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0426MA7G5PFK95 | 徐文青 |
陶勇 | **省**市**县 |
**省**市**县甸中镇白土村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峨山县甸中镇白土农(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送出线路项目 | **** |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D4420-D4420-电力供应 |
| **省**市**县,**省**市**区 |
经度:****313.35153,****111.70899 纬度: 242611.36004,242545.03792 | ****环境局 |
| 2023-12-12 |
**审〔2023〕2-13号 | 无 |
| 6800 |
133 | **** |
****0426MA7G5PFK95 | ******公司 |
915********506552W | ******公司 |
915********749293T | 2024-06-26 |
2024-06-27 | 2024-07-04 |
2024-11-25 | 2025-01-08 |
| 生态环境公示网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回220kV****电站新增220kV出线间隔,起于220kV甸中光伏升压站220kV侧构架,止于220kV****电站220kV侧构架,线路全长为37.7km,采用单回路架设,共**杆塔97基。 | 1回220kV****电站新增220kV出线间隔,起于220kV甸中光伏升压站220kV侧构架,止于220kV****电站220kV侧构架,线路全长为37.7km,采用单回路架设,全线共建设98基塔基,其中直线塔59基,耐张塔39基。 |
项目实际建成后,全线共建设98基塔基,其中直线塔59基,耐张塔39基。与环评设计阶段比较,项目全线总长度为37.7km,与环评一致,实际建成后增加1基塔基,为满足线路离地高度要求,故在J9~J10号塔基间增设1基塔基。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一、设计阶段生态保护措施:工程路径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沿线各生态敏感区的分布,尽可能避开林分较好的区域,优化塔基点位布设,在穿越林分较好区域时,尽量减少对林地的永久占用,对未能避让的林区采用高跨的方式通过。 二、施工期环评及批复提出对策措施: 1、项目涉及占用林地、公益林区段,施工时根据地势,进一步优化塔基基坑位置,塔基尽量选择植被稀疏位置,减少林木的砍伐;为了保护耕地,若拟建塔基位于耕地时,应进一步优化塔形设计、减少耕地占地面积,且占用耕地要以边角田地为主;严禁随意在生态保护红线内丢弃、贮存、堆放或填埋; 2、按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本报告中的防治措施严格施工,减少水土流失,及时恢复植被,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项目应尽量避让生态红线、****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及公益林,施工中应采取保护措施,禁止在生态红线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牵张场等临时用地。确需占用的应满足相关生态保护红线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政策要求,并在开工建设前办理占用生态红线的手续。根据相关要求在开工建设前办理林勘及林地占用手续。 4、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外排;施工时设置临时围栏进行遮挡,对运输车辆限速,并采用密封、遮盖等防尘措施,定时洒水、喷淋,临时堆放的土石方采用篷布覆盖、避开大风天气施工;生活垃圾带往附近垃圾收集站与当地生活垃圾一并处理。废弃混凝土、砂石、废包装材料、废弃钢材、螺丝等,收集后回收利用,不可****政府指定地点处理。工程产生的土石方全部回填,不产生永久弃渣。 三、调试期环评及批复提出对策措施: 1、对线路巡线工作人员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加强管理,禁止滥采滥伐和捕猎野生动物。塔基和线路工程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绝缘子、金具等固体废弃物应由检修人员收集后进行回收利用。定期对线路沿线生态保护和防护措施及设施进行检查,跟踪生态保护与恢复效果,以便采取后续措施。 2、加强管理,定期保养、维护电气设备。 3、输电线路穿越非居民区时,在工频电场强度大于4000V/m且小于10kV/m的耕地、园地等公众容易到达的场所区域内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项目三角排列、水平排列导线经过居民区时,需对应将导线对地最小线高分别抬升至9.5m,10.5m。 4、认真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运行后输电线路两侧区域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应限值的要求。 5、切实落实各项高压电安全防护措施,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牌等措施,避免闲杂人员进入输变电系统安全防护距离内,以保障人身安全。 | 一、项目开工建设前已对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尽量避让生态敏感区域,选择植被稀疏区域建设塔基,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采取高塔架设,飞艇放线等措施,减少对林地植被的破坏影响。 二、施工期措施落实情况 1、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在施工阶段严格执行报告中水土保持方案,无水土流失情况发生。 2、根据验收实际调查,项目路径在施工前已进一步优化调整,塔基占地涉及生态红线部分已作生态红线不可避让论证,开工建设前已取得林地占用手续(见附件9)。临时施工场地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公益林等敏感区。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利用机耕道路进行施工材料运输。 