声环境 |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施工;选用低噪声设备,施工过程中产噪设备合理布局,采取消声减振等措施。 | 不对周边声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 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风机、加强设备维护等 | 升压站场界噪声应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类标准。 |
振动 | / | / | / | / |
大气环境 | 落实“六个百分百”,采取设置围挡、苫盖、洒水抑尘、冲洗等措施防治扬尘污染;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严禁使用劣质油料,加强机械维修保养,同时燃油机械应安装尾气排放净化器。 | 不对周边环境空气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 / | / |
固体废物 | 开挖土方全部回填利用;工程垃圾应随产随清,及时清运到城管委指定地点;清淤淤泥由****政府指定储运场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城管委统一清运。 | 各类固体废物合理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 生活垃圾委托 当地城管委定 期清运。废润滑油、废油桶、废含油抹布和手套、废铅蓄电池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事故状态下的废变压器油收集在集油池、事故油池中,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 固体废物合理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
/ | / | 科学确定配电装置对地距离;合理控制导体表面电场强度;控制绝缘子表面放电。 | 运营期间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限值要求。 | |
环境风险 | / | / | 严格落实报告提出的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 | 集油池、事故油容量满足要求;集油池、事故油池和危险废物暂存间符合防腐防渗要求。 |
环境监测 | / | / | 对升压站噪声、电磁进行监测。 | 运营期间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限值要求;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 |
其他 | / | / | / | / |
七、结论
本项目利用区域内丰富的风能**和地域优势,致力于清洁能源风能的开发利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地区发展规划,具有明显的减排效益、社会和经济效益。本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会对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后,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降低。本项目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落实必要的生态保护和补偿措施后,工程具备环境可行性。 |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 天润新能**市**区陈官屯镇100MW风电项目 (重大变动) | |||||||||||||||||||||||||||||||||||||||||||||||||||||||||||||||||||||||||||||||||||||||||||||||||||||||||||||||||||||||||||||||||||||||||||||||||||||||||||||||||||||||||||||||||||||||||||||||||||||||||||||||||||||||||||||||||||||||||||||
项目代码 | **** | |||||||||||||||||||||||||||||||||||||||||||||||||||||||||||||||||||||||||||||||||||||||||||||||||||||||||||||||||||||||||||||||||||||||||||||||||||||||||||||||||||||||||||||||||||||||||||||||||||||||||||||||||||||||||||||||||||||||||||||
建设单位联系人 | 夏威 | 联系方式 | 138****7778 | |||||||||||||||||||||||||||||||||||||||||||||||||||||||||||||||||||||||||||||||||||||||||||||||||||||||||||||||||||||||||||||||||||||||||||||||||||||||||||||||||||||||||||||||||||||||||||||||||||||||||||||||||||||||||||||||||||||||||||
建设地点 | ** 市 ** 区 陈官屯镇、西翟庄镇 | |||||||||||||||||||||||||||||||||||||||||||||||||||||||||||||||||||||||||||||||||||||||||||||||||||||||||||||||||||||||||||||||||||||||||||||||||||||||||||||||||||||||||||||||||||||||||||||||||||||||||||||||||||||||||||||||||||||||||||||
地理坐标 | F1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10.409秒,北纬38度48分56.523秒) F2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1.473秒,北纬38度48分21.055秒) F4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52.123秒,北纬38度50分5.878秒) F6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28.826秒,北纬38度48分40.400秒) F7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27.927秒,北纬38度49分56.382秒) F8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30.798秒,北纬38度49分36.147秒) F9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53.185秒,北纬38度49分8.121秒) F10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32.178秒,北纬38度49分10.355秒) F11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34.122秒,北纬38度48分49.519秒) F12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55.324秒,北纬38度48分39.395秒) F14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52.746秒,北纬38度48分6.075秒) F15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39.855秒,北纬38度47分40.706秒) F16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3.961秒,北纬38度47分56.461秒) F17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7分35.930秒,北纬38度47分34.443秒) F18风电机组(东经116度56分36.903秒,北纬38度47分22.712秒) 升压站(东经116度57分6.873秒,北纬38度44分36.336秒) | |||||||||||||||||||||||||||||||||||||||||||||||||||||||||||||||||||||||||||||||||||||||||||||||||||||||||||||||||||||||||||||||||||||||||||||||||||||||||||||||||||||||||||||||||||||||||||||||||||||||||||||||||||||||||||||||||||||||||||||
建设项目 行业类别 | 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90陆上风力发电4415;其他风力发电 | 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 | 永久占地30942.1m2;临时占地94327m2 | |||||||||||||||||||||||||||||||||||||||||||||||||||||||||||||||||||||||||||||||||||||||||||||||||||||||||||||||||||||||||||||||||||||||||||||||||||||||||||||||||||||||||||||||||||||||||||||||||||||||||||||||||||||||||||||||||||||||||||
建设性质 | R**(迁建) □改建 □扩建 □技术改造 | 建设项目 申报情形 | □首次申报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R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 |||||||||||||||||||||||||||||||||||||||||||||||||||||||||||||||||||||||||||||||||||||||||||||||||||||||||||||||||||||||||||||||||||||||||||||||||||||||||||||||||||||||||||||||||||||||||||||||||||||||||||||||||||||||||||||||||||||||||||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部门(选填) | ****审批局 |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文号(选填) | 津静审投[2024]204号 | |||||||||||||||||||||||||||||||||||||||||||||||||||||||||||||||||||||||||||||||||||||||||||||||||||||||||||||||||||||||||||||||||||||||||||||||||||||||||||||||||||||||||||||||||||||||||||||||||||||||||||||||||||||||||||||||||||||||||||
总投资(万元) | 70502.55 | 环保投资(万元) | 398 | |||||||||||||||||||||||||||||||||||||||||||||||||||||||||||||||||||||||||||||||||||||||||||||||||||||||||||||||||||||||||||||||||||||||||||||||||||||||||||||||||||||||||||||||||||||||||||||||||||||||||||||||||||||||||||||||||||||||||||
环保投资占比(%) | 0.56 | 施工工期 | 12个月 | |||||||||||||||||||||||||||||||||||||||||||||||||||||||||||||||||||||||||||||||||||||||||||||||||||||||||||||||||||||||||||||||||||||||||||||||||||||||||||||||||||||||||||||||||||||||||||||||||||||||||||||||||||||||||||||||||||||||||||
是否开工建设 | R否 □是: | |||||||||||||||||||||||||||||||||||||||||||||||||||||||||||||||||||||||||||||||||||||||||||||||||||||||||||||||||||||||||||||||||||||||||||||||||||||||||||||||||||||||||||||||||||||||||||||||||||||||||||||||||||||||||||||||||||||||||||||
专项评价设置 情况 | 本项目**1座220kV升压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中附录B.2.1规定,本项目设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 |||||||||||||||||||||||||||||||||||||||||||||||||||||||||||||||||||||||||||||||||||||||||||||||||||||||||||||||||||||||||||||||||||||||||||||||||||||||||||||||||||||||||||||||||||||||||||||||||||||||||||||||||||||||||||||||||||||||||||||
规划情况 | 1.规划名称:《**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审批机关:****委员会 审批文件名称及文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的通知》(津发改能源〔2021﹞406号) 发布时间:2022年1月27日 2.规划名称:《**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审批机关:****委员会 审批文件名称及文号:《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的通知》(津发改能源〔2022〕51 号) 发布时间:2022年3月11日 | |||||||||||||||||||||||||||||||||||||||||||||||||||||||||||||||||||||||||||||||||||||||||||||||||||||||||||||||||||||||||||||||||||||||||||||||||||||||||||||||||||||||||||||||||||||||||||||||||||||||||||||||||||||||||||||||||||||||||||||
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情况 | 无 | |||||||||||||||||||||||||||||||||||||||||||||||||||||||||||||||||||||||||||||||||||||||||||||||||||||||||||||||||||||||||||||||||||||||||||||||||||||||||||||||||||||||||||||||||||||||||||||||||||||||||||||||||||||||||||||||||||||||||||||
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 | 1.与《**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在落实电力送出和消纳条件的前提下,积极开发陆上风电,稳妥推进海上风电,促进风能**高效开发利用,带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到2025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 本项目为集中式风力发电项目,符合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替代的要求,符合“促进风能**高效开发利用,带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市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 2.与《**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能源发展的总体原则之一为绿色低碳。遵循能源低碳转型发展规律,深入落实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新目标要求,践行“绿水**就是**银山”理念,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和落后产能淘汰,加快推进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本项目属于风力发电项目,充分利用本地区风能**,通过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从而达到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的目的,符合《**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 | |||||||||||||||||||||||||||||||||||||||||||||||||||||||||||||||||||||||||||||||||||||||||||||||||||||||||||||||||||||||||||||||||||||||||||||||||||||||||||||||||||||||||||||||||||||||||||||||||||||||||||||||||||||||||||||||||||||||||||||
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属于陆上集中式风力发电项目,装机总容量100MW,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本项目建设内容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或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同时,本项目不属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2年版)》中规定的禁止准入类项目。 因此,项目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2.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1)《****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符合性分析 根据《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津政规〔2020﹞9号),可知全市共划分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类311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区),其中陆域生态环境管控单元281个,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管控区30个。 本工程15台风电机组位于**区陈官屯镇,升压站选址于西翟庄镇,均属于重点管控单元——环境治理。 重点管控单元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为主,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进一步提升**利用效率。****中心**、城镇开发区域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及生活、交通等领域污染减排,严格管控城镇面源污染;****园区空间布局,强化污染治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加强沿海区域环境风险防范。 本项目与《**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见下表,与**市“三线一单”分区管控的位置关系详见附图8。 表1-1 与**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
(2)与《**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符合性分析 对照《**区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本项目15台风电机组位于**区陈官屯镇,升压站选址于西翟庄镇,均属于**区环境治理重点管控单元5(单元编号:ZH120****0012)。 本项目与**区环境治理重点管控单元5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符合性分析见表1-2;本项目与**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位置关系详见附图9。 表1-2 与**区环境治理重点管控单元5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符合性分析
3. 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 《**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提出“坚持绿色发展,以耕地保护和生态约束倒逼发展模式转型:深入践行绿水**就是**银山的理念,坚持节水优先,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筑牢**市绿色生态屏障,提高生态规模与质量,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本项目为风力发电项目,选址于**区陈官屯镇、西翟庄镇,用地类型包括林地、沟渠、水浇地、园地、坑塘水面等。项目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项目建设可提高区域绿电比例,有助于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津政发〔2024〕18 号)中的相关要求。 4. 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市****委员会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决定》(2023年7月27日**市第十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政府关于发布**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津政发〔2018﹞21号)及《****政府关于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2024年8月14日),全市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95km2,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219.79km2,自然岸线18.63km。**市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基本格局为“三区一带多点”,其中“三区”为北部**的山地丘陵区、中部七里海-大黄堡湿地区和**团泊洼-北大港湿地区;“一带”为海岸带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多点”****开发区和其他各类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的有限人为活动和国家重大项目占用生态保护红线涉及临时用地的,应按照自然**部关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有关要求,参照临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规定办理。申请临时用地时应当一并提供生态恢复方案,建设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用结束后严格落实恢复责任。 本项目永久占地、临时占地范围均不涉及占用**市生态保护红线,距离项目最近的生态保护红线为**团泊洼-北大港湿地区——团泊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位于项目东北侧,最近距离约9km。 5. 与《大****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试行)》符合性分析 根据《大****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试行)》、****政府关于《大****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试行)》的批复(津政函〔2020﹞58号)、《关于印发的通知》(津发改社会规〔2023﹞7号),大****段核心监控区内的北**大部分、海河的一小部分和**河的一小部分位于**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总长度约76公里,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 根据《大****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施行)》中规定,大****段管控范围具体划分为8个管控分区,依次为:生态保护红线区、文化遗产区、滨河生态空间非建成区、核心监控区非建成区、滨河生态空间村庄区、核心监控区村庄区、滨河生态空间建成区、核心监控区建成区。核心监控区为大**两岸起始线与终止线距离 2000米内的核心区范围。核心监控区内,大**两岸起始线与终止线距离1000米范围内为优化滨河生态空间。包括**、**、**、**、**、**、**部分地区。滨河生态空间面积约377平方公里。 本项目位于**区陈官屯镇,经对照,项目整体位于大运**侧,项目各风电机组及升压站选址中F2风电机组距离西侧大**(南**)最近距离约2.2km,即距离大**核心监控区最近约200m,因此项目选址不在大****段核心监控区范围内,满足《大****段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试行)》要求。本项目与大**位置关系详见附图7。 6. 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符合性分析 表1-3本项目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的符合性分析
7. 相关环境保护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1511号)、《关于加强风电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津环保生〔2012﹞11号)、《关于印发**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津污防攻坚指〔2024〕2号)、《**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津政办发〔2022﹞2号)、《****办公厅关于印发**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23〕21 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津政发〔2022〕18号)等文件要求,本评价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相关污染防治政策符合性分析,具体内容见表1-4。 表1-4 本项目与相关环保政策符合性分析
|
二、建设内容
地理位置 | 本项目15台风电机组选址于**市**区陈官屯镇一街村、二街村、三街村、高官屯村、东钓台村、南长屯村、王官屯村、吕官屯村,220kV升压站选址于**市**区西翟庄镇张庄子村。本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详见附图1、附图2。 本****中心坐标详见表2-1。 表2-1 本项目风电机组机位坐标统计表
| ||||||||||||||||||||||||||||||||||||||||||||||||||||||||||||||||||||||||||||||||||||||||||||||||||||||||||||||||||||||||||||||||||||||||||||||||||||||||||||||||||||||||||||||||||||||||||||||||||||||||||||||||||||||||||||||||||||||||||||||||||||||||||||||||||||||||||||||||||||||||||||||||||||||||||||||||||||||||||||||||||||||||||||||||||||||||||||||||||||||||||||||||||||||||||||||||||||||||||||||||||||||||||||||||||||||||||||||||||||||||||||||||||||||||||||||||||||||||||||||||||||||||||||||||||||||||||||||||||||||
项目组成及规模 | 1. 项目背景 (1)原环评及审批情况 ****拟投资建设“天润新能**市**区陈官屯镇100MW风电项目”,该项目于2024年6月委托编制完成“天润新能**市**区陈官屯镇100MW风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2024年6月20****审批局审批(批复文号:津静审投〔2024〕153号),已批复的建设内容为:建设16台单机容量为6.25MW的风电机组及其附属设施,预装机容量100MW,同时**1座220kV升压站,同时设置储能系统,容量按15MW/30MWh设计,场区内**电缆集电线路总长度为26.6km。项目建成后,年理论发电量2.41亿k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 2410小时。 目前项目尚未开工建设。 (2)项目变动情况 对比原环评阶段,本项目的变动情况如下: ①风电机组 风电机组数量由16台减少至15台,单机容量发生变化,总装机规模不变,仍为100MW,风机位置不变。 ②升压站 为满足本项目陈官屯镇100MW风电、中能建唐官屯107MW风电项目、**景昇**风力发电49.5MW项目的消纳需求,本项目拟建升压站建设地点、主变容量均发生变化。升压站重新选址,由陈官屯镇高官屯村调整至西翟庄镇张庄子村,占地面积由8000.2m2增加至24369.1m2,同时对整体平面布局进行了调整;升压站电压等级不变,主变容量由1×100MVA增加至3×240MVA,同时取消了自建储能设施,采用共享储能租赁模式。共享储能站的建设和运营不属于本项目建设内容。 ③35kV集电线路 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35kV集电线路免于环评管理,因此本次环评不对35kV集电线路进行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对照《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项目具体变动情况见下表。 表2-2项目变动情况对照表
根据上表,对比原环评,本项目风机数量、单机容量变动,总装机容量不变;升压站重新选址且站内布局调整,主变容量由1×100MVA增加至3×240MVA,同时取消储能设施建设,采用共享储能租赁模式;项目总用地面积变化,其中永久占地面积增加15930.7m2,临时占地面积减少5685.6m2,但用地类型基本不变,仍为耕地(水浇地)、林地、坑塘水面、沟渠、农村道路、草地等,项目变动前后均不新增环境保护目标,产生的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及生态保护措施基本不变。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规定要求,项目拟建升压站建设规模、地点变动属于重大变动,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2. 工程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选址位于**市**区陈官屯镇、西翟庄镇,项目永久占地面积为30942.1m2,临时占地94327m2,合计125269.1m2。项目总投资为70502.5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①在**区陈官屯**装14台容量6.7MW和1台容量6.2MW的风电机组,预装机总容量为100MW,每台风电机组配置1台箱式变压器,电压等级为1.14/35kV,每台风力发电机组占地438.2m2,15台风电机组总占地面积6573m2。②**1座220kV升压站,选址由陈官屯镇高官屯村调整至西翟庄镇张庄子村,占地面积24369.1m2,站内设3台240MVA的有载调压主变压器,采用户外布置,电压等级220/35kV;升压站内不设储能设施,采用共享储能租赁模式。共享储能站的建设和运营不属于本项目建设内容,因此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项目建成后,年理论发电量为2.41亿k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2410小时。 本项目15台风电机组经配套的箱式变压器升压至35kV后,以4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本项目**220kV升压站,35kV集电线路路径长度约37.7km。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35kV集电线路免于环评管理,因此本次环评不对35kV集电线路进行评价。 220kV升压站外送线路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另行履行环保手续。 本项目具体工程内容如下: 表2-3 本项目工程内容一览表
2.1风电机组及箱变 本项目拟选用14台单机容量为6.7MW的风电机组及1台单机容量为6.2MW的风电机组,装机总容量为100MW。本项目选用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表2-4 风电机组基本技术参数一览表
风电机组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基采用PHC-600-AB-130型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承台采用 C40(F100)混凝土,基础垫层采用C20混凝土,风电机组基础底板直径19.2m ,基础台柱直径 R=7.2m ,基础埋深-3.20m。基础底板外缘高度 H1=0.9m,基础底板圆台高度 H2=2.3m,台柱高度 H3=0.3m。单台风机基础采用直径 600mm的预应力管桩,分三圈布置,外圈布置 26根,半径 9.0m,中圈布置 20根,半径7.2m ,内圈布置 8根,半径 5.4m ,共计 54根,有效桩长约为 24m,桩端持力层为②2粉细砂。管桩基础承台体型图及桩位布置见图2-1和图2-2。 图 2-1 管桩基础承台体型图 图 2-2 管桩基础布桩图 (2)箱变 风力发电机组接线方式为一机一变的单元接线方式,配置15台容量为7400kVA****电站(型号:S20-7400/35)。箱变采取就近布置原则,布置在风电机组基础上。箱变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生根于风机平台之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2.2升压站工程 (1)建设规模 本项目**1座220kV升压站,规划用地面积为24369.1m2,总建筑面积2221.68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27.16m2、地下建筑面积294.52m2。升压站内拟设置3台容量240MVA的有载调压主变压器,采用户外布置,电压等级220/35kV;站内建筑包括综合用房、水泵房、危废库、35kV配电室、220kV GIS室。本项目拟建升压站经济技术指标及建筑一览表详见下表。 表2-5 升压站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综合用房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20.5m2,层高3.9m,耐火等级二级。****办公室、会议室、材料库、备件库、资料室、安全工具间、值休室及卫生间等。 35kV配电室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43.43m2,层高5.4m,耐火等级二级。本建筑为生产建筑,根据电气专业要求布置。 220kV GIS 室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26.39m2,层高7.8m,耐火等级二级。本建筑为生产建筑,根据电气专业要求布置。 水泵房地下为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地上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69.14m2,层高3.6m,耐火等级一级。地下一层布置有消防水池、消防水泵间,地上一层布置有材料库、楼梯间等。 危废库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62.32m2,层高3.60m,耐火等级二级。危废库用于暂存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 主变采用三相双绕组有载调压自冷变压器(SZ20-240MVA/220kV),户外布置。主变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大块式基础,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浇筑。 事故油池采用地下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容量60m3,采用C35钢筋混凝土浇筑。 (2)主要设备 本项目升压站内主要电气设备包括主变、220kV和 35kV配电装置等。 表2-7 升压站主要电气设备
2.4辅助工程 (1)检修道路工程 本项目拟建风电机组分布在**市**区陈官屯镇,升压站选址于**区西翟庄镇,风电设备可通过高速公路运至**市**区,经 S313陈大公路、X626 静陈路、****风电场,场外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靠近风机部分的乡村道路不满足施工需求,需对其进行**和改扩建。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本项目需**农村道路路径长度约7.88km,改建段长度约4.75km。其中,**道路按施工宽度5m考虑,扩建道路由原有的3m宽扩建到5m,扩建宽度2m,路面采用泥结碎石铺筑。 本项目**施工检修道路属于长期租地,运营期既用于风机的运维检修,也作为公用农村道路使用,**道路由建设单位投资建设,建设单位不拥有产权,****村委会签订**施工道路租地补偿协议。本项目所涉及的改扩建道路现状用途为农村道路,本项目实施后,道路改建段恢复原路宽。 (2)吊装平台 根据风机布置情况及施工吊装的要求,依托施工临时道路布置施工吊装平台,每台风机配1个吊装平台,单个吊装平台尺寸60m×50m(含风机基础永久占地),即占地面积 3000m2/个,扣除永久占地438.2m2/个,临时占地2561.8m2/个,则吊装平台合计占地38427m2。施工结束后恢复为原始地貌。 (3)施工营地 施工营地位于升压站附近,占地面积约为 7000m2。施工营地内主要设临时生活区、综合仓库、机械停放场、****工厂、设备堆存场等。 3. 工程占地 3.1永久占地 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约为30942.1m2,主要为升压站、风电机组等占地。升压站永久占地面积约24369.1m2,风电机组永久占地面积6573m2,具体占地面积及类型如下表所示。 表2-8 项目永久占地一览表(单位:m2)
3.2临时占地 本项目临时占地包括风电机组吊装平台、施工营地、检修道路等临时用地。 风电机组吊装平台临时占地面积约为38427m2,施工营地临时占地面积约为7000m2,检修道路临时占地面积约为48900m2(**道路39400m2,改建道路9500m2)。本项目临时占地汇总详见下表。 表2-9 项目临时占地一览表