3、施工期结束后,已对临时施工用地进行生态恢复,补种绿植、播撒草籽,尽可能恢复施工用地原有功能。 4、项目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均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和施工过程,项目通过洒水降尘等措施严格控制施工中扬尘。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堆放,建筑垃圾分类回收;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运到当地指定的垃圾堆放点;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必要的噪声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未在夜间进行建筑施工;项目实际建成输电线路附近环境保护目标及周围环境的电磁环境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 三、调试期措施落实情况: 1、根据验收调查,线路运行操作、维修人员,定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未对沿线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产生破坏。 2、项目试运营期的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目前设备暂未达到更换、修理年限,若需维修时,建设单位承诺更换的废旧绝缘子串、****物资部门回收,严禁随意丢弃。 3、根据******公司2024年8月31日的监测结果:项目已建线路起、止升压站厂界噪声及线路监测断面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区限值要求; 4、输电线路穿越非居民区时,已在工频电场强度大于4000V/m且小于10kV/m的耕地、园地等公众容易到达的场所区域内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项目导线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最小线高分别抬升至9.5m,10.5m,满足要求。 5、根据监测结果:项目输电线路断面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限值要求,建设单位现已采取各项高压电安全防护措施,并设置警示和防护指示牌,保障周边居民人身安全。 |
无变化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该项目《报告表》经批准后,若发生重大变动,须另行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重新报批。 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投入试运行后,及时报告并按规定自行组织开展竣工环保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营。 3、**市生态环境****支队、****环境局**分局、峨山分局要切实承担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履行属地监管职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环执法〔2021〕70号)要求,加强对该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的监管。 | 1、项目已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进行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网上公示。 2、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与环评建设内容对比,经对照行业重大变动清单,本项目不属于重大变动。且项目取得批复时间为2023年12月,项目开始建设时,未超过批复下发五年的时限要求。 3、施工期间主管部门到现场对工程建设进行了相关监督检查和指导,但未出具正式纸质文件,根据验收期间调查走访,项目施工期间未遭到环保投诉及举报。 |
无 | |
|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加强管理,定期保养 、维护电气设备。 | / | 运营期间安排运维人员定期对线路进行检修 | ****电站东侧厂界外1m处噪声值为昼间49dB(A)、夜间为44dB(A);****电站西侧厂界外1m处噪声值为昼间51dB(A)、夜间为43dB(A);电磁环境监测断面起点处(线路中相****中心处)昼间为49dB(A)、夜间为40dB(A),项目已建线路起、止升压站厂界噪声及电磁环境监测断面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区限值要求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更换的废旧绝缘子串、电****物资部门回收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 输电线建成运行后,不产生固体废弃物。塔基、线路维护只涉及附件的更换,更换后的废弃附件由维修人员直接带回,线路运行后维护不产生固体废弃物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1、生态环境: (1)对线路巡线工作人员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爱护保护区一草一木,加强管理,禁止滥采滥伐和捕猎野生动物,避免因此导致的沿线自然植被破坏和野生动物的影响。 (2)塔基和线路工程检修过程中会进行零部件更换,可能产生废旧绝缘子、金具等固体废弃物,应由检修人员收集后进行回收利用,不得随意丢弃在塔基附近,避免被周围动物误食。 (3)定期对线路沿线生态保护和防护措施及设施进行检查,跟踪生态保护与恢复效果,以便及时采取后续措施。 | 1、根据验收调查,设置专门的监管人员进行线路运行期的生态管理,线路运行操作、维修人员,定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未对沿线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产生破坏。 2、项目试运营期的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目前设备暂未达到更换、修理年限,若需维修时,建设单位承诺更换的废旧绝缘子串、****物资部门回收,严禁随意丢弃。 | |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起点升压站:220kV****电站 终点升压站:220kV****电站220kV侧构架 | 起点升压站:220kV****电站 终点升压站:220kV****电站220kV侧构架 |