综上,本项目工程永久占地30942.1m2,临时占地94327m2,总占地面积 125269.1m2,用地类型包括耕地(水浇地)、园地(果园)、林地(乔木林地及其他林地)、沟渠及坑塘水面、农村道路等,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均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 4. 土石方量 本项目土石方开挖量主要为风机及箱变基础、吊装平台、升压站、施工检修道路和施工营地。其中部分风机及箱变基础、吊装平台、升压站等占用沟渠或坑塘水面,因此产生清淤淤泥。 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产生挖方2.55万m3,填方量1.70万m3,余方量0.82万m3,作为吊装平台及施工检修道路回填土方,清淤淤泥0.03万m3。 吊装平台施工产生挖方1.99万m3,填方量2.22万m3,清淤淤泥0.24万m3。除自身挖方 1.75万m3回填以外,从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调入土方0.47万m3。 升压站产生挖方0.65万m3,填方量0.72万m3,清淤淤泥0.16万m3,需外购土方0.23万m3。 施工检修道路挖方量2.24万m3,填方量2.99万m3,自身挖方全部回填外,从风机及箱变基础施工调入土方0.35万m3,需外购土方0.40万m3。 施工营地平整总挖方 0.28万m3,需回填土方0.28万m3,无弃方产生。 综上,本项目土石方开挖7.71万m3,回填7.91万m3,借方0.63万m3,弃方(清淤淤泥)0.43万m3。本项目土石方情况见下表。 表2-10 土石方平衡一览表(单位:万m3)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挖出的土方临时堆放于施工位置处暂存,在裸露表面苫盖密目网,并及时用于回填;清淤淤泥由封闭****政府指定储运场。 5. 公用工程 5.1给水 (1)施工期 采用水罐车拉水的方式从附近村庄取水。 (2)运营期 升压站用水接自附近市政供水管网。升压站用水包括值守人员生活用水及站区绿化用水。 生活用水:升压站定员10人,生活用水定额 40L/人﹒d,用水量约0.4m3/d(146m3/a)。 绿化用水:升压站绿化面积4463.35m2,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绿化用水定额按 2L/(m2/d)计算,绿化按100d/a计,则绿化用水量为8.93m3/d(893m3/a)。 综上,本项目日最大用水量9.33m3/d(1039m3/a)。 5.2排水 (1)施工期 施工废水主要为冲洗车辆废水,冲洗车辆废水产生量约为40-80L/车,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施工营地内搭建的1 座环保型临时移动厕所,由城管委定期清运处理。 (2)运营期 升压站排水采用雨污分流。雨水通过场地坡度散排至站外。 废水主要为值守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85%计,则生活污水产生量约0.34m3/d,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委托相关单位定期清掏处理,不外排。 5.3供电 施工期:施工电源由施工场地附近已有10kV线路引接,并在施工现场设2台50kW 柴油应急发电机,因此可满足施工、生活用电的需求。 运营期:升压站内设置一台电压等级为35kV站用工作变,电源取自升压站内35kV母线;备用电源引自施工完工后保留的10kV施工变。两回进线电源之间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正常运行时由35kV站用变压器供电,当失电后,可切换到备用电源供电。 5.4供热制冷 本项目升压站综合用房采用分体式空调供热制冷。 5.5 其他 本项目升压站内不设食堂及宿舍,无洗浴设施。 6.工作制度及定员 施工期:本项目高峰期涉及施工人员总数约150人,平均人数100人,施工期约12个月,夜间不施工。 运营期:升压站定员10人,4班3运转制,风电场、升压站全年运行(365d/a)。 | ||||||||||||||||||||||||||||||||||||||||||||||||||||||||||||||||||||||||||||||||||||||||||||||||||||||||||||||||||||||||||||||||||||||||||||||||||||||||||||||||||||||||||||||||||||||||||||||||||||||||||||||||||||||||||||||||||||||||||||||||||||||||||||||||||||||||||||||||||||||||||||||||||||||||||||||||||||||||||||||||||||||||||||||||||||||||||||||||||||||||||||||||||||||||||||||||||||||||||||||||||||||||||||||||||||||||||||||||||||||||||||||||||||||||||||||||||||||||||||||||||||||||||||||||||||||||||||||||||||||
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 1. 风电机组排布 本项目风机布设在**市**区陈官屯镇,共设置15台风电机组,每个风电机****电站。每台风电机组优先选择风能**较好的位置,同时确保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与村庄住宅保持合适距离,综合考虑发电量、备选机位、地质条件、道路交通等多重因素对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排布。风电场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5。 2. 升压站平面布局 整个升压站呈梯形,分为**区和生产区两部分。 升压站北侧为**区,综合用房布置在**区西部,是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危废间及消防水泵房依次布置在综合用房东侧。 升压站东南侧为生产区,****中心,电控楼布置于主变基础北侧,220kV GIS室布置在主变基础南侧,向南出线;无功补偿装置布置在220kV配电装置东侧。生产区设置4.5 米宽的环形道路,满足消防要求,便于设备运输、安装、检修及消防车辆通行。 升压站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6。 3. 施工布置 (1)吊装平台 为方便施工在风电基础占地四周设置吊装平台,单个吊装平台尺寸 60m×50m(包含风电基础占地),主要用于风电机组施工时机械停放、风电机组施工材料堆放、叶片等设备吊装、土方临时堆放等。 (2)施工营地 施工营地内主要有临时生活区、综合仓库、机械停放场、****工厂、设备堆存场等,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布置,在升压站南侧较平坦处设置一处施工营地,占地面积约 7000m2。 ****工厂主要进行钢筋常规加工,包括切断、弯曲、焊接等。 施工营地内各功能区占地面积汇总如下: 表2-11 施工营地占地面积一览表
| ||||||||||||||||||||||||||||||||||||||||||||||||||||||||||||||||||||||||||||||||||||||||||||||||||||||||||||||||||||||||||||||||||||||||||||||||||||||||||||||||||||||||||||||||||||||||||||||||||||||||||||||||||||||||||||||||||||||||||||||||||||||||||||||||||||||||||||||||||||||||||||||||||||||||||||||||||||||||||||||||||||||||||||||||||||||||||||||||||||||||||||||||||||||||||||||||||||||||||||||||||||||||||||||||||||||||||||||||||||||||||||||||||||||||||||||||||||||||||||||||||||||||||||||||||||||||||||||||||||||
施工方案 | 1. 施工工艺 风电场首先要场地清理、修建检修道路、风机吊装平台,然后进行风电机组及箱变基础施工、升压站施工等,最后是风机及箱变吊装、调试,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与植被恢复。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施工扬尘、机械及车辆尾气、焊接烟尘等废气,清淤淤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道路及车辆冲洗废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施工噪声等,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1风电场内检修道路施工 图2-3 本项目检修道路施工工艺及产污节点图 (1)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按设计图纸要求,精确定出道路中线及两侧边线,撒石灰标识。 (2)地表清理:施工**行施工区场地清理(如地表植被、腐殖土、垃圾以及其它有碍物),场地清理采用推土机推土,推距40~80m。对于临时占用的耕地,应尽量选择在秋收之后进场施工,避免破坏农作物。首先对表土进行剥离,然后,待施工结束后恢复原有功能。 (3)路基开挖及填筑: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施工,自卸汽车转运,高挖低填,施工中力求土方尽量达到挖填平衡。填筑采用推土机推料,平地机平整,振动碾压实,小型手扶振动碾清理边角,然后采用光辊压路机压实,使道路施工各项指标(如:高程、转弯、坡度、压实度)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可进行路面施工。 (4)路面铺设:路面石料人工参合。推土机推料,平地机摊铺,振动碾压实,小型手扶振动碾清理边角,最后采用光辊压路机进行压实,直至石料无松动,达到设计图纸要求为止。 1.2风电机组施工 风电机组施工工艺及产污节点如下图所示。 图2-4 风电机组施工工艺及产污节点图 (1)基础开挖、回填 ①清理场地 清理场地阶段,包括植被破坏、表土剥离、沟渠清淤及场地平整等,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选址位于林地内的风电机组,在施工前砍伐选址处及进场道路范围的树木;选址位于沟渠、坑塘水面内的风电机组,在施工前需先使用沙袋、碎石及土方沿沟渠构筑作业面,并在沟渠内风机基础占地边缘搭设止水型钢板桩围堰,围堰内抽水、清淤。清淤淤泥采****管理部门指定地点处理。此后,方可进行风电机组基础施工。该过程产生污染物为扬尘、淤泥等,此外清理场地过程会对周边植被产生破坏。 ②土石方开挖采用以机械施工开挖为主,人工配合为辅的方法。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的边坡开挖,在开挖过程中要控制好基底标高,严禁超挖,开挖的土石应按照水保要求进行堆放。风机基础开挖至规定高程后,经监理工程师和地质人员进行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将产生扬尘、弃土,同时伴有施工机械噪声。 ③土石方回填:基础施工完毕,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设计要求并经隐蔽工程验收之后,及时进行土石方回填。土石方回填采用汽车运输、人工分层回填、机械夯实的方式。另外,基坑回填前必须先清除基坑底的杂物,会有少量建筑垃圾产生。 ④风机基础接地应随同基坑开挖进行,并在基坑回填前依据规范进行隐蔽验收工作。 ⑤基础开挖完毕,在垫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坑进行保护。 (2)管桩施工流程 本项目风机基础采用PHC预制管桩基础,基础开挖完毕后使用桩机打桩,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建筑垃圾、扬尘,同时伴有施工噪声。 (3)风机塔筒、机舱、叶轮吊装 将风机塔筒、机舱及叶片运输到现场,按施工工序安排,在每台风机吊装场地平稳摆放到位。风机各部件应按施工方法采用随吊、随运、随安装的施工步骤。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建筑垃圾、扬尘,同时伴有施工噪声。 (4)电气设备安装 箱式变采用200t 汽车吊吊装就位。施工吊装要考虑到安全距离及安全风速。吊装就位后要即时调整加固。确保施工安全及安装质量。 (5)场地恢复、投入使用 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恢复原有地貌。 1.3升压站施工 升压站施工工程按作业性质可以分为以下阶段:①场地清理阶段,包括清淤、工程垫地、场地平整等;②土石方工程阶段,包括挖土、运输工程土等;③基础施工阶段,包括打桩、砌筑基础等;④结构施工阶段,包括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砌体工程等;⑤设备安装阶段。⑥扫尾工程阶段,包括回填土方、修路、清理现场等。⑦场地恢复,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土地整治。最后投入运行使用。升压站施工过程污染物主要为施工期间产生扬尘、焊接烟尘、建筑垃圾、废包装物、施工泥浆等。 升压站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图2-5 升压站施工工艺流程图 2. 主要施工设备 本项目施工设备清单见表2-12。 表2-12 主要施工设备一览表
3. 施工周期 本工程施工期为2025年3月至2026年2月,施工期共12个月。具体建设进度安排如下: 表2-13 施工进度表
| ||||||||||||||||||||||||||||||||||||||||||||||||||||||||||||||||||||||||||||||||||||||||||||||||||||||||||||||||||||||||||||||||||||||||||||||||||||||||||||||||||||||||||||||||||||||||||||||||||||||||||||||||||||||||||||||||||||||||||||||||||||||||||||||||||||||||||||||||||||||||||||||||||||||||||||||||||||||||||||||||||||||||||||||||||||||||||||||||||||||||||||||||||||||||||||||||||||||||||||||||||||||||||||||||||||||||||||||||||||||||||||||||||||||||||||||||||||||||||||||||||||||||||||||||||||||||||||||||||||||
其他 | 无。 |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生态环境现状 | 1. 生态环境现状 1.1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 (1)**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根据《**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津政发〔2012﹞15号),**市空间开发战略任务为:要在国家将**市整体****开发区域的总体框架下,结合本市不同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通过实施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实施有差别的开发举措,着力推进形成优化发展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涵养发展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四大类主体功能空间开发格局。 本项目位于**区陈官屯镇、西翟庄镇,对照《**市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优化发展区域,****开发区域、生态涵****开发区域。其功能定位是:城市经济与人口的重要载体,现代化城市标志区,****示范区,经济实力快速提升的重要区域。 (2)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市拥有2个生态区7个生态亚区。其中,2个生态区包括:蓟北山地丘陵生态区和城镇及城郊**农业生态区,为生态功能区划的一级区。7个生态亚区包括:蓟北中低山丘陵森林生态亚区、于桥水库湿地与农果生态亚区、津西北**农业生态亚区、津北**农业生态亚区、中部城市综合发展生态亚区、津**原旱作农业生态亚区、海岸带综合利用生态亚区,为生态功能区划的二级生态亚区。 根据《**市生态功能区划方案》,项目区位于Ⅱ4-1**旱作农业与土壤盐渍化高度敏感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农业生产;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为鼓励种植耐旱、耐盐碱的经济作物为主,开发利用浅层微咸水,改土治碱,注意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防止土壤污染。 1.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综合考虑本项目可能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区域,以本项目风机用地范围外扩1km、升压站用地范围外扩500m作为生态环境调查的范围,生态调查面积约2413.73公顷。 (1)生态系统现状调查 采用卫星遥感监测法进行生态系统组分调查,引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经调查,项目所在地以人工植被为主,论证范围内受人为影响程度较大,主要为人工生态系统,所处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都已经有过人工改造。本项目生态环境调查范围内有5大生态系统,分别为: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具体结构组成及面积占**表3-1所示。 表3-1 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及面积占比
图3-1 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图 根据上表,生态环境调查范围内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主要为水浇地,面积为1208.62公顷,占比50.07%;其次为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为乔木林和其他林地,森林生态系统面积为469.03公顷,占比19.43%;湿地生态系统面积为419.38公顷,占比17.38%,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沟渠、河流、坑塘水面;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为12.78公顷,占比0.53%;城镇生态系统面积为303.92公顷,占比12.59%。 (2)土地利用现状 通过遥感影像解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GB/T21010-2017),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区内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包括草地、耕地、交通运输用地、林地、其他土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园地、住宅用地等类型。详见下表。 表3-2 论证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统计表
图3-2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图 (3)植被多样性调查 经实地调查,风机及升压站选址处及其周边现状主要为农用地、林地、草地、沟渠、河流等,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 林地主要分布在河流及道路两侧,一般道路、沟渠两侧林木稀疏,林带类型主要为常见的人工种植的乔木,主要为杨树、柳树、紫叶李、白蜡、**等;草本植物主要为芦苇、狗尾草、马唐、牛筋草、泥胡菜、平车前、牵牛、葎草等,均为**地区常见种类。 (4)动物多样性调查 本项目周边主要以村庄和农田为主,间杂以部分人工林地及河流坑塘,总体生境原始程度低、人工痕迹明显,生境类型较为单一。经现场调查,观察到的鸟类有喜鹊、家燕、麻雀、环颈雉、山斑鸠等,项目区及周边区域鸟类以留鸟居多,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经现场查勘及查阅相关资料,项目所在区域分布的哺乳类多为刺猬、野兔、田鼠等小型动物。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未发现大型兽类,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及珍稀野生动物。 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空气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为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 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引用2023年**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区环境空气常规污染物(PM10、PM2.5、SO2、NO2、CO、O3)的监测结果,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3-3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CO浓度单位为mg/m3,其余均为μg/m3)
由统计结果可知:2023年**区环境空气中PM10、SO2、NO2年均值及CO24小时平均浓度第95百分位数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PM2.5的年均值和O3日最大8h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均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随着**空气行动和蓝天保卫战的深入实施,**市多措并举,全面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环境空气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本次委托****于2024年12月6日对本项目拟建升压站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报告编号:HHKJ-2024-187)。 (1)监测点位 升压站四侧厂界外1m处。 (2)监测因子 等效连续A声级,dB(A)。 (3)监测频次 监测一天,昼夜各一次。 (4)监测方法 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5)监测条件 天气晴,温度8℃,湿度23%,风速2.8m/s。 (6)监测结果 表3-4 拟建升压站厂界噪声监测结果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拟建升压站选址处昼、夜间噪声监测值能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标准限值。 4.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本次**220kV****中心处的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 (2)监测因子 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3)监测时间及频次 2024年12 月6日,监测一次。 (4)监测方法 执行《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 (5)监测条件 天气晴,温度8℃,湿度23%,风速2.8m/s。 (6)监测结果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3-5 ****中心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结果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220kV****中心处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相应频率范围的限值要求(频率50Hz,电场强度4kV/m,磁感应强度100μT)。 | ||||||||||||||||||||||||||||||||||||||||||||||||||||||||||||||||||||||||||||||||||||||||||||||||||||||||||||||||||||||||||||||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 ****风电场位于**区陈官屯镇、升压站位于**区西翟庄镇。经现场踏勘,本项目选址处现状占地性质为一般农用地、沟渠、林地等,不涉及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图3-3 ****风电场周边现状照片 图3-4 本项目升压站周边现状照片 | ||||||||||||||||||||||||||||||||||||||||||||||||||||||||||||||||||||||||||||||||||||||||||||||||||||||||||||||||||||||||||||||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 1.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施工期产生施工扬尘,运营期无废气产生,施工期主要调查项目施工边界外延200m范围内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施工期周边200m范围内无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2. 声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位于**区陈官屯镇、西翟庄镇。****环境局关于印发《**市声环境功能区划(2022年修订版)》的通知(津环气候〔2022﹞93号),本项目风电机组所在区域均未明确其声环境功能区。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中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的原则,村民居住区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周边村庄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影响》(HJ2.4-2021),声环境评价范围一般为项目周边200m的区域;如依据建设项目声源计算得到的贡献值到200m处,仍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标准值时,应将评价范围扩大到满足标准值的距离。 根据噪声预测结果,本项目风电机组周边满足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距离为300m,因此确定风电机组声环境评价范围为300m;升压站评价范围为200m。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各风电机组周边300m范围、升压站周边200m范围内均无声环境保护目标。 3. 生态环境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并结合项目特点及周边自然环境现状,确定本工程风电机组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用地范围及周边1km的范围;220kV升压站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项目用地范围及周边500m的范围。 经调查,本项目生态****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4. 土壤及地下水 本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等特殊地下水**。 5. 电磁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可知,本项目220kV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升压站站界外40m。经调查,本项目升压站站界外40m范围内无电磁环境保护目标。 | ||||||||||||||||||||||||||||||||||||||||||||||||||||||||||||||||||||||||||||||||||||||||||||||||||||||||||||||||||||||||||||||
评价 标准 | 1.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8年修订)二级标准,见表3-6。 表3-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汇总表
(2)声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位于**区陈官屯镇、西翟庄镇,****环境局关于印发《**市声环境功能区划(2022年修订版)》的通知(津环气候〔2022﹞93号),本项目所在区域未明确其声环境功能区,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中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的原则,村民居住区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周边村庄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 表3-7 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
(3)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升压站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表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 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噪声 施工期噪声排放依据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详见下表。 表3-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升压站运行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区标准,见下表。 表3-9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2)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相关要求;生活垃圾执行《**市生活废弃物管理规定》、《**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 ||||||||||||||||||||||||||||||||||||||||||||||||||||||||||||||||||||||||||||||||||||||||||||||||||||||||||||||||||||||||||||||
其他 |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基本依据,对区域内各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控制的管理制度。 本工程主要为风力发电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运营期无废气产生;升压站生活污水定期清掏外运,不外排。因此本项目无需申请污染物排放总量。 |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污染主要为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垃圾及清淤淤泥等;同时项目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1.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 1.1施工占地影响分析 本项目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本项目永久占地包括升压站、风机基础及箱变基础占地等,永久占地面积30942.1m2;临时占地包括吊装平台、施工营地、施工道路占地等,临时占地面积94327m2。本项目占地现状主要水浇地、林地(其他林地及乔木林地)、园地、农村道路、沟渠、坑塘水面等。 本项目占用的耕地,在开工前联系土地权属人,给予合理补偿。施工过程中注意保存表土,施工后及时复耕复垦。 临时占地范围内的沟渠在施工期结束后予以恢复。 综上,建设单位在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恢复措施后,可将生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随着施工的结束,影响也将逐渐消除。 1.2对土壤的影响 施工期由于机械的碾压、施工人员的踩踏以及开挖,从而使施工完成后的土壤结构遭到破坏,缺乏原有土壤的肥力,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植被恢复。 不同土层的特征及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就养分状况分布而言,表土层远较芯土层好,其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高,紧密度与空隙状况适中,适耕性强。施工对原有土地构型势必扰动,使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受到影响,严重者会造成土壤性质的恶化,甚至难于恢复。根据国外有关资料统计,在实行分层堆放和分层覆盖的措施下,土壤的有机质将会下降30~40%,土壤养分将下降30~50%,其中全氮下降43%左右,磷素下降43%左右,钾素下降43%左右。这表明,即使是施工过程对表土实行分层堆放和分层覆土措施的情况下,施工过程对土壤养分仍具有一定的影响。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以减少土壤扰动,减少裸地和土方暴露面积;施工开挖过程中,土壤要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复原的方法,减少因施工生土上翻耕层的养分损失,同时要避免间断覆土所造成的土层不坚实形成水土流失等问题;施工人员不得将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留存或倾倒于施工场地内,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垃圾进行清理。 1.3对植被的影响 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对项目区植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方开挖等施工作业活动对地表植被的扰动和破坏,主要集中在施工作业带范围内,在施工作业带以外的植被基本不会受到施工的影响。根据现场查勘,该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施工区主要以一般农用地、农村道路、林地、沟渠等,地表植被全部为该地区常见的物种,未发现需要特殊保护的植被。项目占地时间短,且永久占地面积较小,不会造成该地区物种数量的减少和种群结构的变化,不会破坏周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因此对周边植被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相对较轻。 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原状恢复,一般耕地恢复至可种植状态后交农民种植。总体上项目建设对当地植被的影响不大,不会破坏周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对临时占地进行复垦和植被恢复,施工对植被的影响会逐渐消失。 1.4对鸟类等野生动物的影响 本项目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途径来自植被破坏、施工噪声、生境受损等,影响的表现很少是对野生动物个体造成直接的伤害,施工机械噪声和人员活动噪声是对野生动物的主要影响因素。 工程施工占地,人类活动增加,缩小了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类;施工期如处在野生动物的繁殖季节,甚至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殖繁衍。另一方面体现在由于工程占地导致了野生植被损失,减少了草食动物的食物**。施工期的这些影响都将在施工阶段及运营初期使周边区域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有所减少,但项目运营一定时期后,区域野生动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发挥作用,可以逐渐恢复其正常生活。 两栖动物主要生活在沼泽、溪流和水田等潮湿环境之中,它们的迁徙能力较弱,对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该区域内的两栖动物的生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并伴有一些其他的间接影响。但由于项目区在陆地环境中进行,项目建设所涉及到的适宜两栖类活动的生境较少,因而项目工程的建设对两栖类的生存影响有限。 爬行类主要的生活环境是灌草丛、农田等,爬行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同时对外界的干扰能力较强,一般物种对环境的变化具有相对较好的适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因此,在建设期间,爬行类动物对施工等对环境的改变和影响的反应可能是积极的,在受到干扰时它们可能通过迁徙的方式离开干扰源,将干扰因素对它们的影响降到最小。在工程施工期间,受施工中的人类活动及噪音等直接影响及施工导致栖息地暂时性变化的间接影响,在评价范围区域的爬行动物一些类群的部分个体将会迁移出该区域。但是,由于该地区各类爬行动物的种群数量较大,分布区域广泛,因而从总体来看,该项目工程的建设对爬行动物各类群的种群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影响较小。 鸟类具有极强的迁移能力,生活的环境也是多种多样,且对环境的变化敏感,尤其是水鸟类群,有些种类甚至可以作为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干扰和改变将不可避免地对鸟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对鸟类栖息地的选择的影响 施工环境产生的巨大噪音会影响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和利用。由于鸟类对噪音干扰反应敏感,在施工时产生的巨大的噪音会迫使部分鸟类向施工区以外的地区迁移,尤其对一些留鸟的影响较为明显。但是施工结束后一些鸟类逐渐熟悉新的环境,又将逐渐返回原来的活动区域。 2)破坏部分鸟类的觅食地 由于工程建设需要修建临时道路,使工程区域内的生境受到破坏,其中可能包含部分鸟类的觅食场所,尤其对一些地栖类的鸟类。觅食地的丧失将会对一些鸟类产生影响,迫使其迁移。考虑到该周边地区的环境容纳量尚未饱和,工程区域周边地区可以作为这些物种的备选觅食地,而不会因觅食地不足而对种群数量产生影响。 3)对鸟类繁殖的影响 工程施工对鸟类繁殖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噪音干扰以及部分地破坏了一些地面营巢鸟类的潜在的营巢地而造成的。鸟类对上述影响的反应类似,鸟类可以采取选择远离施工地的区域进行觅址营巢,并完成孵卵及育雏等行为。由于周围区域可供选择筑巢的区域宽广,因此部分繁殖地为工程所占用不会对这些鸟类的种群产生明显的影响。 总体上来看,由于风电场施工作业对该区域植被的破坏以及对环境的干扰等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会使两栖类、鸟类迁离该地区。但由于施工作业持续时间有限,永久占地小,施工结束后大部分土地会逐渐恢复原貌,动物群落也将逐渐恢复。