/ |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工程路径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沿线各生态敏感区的分布,尽可能避开林分较好的区域,优化塔基点位布设,在穿越林分较好区域时,尽量减少对林地的永久占用,对未能避让的林区采用高跨的方式通过。当评价区林地分布相对集中时,塔基基础布点应尽量利用山头的自然地势高跨林区。优化施工场地范围、牵张场等布局;优化施工便道设计,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减少**施工临时便道,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合理划定施工范围和人员、车辆的行走路线。杆塔设计时尽量选用档距大、根开小的塔型;在保证线路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档距,减少杆塔数量。山丘区输电线路采用全方位高低腿铁塔、改良型基础、紧凑型设计,尽量少占土地、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及水土流失。 2、按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及本报告中的防治措施严格施工,减少水土流失,及时恢复植被,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3、项目应尽量避让生态红线、****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及公益林,施工中应采取保护措施,禁止在生态红线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施工便道、施工营地、牵张场等临时用地。确需占用的应满足《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及《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云自然资﹝2023﹞98号)等相关生态保护红线及饮用水源保护区政策要求,并在开工建设前按照《自然**部关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办理占用生态红线的手续。根据《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及《**省公益林管理办法》要求,对确需占用公益林的在开工建设前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林勘及林地占用手续。 | 1、项目开工建设前已对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尽量避让生态敏感区域,选择植被稀疏区域建设塔基,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采取高塔架设,飞艇放线等措施,减少对林地植被的破坏影响。牵张场、跨越施工场地等临时用地已避让公益林、生态红线等敏感区域进行布设,施工期结束后已对塔基下方和牵张场进行复耕,恢复植被。根据验收调查,项目临时施工道路优先依托现有机耕道路,生态红线等敏感区域施工时采取“人背马驮”方式运送材料,整个施工期未发生水土流失情况。 2、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在施工阶段严格执行报告中水土保持方案,无水土流失情况发生,施工结束后,现已完成施工用地生态恢复工作,补种当地植被。根据验收实际调查,项目路径在施工前已进一步优化调整,塔基占地涉及生态红线部分已作生态红线不可避让论证,开工建设前已取得林地占用手续(见附件9);****水库水源二级保****人民政府复函(见附件7)。临时施工场地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公益林等敏感区。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均利用现有机耕道路进行施工材料运输,没有道路的塔位采取架设索道的运输方式,不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施工道路,对生态的影响较小。施工期结束后,已对临时施工用地进行生态恢复,补种绿植、播撒草籽,尽可能恢复施工用地原有功能。 |
/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该项目《报告表》经批准后,若发生重大变动,须另行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重新报批。 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投入试运行后,及时报告并按规定自行组织开展竣工环保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运营。 3、**市生态环境****支队、****环境局**分局、峨山分局要切实承担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履行属地监管职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关于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监管工作机制的意见》(环执法〔2021〕70号)要求,加强对该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的监管。 | 1、项目已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进行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并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网上公示。 2、根据项目实际建设情况与环评建设内容对比,经对照行业重大变动清单,本项目不属于重大变动。且项目取得批复时间为2023年12月,项目开始建设时,未超过批复下发五年的时限要求。 3、施工期间主管部门到现场对工程建设进行了相关监督检查和指导,但未出具正式纸质文件,根据验收期间调查走访,项目施工期间未遭到环保投诉及举报。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