所以,施工作业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有限,不会导致动物种群数量的明显下降,也不会对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施工人员,加强对施工人员动物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或提示牌,严禁伤害施工区域内的任何野生动物,可有效降低项目施工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1.5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12个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扰动了原地貌,破坏了原水土保持设施,加剧了水土流失,如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将对当地的水土**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施工期导致工程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改变工程区原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扰动地表,原有植被遭到破坏,区域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裸露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条件。 (2)在挖填方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剥离的表层土和松散堆积物,当区域内有降雨或是暴雨时,有可能形成泥沙在雨水的冲刷和带动下向低洼地带迁移,加剧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 (3)防护措施未完善的边坡由于受雨水侵蚀引起水土流失。 (4)施工期间遇到大风天气时,堆积的土方若无有效的预防扬尘措施,土方会在风力作用下向周边区域迁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 因此,必须针对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保障主体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1.6 对景观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周边景观较为普通常见,主要为农田、林地,没有突出的景观要素,施工期对于区域内景观的影响主要包括主体工程施工、施工临时占地以及施工过程中设置的设施对区域景观的影响。 土方施工将对施工及周边区域的地表植被造成破坏,施工区域将形成裸地景观,与周围景观形成较大反差。建筑材料以及土方的堆积将会直接破坏占地区域的原地形地貌及植被。同时在建筑材料及土方的运输过程中,旱季易形成扬尘,雨季容易产生土壤侵蚀,对周围景观产生一定影响。施工过程中围挡的建设将周围景观进行切割,且与周围景观功能产生鲜明对比,对景观的和谐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较小。 2.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废气等、焊接烟尘。 2.1施工扬尘 施工现场是一个排放扬尘的污染源,可在短期内明显影响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扬尘主要来自于场地清理、土方及水泥等散体物料转运和堆积,大部分是由车辆在工地的来往行驶引起的。 扬尘的排放与施工场地的面积和施工活动频率成比例的,与土壤的泥沙颗粒含量成正比,同时与当地气象条件如风速、湿度、**等有关。根据部分施工场地监测资料,预测本项目建设工地内扬尘浓度为0.5~0.7mg/m3。 施工现场采取设置围挡、堆土场苫盖、洒水抑尘等措施防治扬尘污染;施工期间遇到四级或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作业,可有效降低扬尘的产生量。因此在采取上述扬尘防治措施后,预计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不利影响,且施工影响短暂,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扬尘影响也随之消失。 2.2施工机械废气 项目施工期使用的施工机械(挖掘机等)、运输车辆排放废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总烃,会对周边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歇性、流动性的,施工机械废气产生量较少,且本工程为露天作业,项目施工区域地形开阔,空气流通性好,排放废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能够很快扩散,不会引起局部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加之废气排放的不连续性和工程施工期有限,排放的废气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施工单位使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和施工机械设备,定期对车辆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3焊接烟尘 本项目升压站结构施工、施工营地内钢材加工过程涉及焊接,会产生少量焊接烟尘。焊接烟气成分大致分为尘粒和气体两类,主要包括CO、CO2、O3、NOx 等,其中以CO 所占的比例最大。本项目施工场地周围空阔,通风条件较好,故焊接产生的烟尘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较小。 综上,本工程施工期废气的影响范围有限,通过设置施工现场围挡、堆土场苫盖、洒水抑尘、规范运输车辆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施工废气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期废气影响将逐渐消失。 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间主要污水为设备车辆冲洗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设备车辆冲洗废水水质简单,主要污染物为SS,可设置沉淀池进行处理,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施工结束后对沉淀池及时平整并覆土掩埋。 本项目施工营地内设置环保型旱厕,生活污水委托城管委定期清运处理,不会对施工现场周围地表水环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建设单位应认真落实施工期废水的处置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严禁向施工区域邻近的农灌渠、周边河道倾倒,防止对选址区域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4.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的机械噪声。施工阶段使用的施工机械和设备较多,不同的施工阶段使用的机械设备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以及运输车辆等。各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情况见下表。 表4-1 主要施工设备一览表
本项目施工机械噪声源强较高,施工噪声将对周边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其施工位置距离施工场界较近时,将会出现施工场界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现象。但是施工噪声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短期的行为。随着工程的竣工,施工期噪声的影响将不再存在。 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周边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应根据《**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采取隔声、减振、降噪等措施,合理安排强噪声设备的运行时间,禁止夜间施工,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噪声的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在采取以上施工管理和隔声降噪措施后,预计不会对周边声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5. 施工期固体废物 本项目无弃土产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挖方临时堆放于施工位置处暂存,在裸露表面苫盖密目网,最终全部回填利用。 因此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施工垃圾及清淤淤泥。 (1)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本项目施工期生活垃圾主要是工地施工人员废弃物品,施工人员平均约100人,平均按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4kg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0.04t/d。建设单位在招投标施工单位时必须明确:施工过程对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并委托当地的城管委及时清运处理,确保本项目生活垃圾得到及时清运和有效处置,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施工垃圾 施工垃圾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砖块、水泥块、废木料等,在合理计算施工原料用量并采用正确的施工方式后,其产生量相对较小。施工垃圾密闭运输至城管委指定地点统一处置,不会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3)清淤淤泥 本项目部分占地现状为沟渠,施工过程产生清淤淤泥,淤泥量约0.43万m3,不在现场进行晾晒,由封闭****政府指定储运场处置,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严禁向施工区域邻近的沟渠、河流内排放和倾倒。建设单位应认真落实施工期固体废物的处置措施,防止对选址区域等自然水体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本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后,预计施工期各项固体废物均能够得到妥善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1. 运营期工艺流程 风电场工艺流程图如下: 图4-1 运营期工艺流程 风机叶片在风力带动下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在齿轮箱和发电机作用下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发电机出口电压为1.14kV。每台风电机组通过一台箱式变压器,将机端1.14kV电压升至35kV并接入35kV集电线路,经35kV集电线路送至220kV升压站,其中35kV集电线路不在本次评价范围内。 风电机组运行过程产生噪声,设备维护产生废润滑油、油桶、含油抹布及手套、箱变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油;220kV升压站运营期产生值守人员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废铅蓄电池、主变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变压器油。 2. 生态环境影响 2.1永久占地生态影响分析 本工程永久占地范围主要包括风机和箱变基础占地、升压站占地,永久占面积为30942.1m2。永久占地现状为一般农用地、其他林地、沟渠等。选址区域内基本为农作物和人工栽培植物等,在调查区域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地表植被主要为常见物种,如槐树、白蜡、**等,植被损失引起的生态功能损失很小,因此本项目建成后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2.2运行期对鸟类的影响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风电建设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鸟撞事件:风机可能发生鸟撞事件。 b.风电建成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造成鸟类觅食地减少。 c.风电建设后,鸟类的栖息地和觅食地产生变化。 d.风机叶轮的转动会产生噪声,会对鸟类低飞起到驱赶和惊扰效应。 本评价主要从项目建设对鸟类迁徙影响、撞击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1)对鸟类迁徙的影响 本项目运行期可能对周边区域的鸟类迁徙产生影响,鸟类的迁徙是指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这些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种即为候鸟,或称迁徙鸟。候鸟的迁徙具有一定的时期性、方向性、路线性和地域性。鸟类的迁徙每年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周期性地发生,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人们按鸟类迁徙活动的有无把鸟类分为候鸟和留鸟。留鸟终年留居在出生地,不发生迁徙,如麻雀、喜鹊等。候鸟中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的鸟类被称为夏候鸟,如家燕、杜鹃等;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为冬候鸟,如某些野鸭、大雁等。迁徙鸟类的停留时间因种类不同也是由短到长,各不相同。 通常留鸟都能逐步习惯和适应新的、不是特别大的环境变化。夏候鸟由于居留的时间较长,也会产生一些类似的习惯性,只是它们在初到、未适应之前较易受到不利影响。冬候鸟、旅鸟等迁徙鸟类则不然,由于只是路过或者仅作短暂停歇,它们不可能对这些设施有足够的适应时间。因此,风机对留鸟、夏候鸟的影响较小,主要影响冬候鸟、旅鸟等迁徙候鸟。 根据我国鸟类迁徙的历史资料研究表明,我国鸟类的迁徙有八大“通道”。这八大“通道”之间有着一些相互重叠、交叉的现象,实际上每个“通道”中包含着不同种或同一种不同家族、群体的许许多多大致平行或交错的、复杂的迁徙路线。**属于东亚至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中途停歇地,是重要的鸟类迁徙中转站的一小部分。**市共有四个候鸟迁徙保护区,分别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滨****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风电建设会造成影响的主要以鹤形目、鸻形目、鹳形目、鹈形目等飞行高度较高且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为主。从项目周边鸟类栖息地类型及其与周边区域的对比来看,本项目东北侧约9km****自然保护区。项目周边主要以村庄和农田为主,生境较为单一、自然水体较少且存在强烈人类活动干扰,因此项目周边区域显然对候鸟吸引力较低。尽管区域整体位置处于鸟类迁徙路线上,但具体到小尺度区域来看,迁徙经过的旅鸟在途径该区域时,会优先****自然保护区等湿地生境中进行中转休息,而迁徙而来的候鸟也会优先选择上述河流湿地生境栖息。此外,项目占地范围较小,且鸟类本身有躲避障碍物的本领,一般会在远离障碍物100~200m的安全距离外活动,因此预计本项目风电机组运行不会对鸟类迁徙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对鸟类撞击 风力发电机对鸟类的影响还表现在鸟类撞击。运营期风机运行时存在鸟类飞行碰撞风机叶片或机塔而伤亡的可能,****风电场范围内的栖息和觅食。但本项目风机转速较低,风机间距较稀疏,且无障碍物, 阻隔,一般认为足够让鸟类穿越,预计风电机组对鸟类的飞行产生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调查区域人类活动程度较强,因此鸟类现状调查期间监测到的鸟类主要以喜鹊、麻雀和山斑鸠等林栖型鸣禽为主,这些常见的鸟大都体型较小,飞行灵活,飞行高, 度较低,且以留鸟为主,大多不具迁徙习性,加之风机等障碍物目标明显,这些鸟很容易看清而避开,所以其发生碰撞, 风机的机率也很低。因此,调查区域内鸟类与风力机碰撞的机率极小。 (3)对鸟类栖息和觅食的影响 风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来自发动机、齿轮箱发出的机械噪声和旋转叶片切割空气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由于大多数鸟类对噪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该噪声环境下,大多数鸟类会选择回避和减少活动范围。因此,****风电场鸟类栖息和觅食产生影响。本项目占地范围较小,选址处离**市生态保****自然保护区较远,鸟类较少,不在**度鸟类活动区域范围内,不在大型水禽、猛禽等濒危保护物种的活动区域,且项目在设备选取时选用的是低噪声设备,****风电场风机运行对鸟类影响较小。 2.3运行期景观影响分析 本项目选址区域位于**地区,现状景观为乡村景观,主要由一般农用地、林地、沟渠、坑塘及零散分布的村庄构成,地势起伏较小。本项目共建设15台风电机组,建成后将构成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为选址区域增加新的景观元素。这种景观具有群体性、可观赏性,可以反映人与自然结合的完美性,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废气 ****风电场工作是风能利用的过程,是将风能转变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工艺过程不产生废气。 4. 废水 升压站运行期不产生工艺废水,废水主要为值守人员盥洗、冲厕等日常生活排污水,生活污水产生量约0.34m3/d(约124.1 m3/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等。生活污水经站内化粪池沉淀处理后,委托相关单位定期清掏处理,不外排,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5. 噪声 5.1主要噪声源情况 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风力发电机、升压站内主变,其噪声源及治理情况见下表。 表4-2 本项目噪声源情况
注:参考《风电机组噪声预测》[D](徐婧,**大学,2012),风电机组的声功率级在98~104dB(A)之间,本项目单个风电机组噪声源强按104dB(A)计。 5.2噪声预测 根据HJ2.4-20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结合本项目声源的噪声排放特点,选择点声源预测模式,来模拟预测声源排放噪声随距离衰减变化的规律。具体预测模式如下: ①基本公式 Lp(r)=LW+Dc-(Adiv+Aatm+Agr+Abar+Amisc) 式中:Lp(r) ——预测点处声压级,dB; LW ——由点声源产生的声功率级(A计权或倍频带),dB; Dc ——指向性校正,它描述点声源的等效连续声压级与产生声功率级LW的全向点声源在规定方向的声级的偏差程度,dB; Adiv ——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dB; Aatm ——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dB; Adiv ——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dB; Abar ——障碍物屏障引起的衰减,dB; Amisc ——其他多方面效应引起的衰减,dB; Adiv=20lg(r/r0) 式中:r —— 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r0 ——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取r0=1m。 ②多个点源在预测点产生的总等效声级LA(r)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式中:LA(r)—距声源r 处的A 声级,dB(A); LPi(r)—预测点(r)处,第i 倍频带声压级,dB; Li—第i 倍频带的A 计权网络修正值,dB; n—噪声源数。 ③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时,可按下式计算: LA(r)=LA(r0)-Adiv 式中:LA(r)—距声源r 处的A 声级,dB(A); LA(r0)—参考位置r0 处的A 声级,dB(A); Adiv—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dB。 ④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公式: Lp(r)=Lp(r0)-20lg(r/r0) 式中:Lp(r) ——预测点处声压级,dB(A); Lp(r0) ——参考位置r0处的声压级,dB(A); r —— 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r0 ——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取r0=1m。 ⑤如果声源处于自由声场,则可以等效为如下公式: 式中:LA(r)—距声源r 处的A 声级,dB(A); LAW—点声源A 计权声功率级,dB; 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 ⑥噪声贡献值计算公式: 式中: 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噪声贡献值,dB; T ——用于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s; N ——室外声源个数; ti ——在 T 时间内 i 声源工作时间,s; M ——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tj——在 T 时间内 j 声源工作时间,s。 5.3风力发电机组噪声影响 风力发电机的噪声是源于叶片扫风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和机组内部机械运转产生机械噪声,与风力发电机的机型及塔架设计有关。本项目风电机拟选用隔音防震型,变速齿轮箱为减噪型,叶片用减速叶片等,同时风机风轮转速较低,产生的噪声较小。根据风电场各风力发电机组点位分布,相邻的风电机组间距最近约560m,所有风机均为户外点声源,同时相邻两台风机之间最近距离较大,其贡献值很小,不考虑机组运行噪声的叠加影响。每台风机声源离地面高度按其叶片扫到的最低高度计,风电机组的声功率级为104dB(A),利用噪声评价预测软件EIAProN,以地面1.2m高度的噪声贡献值进行预测,并绘制了噪声等声级线图,如下图所示: 图4-2 风电场地面1.2m高度噪声等声级线图 由预测可知,风电场地面1.2m高度处风机噪声最大贡献值约66.6dB(A)。 根据《**市声环境功能区划(2022年修订版)》(津环气候〔2022﹞93号),本项目风机所在区域未明确其声环境功能区;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及《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中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的原则,村民居住区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风电场周边村庄执行1类声环境功能区。 经预测,风电机组投运后,风电机组周边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区昼间噪声达标距离约70m、夜间噪声达标距离约300m。经现场踏勘,本项目各风电机组周边300m范围内均无声环境保护目标,因此风电机组运行噪声不会对周边村庄声环境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运营期建设单位应加强风机日常维护和检修,确保风机运行正常,减少设备异常运转产生的噪声影响。 5.4升压站厂界噪声分析 本项目升压站产噪设备主要为主变压器,采用户外式布置,噪声以中低频为主,噪声源强约为65dB(A)。 表 4-3 噪声源强调查清单——室外声源
注:以升压站西南角为坐标原点,以其东西向为X轴,南北向为Y轴,高度为Z轴。 采用HJ2.4-20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中室外噪声源距离衰减模式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表4-4 升压站场界噪声预测结果
由上表预测可知,运行期升压站厂界的噪声贡献值均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限值,且升压站周边20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因此本项目升压站对周边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6. 固废影响 6.1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其中危险废物包括废铅蓄电池、废变压器油、废润滑油、含油抹布和手套。具体产生情况如下: (1)危险废物: ①废润滑油、废油桶、废含油抹布和手套:风电机组齿轮箱日常开展维护,每年检修一次,检修过程中会有废润滑油、废油桶、废含油抹布和手套产生,产生量分别为7.5t/a(单台风机一次更换量约0.5t,本项目共15台风机,因此废润滑油的最大更换量为7.5t)、0.5t/a、0.1t/a,统一收集暂存于升压站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外运处置。 ②废铅蓄电池:本项目升压站直流系统需安装2组400Ah蓄电池,采用免维护型蓄电池,使用寿命约10年,则废铅酸蓄电池产生总量约为5.4t/10年。更换下来的废铅蓄电池暂存于升压站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定期运输、处置。 ③废变压器油:风机的箱变和升压站主变维修或事故状态下会产生废变压器油。箱变下方设置有集油池,一旦发生事故,废变压器油排入集油池内,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升压站主变下方建有事故储油池,事故油池容积为60m3,一旦发生事故,变压器油可通过管道排入事故储油池,不再抽取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库,由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正常情况下,没有废油排放。 (2)生活垃圾:升压站定员1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照每人0.5kg/d计,则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kg/d(1.825t/a),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委托城管委定期清运。 6.2危险废物基本情况 本项目危险废物产生情况见下表。 表4-5 本项目固体废物产量及类别
6.3危险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6.3.1危险废物暂存场所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升压站内设有1处危险废物暂存间,面积约62.32m2,位于升压站东北侧。根据相关要求,危废暂存间内应配备有消防器材等应急设施设备,危废暂存间还应做好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等措施,防止液态危险废物泄漏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内部做好分区并设置间隔。 正常情况下,箱变及升压站主变没有废油排放。箱变及升压站主变在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油分别排入集油池、事故油池。集油池、事故油池容量应符合《****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中“户外单台油量1000kg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贮油或挡油设施,其容量宜按设备油量的20%设计,并能将事故油排至总事故贮油池,总事故贮油池的容量应按其接入油量的最大的一台设备确定”的要求。****风电场单个箱变油量约3t,升压站单台主变油量约50t,变压器油密度为0.895t/m3,经计算,箱变内变压器油容量约3.35m3、主变内变压器油容量约55.86m3,箱变下方集油池容量为10m3,升压站事故油池容积为60m3,因此集油池、事故油池容积能满足接入油量的最大一台设备的要求。集油池、事故油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高抗渗等级的混凝土,可确保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相关防渗漏要求。废变压器油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风电机组检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润滑油、废油桶、废含油抹布和手套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运输、处理。 综上,在采取严格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危险废物暂存场所不会造成不利环境影响。 表4-6 危险废物暂存场所(设施)基本情况表
6.3.2危险废物运输过程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危险废物从产生环节由工作人员使用专用封闭运输车辆运送到升压站危废暂存间内,运送过程中危险废物应按照《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的相关要求进行包装,内部转运需填写《危险废物厂内转运记录表》,并且在转运结束后对路线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无危险废物散落或泄漏在运输线路上。若万一发生散落或泄漏,应及时对散落物进行收集、清理,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 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集中居住区、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目标,防止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敏感目标造成不利影响。 6.3.3危险废物委托处置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处置单位应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具有收集、运输、贮存、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本项目危险废物的资质。 综上所述,本工程产生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去向合理,在确保管理和运输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避免二次污染的风险。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6.3.4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求 建设单位应对产生的危险废物从收集、暂存、运输、处置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各环节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的相关要求。 (1)危险废物的收集作业要求 ①应根据收集设备、转运车辆以及现场人员等实际情况确定相应作业区域,同时要设置作业界限标志和警示牌; ②作业区域内应设置危险废物收集专用通道和人员避险通道; ③收集时应配备必要的收集工具和包装物,以及必要的应急监测设备及应急装备; ④危险废物收集应填写记录表,并将记录表作为危险废物管理的重要档案妥善保存; ⑤收集结束后应清理和恢复收集作业区域,确保作业区域环境整洁安全。 (2)危险废物的暂存容器要求 ①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 ②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 ③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 ④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不相互反应); ⑤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相关标准的标签。 (3)危险废物暂存设施的运行与管理要求 ①不得将不相容的废物混合或合并存放; ②须做好危险废物管理台账,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在危险废物回取后应继续保留三年; ③必须定期对所暂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暂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 (4)危险废物转移要求 本项目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危险废物在转移过程中,根据《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 **部 交通运输部令 第23号)的有关规定,危险废物清运应建立转移联单,记录危险废物数量、废物属性、转移时间、去向等,保证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有合理的处理、处置去向,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7. 环境风险 7.1环境风险识别 对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 B,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包括箱变及主变内的变压器油、危废间内暂存的废润滑油。****风电场单个箱变油量约3t,升压站内单台主变油量约50t;危废间内暂存的废润滑油最大暂存量约7.5t。本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概况见下表。 表4-7 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统计表
根据上表,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1,因此,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7.2环境风险分析 (1)泄漏 本项目变压器油和废润滑油泄漏后可能造成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本项目箱变和升压站主变底部分别设有集油池、事故油池,一旦发生事故,废变压器油可排入集油池、事故油池,不再抽取暂存于危废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本项目集油池和事故油池的容量可满足最大事故油量要求,不会外溢。 本项目废润滑油暂存在升压站内危废间,暂存过程中一旦包装容器破损会发生泄漏,因危废暂存间地面均已做防渗,因此泄漏的废润滑油不会下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当发生少量泄漏时,处理人员立即清理干净;当泄漏量较大时,用泵转移至备用桶内,废润滑油用砂土、吸附棉或其它惰性材料吸附处理,废吸附材料收集至专用密闭容器中,作为危险废物交有资质单位处理。因此在采取相应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的情况下,废润滑油在危废暂存间内发生泄漏预计不会流出危废间外,不会对室外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 废润滑油在场区内搬运过程中,因包装容器破损造成泄漏。废润滑油发生泄漏事故后,立即由现场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事故处理,人员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迅速将包装袋倾斜,使破损处朝上,防止继续泄漏,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对泄漏物进行盛接、围堵、吸附、清理、除污等。对于少量泄漏物可用沙土进行吸附后收集;大量泄漏时,为避免泄漏物四处蔓延扩散,需要用沙土进行围堤堵截,然后使用必要的工具或设施将泄漏物收集到容器中,最后对区域残留物进行吸附清理,废吸附材料收集至专用密闭容器中,作为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火灾 废润滑油、废变压器油为可燃液体,遇明火能引起火灾。如果引起火灾,火灾事故次生、伴生灾害主要为产生的烟雾对周围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风电场每台风力发电机组内均安装火灾自动探测报警控制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实施防火和灭火自动保护,其中火灾自动探测报警控制系统报****中心系统相连,传输至监控系统。发生火灾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报警,风机机舱内灭火器具同时喷射干粉,达到灭火效果,灭火过程产生的灭火废干粉经收集后作为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升压站集中设置1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配置沙箱及移动灭火器,在发生火灾时及时对周边人群进行疏散,采用灭火器和消防沙进行灭火。若火灾进一步蔓延,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环境局,现场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配合消防人员协助灭火,听从调遣,并在****生态环境局开展监测,并按政府要求积极配合后期处置工作。 建设单位在建立完善的消防体系并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后,环境风险可防控。 8. 电磁环境 本项目风电机组配套箱式变压器电压等级为35kV,运行过程中电磁环境影响轻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20)及《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100kV及以下输变电电磁辐射属于豁免范围。因此,本评价仅对220kV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项目拟建220kV升压站采用户外式布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通过类比监测的方式,预测本项目拟建220kV升压站运行期间站区外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应限值要求。详见本项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 ||||||||||||||||||||||||||||||||||||||||||||||||||||||||||||||||||||||||||||||||||||||||||||||||||||||||||||||||||||||||||||||||||||||||||||||||||||||||||||||||||||||||||||||||||||||||||||||
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析 | 本项目属于风力发电项目,风电机组选址于**区陈官屯镇,升压站选址于西翟庄镇,选址已取得******局****分局的选址意见书(编号:2023**地条申字0030变更01号)。各风电机组选址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未占用基本农田,不涉及**市生态保护红线,不涉及居民区,不涉及周边矿藏及有探矿权和采矿权区域、军事设施、****风电场设置地区,满足自然环境、风况特征和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等基础条件,各风电机组选址方案符合《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1511 号)的规定和《风力发电场设计规范》(GB51096-2015)等相关文件要求。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中选址选线的要求,本项目升压****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因此项目建设区域不属于生态敏感区。 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各风电机组周边500m范围、升压站周边200m范围、**及扩建施工检修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均无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均不占用**市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符合《**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市****委员会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决定》、《****政府关于发布**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政府关于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划及管理要求。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项目选址具有环境合理性。 |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1. 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植被保护措施 (1)工****管理部门办理临时占地的占用手续,手续齐全后方可施工,严禁无手续施工建设。 (2)优化工程用地,限制施工临时占地的范围,合理布置施工区域,减少对植被破坏。施工作业带清理应由熟悉施工区域内自然状况、施工技术要求的人员带队进行,缩小施工作业范围,避免对周边植被的破坏。 (3)施工车辆、人员活动等不得越过施工作业带,以减少人为的植物碾压及破坏;施工范围内的树木应尽量避让,不能避让时应施工结束后继续进行补栽;对吊装平台、施工营地等临时占用林地,严格按照《****草原局****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通知》(林资发[2019]17)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应在临时占用林地期满后一年内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并及时恢复植被。 (4)施工期应尽可能减少土石方的开挖以及树木的砍伐,减少施工弃渣量的产生;及时清除多余的土方和石料,严禁就地倾倒覆压植被。 (5)施工前制定合理、可行的植被恢复方案,拟定详细施工进度,并从组织上落实进度控制责任制,保证施工进度。 (6)施工结束后,全面拆除施工临时设施,彻底清除施工废弃杂物,凡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都要及时修整,恢复临时占地植被及原有地貌。 (7)植被恢复时,注意避免选取单一植物进行植被恢复,应选择本地适生的树、草种,考虑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固土固坡效果好、成活率高、速生的乡土植物,并尽量与原来的植物种类相同或相似,避免景观发生较大差异。 1.2动物保护措施 (1)施工过程中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艺,同时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振动大的机械设备使用减振机座或减振垫,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 (2)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项目施工活动均安排在白天进行,夜间禁止施工,避免夜间光照对野生动物的潜在影响。 (3)野生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早晨、黄昏或夜间外出觅食,正午是鸟类休息时间。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进行大型机械施工产生的噪声影响等。 (4)合理安排施工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在鸟类迁徙期开展施工作业。 (5)施工运输车辆严格行驶路线,并应限速行驶、禁止鸣笛,以减少对陆生动物的惊扰。 (6)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期废水和固体废物的处置去向,避免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和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保护动物的生境。 (7)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严禁施工人员非法猎捕野生动物,并以警戒线划分施工区域边界,防止施工人员误入施工区外,对非施工区范围内的动物造成影响。 1.3土壤保护措施 (1)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在暴雨来临前应对堆放的土方采取苫盖等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2)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限值,以减少土壤扰动,减少裸地和土方暴露面积。 (3)对于施工场地,在施工前,需将表土剥离堆放在一角,作为复垦时覆土使用,表土剥离厚度一般为10~30cm,剥离的表土单独堆放、标识,工程上不得使用,用于后期植被恢复的覆土。 (4)施工场地开挖过程中,土壤要采用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法,减少因施工生土上翻耕层的养分损失,同时要避免间断覆土所造成的土层不坚实形成水土流失等问题。 (5)施工人员不得将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留存或倾倒于施工场地内,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1.4水土保持措施 (1)考虑到基坑施工期间施工降水排水需要以及避免基坑外围汇水进入基坑,在基坑周边附近设置临时排水沟,排导施工降水及外围汇水。 (2)为有效控制临时排水沟汇流时夹带泥沙流入附近河道,造成水土流失,临时排水沟汇水排入河道前需设置临时沉砂池缓流沉沙,沉沙池进水口与排水沟相衔接。施工结束将排水沟和沉沙池进行恢复。 (3)临时堆土区坡面坡度一般控制在1:1 或1:1.5,周边采用土袋围堰进行拦挡,土方实际堆放高度不应超过2m,采用篷布进行临时覆盖。 (4)应做好挖填土方的合理调配工作,避免在降雨期间挖填土方,以防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按《**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统一安排建筑垃圾运输路线,应避开主要居民区。 (5)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关于水土保持的教育,雨季减少施工,暴雨时不施工,减少水土流失量。 (6)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减少水土流失。 1.5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 1.5.1临时占地生态保护措施 根据本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分层回填、覆土、植树种草等措施进行科学恢复,逐步恢复提升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土地整治 ①施工准备:去除地表杂物、垃圾,运输到指定的场地存放整齐。 ②翻**状土:旋耕机将原状土翻松,来回翻松不少于两次,深度不小于25cm,人工将机械无法到达的死角翻挖彻底,翻挖结束后用平地机将翻挖的地面整平,机械无法到达的地方采用人工整平。 ③表土回覆:在原状土摊铺整平并检查合格后开始摊铺种植土,摊铺厚度不小于30cm,分为两次摊铺,第一层摊铺厚度为20cm,第二层摊铺厚度为10cm。种植土优先使用预先剥离表土,不足部分采用外购种植土。对于耕地,必须确定外运土方土壤肥力不低于现有回填土土壤肥力,确保不影响耕作。每层填筑前根据填土厚度和运输车辆装载数量用石灰画方格,每格卸一车,用推土机将种植土推平,在推平的过程中,安排人工在推平区域巡回检查,发现有卵石或者块石时及时清除。推平后用旋耕机从头开始旋耕,来回旋耕不少于3次,但必须将翻松的原状土和种植土搅拌均匀,搅拌后的混合土用平地机整平。 (2)植被恢复 土地整治后,考虑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根系发达、固土固坡效果好、成活率高、速生的乡土植物;并尽量与原来的植物种类相同或相似,避免景观发生较大差异。建议采用人工促进自然恢复模式,营造本地种为主的植被群落。 对于耕地,由建设单位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对占用的农田进行一次性补偿,占地补偿按照《**市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津国土房资〔2014〕36号)执行。临时占用一般耕地的,在恢复至原种植条件,并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交还农民进行复耕。 对占用的林地及砍伐的树木进行一次性补偿,建设单位与村民签订补偿协议,由村民重新栽种树木。 (3)养护管理措施 植被补种后,还应做好日常抚育管护工作。后期对补种的植被进行抚育管护,未成活地块进行补植、定期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养护管理工作分为重点管护和一般管护两个阶段,管护期为3年,其中重点管护阶段为栽植验收之后至1年之内,其管护目标应以保证成活、恢复生长为主;一般管护是指重点管护之后,成活生长已经稳定后的长时间管护阶段,主要工作是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后期植被恢复及跟踪监测,各种植被类型的面积和比例与现状仍然基本相当,生物量不会发生锐减,生产力水平没有发生大的降低,生态系统没有发生大的改变,总体能够保持稳定。因此,在采取各项生态保护及恢复措施后可将生态影响减小至可接受程度。 1.5.2永久占地补偿 建设单位应按照《****政府关于调整**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的通知》(津政规〔2021〕2号)、《**市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津国土房资〔2014〕36号)、《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能源〔2005〕1511号文)中的相关规定,依法按规定办理对永久占地的补偿费用。 2. 施工期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2.1施工扬尘 为最大程度减轻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9月25日修订)、《**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2018修正)、《**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津政办规〔2023〕9号)、《**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津政发〔2018〕13号)、《关于印发**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津污防攻坚指[2024]2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采取以下施工污染控制对策: (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当明示单位名称、工程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以及开工和计划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标志牌和环境保护措施标牌。 (2)施工方案中必须有防止泄露、遗洒污染环境的具体措施,编制防治扬尘的操作规范,其中应包括施工现场合理布局,施工材料堆存,散体物料应当采取挡墙、洒水、覆盖等措施;易产生粉尘的水泥等材料应当在库房内或密闭容器存放。 (3)施工现场场地应坚实平整,保证无浮土;施工工地四周围挡必须齐全。 (4)施工工地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禁止现场消化石灰、拌合成土或其他有严重粉尘污染的作业;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洒水和清扫工作。 (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垃圾和生活垃圾必须苫盖集中存放,及时清运;施工垃圾装载过程必须采取喷淋压尘及使用封盖车辆运输。 (6)注意气象条件变化,土方工程施工应尽量避开风速大、湿度小的气象条件;当出现 4 级及以上风力天气情况时禁止进行土方工程施工,做好遮掩工作。 (7)施工工地必须严格落实“工地周边100%设置围挡、裸土物料100%苫盖、出入车辆100%冲洗、现场路面100%硬化、土方施工100%湿法作业、智能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的扬尘的防控要求。 (8)运输车辆应按要求配装密闭装置、不得超载、控制车速、合理分流车辆、减少卸料落差、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尽量避开环境保护目标。 (9)车辆出工地时,应将车身(特别是车轮)上的泥土洗净。经常清洗运载汽车的车轮和底盘上的泥土,减少汽车运输过程携带泥土杂物散落地面和路面。 (10)建立洒水和清扫制度,设专人负责清扫出入口的散落泥土。 (11)根据《**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津政办规〔2023〕9号)的有关要求,建立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机制。当发布Ⅲ级预警,或者Ⅱ级预警时,启动Ⅲ级或者Ⅱ级响应,建设单位应停止所有施工工地的土石方作业(包括停止土石方开挖、回填、场内倒运等作业,停止建筑工程配套道路和管沟开挖作业),渣土存放点全面停止生产、运行;未安装密闭装置的建筑垃圾、渣土、砂石料等运输车辆禁止上路行驶。 (12)强化管理,实行管理责任制,倡导文明施工。 施工过程中采取严格的管理等措施,将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降至最低,且施工扬尘影响为短期影响,施工工程量较少,施工结束后,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可以恢复至现状水平。 2.2机械尾气 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9月25日修订)、《**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20.5.1施行)等文件要求,采取如下措施: (1)严禁使用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货运汽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应满足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或使用新能源机械。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新能源机动车和施工机械。 (2)施工机械、施工运输车辆应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装置,排放大气污染物超标的,应及时维修。 (3)加强汽车保养管理,以保证汽车安全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尾气排放标准,无尾气排放合格证车辆禁止入场。 (4)鼓励和支持使用优质燃料油,采取措施减少燃料油中有害物质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5)定期对施工机械、施工运输车辆排放废气进行检查;严禁使用劣质油料,提倡使用高清洁度燃油,加强机械维修保养,使动力燃料充分燃烧,降低废气排放量。 3. 施工期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为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20年修正)和《**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2018 年修正),应做好如下防治噪声污染工作: (1)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将噪声污染防治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在施工合同中明确施工单位的噪声污染防治责任;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制定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振动、降低噪声;建设单位应当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噪声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2)施工单位需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低噪声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车辆,并加强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3)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局,如将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噪声源相对集中,以减少振动及噪声影响的范围;避免多台高噪音的机械设备在同一场地和同一时间使用,减少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4)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运输车辆的走行路线和走行时间;施工运输车辆,尤其是大型运输车辆,应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确定合理运输路线和时间,避开敏感区域和容易造成影响的时段。 (5)加强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大力倡导文明施工的自觉性,尽量降低人为因素造成施工噪声的加重。 综上所述,在采取以上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可减少本项目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 4.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及车辆冲洗废水,其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施工现场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及沉淀池,设备车辆清洗废水经沉淀后,上清液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严禁随意外排。 (2)施工营地设置移动环保厕所,定期罐车清运,生活污水一并清运。 (3)施工单位禁止雨天开挖作业,同时要落实文明施工原则,施工废水禁止排入地表水体或平地漫流。 建设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水污染物排放简单,在落实好防渗、防污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能得到有效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5. 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场区分设垃圾桶用于收集生活垃圾,由城管委统一清运。 (2)施工期间的工程垃圾应随产随清,及时清运到城管委指定地点,要求按规定路线运输,运输车辆必须按有关要求装配密闭装置。 (3)施工期各类固体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过程做好防护措施;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生活垃圾不得混入建筑垃圾,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4)施工期开挖土石方全部回填利用,避免产生弃方。清淤淤泥由****政府指定储运场处理。 (5)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和管理,做到不随意乱丢废物,要设立环保卫生监督监察人员,对施工期固体废物严格管理。 6. 施工期环境管理 建设单位及项目施工承包商必须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20年修正)、《**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20年修正)和《**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政府令 第100号),依法履行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各项义务。 施工承包商在进行工程承包时,应将施工期的环境污染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并在工程开工前和施工工程中制定相应的环保防治措施和工程计划。按照《****办公厅关于印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津政办规〔2023〕9号)等相关要求,采取施工扬尘控制及应急措施。 按规定,本项****管理部门申报,设专人负责管理,培训工作人员,以正确的工作方法控制施工中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 | ||||||||||||||||||||||||||||||||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1. 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1植被保护措施 (1)植被补种后,还应做好日常抚育管护工作。定期灌溉以满足根系对水分的需求,定期对树木进行整形修剪,清理死株和枯枝,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好施工后定期跟踪监测,及时补充和完善保护措施。 (2)预留一定的环保资金,****风电场内植被恢复未达到预期效果,需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及时制定事宜的植被恢复方案,并常态化做好植被恢复后的管护、管理工作。 1.2对鸟类的保护措施 (1****风电场的管理人员进行候鸟知识的宣传和相关指导,并和附近候鸟管理保护单位建立必要的工作联系,使其对候鸟的干扰降低到最低程度。 (2)将鸟类保护纳入巡检内容,巡检中遇到有撞击受伤的鸟类要及时送至鸟类观测站,由鸟类观测站人员紧急救助。 (3)风机的叶片应当选用橙红与白色相间的警示色,并在风电机组处安装驱鸟器,使鸟类在飞行中能及时分辨出安全路线,及时规避风机,减少鸟类撞击风机的几率。同时建议在支撑塔上涂刷警示色,以最大限度警示鸟类避让。 (4)在候鸟迁移期间,应严格加强灯光使用管理,尽可能减少光对其产生的干扰。风电机组上的指示灯应尽量选取光照度较低的白光灯,避免采用旋转灯光或高照度的红光灯。 (5)遇恶劣天气(大风、大雾天)迫使鸟类低飞时,加强鸟类观测,要适时停止运行,尽量减小风机运行对鸟类迁徙产生的影响。 (6)本****风电场进行不少于一年的鸟类通过量和死亡率监测,****风电场科学管理的制度,一旦发现与夜间迁徙候鸟或白天集群迁徙活动的猛禽撞击率较高时,根据《电网调度运行规程》向电网调度提出停机预案,在鸟类大量迁徙时段停机。 2. 电磁控制措施 为尽量减小升压站对外环境的电磁辐射场强,本评价提出以下防护措施: ①科学确定配电装置对地距离 根据地面工频电磁场的控制值及配电装置导线下方地面最大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结果,确定导体对地最小电气距离,减少对升压站值守人员的影响。 ②合理控制导体表面电场强度 通过在电气设备端子处设置有多环结构的均压环,采用扩径耐热铝合金导线作为升压站内跳线并对分裂形式进行优化,选择合适的设备间连接方式及相应金具结构等一系列措施,合理控制带电导体表面的电场强度,降低无线电干扰水平,同时减小运行损耗。 ③控制绝缘子表面放电 使用设计合理的绝缘子,特别是对绝缘子的几何形状以及关键部位材料的特性,使用能改善绝缘子表面或沿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保护装置。 3. 运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建成后,升压站职工生活污水经站内化粪池沉淀处理后,委托相关单位定期清掏处理,不外排。 4. 运营期噪声环境保护措施 (1)在风机和变压器等设备选型过程中,将噪声指标作为衡量设备性能的重要参数进行严格控制,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对各类产噪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和管理,减少设备不正常运转带来的机械噪声。 (2)在变压器等设备安装过程中,可在设备及基础之间加装缓冲减振装置,减少变压器铁心的振动向其他器件的传递。 (3)合理调整布局,将变压器布置在站区中部,降低声环境影响。 5. 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升压站内设有1处危险废物暂存间,面积约62.32m2,用于暂存更换下来的废铅蓄电池、废润滑油、废油桶、含油抹布和手套,各类危险废物在危废暂存间内应分类分区暂存,并委托具有相应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危险废物暂存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及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要求进行建造,地面进行耐腐蚀硬化、防渗漏处理。 本项目箱变和升压站主变底部分别设有集油池、事故油池,箱变集油池容量为10m3、升压站事故油池容量为60m3,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油排至集油池和事故油池中,不再抽取暂存于危废间,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事故油池及集油池应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相关要求进行防渗处理。 升压站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委托当地城管委定期清运。 6. 环境风险 本项目可能潜在的环境风险为集油池、事故油池内暂存的废变压器油、危废暂存间内暂存的废润滑油泄漏事故、火灾事故产生的次生污染,针对环境风险事故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如下: (1)风险防范措施 ①每台箱变、升压站主变下方分别设有集油池、事故油池,事故状态下可以用于收集暂存废油。集油池、事故油池容量可满足单台设备最大油量的暂存要求。集油池、事故油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高抗渗等级的混凝土,可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防渗漏要求。建设单位应定期对集油池、事故油池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防渗层破损等防渗层性能降低的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②设专人负责危险物质的安全暂存、站内运输;废润滑油采用密闭包装桶暂存,搬卸过程防止磕碰,避免包装桶破损,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内部应留有适当的空间。 ③废润滑油暂存在危废间内,并应置于防漏托盘上;危废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做好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等措施,并在四周设置围堰,防止油品泄漏污染土壤及地下水。 ④建立严格的危废管理制度,废润滑油入库时严格检验数量、包装等情况,入库后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定期检查废润滑油等包装是否完好;危险废物在危废暂存间内的暂存时间不得超过1个月,应及时联系危废处置单位负责外运处置。 ⑤风电场每台风力发电机组内均安装火灾自动探测报警控制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实施防火和灭火自动保护;升压站集中设置1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配置沙箱及移动灭火器,在发生火灾时采用灭火器和消防沙进行灭火。 ⑥每台风电机组、升压站应设置明显的禁止烟火标志。 (2)应急措施 ①若运输、储存过程中发生油品泄漏事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将容器破裂口向上,堵塞泄露口,对泄漏区附近进行围堵,防止泄漏进入外环境。如果油品泄漏较少时,可用吸油毡将地表面上的油品吸附,吸油毡吸满油后,将其装入专门的容器内;如果泄漏油品较多时,可顺着油品流向在汇水处或低洼处开挖集油坑,为减少油品渗入土壤中,在集油坑内铺设防油塑料布,并利用抽油泵将集油坑内油品回收至收油桶内。 ②发生变压器油污染事故时,首先应找到油污染源头,应立即进行堵截和收集。发生风机维修与运营期润滑油跑冒滴漏(维修时主要滴落在风机塔筒内)时,维修人员使用抹布擦拭后将其收集并交由有资质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③火灾应急对策:泄漏后引起的小面积着火情况,立即使用灭火器、消防沙等进行灭火,灭火过程产生的灭火废干粉、废沙等经收集后作为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若火势蔓延,****中心报警和119电话报警。在报警的同时,消防负责人启动事故程序,指挥巡检人员启动消防应急设备,采取拉闸断电等措施,配合消防人员控制火灾的进一步蔓延,从而降低火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综上在采取相应风险防范及应急措施的情况下,废变压器油、废润滑油泄漏对大气、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的环境风险可防控。 | ||||||||||||||||||||||||||||||||
其他 | 1. 排污许可管理要求 根据《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7〕84号)、《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部令 第48号)和《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国国务院令 第736号),并结合《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部令 第11号)及《****办公厅****环保局拟定的**市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计划的通知》(津政办发〔2017〕61号),本项目属于陆上风力发电项目,未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生态环境部令 第11号)所列项目中,因此不需办理排污许可证。待有新的相关文件颁布后,从其执行。 2. 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中华人民**国国务院令 第682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和“三同时”相关规定,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或者委托的技术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技术调查工作。 验收办法参照《关于发布的公告》(国环规环评〔2017〕4号)。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根据环评文件及审批意见进行自主验收,并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的,建设单位不得对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除需要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水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外,其他环境保护设施的验收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需要对该类环境保护设施进行调试或者整改的,验收期限可以适当延期,但最长不超过12个月。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通过后,方可正式投产运行。 3. 环境监测计划 根据《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及《****公司环境保护技术监督规定》(国网(科/2)539-2014),制定建设单位自行监测计划,如下表所示。 表5-1 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
| ||||||||||||||||||||||||||||||||
环保投资 | 本工程总投资为70502.55万元,其中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为398万元,占总投资的0.56%,环境保护投资详见下表。 表5-2 主要环保措施及费用估算一览表(单位:万元)
|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 施工期 | 运营期 | ||
环境保护措施 | 验收要求 | 环境保护措施 | 验收要求 | |
陆生生态 | 植被保护措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土壤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等 | 生态功能恢复现状。 | 根据植被恢复情况,做好植被恢复后的养护、管理工作。 加强候鸟知识的宣传和相关指导,将鸟类保护纳入巡检内容,风机叶片采用警示色、并按要求安装驱鸟器,制定合理的运行调度方案。 | 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生态保护措施,有效降低对鸟类影响。 |
水生生态 | / | / | / | / |
地表水环境 | 施工期车辆冲洗废水采用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抑尘;施工现场设置移动环保厕所,定期罐车清运。 | 不外排废水。 | 升压站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委托相关单位定期清掏处理。 | 严格落实,严禁违规排放。 |
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 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减少土壤扰动;做好表土剥离并分类存放;土方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 | 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相关措施。 | / | / |
声环境 |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禁止施工;选用低噪声设备,施工过程中产噪设备合理布局,采取消声减振等措施。 | 不对周边声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 合理布局、选用低噪声风机、加强设备维护等 | 升压站场界噪声应满足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1类标准。 |
振动 | / | / | / | / |
大气环境 | 落实“六个百分百”,采取设置围挡、苫盖、洒水抑尘、冲洗等措施防治扬尘污染;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严禁使用劣质油料,加强机械维修保养,同时燃油机械应安装尾气排放净化器。 | 不对周边环境空气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 / | / |
固体废物 | 开挖土方全部回填利用;工程垃圾应随产随清,及时清运到城管委指定地点;清淤淤泥由****政府指定储运场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城管委统一清运。 | 各类固体废物合理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 生活垃圾委托 当地城管委定 期清运。废润滑油、废油桶、废含油抹布和手套、废铅蓄电池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事故状态下的废变压器油收集在集油池、事故油池中,定期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 固体废物合理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
/ | / | 科学确定配电装置对地距离;合理控制导体表面电场强度;控制绝缘子表面放电。 | 运营期间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限值要求。 | |
环境风险 | / | / | 严格落实报告提出的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 | 集油池、事故油容量满足要求;集油池、事故油池和危险废物暂存间符合防腐防渗要求。 |
环境监测 | / | / | 对升压站噪声、电磁进行监测。 | 运营期间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限值要求;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 |
其他 | / | / | / | / |
七、结论
本项目利用区域内丰富的风能**和地域优势,致力于清洁能源风能的开发利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地区发展规划,具有明显的减排效益、社会和经济效益。本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会对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后,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降低。本项目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落实必要的生态保护和补偿措施后,工程具备环境可行性。 |
招标导航更多>>
工程建筑
交通运输
环保绿化
医疗卫生
仪器仪表
水利水电
能源化工
弱电安防
办公文教
通讯电子
机械设备
农林牧渔
市政基建
政府部门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